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柳州市融安县桥板乡良老村、阳山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教育状况进行专题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政府、社会各个方面齐抓共管。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16-02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數量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不断增长。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较弱,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社会教育缺乏,这些儿童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对柳州市融安县桥板乡良老村、阳山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教育状况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桥板乡位于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东南部,是区级贫困乡,乡政府所在地—— 桥板村,距离县城 60 公里。全乡下辖桥板、良老、阳山等 10 个行政村,总人口为 17929 人。桥板乡的良老、阳山等部分偏远山村的交通极不方便,信息闭塞,主要特点是地少人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贫困人口基数也较大。据 2015年统计的数据,全乡的贫困人口数是 6891 人,占全乡总人数的 38.40%。近年来,桥板乡近三分之二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在村寨里的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对桥板乡良老村、阳山村的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教育状况进行专题调查。发出调查表 100 份,收回有效表格 93 份。走访对象为生活相对贫困的留守儿童家庭,一共走访了 30 户家庭。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临时监护人年老体弱又是文盲,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社会不良风气等,因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如下:
(一)情感教育的缺失。从以上各表可见,有 71% 的留守儿童和祖父母住在一起,由母亲和父亲照顾的只有 15%,其余的寄宿在亲友家。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爷爷奶奶或亲友,这些监护人平时缺少和孩子的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更谈不上对孩子的心理教育情感的交流,这导致留守儿童变得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甚至大胆放肆,在教师和监护人管教的时候产生逆反心理,盲目反抗。
(二)学习教育的缺乏。据调查,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中排在中等或偏后的位置。由于临时监护人大多数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年老多病又是文盲,根本没有能力和精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有 40% 的儿童说临时监护人是通过责骂或打骂来进行教育的。由于受到父母在外打工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读书不如打工;随着网吧在乡镇及村日益普及,留守儿童在双休日或课外时间经常去网吧,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失去了学习热情。
(三)师资力量的薄弱。由于良老村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利,是一个比较闭塞的壮族村寨,受到当地人文环境的影响,良老村民大部分不会讲普通话,他们大部分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给学校。据调查,良老小学共设有一年级至三年级 3 个班级,在职教师 5 人,其中大专毕业 1 人,中师 4 人。最年轻的老师年龄 34 岁,其他老师的年龄均在 49 岁以上。而在阳山小学,在职教师5人,大专毕业1人,中师4人,其中代课教师 2 人,年龄在 49 岁至 56 岁之间,共设有 1、2、3、4、6 年级 5 个班级,因生源不够,五年级无法开班。贫穷、落后以及思想观念上对教育的不重视,加上老师数量少,结构不合理,负担过重,学校除语文课、数学课外,许多课程形同虚设。
从宏观看,当前很多制度性障碍制约了农村学校和农村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一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难以满足所有留守学生寄宿求学的需要;二是农村教师编制偏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三是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对教师在管理留守儿童中的加班加点费用,学校没有财力进行奖赏和补偿,这直接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四是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年龄老化、思想观念陈旧,教育方法单调,这些因素对农村学生(包括留守儿童)的发展极其不利。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需要进行制度改革,通过制度激励将教师个人化关爱行为变成自觉的集体行动。
三、对策与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一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政府、社会各个方面齐抓共管。
(一)充分发挥家庭的监护引导作用。家长的关心、爱护和引导,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家长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其次,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的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以择近在本地务工,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二)重点关爱“留守女童”和“特殊家庭”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包括留守女童,双亲留守儿童,来自单亲家庭、妈妈一人外出家庭的留守儿童等,他们应当成为人们关爱和关注的重点。
1.建议实施“留守女童关爱计划”。针对留守女童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以及留守女童家务负担普遍比较重的特点,实施全社会范围内的留守女童关爱活动。
2.建议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计划”。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开展社会救助、学校关爱和结对帮扶制度。围绕“关爱留守儿童”积极开展各项有意义活动。如开展“关爱留守孩,千里传佳音”活动;每年举办留守儿童集体生日会;利用寒、暑假组织需要探亲的留守儿童开展集体探亲活动等。建立高校学生与地方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结对互动模式,以高校的院(系)为单位,每一个院系与一留守儿童比例较大的镇乡结对。首先,由高校院系安排,每 20 人为一小组,每小组负责结对乡镇的一所村小。其次,根据农村小学的编班情况将这 20 人机动分组,如某村小一共有 10 个班,则将这 20 人分 5 组,每组负责 2 个班。最后,由这些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负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成长性心理辅导、学习辅导等,此项活动主要以书信、电话的方式进行。另外,这项活动可以和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结对村小成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使这项活动长久地进行下去。
(三)努力发挥教育部门主渠道作用。建立寄宿制学校运行保障机制。在经费投入、教师编制等方面向寄宿制学校倾斜。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经费支持力度,增加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教师编制;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应急机制。
融安县在帮扶留守儿童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开展师生结对帮扶、开展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加强监护人培训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融安县桥板乡 2014 年春季开展“100 名教师帮扶 100 名留守子女”的关爱教育活动,既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和学习状况给予关爱帮扶,又对他们给予生活和经济上的资助。
(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生活,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温暖的新家。融安县桥板乡的主要做法是以创办和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为基点,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将学校营造成“温暖的家”。(1)聘请生活老师。为帮助寄宿小学低年级学生适应学校生活,融安县教育局每年聘请生活老师,指导帮助住宿生铺床叠被、洗脸洗澡、洗衣服等,以提高学生自我生活能力。(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为合理安排寄宿制学校下午 4:30-9:30 之间的漫长时间,寄宿制学校普遍实施课外“四个一”活动,即“一小时文体活动”“一小时处理个人事务”“一小时观看电视节目”“一小时学习书本知识”。(3)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打电话、写信,加强与家长的亲情交流活动。
(五)加强儿童权益的法律保障制度建设。社会应重视家长对儿童的监护责任,建议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中突出父母亲情的重要性,相关部门要出台保护儿童享受父母亲情和关爱的明确条文,并制定强制措施,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积极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和谐氛围。
【作者简介】方家锋,男,壮族,融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广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德育课程管理,政治历史教学。
(责编 刘 影)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16-02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數量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不断增长。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较弱,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社会教育缺乏,这些儿童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对柳州市融安县桥板乡良老村、阳山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教育状况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桥板乡位于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东南部,是区级贫困乡,乡政府所在地—— 桥板村,距离县城 60 公里。全乡下辖桥板、良老、阳山等 10 个行政村,总人口为 17929 人。桥板乡的良老、阳山等部分偏远山村的交通极不方便,信息闭塞,主要特点是地少人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贫困人口基数也较大。据 2015年统计的数据,全乡的贫困人口数是 6891 人,占全乡总人数的 38.40%。近年来,桥板乡近三分之二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在村寨里的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对桥板乡良老村、阳山村的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教育状况进行专题调查。发出调查表 100 份,收回有效表格 93 份。走访对象为生活相对贫困的留守儿童家庭,一共走访了 30 户家庭。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临时监护人年老体弱又是文盲,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社会不良风气等,因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如下:
(一)情感教育的缺失。从以上各表可见,有 71% 的留守儿童和祖父母住在一起,由母亲和父亲照顾的只有 15%,其余的寄宿在亲友家。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爷爷奶奶或亲友,这些监护人平时缺少和孩子的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更谈不上对孩子的心理教育情感的交流,这导致留守儿童变得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甚至大胆放肆,在教师和监护人管教的时候产生逆反心理,盲目反抗。
(二)学习教育的缺乏。据调查,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中排在中等或偏后的位置。由于临时监护人大多数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年老多病又是文盲,根本没有能力和精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有 40% 的儿童说临时监护人是通过责骂或打骂来进行教育的。由于受到父母在外打工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读书不如打工;随着网吧在乡镇及村日益普及,留守儿童在双休日或课外时间经常去网吧,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失去了学习热情。
(三)师资力量的薄弱。由于良老村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利,是一个比较闭塞的壮族村寨,受到当地人文环境的影响,良老村民大部分不会讲普通话,他们大部分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给学校。据调查,良老小学共设有一年级至三年级 3 个班级,在职教师 5 人,其中大专毕业 1 人,中师 4 人。最年轻的老师年龄 34 岁,其他老师的年龄均在 49 岁以上。而在阳山小学,在职教师5人,大专毕业1人,中师4人,其中代课教师 2 人,年龄在 49 岁至 56 岁之间,共设有 1、2、3、4、6 年级 5 个班级,因生源不够,五年级无法开班。贫穷、落后以及思想观念上对教育的不重视,加上老师数量少,结构不合理,负担过重,学校除语文课、数学课外,许多课程形同虚设。
从宏观看,当前很多制度性障碍制约了农村学校和农村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一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难以满足所有留守学生寄宿求学的需要;二是农村教师编制偏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三是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对教师在管理留守儿童中的加班加点费用,学校没有财力进行奖赏和补偿,这直接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四是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年龄老化、思想观念陈旧,教育方法单调,这些因素对农村学生(包括留守儿童)的发展极其不利。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需要进行制度改革,通过制度激励将教师个人化关爱行为变成自觉的集体行动。
三、对策与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一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政府、社会各个方面齐抓共管。
(一)充分发挥家庭的监护引导作用。家长的关心、爱护和引导,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家长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其次,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的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以择近在本地务工,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二)重点关爱“留守女童”和“特殊家庭”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包括留守女童,双亲留守儿童,来自单亲家庭、妈妈一人外出家庭的留守儿童等,他们应当成为人们关爱和关注的重点。
1.建议实施“留守女童关爱计划”。针对留守女童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以及留守女童家务负担普遍比较重的特点,实施全社会范围内的留守女童关爱活动。
2.建议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计划”。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开展社会救助、学校关爱和结对帮扶制度。围绕“关爱留守儿童”积极开展各项有意义活动。如开展“关爱留守孩,千里传佳音”活动;每年举办留守儿童集体生日会;利用寒、暑假组织需要探亲的留守儿童开展集体探亲活动等。建立高校学生与地方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结对互动模式,以高校的院(系)为单位,每一个院系与一留守儿童比例较大的镇乡结对。首先,由高校院系安排,每 20 人为一小组,每小组负责结对乡镇的一所村小。其次,根据农村小学的编班情况将这 20 人机动分组,如某村小一共有 10 个班,则将这 20 人分 5 组,每组负责 2 个班。最后,由这些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负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成长性心理辅导、学习辅导等,此项活动主要以书信、电话的方式进行。另外,这项活动可以和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结对村小成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使这项活动长久地进行下去。
(三)努力发挥教育部门主渠道作用。建立寄宿制学校运行保障机制。在经费投入、教师编制等方面向寄宿制学校倾斜。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经费支持力度,增加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教师编制;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应急机制。
融安县在帮扶留守儿童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开展师生结对帮扶、开展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加强监护人培训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融安县桥板乡 2014 年春季开展“100 名教师帮扶 100 名留守子女”的关爱教育活动,既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和学习状况给予关爱帮扶,又对他们给予生活和经济上的资助。
(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生活,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温暖的新家。融安县桥板乡的主要做法是以创办和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为基点,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将学校营造成“温暖的家”。(1)聘请生活老师。为帮助寄宿小学低年级学生适应学校生活,融安县教育局每年聘请生活老师,指导帮助住宿生铺床叠被、洗脸洗澡、洗衣服等,以提高学生自我生活能力。(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为合理安排寄宿制学校下午 4:30-9:30 之间的漫长时间,寄宿制学校普遍实施课外“四个一”活动,即“一小时文体活动”“一小时处理个人事务”“一小时观看电视节目”“一小时学习书本知识”。(3)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打电话、写信,加强与家长的亲情交流活动。
(五)加强儿童权益的法律保障制度建设。社会应重视家长对儿童的监护责任,建议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中突出父母亲情的重要性,相关部门要出台保护儿童享受父母亲情和关爱的明确条文,并制定强制措施,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积极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和谐氛围。
【作者简介】方家锋,男,壮族,融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广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德育课程管理,政治历史教学。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