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设“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是现阶段提高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深入分析 “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的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阐述了提升“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的建议,以期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探索
基金项目:常熟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CITJGGN201318),常熟理工学院教学团队培育项目(JXNH2014112)
G642.4
应用型本科建设是教育部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同一化和与社会脱节的问题提出来的,是一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和目标的办学体制,它强调主动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要突出应用本科教育的应用型和实践性的特点,也要体现普通本科教育“理论型、学科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新时期,高等院校积极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关键。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必须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双师素质”、 “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内涵及其特点,并根据其特点探讨提升“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的方法和建议,以期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 “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内涵
“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针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该教学团队中要具有一定比例的“双师素质”的教师,但并不要求队伍中的所有人都具备双师素质。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素养,其次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适应面广”的素质,还有实战能力、创新意识、创造能力。这决定了“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中,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和师德修养,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与技能。
“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强调在这个队伍中不需要每个成员都具备“双师素质”,而是整个教学队伍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配备各有所长的成员,且保证教师之间的能力、特长的互补,并能够达到最佳配合与协作的比例,充分体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强调整体的“双师素质”,因此,它是由具有一定数量、结构的“双师”素质专业教师个体构建的。在培养个体教师的“双师素质”的同时,更需要从团队的层面突出“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包括三个层面的要求:一是指在我国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的教书育人的基本素质方面的人员构成;二是指学院( 系部) 各专业任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方面的人员构成( 包括兼职教师) ;三是指教师个人,其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的能力构成。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内涵是突出教师基本素养、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共融。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专业、课程群、专业群为基本单位,按照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互补的原则,融校内专任老师和企业行业兼职老师于一体、专兼结合,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方面优势互补的工作团队。
二、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特征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素养,其次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适应面广”的素质,还有实战能力、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与一般本科相比,其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高职高专相比,其培养学生的更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点构建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 专兼职相结合的成员结构
通过上文对“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内涵的剖析,得出在“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中不需要每个成员都具备“双师素质”,而是整个教学队伍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配备各有所长的成员,即团队成员中应具有课堂教学一般素质,同时也有具有完成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专业技能。企业专家在社会化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熟悉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因此,聘请企业专家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老师,无形中弥补了校内“理论型”教师短期内无法实现 “双师素质”的弱点,对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意义尤为重大。
(二) 梯队合理的学历、职称结构
梯队合理的教学队伍,能够确保团队成员在教书育人能力上的互补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理的学历、职称结构。除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外,团队还要具有一定比例的硕士以上学历、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确保整体教学团队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二是在年龄结构上,要保证老、中、青的合理搭配,突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发扬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较快青年教师的成长。然而,梯队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大纲的调成,青年教师的不断成长,和新教师的注入,教学、教研的量也在变化,教学团队的结构也应及时进行调整,不断优化教学团队的结构是实现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基础。
(三) 与企业合作的共享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素质”教学团队要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首先是请企业专家进学校。校企合作为学校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提供了便利,企业专家进校园,可以将企业生产实践直接注入教学过程,在让学生实际案例中学习更具有时效性。其次,校内专业教师走出去。与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生产。通过企业研究、企业锻炼,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因此,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实现校企共赢,团队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企业负责安排学生定岗实习及选派指导教师,并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提供平台,同时也成为提供优良兼职教师的聘任源泉。
(四) 高就业率的教书育人成果
团队建设成效反应在多个方面,如专业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社会等方面。其中,能否培养出社会认可的高素质应用人才,直接反映了学校的社会贡献和生存发展价值。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就成为应用型本科“雙师素质”教学团队特征的一个观测点。 三、 提高“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整体水平的方法
(一) 培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1. 加强教师基层实践锻炼
首先是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现实训。在不脱离本职教师职务的情况,专业教师深入公司或设计院,以兼职、挂职方式实习实训。如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性是该专业的特点,该专业教学团队需要到企业了解环境设计的整个过程以及每个设计环节所需要的各种职业技能,如设计管理、施工工艺技术等,并积累教学所需的实践经验,从而能更好的完成实践教学。其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青年专业教师直接参与公司项目研发,从项目策划、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到项目后期管理,实现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 “双师素质”型人才转变。
2. 加强教师常态化的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
学校应该定期分类别,分批次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里培训,并形成常态化。首先根据各专业教师的基本情况,积极鼓励实践经验不足教师去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专业基本技能里。学习行业新知识、新技术,而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和学历层次欠缺的教师,鼓励其出国访学、攻读博士或博士后。其次,学校应选拔优秀“双师素质”教师到国内外同类院校参观学习。
3. 鼓励教师参与或指导学生技能比赛
针对教师指导学生技能比赛的情况,学校要加大鼓励政策,通过增加学生的素质拓展学分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并明确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获得国家级及以上奖项,在教师职称评定上有明显的倾斜,并在资金上对指导学生参赛的专业教师进行适当的奖励。
(二) 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入教学团队,扩大兼职教师比例
实施“柔性引智”工程,即通过开展深度校企合作、联合教学的方式引进高级技能人才,并采用兼职、兼课、客座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及其它院校有实践经验专业技能人才来校支教。如与同类院校和职业技术类院校联合教学,请进高级专业技能专家,来弥补本校“双师素质”教师的暂时不足,此外,积极从企业、公司聘请或引进高级管理人员和企业技术能手来校兼职。他们在和专职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保证了“双师”队伍的结构,也可以促进学院教师向“双师素质”转化。
(三) 建全“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的管理机制
1. 建全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
“双师素质”教师在晋升、培训、工资津贴、评优评先和职称评聘等方面享有相对优越的待遇。如将“双师素质”明确列入职称评聘标准,从侧面激励教师自觉向“双师素质”教靠拢,并以此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从而保证“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2. 建立“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申报与评选制度
首先强调教学团队成员职称、年龄、学缘和知识结构梯队合理,专兼结合教师比例不小于1:4;其次要求团队建设特色鲜明、目标明确,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梯队建设等方面应有一定的基础和明确的思路与规划,且成绩突出。
3. 制定“双师素质”教学团队评价机制
通过定期考核,检测团队建设成效。具体考核内容应包括:教师的基本教学素质、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改革能力、“双师素质”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团队的实际工作和效果等。其中团队的实际工作和效果作为团队考核的重要内容,具体工作成效包括论文数量、校本教材数量、指导学生创新项目和竞赛获奖数量、学生就业情况。在考核形式上,组建考核团队,包括专家督导组和群众监督组。专家督导组包括资历深、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群众组包括青年教师代表和不同班级的学生代表,通过个别访谈、随机听课、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团队进行定期督查。
小结
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运转和谐且相对稳定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培养应该是动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为使其得以持续和深化发展,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要求,必须强化“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的意识,完善“双视素质”教学团队的管理机制,实现教学团队建设的常态化。
参考文献:
[1] 陶卫平.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2011,8(4):91-94
[2]王祚昌.重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 - 02 -18(8)
[3]汤正华. 新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 国家教育管理干部研修资料,2006,(04) :57-59
[4]方新,赵林惠. 应用性本科工科综合性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 80-82.
[5]高查清.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复合性特点分析[J].内蒙古经济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0(2):91-95
[6]王贵虎.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实现途径[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06).
作者简介:孟晓惠(1983-),女,江苏徐州人,讲师,研究方向:地域文化环境设计及文化空间研究;王东(1977-),男,江苏常州人,讲师,研究方向:文化空间;蒋励(1978—),女,江苏常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传统建筑文化空间研究。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探索
基金项目:常熟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CITJGGN201318),常熟理工学院教学团队培育项目(JXNH2014112)
G642.4
应用型本科建设是教育部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同一化和与社会脱节的问题提出来的,是一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和目标的办学体制,它强调主动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要突出应用本科教育的应用型和实践性的特点,也要体现普通本科教育“理论型、学科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新时期,高等院校积极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关键。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必须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双师素质”、 “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内涵及其特点,并根据其特点探讨提升“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的方法和建议,以期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 “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内涵
“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针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该教学团队中要具有一定比例的“双师素质”的教师,但并不要求队伍中的所有人都具备双师素质。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素养,其次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适应面广”的素质,还有实战能力、创新意识、创造能力。这决定了“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中,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和师德修养,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与技能。
“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强调在这个队伍中不需要每个成员都具备“双师素质”,而是整个教学队伍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配备各有所长的成员,且保证教师之间的能力、特长的互补,并能够达到最佳配合与协作的比例,充分体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强调整体的“双师素质”,因此,它是由具有一定数量、结构的“双师”素质专业教师个体构建的。在培养个体教师的“双师素质”的同时,更需要从团队的层面突出“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包括三个层面的要求:一是指在我国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的教书育人的基本素质方面的人员构成;二是指学院( 系部) 各专业任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方面的人员构成( 包括兼职教师) ;三是指教师个人,其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的能力构成。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内涵是突出教师基本素养、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共融。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专业、课程群、专业群为基本单位,按照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互补的原则,融校内专任老师和企业行业兼职老师于一体、专兼结合,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方面优势互补的工作团队。
二、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特征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素养,其次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适应面广”的素质,还有实战能力、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与一般本科相比,其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高职高专相比,其培养学生的更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点构建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 专兼职相结合的成员结构
通过上文对“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内涵的剖析,得出在“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中不需要每个成员都具备“双师素质”,而是整个教学队伍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配备各有所长的成员,即团队成员中应具有课堂教学一般素质,同时也有具有完成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专业技能。企业专家在社会化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熟悉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因此,聘请企业专家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老师,无形中弥补了校内“理论型”教师短期内无法实现 “双师素质”的弱点,对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意义尤为重大。
(二) 梯队合理的学历、职称结构
梯队合理的教学队伍,能够确保团队成员在教书育人能力上的互补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理的学历、职称结构。除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外,团队还要具有一定比例的硕士以上学历、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确保整体教学团队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二是在年龄结构上,要保证老、中、青的合理搭配,突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发扬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较快青年教师的成长。然而,梯队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大纲的调成,青年教师的不断成长,和新教师的注入,教学、教研的量也在变化,教学团队的结构也应及时进行调整,不断优化教学团队的结构是实现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基础。
(三) 与企业合作的共享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素质”教学团队要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首先是请企业专家进学校。校企合作为学校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提供了便利,企业专家进校园,可以将企业生产实践直接注入教学过程,在让学生实际案例中学习更具有时效性。其次,校内专业教师走出去。与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生产。通过企业研究、企业锻炼,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因此,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实现校企共赢,团队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企业负责安排学生定岗实习及选派指导教师,并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提供平台,同时也成为提供优良兼职教师的聘任源泉。
(四) 高就业率的教书育人成果
团队建设成效反应在多个方面,如专业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社会等方面。其中,能否培养出社会认可的高素质应用人才,直接反映了学校的社会贡献和生存发展价值。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就成为应用型本科“雙师素质”教学团队特征的一个观测点。 三、 提高“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整体水平的方法
(一) 培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1. 加强教师基层实践锻炼
首先是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现实训。在不脱离本职教师职务的情况,专业教师深入公司或设计院,以兼职、挂职方式实习实训。如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性是该专业的特点,该专业教学团队需要到企业了解环境设计的整个过程以及每个设计环节所需要的各种职业技能,如设计管理、施工工艺技术等,并积累教学所需的实践经验,从而能更好的完成实践教学。其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青年专业教师直接参与公司项目研发,从项目策划、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到项目后期管理,实现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 “双师素质”型人才转变。
2. 加强教师常态化的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
学校应该定期分类别,分批次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里培训,并形成常态化。首先根据各专业教师的基本情况,积极鼓励实践经验不足教师去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专业基本技能里。学习行业新知识、新技术,而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和学历层次欠缺的教师,鼓励其出国访学、攻读博士或博士后。其次,学校应选拔优秀“双师素质”教师到国内外同类院校参观学习。
3. 鼓励教师参与或指导学生技能比赛
针对教师指导学生技能比赛的情况,学校要加大鼓励政策,通过增加学生的素质拓展学分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并明确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获得国家级及以上奖项,在教师职称评定上有明显的倾斜,并在资金上对指导学生参赛的专业教师进行适当的奖励。
(二) 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入教学团队,扩大兼职教师比例
实施“柔性引智”工程,即通过开展深度校企合作、联合教学的方式引进高级技能人才,并采用兼职、兼课、客座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及其它院校有实践经验专业技能人才来校支教。如与同类院校和职业技术类院校联合教学,请进高级专业技能专家,来弥补本校“双师素质”教师的暂时不足,此外,积极从企业、公司聘请或引进高级管理人员和企业技术能手来校兼职。他们在和专职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保证了“双师”队伍的结构,也可以促进学院教师向“双师素质”转化。
(三) 建全“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的管理机制
1. 建全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
“双师素质”教师在晋升、培训、工资津贴、评优评先和职称评聘等方面享有相对优越的待遇。如将“双师素质”明确列入职称评聘标准,从侧面激励教师自觉向“双师素质”教靠拢,并以此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从而保证“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2. 建立“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申报与评选制度
首先强调教学团队成员职称、年龄、学缘和知识结构梯队合理,专兼结合教师比例不小于1:4;其次要求团队建设特色鲜明、目标明确,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梯队建设等方面应有一定的基础和明确的思路与规划,且成绩突出。
3. 制定“双师素质”教学团队评价机制
通过定期考核,检测团队建设成效。具体考核内容应包括:教师的基本教学素质、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改革能力、“双师素质”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团队的实际工作和效果等。其中团队的实际工作和效果作为团队考核的重要内容,具体工作成效包括论文数量、校本教材数量、指导学生创新项目和竞赛获奖数量、学生就业情况。在考核形式上,组建考核团队,包括专家督导组和群众监督组。专家督导组包括资历深、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群众组包括青年教师代表和不同班级的学生代表,通过个别访谈、随机听课、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团队进行定期督查。
小结
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运转和谐且相对稳定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培养应该是动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为使其得以持续和深化发展,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要求,必须强化“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的意识,完善“双视素质”教学团队的管理机制,实现教学团队建设的常态化。
参考文献:
[1] 陶卫平.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2011,8(4):91-94
[2]王祚昌.重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 - 02 -18(8)
[3]汤正华. 新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 国家教育管理干部研修资料,2006,(04) :57-59
[4]方新,赵林惠. 应用性本科工科综合性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 80-82.
[5]高查清.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复合性特点分析[J].内蒙古经济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0(2):91-95
[6]王贵虎.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实现途径[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06).
作者简介:孟晓惠(1983-),女,江苏徐州人,讲师,研究方向:地域文化环境设计及文化空间研究;王东(1977-),男,江苏常州人,讲师,研究方向:文化空间;蒋励(1978—),女,江苏常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传统建筑文化空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