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班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合作游戏对于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幼儿智力、行为能力及合作能力等素质的全面提升。文章结合大班幼儿教育的实际,对大班幼儿合作游戏中教師的指导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为改进和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大班幼儿;合作游戏;指导策略
现代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指出,幼儿的智力发育和行为塑造与幼儿时期的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其主要的学习模式,通过游戏幼儿可以进行自主思考与创造,从而促进能力的全方位发展。其中,合作游戏是幼儿年龄达到一定程度后,促进幼儿智力开发与社交互动提升的重要举措。所谓合作游戏,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通过相互合作和协调实现共同目标的游戏活动。在大班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幼儿园已经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合作游戏教学活动,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策略,提高教师对于合作游戏的指导效果,促进幼儿教育深入健康发展。
一、大班幼儿合作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游戏过于强调集体而忽视了幼儿的个性特征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遗传、生活环境和学前教育各有不同,幼儿得到的相关训练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同时,家长的素质以及受教育程度不同,也会使幼儿出现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然而,在大班幼儿教学特别是合作游戏环节,由于面对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幼儿,教师往往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让所有幼儿在合作游戏过程中都做相同或者相似的事情,对于幼儿之间的差异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导致部分幼儿无法真正融入合作游戏当中。例如,有的幼儿依赖性较强,难以进行独立的游戏,有的幼儿则具有较强的个性,不擅长也不愿意与他人合作,这些幼儿的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导致合作游戏存在诸多困难,如果教师不加以积极指导,将会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合作游戏内容过于滞后而没有常变创新
对于幼儿来说,合作游戏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而且关系到幼儿相关能力的培养与成长。在各类游戏的训练中,幼儿的合作能力将会得到很好的提高。然而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如游戏资料不全面、游戏内容不能经常更新,导致幼儿的合作游戏逐渐由初期的兴致盎然演变成后来的枯燥乏味。特别是在一些合作游戏过程中,幼儿难免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困难,如果没有及时通过协商解决,可能会打击幼儿参与合作游戏的积极性,甚至会误导幼儿向不良方向发展。例如,游戏素材的缺失和陈旧,可能会使部分玩具或者游戏角色成为幼儿争夺的对象,导致合作游戏变成竞争甚至抢夺游戏,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合作游戏目的不够明确而不利于长远发展
幼儿合作游戏的目的是对幼儿的综合能力或者某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然而在实践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方案还有待完善。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虽然教师已经意识到幼儿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但真正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实际行动比较少。另外,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不是立竿见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幼儿教师不能指望通过一次或者几次合作游戏就能够实现幼儿合作能力的大幅提升,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
二、在大班幼儿合作游戏过程中教师指导的策略
(一)加强对幼儿的关注,坚持观察为先,善于倾听
观察与倾听是教师掌握幼儿第一信息的途径。在游戏中,教师要善于关注幼儿的言行,站在幼儿的角度和立场观察、分析幼儿的合作行为,努力做到观察有目的,有重点。在具体的合作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保持对每一位幼儿的观察和倾听,针对幼儿的个性特征和游戏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幼儿找寻自己在合作游戏中的最佳定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例如,在“医生与病人”的角色扮演合作游戏中,教师可以先安排内向的幼儿扮演“护士”的角色,活泼外向的幼儿扮演“医生”的角色,教师则扮演“病人”的角色,在“医生”的主导下进行“看病”的模拟游戏,使幼儿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确保激发每一位幼儿的游戏兴趣。如果“医生”与“护士”之间发生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先从旁观察,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发现幼儿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甚至可能会发生冲突时,教师及时加以引导,比如以“病人”的名义向“医生”“护士”提出治疗建议,尽可能在不破坏合作游戏氛围的情况下促进合作游戏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对游戏的引导,坚持适当指引,辅助教学
在合作游戏过程中,幼儿教师主要扮演旁观者和指引者的角色,不必过多干涉幼儿的游戏行为,而是发挥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当然,在开展合作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的活动过程中,积极与幼儿进行对话、协商,甚至提出疑问或建议。教师以介入、暗示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合作,重在引导幼儿获得合作的方法与技巧,并通过提问等途径拓展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的合作灵感。当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无法继续下去时,教师可以发挥引导的作用,采取适当的指导方法,指引幼儿将合作继续下去。例如,当幼儿对游戏的角色或者玩具产生竞争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说:“我们轮流来扮演这个角色或者研究这个玩具,其他人在旁边观看,轮到自己时要做得比前一位小朋友更好,你们看可以吗?”只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就可以帮助幼儿实现活动的推进。
(三)加强对活动的助推,坚持挖掘潜能,推动激励
在大班幼儿合作游戏中,游戏本身并不是活动的唯一目的,而是要通过游戏来发现幼儿的潜在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需要的不仅仅是独立、自由的环境,更是能够激发创造力的环境。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幼儿在游戏中自发产生的兴趣点和发展点,并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应对策略,挖掘孩子的智慧,实现提高和拓展,提高幼儿合作活动的质量。对具体的合作游戏,教师要进行事先的谋划,提炼出合作游戏中有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元素,并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予以引导,促进幼儿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过山洞”游戏中,教师可以启发幼儿探索运用身体的部位和角度,采取正面钻、侧身钻、俯身钻、仰躺钻等方式,有效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使幼儿对自己的身体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结束语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且被教育学界纳入到重要的研究和实践范围。在大班教学中,幼儿将会接触到更多的体育活动和合作游戏,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快速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应当不断地探索创新教育指导策略,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合作游戏中的作用,提高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成效,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晶.幼儿园合作式户外体育游戏的指导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7,321(11):155-156.
[2]陈雅雅.大班结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15(01):13-14.
[3]王辉洪.角色游戏对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J].儿童与健康,2017(07):16-18.
【关键词】大班幼儿;合作游戏;指导策略
现代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指出,幼儿的智力发育和行为塑造与幼儿时期的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其主要的学习模式,通过游戏幼儿可以进行自主思考与创造,从而促进能力的全方位发展。其中,合作游戏是幼儿年龄达到一定程度后,促进幼儿智力开发与社交互动提升的重要举措。所谓合作游戏,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通过相互合作和协调实现共同目标的游戏活动。在大班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幼儿园已经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合作游戏教学活动,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策略,提高教师对于合作游戏的指导效果,促进幼儿教育深入健康发展。
一、大班幼儿合作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游戏过于强调集体而忽视了幼儿的个性特征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遗传、生活环境和学前教育各有不同,幼儿得到的相关训练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同时,家长的素质以及受教育程度不同,也会使幼儿出现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然而,在大班幼儿教学特别是合作游戏环节,由于面对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幼儿,教师往往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让所有幼儿在合作游戏过程中都做相同或者相似的事情,对于幼儿之间的差异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导致部分幼儿无法真正融入合作游戏当中。例如,有的幼儿依赖性较强,难以进行独立的游戏,有的幼儿则具有较强的个性,不擅长也不愿意与他人合作,这些幼儿的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导致合作游戏存在诸多困难,如果教师不加以积极指导,将会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合作游戏内容过于滞后而没有常变创新
对于幼儿来说,合作游戏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而且关系到幼儿相关能力的培养与成长。在各类游戏的训练中,幼儿的合作能力将会得到很好的提高。然而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如游戏资料不全面、游戏内容不能经常更新,导致幼儿的合作游戏逐渐由初期的兴致盎然演变成后来的枯燥乏味。特别是在一些合作游戏过程中,幼儿难免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困难,如果没有及时通过协商解决,可能会打击幼儿参与合作游戏的积极性,甚至会误导幼儿向不良方向发展。例如,游戏素材的缺失和陈旧,可能会使部分玩具或者游戏角色成为幼儿争夺的对象,导致合作游戏变成竞争甚至抢夺游戏,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合作游戏目的不够明确而不利于长远发展
幼儿合作游戏的目的是对幼儿的综合能力或者某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然而在实践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方案还有待完善。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虽然教师已经意识到幼儿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但真正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实际行动比较少。另外,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不是立竿见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幼儿教师不能指望通过一次或者几次合作游戏就能够实现幼儿合作能力的大幅提升,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
二、在大班幼儿合作游戏过程中教师指导的策略
(一)加强对幼儿的关注,坚持观察为先,善于倾听
观察与倾听是教师掌握幼儿第一信息的途径。在游戏中,教师要善于关注幼儿的言行,站在幼儿的角度和立场观察、分析幼儿的合作行为,努力做到观察有目的,有重点。在具体的合作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保持对每一位幼儿的观察和倾听,针对幼儿的个性特征和游戏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幼儿找寻自己在合作游戏中的最佳定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例如,在“医生与病人”的角色扮演合作游戏中,教师可以先安排内向的幼儿扮演“护士”的角色,活泼外向的幼儿扮演“医生”的角色,教师则扮演“病人”的角色,在“医生”的主导下进行“看病”的模拟游戏,使幼儿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确保激发每一位幼儿的游戏兴趣。如果“医生”与“护士”之间发生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先从旁观察,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发现幼儿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甚至可能会发生冲突时,教师及时加以引导,比如以“病人”的名义向“医生”“护士”提出治疗建议,尽可能在不破坏合作游戏氛围的情况下促进合作游戏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对游戏的引导,坚持适当指引,辅助教学
在合作游戏过程中,幼儿教师主要扮演旁观者和指引者的角色,不必过多干涉幼儿的游戏行为,而是发挥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当然,在开展合作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的活动过程中,积极与幼儿进行对话、协商,甚至提出疑问或建议。教师以介入、暗示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合作,重在引导幼儿获得合作的方法与技巧,并通过提问等途径拓展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的合作灵感。当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无法继续下去时,教师可以发挥引导的作用,采取适当的指导方法,指引幼儿将合作继续下去。例如,当幼儿对游戏的角色或者玩具产生竞争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说:“我们轮流来扮演这个角色或者研究这个玩具,其他人在旁边观看,轮到自己时要做得比前一位小朋友更好,你们看可以吗?”只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就可以帮助幼儿实现活动的推进。
(三)加强对活动的助推,坚持挖掘潜能,推动激励
在大班幼儿合作游戏中,游戏本身并不是活动的唯一目的,而是要通过游戏来发现幼儿的潜在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需要的不仅仅是独立、自由的环境,更是能够激发创造力的环境。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幼儿在游戏中自发产生的兴趣点和发展点,并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应对策略,挖掘孩子的智慧,实现提高和拓展,提高幼儿合作活动的质量。对具体的合作游戏,教师要进行事先的谋划,提炼出合作游戏中有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元素,并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予以引导,促进幼儿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过山洞”游戏中,教师可以启发幼儿探索运用身体的部位和角度,采取正面钻、侧身钻、俯身钻、仰躺钻等方式,有效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使幼儿对自己的身体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结束语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且被教育学界纳入到重要的研究和实践范围。在大班教学中,幼儿将会接触到更多的体育活动和合作游戏,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快速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应当不断地探索创新教育指导策略,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合作游戏中的作用,提高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成效,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晶.幼儿园合作式户外体育游戏的指导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7,321(11):155-156.
[2]陈雅雅.大班结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15(01):13-14.
[3]王辉洪.角色游戏对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J].儿童与健康,2017(07):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