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及控制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chao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规模逐步扩增,建筑公司使用装配式的施工方法来减少项目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垃圾,以减少施工时对外界带来的噪音污染,进一步提高了施工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可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控。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控制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也愈来愈跟不上行业的需求,曾经的安全管理方式也不适应现在的行业管理模式。尽管国家近年来陆续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建筑行业的部分安全管理仅仅处于表面工作,仍没有得到深入的落实,这就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建筑工程的施工存在较多的不可控因素
  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较大,施工时间较长,容易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环境较复杂,容易受到周边地质、水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现代化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涉及技术工序较多,具有危险性的操作如高空作业、电气作业等,容易影响工程实施的安全性。目前大型建筑机械设备在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建筑项目的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强,工作交接不畅也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可见,做好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必要性。
  1.2提升经济效益
  做好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力度,可以保障项目的正常实施,避免发生违规操作,现场技术人员也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最大程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确保项目如期完工。同时还能确保现场工作人员得到安全防护,避免工作人员受到安全威胁,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长期实践经验和无数事故教训的总结,应当严格遵守,持之以恒。可部分企业虽然表现出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方面非常齐全的假象,但实际能按要求执行下去的管理制度却寥寥无几,好比一纸空文。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责任制不落实,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隐患排查治理不及时、不彻底,从而使安全制度失去了应有的效用,无形中就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严重后果。
  2.2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不满足要求
  《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均明確要求了生产经营单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置标准。但部分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为精简机构、人员,通常将本该单独设立的安全职能部门合并至其他部门,相应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也身兼数职,弱化了安全管理的地位。不仅如此,专职安管人员数量也远远达不到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配置标准。殊不知,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质量、数量得不到保证则是企业生存发展中最大的风险。
  2.3建筑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
  建筑施工人员主要以农民工为主,整体素质、文化水平不高,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应该扎实做好施工人员的入场安全教育、日常的安全培训。但是部分企业、项目对安全教育培训却只在表面上做文章,为培训而培训,为完成任务而培训,主要表现在培训目标不清晰、培训内容无针对性、培训方法死板、培训老师准备不充分等等。更有甚者,为图方便并不进行安全教育,只是完善安全教育资料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使得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大大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2.4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低,无证上岗情况频发
  一般的建筑工地特种作业主要有电工、架工、焊接与热切割作业等,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对其本人、其他施工人员以及设备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才可上岗作业。但是,基于建筑工地作业人员素质不高,安全基本知识掌握不够,现在工地上比较普遍存在的无证上岗作业,例如普通工人去接电、从事电气焊作业,无高处作业操作证的人员从事外架高处作业等。
  2.5安全管理人员能力不足,重大危险源辨识不全面
  建筑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或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如果管控不到位,是最容易发生群死群伤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安全生产事故,然而部分安全管理人员以及施工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对现场的重大危险源以及部分安全问题都未能全面辨识、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使得施工现场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大部分施工人员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工,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安全隐患未及时处理,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3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安全管理保障制度,确保管理制度能在具体施工中得到应用与落实,确保现场施工的有序进行,对具体的作业操作规范、安全管理制度应进行明确的规定,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性,使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开展。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制,在施工现场对各安全管理岗位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使责任落实到人,提高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意识,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能明确自身的岗位责任和工作内容,使安全责任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完善安全管理监督与奖惩机制,制定严格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和巡逻制度,若发现违规操作的行为,对违规人员予以相应的处罚,提高其安全施工的意识。完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建筑工程的各职能部门共同努力,也需要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意识,为各个部门的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搭建灵活性的渠道,提升部门间的协作性,提高信息流通的效率,做好材料供应、技术交底、工序衔接等方面的工作,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施工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3.2规范施工操作
  一些工程人员在操作时不太规范,从而会诱发更大的安全事故,出现这种事故更多是由于在安全管控上,一些人员不遵守施工规范及施工标准,并且一些工程人员未能关注到各个预制构件的安装和高空作业的安全要求,在装配项目施工作业中,工程人员要严格地按照项目施工的要求和相关规范组织开展工作,这样才能在施工现场,使各个预制构件安全运转,为了避免在施工场地出现一些吊装事故,这时工程人员要保证吊装项目施工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吊装中的施工操作更加合理,着力提高高空中作业的规范性。在吊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还要确保吊装工程作业安全性达标,为了能够进一步合理地控制起重型的装备,就要有效地开展吊装工程流程,来顺利地推进项目实施,并做好充足的技术储备。
  结语
  建筑施工安全的管理已成为建筑业关注的重要问题,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是整个建筑行业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人人做到安全,时时做到安全。坚持“生命至上”的安全管理理念,增强安全法制意识,提高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从而来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系数,保障建筑行业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强林.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预警管理应用[J].江西建材,2021(2).
  [2]苗九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居舍,2021(5).
  [3]张占恒.施工现场管理难点及改进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1(3).
  [4]徐锦山.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策略探析[J].居舍,2021(4).
  [5]刘锦铖,陈清锋,赵权威.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关键措施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20,18(4):130-134.
其他文献
震旦纪的白云岩问题,一直是学者们聚焦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分析研究浙江江山震旦系灯影组的叠层石白云岩的矿物学、岩石学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从白云岩的成因分析入手,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浙西地区灯影组叠层石白云岩按照结构分为泥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藻团块白云岩以及角砾白云岩。泥晶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在下段纹层状叠层石分布较广,细晶白云岩、藻团块白云岩以及角砾白云岩常见于柱状叠层石之中。
  研究区白云岩晶体有序度集中于0.36~0.63,与CaCO3摩尔含量成明显的反比例的关系,有序度
巴音戈壁盆地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盆地内塔木素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泥岩具有独特的沉积构造和矿物组成,本文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详细研究巴音戈壁组湖相热水沉积岩特征,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研究区热水沉积岩可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网脉状泥岩、斑点状泥岩、块状泥岩、纹层状泥岩和同生变形泥岩。矿物成分主要为方沸石、白云石、铁白云石、钠长石和伊利石,矿物含量与泥岩构造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与典型的低温“白烟囱”型热水沉积岩矿物组合和岩石构造特征一致。
  (2)
本文以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因格井坳陷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为研究对象,通过TZK-1和TZK-2井的岩心编录和薄片分析、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进行岩石学和矿物学分析,对岩性进行分类。根据前人对方沸石成因的研究和其它共生矿物成因的研究等因素来分析巴音戈壁盆地因格井坳陷的白云质沸石岩成因。通过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硫同位素和锶同位素来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通过相关元素含量、比值等来分析沉积环境、古气候、构造环境和判识物源等。
  得出结论:(1)巴音戈壁盆地地区岩性较为复杂,根据矿物含量将其
目前,陆地生态系统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植硅体形态组合的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生态系统稳定性以及植被演化研究的热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类型多样化,深入对该地区硅循环与植硅体形态组合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弥补喀斯特地区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空白,而且有利于揭示该地区植被演化过程,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修复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本文以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土壤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
河流生态系统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环节。河流梯级水电开发深刻影响了河流中各形态碳的迁移转化过程,引发了水库富营养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对筑坝河流颗粒有机碳(POC)、溶解有机碳(DOC)、溶解无机碳(DIC)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对颗粒无机碳(PIC)的研究相对缺乏,这影响了对河流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全方位认识和理解。因此,本文以乌江梯级水库群为研究对象,综合野外和室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