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充分解读文本、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打磨教学环节,确定教学流程,注意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把阅读、感悟、质疑、运用贯穿于始终,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各种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情感的熏陶、品德的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都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紧迫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就我个人认为教师的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决定因素。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多角度对话,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师对于所执教的教材都有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每篇待授课文,就要抓住其重点,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1.1 与编者对话揣摩编者的意图 文本解读应该做到多角度、多层面和多元化。教师只有在教学前认真揣摩编者对本册教材、单元、课文的编排用意。
1.2 与作者对话体会作者的情感 “与作者对话”是教师阅读文本的过程,教师以文本为媒介,与潜在地存在于文中的作者见面,发生心灵碰撞和灵魂融合。例如:巴金的《海上日出》,我们只有真正走进巴金的世界了解文章是1927年初巴金乘船由上海赴法国巴黎留学期间的一些见闻后,才能体会巴金在青年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同情被压迫者、厌恶食人者的革命思想以及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才能掌握文本的意义及实质性的重点内容。在感受壮丽的日出景象的同时使自己的思想与作者产生共鸣:海上日出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只有当教师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体会作者的情感,才能给文本的价值取向准确定位,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1.3 认与学对话体会学生的感受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学生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
2 精心的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充分解读文本、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打磨教学环节,确定教学流程,注意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把阅读、感悟、质疑、运用贯穿于始终,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加强读写迁移,随文练笔,找准着力点,一步一个脚印,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1 明确学习目标,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一堂语文课,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几个知识点,培养哪种能力,使他们受到什么教育,必须有一定的确定性,既要明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又要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
2.2 找准切入点,创设突破口课文中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找准一词,或一句切入,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例如在进行《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的教学时,第一自然段写到“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我抓住一个“奇”字为本文的切入点,提出一个大问题:徐霞客是一位奇人,他人“奇”在哪里?围绕这个大问题,派生出几个小问题:徐霞客有什么奇思?徐霞客有什么奇想?徐霞客有什么奇举?徐霞客有什么奇为?然后用这几个小问题再辐射开去,辐射全文,从而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的整体感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3 悉心研究教法,精心指导学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方法选用得当就能实现教学目的,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执教《松鼠》时我运用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学乐用。朗读体会法:教学时根据本文的特点,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进行想象,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增强热爱小动物的意识。在阅读教学中可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紧密结合起来,着重学习作者有序、生动、具体地介绍松鼠外形的方法,仿照作者的方法写小动物。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2.4 合理安排训练点,感悟、积累语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决定了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对学生字词句段篇及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
3 灵活地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学不是一层不变的,应灵活机动地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删、改、添。例如在教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时;我提问为什么说徐霞客是在阅读大地?由于大部分同学通过预习理解了,因而我减少了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进而提出:徐霞客是一位奇人,他人“奇”在哪里?可这时有些学生犯难了,我又把这个问题由“难改易”提出:徐霞客有什么奇思?徐霞客有什么奇想?徐霞客有什么奇举?徐霞客有什么奇为?教学中,及时删改,能使学生相对容易地摘到桃子,体会到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看到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被激发起来,我随机添加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看插图说说图上的情景想象一下,在徐霞客长途旅行的日日夜夜,他还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再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到徐霞客锲而不舍的精神。课堂千变万化,有着较强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删、改、添。有利于拓宽、深化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总之,我感到只要在课堂教学上努力正确地解读文本,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实在,并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体现语文训练的过程,就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各种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情感的熏陶、品德的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都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紧迫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就我个人认为教师的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决定因素。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多角度对话,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师对于所执教的教材都有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每篇待授课文,就要抓住其重点,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1.1 与编者对话揣摩编者的意图 文本解读应该做到多角度、多层面和多元化。教师只有在教学前认真揣摩编者对本册教材、单元、课文的编排用意。
1.2 与作者对话体会作者的情感 “与作者对话”是教师阅读文本的过程,教师以文本为媒介,与潜在地存在于文中的作者见面,发生心灵碰撞和灵魂融合。例如:巴金的《海上日出》,我们只有真正走进巴金的世界了解文章是1927年初巴金乘船由上海赴法国巴黎留学期间的一些见闻后,才能体会巴金在青年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同情被压迫者、厌恶食人者的革命思想以及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才能掌握文本的意义及实质性的重点内容。在感受壮丽的日出景象的同时使自己的思想与作者产生共鸣:海上日出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只有当教师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体会作者的情感,才能给文本的价值取向准确定位,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1.3 认与学对话体会学生的感受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学生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
2 精心的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充分解读文本、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打磨教学环节,确定教学流程,注意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把阅读、感悟、质疑、运用贯穿于始终,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加强读写迁移,随文练笔,找准着力点,一步一个脚印,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1 明确学习目标,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一堂语文课,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几个知识点,培养哪种能力,使他们受到什么教育,必须有一定的确定性,既要明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又要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
2.2 找准切入点,创设突破口课文中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找准一词,或一句切入,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例如在进行《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的教学时,第一自然段写到“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我抓住一个“奇”字为本文的切入点,提出一个大问题:徐霞客是一位奇人,他人“奇”在哪里?围绕这个大问题,派生出几个小问题:徐霞客有什么奇思?徐霞客有什么奇想?徐霞客有什么奇举?徐霞客有什么奇为?然后用这几个小问题再辐射开去,辐射全文,从而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的整体感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3 悉心研究教法,精心指导学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方法选用得当就能实现教学目的,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执教《松鼠》时我运用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学乐用。朗读体会法:教学时根据本文的特点,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进行想象,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增强热爱小动物的意识。在阅读教学中可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紧密结合起来,着重学习作者有序、生动、具体地介绍松鼠外形的方法,仿照作者的方法写小动物。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2.4 合理安排训练点,感悟、积累语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决定了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对学生字词句段篇及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
3 灵活地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学不是一层不变的,应灵活机动地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删、改、添。例如在教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时;我提问为什么说徐霞客是在阅读大地?由于大部分同学通过预习理解了,因而我减少了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进而提出:徐霞客是一位奇人,他人“奇”在哪里?可这时有些学生犯难了,我又把这个问题由“难改易”提出:徐霞客有什么奇思?徐霞客有什么奇想?徐霞客有什么奇举?徐霞客有什么奇为?教学中,及时删改,能使学生相对容易地摘到桃子,体会到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看到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被激发起来,我随机添加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看插图说说图上的情景想象一下,在徐霞客长途旅行的日日夜夜,他还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再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到徐霞客锲而不舍的精神。课堂千变万化,有着较强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删、改、添。有利于拓宽、深化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总之,我感到只要在课堂教学上努力正确地解读文本,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实在,并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体现语文训练的过程,就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