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特色发展三问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u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已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被认为是政策层面鼓励中小学特色发展的先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进一步强调要鼓励学校办出特色。这说明,从中央到地方,学校特色发展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
  但是,学校特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碰到一些困惑和问题,这里择其要者就教于同仁。
  一问特色发展与办学理念的关系怎样
  经过县域范围的调研,我们发现,部分学校开展特色项目不注意及时总结和经验积累,项目水平难以提高;部分学校停留在单纯项目开展阶段,如何深入开掘和提炼,如何把项目建设跟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联系起来,缺乏深入系统的思考。我们在区域内组织的师生问卷调查反映,从特色项目实施的结果来看,不少项目开展的效果不佳,存在项目开发停留在第二课堂阶段、项目选择重量不重质、参与面不广、活动频率不高等问题;从特色项目实施的过程来看,少数项目起点低、管理粗、理念旧,项目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从特色项目发展前景来看,不少项目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思考。总之,很多学校存在特色发展表层化的倾向。
  上述问题的存在恐怕主要跟办学理念的不到位有关。没有办学理念指导的特色项目建设,是表层的、盲目的、不稳定的。有了办学理念的指导,特色项目建设才符合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有了办学理念的指导,丰富多彩的特色项目建设才有整体性的统领;有了办学理念指导,特色项目建设才会有继往开来的生命力。
  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色发展是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这就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特长教育。特色发展的这种特点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在性,特色发展动因来自学校的内在要求,来自学校“这一个”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二是整体性,特色发展满足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需求,特色发展顶层设计需要大家参与,发展过程需要大家积极投入,发展成果要惠及全校师生;三是继承性,特色发展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校长期坚持的特长教育取得的成果值得肯定,这应该成为特色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阶段要继承和发扬,但必须对其指导理念和发展模式予以重新审视。
  二问发展路径是否“华山一条路”
  发表于2012年3月1日《中国教育报》的《蕴育快乐童年,建构价值人生》一文,介绍了武汉市江岸区新村小学生态教育特色品牌创建情况。该校围绕“蕴育快乐童年、建构价值人生”的办学理念,提出了“生态校园”的教育主张。倡导并践行的生态校园具备“尊重、选择、信赖、平安、快乐、多元、个性”等精神家园的基本元素,着力凸显“生命性、生本性、生活性、生长性”四大特征。围绕生态校园的四大特性和基本内涵,学校在整体设计和实施中,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以有效保证学校文化特色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这是时下各种相关研究论述最集中的学校特色发展路径:由办学理念出发,整体设计特色发展。我们姑且称之为“新村经验”。这种路径的优点明显,理念先入为主,可以科学规划,整体性较强,避免特色发展的盲目性。但是,这是特色发展的“华山一条路”吗?
  重庆市江南小学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国际象棋教育实践,引发了学校教育观念的变化。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江南小学从教育实践中丰富并解读 “走好每一步”的关联学校教育理念的内涵。其一,学校发展之立足实际,高瞻远瞩。其二,教师专业发展之术业专攻,因材施教。其三,学生成长发展之德行于实,智循于序,体践于趣。江南小学从国际象棋棋理中总结出“养德启智”的育人宗旨,凝结成“发现发展,点亮生命”的办学理念和校训“走好每一步”,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进人的多元发展,走出了一条朴实而又不平凡的道路。
  江南小学特色发展的这种路径并不是独有的,时下很多中小学校谋求特色发展时,走的就是这条从实践到理念、再回到实践的路径。我们姑且称之为“江南经验”。这种发展路径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继承学校传统,尊重已有积淀,以此为基础提炼和完善学校办学理念系统。
  新村经验以理念为起点,江南经验以实践为起点,都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看起来,特色发展应该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路径。实际上,从认识论的角度来分析,这两条路是殊途同归的、是相通的。在新村经验中,理念到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需要调整理念时,应该不会抱残守缺抓住理念不放,该修改时就修改。在江南经验中,实践到理念,提炼出的理念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完善。特色发展应该是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理念——实践”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三问特色项目建设离特色学校有多远
  学校特色发展可以分三步推进:一是特色项目建设阶段,二是学校特色凝聚阶段,三是特色学校建设阶段。特色项目建设阶段是起点,可以通过一批特色项目的建设,完成特色发展之量的积累;学校特色凝聚阶段是关键,是形成特色学校的准备阶段;特色学校建设是必然结果,是特色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
  近读葛路谊的硕士论文《我国中小学特色发展战略研究》,颇受启发。该文对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化颇有微词:
  特色项目化是指某些学校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将一些普通的培养项目当作特色来宣传和强化,以此提高学校的声望。事实上,这只能算某项技能的培养,充其量是一种“特长教育”。特长培养无可厚非,但如若把特长培养变成提高声誉、赢得市场的手段和途径,无疑会导致学校办学偏离正确的轨道,会忽略对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把握,脱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轨道,或者把学校特色当作特色学校来办,这实际上是学校特色发展中的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
  葛路谊的这一观点看似辩证,但是把项目化作为目前特色学校建设中的大问题之一,这种定性在实际操作中是有害的。学校从千校一面到特色发展也是个质变的过程,需要经过量变的积累才能实现(这也是辩证法!)。而项目选择、设计、开发、实施,就是在进行特色发展的量变积累。贬低项目实施的意义,否定了特色发展的重要路径,这很容易导致学校无所适从,特色发展难以实现。学校实施的诸多特色项目,只能是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先发带动后发的过程,不可能同时发展、同步发展。
  特色项目嬗变为学校特色,是一个质变的过程,质变依赖量变的积累。项目内涵的开掘提炼和总结推广、项目簇的拓展开发和归纳凝聚应该是实现量质互变的主要法门。目前,很多学校特色项目开发走课程化之路,这是很有效的一种探索。这一方面保证了发展的规范性,另一个方面也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师生参与率,以保障特色发展的群众性和稳定性。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教科研中心)
其他文献
对于有限域GF(q)上长度n=qm-1,指定距离б-qh-1的狭义本原BCH码给出了码维数的一个下界.特别地当h=m-1时,给出了码的维数的具体值.对于有限域GF(q)上长度n=qm-1,指定距离qh,h
文[1]构造了特征2代数闭域上典型单李代数G2的一族模单变形李代数ViG(i=3,… 7),ViG(i=3,… 7)具有较高的对称性.利用ViG(i=3,… 7)内部Z-阶化结构及运算得到变形代数及其导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语文早读课前,我去一年级教室安排学生读书,看见教室门口东倒西歪着四五个书包,教室里的学生稀稀落落。“还有些人呢?”我问学生。“他们在操场上看蜗牛。”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告诉我。我让罗程领着大家读课文,教室里随即响起了稚嫩的童声。在我看来,这算是世间上最美妙的声音。  我走出教室,抬眼望去,只见操场围墙下围着一群孩子。我不动声色地远远望着,不忍扰了孩子们看蜗牛的兴致。或许是哪个眼尖的学生发现了我,那群
本文使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调查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的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培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到,该地区的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培训的现象并不普遍,参与课外体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发人深省,如何大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是我们的教育应该承载的重要课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实施,包含了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引领。发现、选拔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高中教育责无旁贷。当下应理性反思在认识和操作层面存在的误区,廓清一些认识,促
江西省自创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园本教研项目)以来,一直坚持“联片互动,纵深推进,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工作思路,秉承“有效教研,快乐成长”的教研理念,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