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时读太平天国,记住了一首诗,“十万雄兵过道州,征途得意月岩游……天生好景观不尽,余兴他年再来游”,其中那句“天生好景观不尽”让我惦记了好久。
后来又读过徐霞客的游记,这才知道让我惦记了好久的“天生好景观不尽”的地方,实在是离我的东北家乡太遥远了,于是便灰心丧气地认为此生恐怕无缘到此,只能是“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虽然是“天各一方”,但是这个“永南岩目殿景,道州月岩第一”的“天生好景”的地方却还是一直都萦绕在我的心中,偶尔走进哪座山野乡间时,望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景色,都不免要想起霞客先生徒步到月岩的情形。据说当年霞客先生游走到月岩时,见此美景竟然激动得忘了喝酒,更来不及吃饭,就急忙撇下拐杖,解衣脱帽,垫着草鞋当枕头,扑倒在月岩中仰面而睡……一想起这样的情景,那原本已经灰心丧气的向往就又重新蠢蠢欲动起来。
常言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也许是因为我对此精诚所至的缘故吧,没想到去年春天偶然的一个机会,却让我真的好梦成真了——湖南永州的一个朋友约我去那里签名售书。
在永州忙碌过后,朋友自然满足了我的夙愿。他先约了几个道州县的朋友,然后我们便从县城驱车向永州八景之一的道州月岩进发。30多分钟之后,我们经过了周敦颐的故乡,那一刻我突发奇想,认为这个爱莲花的老头子一定是很懒惰,从未上过家乡的这个都庞岭,否则为什么没有留下一篇传世的美文呢?就在我这样臆想着的时候,车子已经进了都庞岭下的月岩村。
月岩村子不大,也没有多少遗留下来的古建筑了,不过倒也有些残存的老街和破旧的老屋。村子两旁各有一个大池塘,池中游弋着不少水鸭,碧水涟漪;池边随风摇曳着一排杨柳,袅袅娜娜。村子四周被成块连片的田野包围着,一条清澈的溪水蜿蜒曲折地从村中穿过,经过几座小桥,又消失于远处的山峦之中。近处远方,处处点缀着拔地兀立的奇峰异石。流动的溪河衬托着静静的山村,四周群山又烘托着谷地平畴,静谧中显得格外空阔。
我们顺着修在田间的那条简易卵石步道,边走边欣赏着山乡秀色,不知不觉中径直就来到了山前。忽然看到都庞岭下那轮若隐若现的“上弦月儿”已经悬挂在了空中。在春光中,一片柔柔的嫩绿像一条绿色的带子缓缓延伸,又慢慢地消失在薄雾纭绕的崇山之中。随着我们距离的越来越近,呈现在我眼帘里的月岩和整个山岭的轮廓也开始渐渐清晰起来,上弦月也越变越大,上弦月嵌在险峻的悬崖之中,四周一丛丛的绿意如水墨画渲染般洇晕开来,偶尔还会点缀出几许粉红,点点淡黄,星星淡紫,在春风吹过的空气里弥漫出诱人的清香,沁人心脾,让我顿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待我们直至近前才发觉原来是一个穿透山体的大洞口。
据说道州这个月岩最称神奇的地方就是,它有一岭三洞,而洞中的三月可以同时呈现,又因为东西的洞是贯穿的,人称穿岩。走近岩前,呈现在我们眼帘的果然是一个穿透山体的大洞口,洞口高达65米,宽约40米;而它的西洞口更是高达105米,宽60米,极其雄伟森严。东面到达洞口的石阶有二十多级,从下看,洞口很像古代的城门,厚厚的岩壁就是森严的城阙。拾级而上站立在洞口,就仿佛是身处城门之上,眼前视野大开,山下的田野风光一览无遗,尤其是不远处的月岩村,错落有致的房屋掩映在一片花树丛中,更是显得古朴恬静,那一刻我忽然也有了霞客先生那样的睡意,好想扑倒在这里伴着洪秀全那十万大军的鼓角争鸣和徐霞客那徒步千里的悠然自得,来一场酩酊大睡。
待移步入洞,我忽然又觉得自己已经置身于一间恢宏大气、富丽堂皇的天庭之中。这里有宽敞空阔的大厅,有怪石嶙峋的岩壁,有各类千姿百态的岩石,有各种造型唯妙唯肖的溶洞。北面是仙人田、各种石笋,南面有仙人床、仙人靴、石幔……再继续前行,头顶上方便豁然洞开,眼前一片光明,正是“此时方觉天地圆,只缘月岩达苍穹”。原来月岩的正中间就是一个空顶,巧的是这个空顶恰好是浑圆形,人在其中翘首向天,圆形的天空仿佛一轮满月。当然这难免有些浪漫的夸张,但是如果趁着夜色从这圆顶望明月,想必也是真浪漫。从这里开始,石阶路变得有些艰难,向上攀登不久,忽然看到前方出路又是一个洞口。紧走慢登赶前一看,原来此处就是出山的西洞口,放眼望去,田野葱绿,山色青黛;田间阡陌纵横,山下清溪环绕,真是秀色无边,风光旖旎,有种一派“甲天下”的桂林风光。
返回洞中,我在空顶下漫步,寂静无声中这里似乎显得有些凄美,山坡上下长着一些不知名的杂树,四周芳草萋萋,左边的崖壁上则是历代名人雅士留下的石刻。至此,我忽然觉得自己明白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月岩的美妙之处,实际上,月岩就是东西通透的山体,由此而形成的一岭三洞、一洞三月的奇妙景观。因为一般的岩都是封闭的,从洞口进入,里面阴暗幽明,或高大宽敞,或深不可测,封闭在石山里面,而这里的月岩则是开放的,它实际上就是一座顶腹皆空的大石山,依据遗留下来的岩石结构和自然走势,天造地化,鬼斧神工,自然地形成东、中、西三个岩洞。这里的三个洞口,相互对峙,三点成一直线。因此,月岩才又名“穿岩”,就是一眼可以望穿的意思。据说这种全然裸露在大自然之中,呈开放态势。这种开放性的溶洞,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都是少见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周敦颐不但上过都庞岭,而且这里就是他的求学悟道之处。当时年少的他带来铺盖,就在月岩内半山腰仅能容身的小石洞里,垒了一张名为“拙榻”的石床,带来的书籍都堆积在“拙榻”石洞前的小坪上,白天他在坪里读书,借助天地之清气,含英咀华,晚上就观察日月星辰等天象,感悟四季的轮回,感悟白天和黑夜的替换,感悟晴天阴天下雨下雪的内在联系,最后便形成了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的《太极图说》理论。
望着洞壁上人称“铁面御史”的赵忭刻下的“穿岩”二字,我忽然又在想:也许别号濂溪的周敦颐在这里求学悟道还有着另外的一种原因吧?那就是,他也要力求达到“东郭慎子清,孟献子之廉,郑子产之惠,晋叔向之贤,忭一人兼而有之”,为政只有一琴一鹤相随的境界吧?所以也才能悟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志向和思想感情。
走出洞口时,已是暮色苍茫。望着岩前的濂溪波光粼粼,流水悠悠,让人惦念着的“天生好景观不尽”如今已圆梦。
后来又读过徐霞客的游记,这才知道让我惦记了好久的“天生好景观不尽”的地方,实在是离我的东北家乡太遥远了,于是便灰心丧气地认为此生恐怕无缘到此,只能是“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虽然是“天各一方”,但是这个“永南岩目殿景,道州月岩第一”的“天生好景”的地方却还是一直都萦绕在我的心中,偶尔走进哪座山野乡间时,望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景色,都不免要想起霞客先生徒步到月岩的情形。据说当年霞客先生游走到月岩时,见此美景竟然激动得忘了喝酒,更来不及吃饭,就急忙撇下拐杖,解衣脱帽,垫着草鞋当枕头,扑倒在月岩中仰面而睡……一想起这样的情景,那原本已经灰心丧气的向往就又重新蠢蠢欲动起来。
常言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也许是因为我对此精诚所至的缘故吧,没想到去年春天偶然的一个机会,却让我真的好梦成真了——湖南永州的一个朋友约我去那里签名售书。
在永州忙碌过后,朋友自然满足了我的夙愿。他先约了几个道州县的朋友,然后我们便从县城驱车向永州八景之一的道州月岩进发。30多分钟之后,我们经过了周敦颐的故乡,那一刻我突发奇想,认为这个爱莲花的老头子一定是很懒惰,从未上过家乡的这个都庞岭,否则为什么没有留下一篇传世的美文呢?就在我这样臆想着的时候,车子已经进了都庞岭下的月岩村。
月岩村子不大,也没有多少遗留下来的古建筑了,不过倒也有些残存的老街和破旧的老屋。村子两旁各有一个大池塘,池中游弋着不少水鸭,碧水涟漪;池边随风摇曳着一排杨柳,袅袅娜娜。村子四周被成块连片的田野包围着,一条清澈的溪水蜿蜒曲折地从村中穿过,经过几座小桥,又消失于远处的山峦之中。近处远方,处处点缀着拔地兀立的奇峰异石。流动的溪河衬托着静静的山村,四周群山又烘托着谷地平畴,静谧中显得格外空阔。
我们顺着修在田间的那条简易卵石步道,边走边欣赏着山乡秀色,不知不觉中径直就来到了山前。忽然看到都庞岭下那轮若隐若现的“上弦月儿”已经悬挂在了空中。在春光中,一片柔柔的嫩绿像一条绿色的带子缓缓延伸,又慢慢地消失在薄雾纭绕的崇山之中。随着我们距离的越来越近,呈现在我眼帘里的月岩和整个山岭的轮廓也开始渐渐清晰起来,上弦月也越变越大,上弦月嵌在险峻的悬崖之中,四周一丛丛的绿意如水墨画渲染般洇晕开来,偶尔还会点缀出几许粉红,点点淡黄,星星淡紫,在春风吹过的空气里弥漫出诱人的清香,沁人心脾,让我顿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待我们直至近前才发觉原来是一个穿透山体的大洞口。
据说道州这个月岩最称神奇的地方就是,它有一岭三洞,而洞中的三月可以同时呈现,又因为东西的洞是贯穿的,人称穿岩。走近岩前,呈现在我们眼帘的果然是一个穿透山体的大洞口,洞口高达65米,宽约40米;而它的西洞口更是高达105米,宽60米,极其雄伟森严。东面到达洞口的石阶有二十多级,从下看,洞口很像古代的城门,厚厚的岩壁就是森严的城阙。拾级而上站立在洞口,就仿佛是身处城门之上,眼前视野大开,山下的田野风光一览无遗,尤其是不远处的月岩村,错落有致的房屋掩映在一片花树丛中,更是显得古朴恬静,那一刻我忽然也有了霞客先生那样的睡意,好想扑倒在这里伴着洪秀全那十万大军的鼓角争鸣和徐霞客那徒步千里的悠然自得,来一场酩酊大睡。
待移步入洞,我忽然又觉得自己已经置身于一间恢宏大气、富丽堂皇的天庭之中。这里有宽敞空阔的大厅,有怪石嶙峋的岩壁,有各类千姿百态的岩石,有各种造型唯妙唯肖的溶洞。北面是仙人田、各种石笋,南面有仙人床、仙人靴、石幔……再继续前行,头顶上方便豁然洞开,眼前一片光明,正是“此时方觉天地圆,只缘月岩达苍穹”。原来月岩的正中间就是一个空顶,巧的是这个空顶恰好是浑圆形,人在其中翘首向天,圆形的天空仿佛一轮满月。当然这难免有些浪漫的夸张,但是如果趁着夜色从这圆顶望明月,想必也是真浪漫。从这里开始,石阶路变得有些艰难,向上攀登不久,忽然看到前方出路又是一个洞口。紧走慢登赶前一看,原来此处就是出山的西洞口,放眼望去,田野葱绿,山色青黛;田间阡陌纵横,山下清溪环绕,真是秀色无边,风光旖旎,有种一派“甲天下”的桂林风光。
返回洞中,我在空顶下漫步,寂静无声中这里似乎显得有些凄美,山坡上下长着一些不知名的杂树,四周芳草萋萋,左边的崖壁上则是历代名人雅士留下的石刻。至此,我忽然觉得自己明白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月岩的美妙之处,实际上,月岩就是东西通透的山体,由此而形成的一岭三洞、一洞三月的奇妙景观。因为一般的岩都是封闭的,从洞口进入,里面阴暗幽明,或高大宽敞,或深不可测,封闭在石山里面,而这里的月岩则是开放的,它实际上就是一座顶腹皆空的大石山,依据遗留下来的岩石结构和自然走势,天造地化,鬼斧神工,自然地形成东、中、西三个岩洞。这里的三个洞口,相互对峙,三点成一直线。因此,月岩才又名“穿岩”,就是一眼可以望穿的意思。据说这种全然裸露在大自然之中,呈开放态势。这种开放性的溶洞,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都是少见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周敦颐不但上过都庞岭,而且这里就是他的求学悟道之处。当时年少的他带来铺盖,就在月岩内半山腰仅能容身的小石洞里,垒了一张名为“拙榻”的石床,带来的书籍都堆积在“拙榻”石洞前的小坪上,白天他在坪里读书,借助天地之清气,含英咀华,晚上就观察日月星辰等天象,感悟四季的轮回,感悟白天和黑夜的替换,感悟晴天阴天下雨下雪的内在联系,最后便形成了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的《太极图说》理论。
望着洞壁上人称“铁面御史”的赵忭刻下的“穿岩”二字,我忽然又在想:也许别号濂溪的周敦颐在这里求学悟道还有着另外的一种原因吧?那就是,他也要力求达到“东郭慎子清,孟献子之廉,郑子产之惠,晋叔向之贤,忭一人兼而有之”,为政只有一琴一鹤相随的境界吧?所以也才能悟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志向和思想感情。
走出洞口时,已是暮色苍茫。望着岩前的濂溪波光粼粼,流水悠悠,让人惦念着的“天生好景观不尽”如今已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