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强心汤加味治疗,2组疗程均为28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为76.25%,2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_<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关键词: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强心汤;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06-02
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它是以心排血量不足,组织血液灌注减少以及肺循环或体循环静脉瘀血为其特征。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多。笔者在长期临床实际工作中,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本院在2000年3月~2007年3月治疗的有完整资料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病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住院患者中符合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且心功能属于Ⅱ~Ⅳ级(NYHA)的患者1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病因、西药应用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国心力衰竭协会第三届全国心力衰竭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
1、2、1心功能分级标准 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提出的心功能分级法。
1、2、2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心功能为Ⅱ~Ⅳ级(NYHA)的患者;②年龄在18~75岁;③有完整的临床资料者。
注:▲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
1、2、3排除标准下列情况不进入观察病例:①肝肾功能障碍导致心力衰竭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③精神异常及不能合作者;④合并严重感染,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者。
1、3治疗方法①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抗心衰治疗,包括治疗期间间断吸氧,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发因素,休息,限制水钠摄入,控制高血压,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强心汤治疗,基本方:人参15g(另煎),黄芪30g,熟附子15g(先煎),丹参15g,白术15,茯苓30g,泽泻20g,红花JOg,车前子20g(包煎),桂枝6g。加减:双下肢水肿加防己15g,腹毛20g以利水消肿;咳喘者加炒苏子10g,葶苈子30g;紫绀明显者加赤芍20g;胸痛加川芎20g,延胡15g;胸闷加瓜蒌20g,薤白10g;心悸者加远志10g,炒柏子仁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28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1、4观察指标①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功能的变化;②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的变化;③观察治疗前后血、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O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标准,显效:心功能进步2级以上,而未达到I级心功能,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进步1级,而未达到I级心功能,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
2、2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前2组的心功能指标LVEF、SV、CO、CI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心功能指标LVEF、SV、CO、CI均较各组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2组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不良反应
治疗组80例患者在服用强心汤汤剂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后所有安全性指标均未发现新的异常或原有的异常加重的病例。
3、讨论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其患病率高,死亡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本病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水肿、喘咳、痰饮等病证范畴。《金匮要略·水气篇》中说:“心水者,其身肿,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概括了心力衰竭的症状及病机。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血液能在脉道中正常运行,需要心气的推动运行与心阳的温煦气化作用,心病日久,导致心气虚,心阳不振,则心脉瘀阻,而表现为心悸、胸闷、胸痛,口唇发绀等,心火不能下温肾水,肾阳虚不能化水,水饮内停,上凌心肺而为咳喘,溢于肌肤而为水肿。故本病其病机应为心肾阳虚为本,水湿、血瘀、痰浊为标,治疗上当以温补心肾之阳气,佐以活血化瘀利水,方投自拟方强心汤加减。方中人参甘温力宏、补益虚衰之心气;附子温补心肾之阳气;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丹参、红花活血化瘀,祛瘀生新;车前子、泽泻、利水消肿,诸药合用,切中病机,而达温补心肾、健脾益气、利水消肿,活血化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人参含人参皂甙,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和冠脉流量,具有明显的增强心功能的作用,附子含去甲乌头碱,有强心的作用,茯苓、泽泻、白术均有缓慢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小剂量红花有兴奋心脏、扩张冠脉、降低血压的作用,故强心汤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利尿、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等作用,从而可有效地改善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本组临床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比单纯西药治疗更为有效,可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射血分数,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强心汤;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06-02
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它是以心排血量不足,组织血液灌注减少以及肺循环或体循环静脉瘀血为其特征。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多。笔者在长期临床实际工作中,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本院在2000年3月~2007年3月治疗的有完整资料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病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住院患者中符合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且心功能属于Ⅱ~Ⅳ级(NYHA)的患者1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病因、西药应用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国心力衰竭协会第三届全国心力衰竭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
1、2、1心功能分级标准 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提出的心功能分级法。
1、2、2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心功能为Ⅱ~Ⅳ级(NYHA)的患者;②年龄在18~75岁;③有完整的临床资料者。
注:▲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
1、2、3排除标准下列情况不进入观察病例:①肝肾功能障碍导致心力衰竭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③精神异常及不能合作者;④合并严重感染,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者。
1、3治疗方法①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抗心衰治疗,包括治疗期间间断吸氧,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发因素,休息,限制水钠摄入,控制高血压,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强心汤治疗,基本方:人参15g(另煎),黄芪30g,熟附子15g(先煎),丹参15g,白术15,茯苓30g,泽泻20g,红花JOg,车前子20g(包煎),桂枝6g。加减:双下肢水肿加防己15g,腹毛20g以利水消肿;咳喘者加炒苏子10g,葶苈子30g;紫绀明显者加赤芍20g;胸痛加川芎20g,延胡15g;胸闷加瓜蒌20g,薤白10g;心悸者加远志10g,炒柏子仁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28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1、4观察指标①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功能的变化;②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的变化;③观察治疗前后血、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O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标准,显效:心功能进步2级以上,而未达到I级心功能,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进步1级,而未达到I级心功能,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
2、2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前2组的心功能指标LVEF、SV、CO、CI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心功能指标LVEF、SV、CO、CI均较各组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2组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不良反应
治疗组80例患者在服用强心汤汤剂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后所有安全性指标均未发现新的异常或原有的异常加重的病例。
3、讨论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其患病率高,死亡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本病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水肿、喘咳、痰饮等病证范畴。《金匮要略·水气篇》中说:“心水者,其身肿,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概括了心力衰竭的症状及病机。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血液能在脉道中正常运行,需要心气的推动运行与心阳的温煦气化作用,心病日久,导致心气虚,心阳不振,则心脉瘀阻,而表现为心悸、胸闷、胸痛,口唇发绀等,心火不能下温肾水,肾阳虚不能化水,水饮内停,上凌心肺而为咳喘,溢于肌肤而为水肿。故本病其病机应为心肾阳虚为本,水湿、血瘀、痰浊为标,治疗上当以温补心肾之阳气,佐以活血化瘀利水,方投自拟方强心汤加减。方中人参甘温力宏、补益虚衰之心气;附子温补心肾之阳气;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丹参、红花活血化瘀,祛瘀生新;车前子、泽泻、利水消肿,诸药合用,切中病机,而达温补心肾、健脾益气、利水消肿,活血化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人参含人参皂甙,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和冠脉流量,具有明显的增强心功能的作用,附子含去甲乌头碱,有强心的作用,茯苓、泽泻、白术均有缓慢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小剂量红花有兴奋心脏、扩张冠脉、降低血压的作用,故强心汤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利尿、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等作用,从而可有效地改善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本组临床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比单纯西药治疗更为有效,可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射血分数,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