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时期的慈禧太后不仅爱听戏,也爱看百戏杂陈。天桥有个唱单弦的叫黄辅臣,经常被慈禧宣进宫去。起初,黄辅臣的嗓音悠扬,吐音清楚,深得老佛爷的欢心,老佛爷赐他坐唱。后来随着年纪渐老,他感到自己嗓子也在衰老,很希望儿子能继承他的演技,因此常带儿子进宫。
一次,慈禧又宣黄辅臣进宫,黄辅臣嗓子有病,他很为难,不进宫就是抗旨,进宫唱砸了也得治罪。儿子看父亲为难,想出个办法:“爹,我在椅子后面替您唱,您在前边比画不就行了?”“这行吗?”“行,那几个段子我全会唱了。”
爷俩儿进宫以后,黄辅臣拿着弦子坐在椅子上,儿子装作扶着椅子,就蹲在椅子后边又说又唱,黄辅臣在前面只張嘴比画,爷俩儿合作默契,绘声绘色。慈禧多机灵啊,她悄悄地走到椅子后边,看见孩子低着头唱得正带劲,“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爷俩儿知道事情露馅,慌忙跪下请罪。慈禧却格外高兴:“辅臣啊,你唱得越来越好了,嗓子比过去清亮多了。”
黄辅臣连连磕头:“不是奴才唱的,奴才有罪,奴才欺君。”
慈禧随口问:“你有什么罪?”
黄辅臣把嗓子有病,不敢进宫献艺及让儿子代唱的过程说了一遍。没想到慈禧今天一高兴,不但不生气,反而笑道:“你们俩一个人唱,一个人演,叫我看了高兴,足见你们的忠心,该给这个玩意儿起个名字,叫什么好呢?”
“老佛爷不降罪,奴才知足了,奴才黄辅臣给老佛爷叩头谢恩。”
“你们俩都姓黄,干脆这个玩意儿就叫‘双黄’吧!”
爷俩儿刚要谢恩,慈禧又改口说:“不行,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大清国只有一个皇上,怎么能出现双黄(皇),你们俩学一人,干脆叫‘双学’吧!”
从此以后,“双学”的名字就传出来了,而且成为一种表演形式传了下来。清朝灭亡以后,人们认为还是叫“双黄”切意。因以滑稽取胜,便把“双黄”写成了“双簧”,成为一种独特的曲艺形式。
(摘自《你不知道的京城旧事》)
一次,慈禧又宣黄辅臣进宫,黄辅臣嗓子有病,他很为难,不进宫就是抗旨,进宫唱砸了也得治罪。儿子看父亲为难,想出个办法:“爹,我在椅子后面替您唱,您在前边比画不就行了?”“这行吗?”“行,那几个段子我全会唱了。”
爷俩儿进宫以后,黄辅臣拿着弦子坐在椅子上,儿子装作扶着椅子,就蹲在椅子后边又说又唱,黄辅臣在前面只張嘴比画,爷俩儿合作默契,绘声绘色。慈禧多机灵啊,她悄悄地走到椅子后边,看见孩子低着头唱得正带劲,“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爷俩儿知道事情露馅,慌忙跪下请罪。慈禧却格外高兴:“辅臣啊,你唱得越来越好了,嗓子比过去清亮多了。”
黄辅臣连连磕头:“不是奴才唱的,奴才有罪,奴才欺君。”
慈禧随口问:“你有什么罪?”
黄辅臣把嗓子有病,不敢进宫献艺及让儿子代唱的过程说了一遍。没想到慈禧今天一高兴,不但不生气,反而笑道:“你们俩一个人唱,一个人演,叫我看了高兴,足见你们的忠心,该给这个玩意儿起个名字,叫什么好呢?”
“老佛爷不降罪,奴才知足了,奴才黄辅臣给老佛爷叩头谢恩。”
“你们俩都姓黄,干脆这个玩意儿就叫‘双黄’吧!”
爷俩儿刚要谢恩,慈禧又改口说:“不行,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大清国只有一个皇上,怎么能出现双黄(皇),你们俩学一人,干脆叫‘双学’吧!”
从此以后,“双学”的名字就传出来了,而且成为一种表演形式传了下来。清朝灭亡以后,人们认为还是叫“双黄”切意。因以滑稽取胜,便把“双黄”写成了“双簧”,成为一种独特的曲艺形式。
(摘自《你不知道的京城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