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銮湾畔,凤凰花飘香,厚德载物,超越梦想。1990年,厦门市杏南中学(以下简称“杏南中学”或“杏南”)在马銮湾畔的机器轰鸣声中奏响了学校创业的序曲,翻开了学校史册的第一页。31载风雨兼程、步履铿锵。“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福建省体育(篮球项目)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福建省体育传统校”“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在历届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杏南中学实现跨越式发展。
特色,是这所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学校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杏南中学地处集美区杏林、后溪两个城乡接合部,学生中约85%是农民工随迁子女,面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现实,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近年来,杏南中学本科上线率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1000余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种竞赛中获得奖项。学生们优秀的学业成绩和全面而有个性的素质发展令人赞叹。科技创新教育、篮球特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亮丽名片。在杏南中学的精心培养下,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像一群群稚鸟,带着梦想从白鹭之滨起飞,用所学去实现自我。
以生为本,春风化雨;“乃敏毅仁,怎能遗忘”
近几年来,杏南中学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学校铸就了“尊重、诚信、理解、宽容、合作、共存”的主流价值追求,积极倡导以“和谐、仁爱、拼搏”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理念,培育了“厚德、博学、健体、尚美”的校风,形成了“德、能、爱”的教风和“勤、思、实”的学风。学校还确立了“敏、毅、仁”的校训,出自论语的这三个字,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古人理想中襟怀磊落、积极向上的“君子”人格,寄托了杏南中学对于学生的殷切期望:“敏”的意思为聪敏、灵活,能够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毅”为果决、果敢,志向坚定而不动摇,勇于任事,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咬定青山不放松,为远大理想而奋斗;“仁”为仁者爱人,为诚,诚为真心,诚信、诚实、诚恳,待人以诚,待人以信。
无数杏南学子都如毕业生郭艳垣一样,将“敏、毅、仁”的校训牢记于心,并将其带到天涯海角——“ 傅国涌先生有言,一所好的学校,无论中学还是大学,都能让每一位从那里走出去的学生,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时时驻足回望,让学生有一种精神归属感。杏南无疑是这样一所学校,让我在今后的日子里也会时不时地耳畔回响,翼展海韵,书声琅琅; 眼前浮现,绿茵场上,英姿飒爽; 低头吟唱,乃敏毅仁,怎能遗忘。”
在合作融洽、团队和谐的校园文化浸润下,学校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涌现出一大批省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近年来,已有十余人次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奖项:杜爱建老师获全国中学体育课评比一等奖;沈素真、陈伟尚、杨毅逵、王梅婷老師分别获全国课件评比二、三等奖;赖书谦、叶再兴、万龙兰等老师的教具制作成果获全国三等奖;丁红、曾燕玲、陈莹莹、许坤武老师参加的省课堂教学竞赛均获一等奖。此外,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坚持以生为本。正如学校女工委主任、高级教师陈鹭娟所言:“要把机会让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把掌声送给学生,把希望带给学生。”
以生为本,春风化雨。最深的感动留在杏南学子心中。优秀毕业生陈纯深情回忆:“我成长道路的三分之一在杏南,这六年的素质教育,让我很好地适应了大学生活……中学的我应该是个让人头疼的学生,很感谢老师们一如既往耐心、细心地包容我;记得班主任林玉莲用‘死孩子’‘疯婆子’的笑骂,把我徘徊在及格线的数学成绩提高到接近满分,谢谢老师送给我的数学思维,让我如今有能力在课题组负责数据分析,玩转各种统计模型;记得英语教师Mr.Black曾经对我说 ‘I am more than your teacher.’;谢谢阿呆洪旭老师,走遍大江南北,总会回想起当年一起研究地图册的日子,这段岁月给我的收获之多,以至于旅行时被同行的朋友说带上我就像带了教科书……”
学校坚持环境育人原则,不断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提高校园环境文化品位。校训“敏、毅、仁”三个大字镶嵌在学校最显眼的位置;校园文化长廊展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实验楼、图书馆、教室里的墙壁也被利用起来,成为了文化的载体。设计者因地制宜,将师生喜爱的古代名人名言悬挂在墙上,让每面墙体都成为“文化的代言人”;“科技长廊”“儒家语录”“双百人物”“道德讲堂”等立足学校实际,特色鲜明的文化建筑彰显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引领了师生的精神追求。毕业生冯超写道:“我初中和高中一共六年的时间都在杏南度过。我看见运动场从砂石变成塑胶,看见孔子的话写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看见过窗外漫天的朝霞,也看见过教学楼半夜的灯火……”在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中,教师厚德、爱生、博学、善教,学生勤学、善思、求真、创新,文化扎根在每位师生的心灵深处。
聚焦高考新形势,办好科创特色校
全力发展科技创新教育是杏南中学的特色之一。学校在发展规划、制度建设、课程开发、教育教学以及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均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并组织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近年来,为落实科技教育,学校聚焦新高考改革,开展了一系列递进式科技活动。本硕均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杨金水,多年来担任学校科技总辅导员和校科技研发室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学校以“普及”为突破口,推动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对象由部分拔尖学生转向全体学生,从以竞赛活动项目为主转向科技竞赛与研究性学习、科技社团活动及科技类校本课程相结合,拓展了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空间。
课程引领。递进式科技课堂分为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等类型。学校每年开设科技社团12个,研究性学习课程16门,校本课程10余门。递进式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承—匠—引—升”四个部分,其中“承”以校本课程为主,进行教学,“匠”以制作类活动为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引”以讲座类活动为主,将专家引进来,“升”以申请国家专利为主,对项目进行升华。
学校还积极组织科技课程相关辅导员开展区、校级科技创新课题研究,旨在为常规实践活动寻求理论支撑,探索科技创新活动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目前,学校正在开展多项区级、校级科技教育课题,其中“中学生跨学科科技创新活动的建设及实施——以厦门市杏南中学为例”被纳入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中,课题研究的深度与宽度不断拓展。 赛事驱动。递进式科技赛事活动分为普及类、提升类、精尖类三大类。普及类包括:省市区航模、车模、海模、建模比赛,省市区电脑作品制作,市趣味科技比赛,省体育科技创新大赛,区科技夏令营,市知识产权夏令营,校科技节游园活动,科技创意金点子、科幻画、科技手抄报、科技黑板报评比;提升类包括:省市机器人大赛,市区创客大赛,WER教育机器人世界锦标赛,罗博杯超级轨迹赛,海峡两岸WER机器人邀请赛,南方赛区WER机器人公开赛,WER厦门公开赛,WER金门公开赛,省市科艺机器人比赛;精尖类包括:科技创新大赛(国、省、市),全国发明展,国际发明展,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展,明天小小科学家,国家专利。
近几年,杏南学子在各级科技创新大赛中均有突出表现:一是参赛队伍种类多、项目多,每年固定参加的各级科技类比赛多达26项;二是参加的人数多,每年参加区级以上科技比赛活动的同学超300人次;三是获奖的人数多、等次高,2016-2021学年,师生获国际级奖8人次,国家级奖67人次,省级奖73人次,市级奖389人次,区级奖234人次。杨金水老师荣获第14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福建省体育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辅导员、福建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陈伟尚老师荣获2020年全国青少年虚拟机器人在线体验活动优秀教练员。
活动依托。学校在科技教育工作中注重推动科技活动常态化发展,各年级学生与各学科教师都可以参加青少年科技活动,如科普讲座、科技节、科普日、科技创意金点子评比、写科技板报、写手抄报、科技夏令营等,参与科技活动的学生达到90%以上。学校还积极协办区科技活动,目前已连续四年协办区航模比赛,获得了参赛队伍的一致肯定。同时,学校通过校微信公众号、市区媒体微信平台、市区传统媒体、校园网等渠道向全社会宣传科技活动成果。
各类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在杏南蔚然成风。走进杏南中学,引人驻足留恋的是那一面面朴实却不乏趣味的科技墙和科技文化长廊,这里图、文、物并茂,不仅介绍了国内外诸多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还展示了具有杏南特色的校园小发明家以及他们的发明专利。学校将这些作品制作成雕塑,环绕布置于高中部校区,打造成观赏与学习功能兼具的科技文化园。比如:刘乐同学的发明作品“一种可用于飞行器的全方位进风增加推力装置”,刘东晗、贾一葵、范成点同学的“基于物联网的厨卫监测系统”,薛寒、罗会鑫同学的“氢氧混合动力装置”,邱钰青、刘浩然同学的“带报警装置的防滑垫”以及陈益辉、周文伟、王露津、陈雅鹭同学的“三维量角器”……这些校园科技雕塑讓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漫步校园,随处可以听到杏南师生谈论科学、探求真理的声音。
倡导篮球精神,促进多元发展
体育是学校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守护全校学生身心健康及落实素质教育的重任。杏南中学高度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以“依托篮球社团,倡导篮球精神,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抓手,形成了以“以德育为核心,以兴趣为先导,知识体育相结合,主动发展,多元发展”的育人思路,进一步开发学生身体运动智能,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篮球竞技水平,发扬学校篮球特色。
学校高度重视篮球课程建设,不断完善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在内的三级课程体系。基础型课程主要介绍篮球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以及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学校不断优化拓展型课程,计划开设“篮球发展史”“篮球精神”“篮球与文化”等课程,将篮球课程由特色兴趣班引入课堂教学班;研究型课程意在把篮球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争创“团结”章、“拼搏”章、“创新”章等方式,让篮球精神深入人心。
为激发学生运动积极性,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育规律,结合学生兴趣,开展篮球社团活动,通过篮球项目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自主管理能力。各班级成立班级篮球队,形成“人人爱篮球,人人会玩球”的环境氛围。2021年,学校计划开展篮球文化节系列活动,如篮球知识竞赛、班级黑板报评比、班级篮球联赛、趣味篮球运动会等,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篮球氛围。
教师是课堂实施的关键,学校高度重视篮球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篮球专项教师的业务水平。比如:学校组织成立篮球教研组,开展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对任课教师进行篮球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培训和辅导;定期组织体育教师总结教学得失,分享篮球活动教学案例,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在学校的精心培养下,杏南拥有了一支由体育教师组成的高素质高水平教练队伍,他们细心制订训练计划、耐心组织训练活动、专心开展技战术研究、关心学生学习情况与生活需求,不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投入到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中。女篮教练肖爱英在学校没有任何特长生招收的条件下,凭着热爱和不断奋斗,带领校女子篮球队获得区市级冠军22次,并多次被评为区市级优秀教练员。“一次的冠军有它的偶然性,但是几十次的冠军一定有它的必然性!”肖爱英掷地有声。
保障“心育”有效实施,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变迁加快,当代青少年和教师群体的心理状况也呈现出新的时代问题,如学生厌学、迷茫、情绪不稳定、亲子关系紧张等,教师职业倦怠、工作生活压力大等。为此,杏南中学尝试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渗透,为广大师生和每个家庭的心理健康发展探索出一条独具杏南特色的校园文化道路。
目前,杏南中学已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2002年9月,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挂帅,各级校领导、校德育科、各年级段长、班主任共同努力,不断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健全工作机制,逐渐打造出“师生团队心理活动”“生涯规划”和“青春健康示范家长学校”三大特色。“关爱心理健康”的口号已经深入师生和家长的内心。通过不断努力,学校被评为“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并于2018年7月入选第三批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精神文化:让“关爱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的口号深入人心。学校校训“敏毅仁”,其内涵体现了心理健康的人格特征:才思敏捷,有学习热情和动力;意志坚强,有抗挫能力;內心温暖,善待他人。学校各项活动无不渗透着“敏毅仁”的校训精神,营造出“关爱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的精神文化氛围。
具体说来,面向学生,学校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训渗透到学生个体的认知调节、情绪调控、情感培育、人格塑造、意志磨炼以及行为规范中,使学生产生认真学习与积极生活的动力。面向教师,学校积极调节教师工作压力,缓解负面情绪,助力教师不断探索成长道路,学会和同事、家人友好相处,寻找幸福感。面向家长,学校积极引导家长和学生进行沟通,创造和谐家庭氛围。
环境文化:加强软硬件建设,保障“心育”的有效实施。学校每年都投入一定资金用于设备的更新和提升,建设符合师生和家长实际需要的专业心理发展中心。2014年,学校投入40余万元,在后溪校区建成使用面积达300平方米,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高中部心理发展中心,中心设有心理办公接待室、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放松室、阳光书吧、沙盘室、宣泄室、心理专用教室等八个功能室,并配备了宣泄器械、音乐放松椅、沙盘等心理教育产品和多种中小学心理测评软件。此外,学校使用专项资金先后购买近千本心理教育书籍以及大量心理辅导设备,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目前,心理发展中心设专职心理教师五名。
课程建设:开设“心育”专门课程,护航学生健康成长。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的重要环节。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也有利于以点带面,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在初一、初二和高一开设一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高二、高三定期开展针对性心理讲座。学校努力利用现有资源,在规范课堂进程和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下足功夫,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应。此外,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每学期均开设校级以上公开示范课,教学成果突出。
当前,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愈加强烈,杏南中学将继续以锐意创新的开拓精神、以生为本的高度责任感和为党育人的强烈使命感砥砺前行,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多元发展,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定不移地走在厦门市素质教育的前列。
特色,是这所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学校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杏南中学地处集美区杏林、后溪两个城乡接合部,学生中约85%是农民工随迁子女,面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现实,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近年来,杏南中学本科上线率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1000余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种竞赛中获得奖项。学生们优秀的学业成绩和全面而有个性的素质发展令人赞叹。科技创新教育、篮球特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亮丽名片。在杏南中学的精心培养下,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像一群群稚鸟,带着梦想从白鹭之滨起飞,用所学去实现自我。
以生为本,春风化雨;“乃敏毅仁,怎能遗忘”
近几年来,杏南中学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学校铸就了“尊重、诚信、理解、宽容、合作、共存”的主流价值追求,积极倡导以“和谐、仁爱、拼搏”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理念,培育了“厚德、博学、健体、尚美”的校风,形成了“德、能、爱”的教风和“勤、思、实”的学风。学校还确立了“敏、毅、仁”的校训,出自论语的这三个字,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古人理想中襟怀磊落、积极向上的“君子”人格,寄托了杏南中学对于学生的殷切期望:“敏”的意思为聪敏、灵活,能够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毅”为果决、果敢,志向坚定而不动摇,勇于任事,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咬定青山不放松,为远大理想而奋斗;“仁”为仁者爱人,为诚,诚为真心,诚信、诚实、诚恳,待人以诚,待人以信。
无数杏南学子都如毕业生郭艳垣一样,将“敏、毅、仁”的校训牢记于心,并将其带到天涯海角——“ 傅国涌先生有言,一所好的学校,无论中学还是大学,都能让每一位从那里走出去的学生,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时时驻足回望,让学生有一种精神归属感。杏南无疑是这样一所学校,让我在今后的日子里也会时不时地耳畔回响,翼展海韵,书声琅琅; 眼前浮现,绿茵场上,英姿飒爽; 低头吟唱,乃敏毅仁,怎能遗忘。”
在合作融洽、团队和谐的校园文化浸润下,学校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涌现出一大批省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近年来,已有十余人次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奖项:杜爱建老师获全国中学体育课评比一等奖;沈素真、陈伟尚、杨毅逵、王梅婷老師分别获全国课件评比二、三等奖;赖书谦、叶再兴、万龙兰等老师的教具制作成果获全国三等奖;丁红、曾燕玲、陈莹莹、许坤武老师参加的省课堂教学竞赛均获一等奖。此外,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坚持以生为本。正如学校女工委主任、高级教师陈鹭娟所言:“要把机会让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把掌声送给学生,把希望带给学生。”
以生为本,春风化雨。最深的感动留在杏南学子心中。优秀毕业生陈纯深情回忆:“我成长道路的三分之一在杏南,这六年的素质教育,让我很好地适应了大学生活……中学的我应该是个让人头疼的学生,很感谢老师们一如既往耐心、细心地包容我;记得班主任林玉莲用‘死孩子’‘疯婆子’的笑骂,把我徘徊在及格线的数学成绩提高到接近满分,谢谢老师送给我的数学思维,让我如今有能力在课题组负责数据分析,玩转各种统计模型;记得英语教师Mr.Black曾经对我说 ‘I am more than your teacher.’;谢谢阿呆洪旭老师,走遍大江南北,总会回想起当年一起研究地图册的日子,这段岁月给我的收获之多,以至于旅行时被同行的朋友说带上我就像带了教科书……”
学校坚持环境育人原则,不断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提高校园环境文化品位。校训“敏、毅、仁”三个大字镶嵌在学校最显眼的位置;校园文化长廊展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实验楼、图书馆、教室里的墙壁也被利用起来,成为了文化的载体。设计者因地制宜,将师生喜爱的古代名人名言悬挂在墙上,让每面墙体都成为“文化的代言人”;“科技长廊”“儒家语录”“双百人物”“道德讲堂”等立足学校实际,特色鲜明的文化建筑彰显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引领了师生的精神追求。毕业生冯超写道:“我初中和高中一共六年的时间都在杏南度过。我看见运动场从砂石变成塑胶,看见孔子的话写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看见过窗外漫天的朝霞,也看见过教学楼半夜的灯火……”在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中,教师厚德、爱生、博学、善教,学生勤学、善思、求真、创新,文化扎根在每位师生的心灵深处。
聚焦高考新形势,办好科创特色校
全力发展科技创新教育是杏南中学的特色之一。学校在发展规划、制度建设、课程开发、教育教学以及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均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并组织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近年来,为落实科技教育,学校聚焦新高考改革,开展了一系列递进式科技活动。本硕均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杨金水,多年来担任学校科技总辅导员和校科技研发室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学校以“普及”为突破口,推动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对象由部分拔尖学生转向全体学生,从以竞赛活动项目为主转向科技竞赛与研究性学习、科技社团活动及科技类校本课程相结合,拓展了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空间。
课程引领。递进式科技课堂分为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等类型。学校每年开设科技社团12个,研究性学习课程16门,校本课程10余门。递进式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承—匠—引—升”四个部分,其中“承”以校本课程为主,进行教学,“匠”以制作类活动为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引”以讲座类活动为主,将专家引进来,“升”以申请国家专利为主,对项目进行升华。
学校还积极组织科技课程相关辅导员开展区、校级科技创新课题研究,旨在为常规实践活动寻求理论支撑,探索科技创新活动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目前,学校正在开展多项区级、校级科技教育课题,其中“中学生跨学科科技创新活动的建设及实施——以厦门市杏南中学为例”被纳入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中,课题研究的深度与宽度不断拓展。 赛事驱动。递进式科技赛事活动分为普及类、提升类、精尖类三大类。普及类包括:省市区航模、车模、海模、建模比赛,省市区电脑作品制作,市趣味科技比赛,省体育科技创新大赛,区科技夏令营,市知识产权夏令营,校科技节游园活动,科技创意金点子、科幻画、科技手抄报、科技黑板报评比;提升类包括:省市机器人大赛,市区创客大赛,WER教育机器人世界锦标赛,罗博杯超级轨迹赛,海峡两岸WER机器人邀请赛,南方赛区WER机器人公开赛,WER厦门公开赛,WER金门公开赛,省市科艺机器人比赛;精尖类包括:科技创新大赛(国、省、市),全国发明展,国际发明展,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展,明天小小科学家,国家专利。
近几年,杏南学子在各级科技创新大赛中均有突出表现:一是参赛队伍种类多、项目多,每年固定参加的各级科技类比赛多达26项;二是参加的人数多,每年参加区级以上科技比赛活动的同学超300人次;三是获奖的人数多、等次高,2016-2021学年,师生获国际级奖8人次,国家级奖67人次,省级奖73人次,市级奖389人次,区级奖234人次。杨金水老师荣获第14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福建省体育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辅导员、福建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陈伟尚老师荣获2020年全国青少年虚拟机器人在线体验活动优秀教练员。
活动依托。学校在科技教育工作中注重推动科技活动常态化发展,各年级学生与各学科教师都可以参加青少年科技活动,如科普讲座、科技节、科普日、科技创意金点子评比、写科技板报、写手抄报、科技夏令营等,参与科技活动的学生达到90%以上。学校还积极协办区科技活动,目前已连续四年协办区航模比赛,获得了参赛队伍的一致肯定。同时,学校通过校微信公众号、市区媒体微信平台、市区传统媒体、校园网等渠道向全社会宣传科技活动成果。
各类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在杏南蔚然成风。走进杏南中学,引人驻足留恋的是那一面面朴实却不乏趣味的科技墙和科技文化长廊,这里图、文、物并茂,不仅介绍了国内外诸多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还展示了具有杏南特色的校园小发明家以及他们的发明专利。学校将这些作品制作成雕塑,环绕布置于高中部校区,打造成观赏与学习功能兼具的科技文化园。比如:刘乐同学的发明作品“一种可用于飞行器的全方位进风增加推力装置”,刘东晗、贾一葵、范成点同学的“基于物联网的厨卫监测系统”,薛寒、罗会鑫同学的“氢氧混合动力装置”,邱钰青、刘浩然同学的“带报警装置的防滑垫”以及陈益辉、周文伟、王露津、陈雅鹭同学的“三维量角器”……这些校园科技雕塑讓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漫步校园,随处可以听到杏南师生谈论科学、探求真理的声音。
倡导篮球精神,促进多元发展
体育是学校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守护全校学生身心健康及落实素质教育的重任。杏南中学高度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以“依托篮球社团,倡导篮球精神,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抓手,形成了以“以德育为核心,以兴趣为先导,知识体育相结合,主动发展,多元发展”的育人思路,进一步开发学生身体运动智能,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篮球竞技水平,发扬学校篮球特色。
学校高度重视篮球课程建设,不断完善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在内的三级课程体系。基础型课程主要介绍篮球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以及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学校不断优化拓展型课程,计划开设“篮球发展史”“篮球精神”“篮球与文化”等课程,将篮球课程由特色兴趣班引入课堂教学班;研究型课程意在把篮球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争创“团结”章、“拼搏”章、“创新”章等方式,让篮球精神深入人心。
为激发学生运动积极性,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育规律,结合学生兴趣,开展篮球社团活动,通过篮球项目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自主管理能力。各班级成立班级篮球队,形成“人人爱篮球,人人会玩球”的环境氛围。2021年,学校计划开展篮球文化节系列活动,如篮球知识竞赛、班级黑板报评比、班级篮球联赛、趣味篮球运动会等,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篮球氛围。
教师是课堂实施的关键,学校高度重视篮球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篮球专项教师的业务水平。比如:学校组织成立篮球教研组,开展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对任课教师进行篮球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培训和辅导;定期组织体育教师总结教学得失,分享篮球活动教学案例,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在学校的精心培养下,杏南拥有了一支由体育教师组成的高素质高水平教练队伍,他们细心制订训练计划、耐心组织训练活动、专心开展技战术研究、关心学生学习情况与生活需求,不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投入到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中。女篮教练肖爱英在学校没有任何特长生招收的条件下,凭着热爱和不断奋斗,带领校女子篮球队获得区市级冠军22次,并多次被评为区市级优秀教练员。“一次的冠军有它的偶然性,但是几十次的冠军一定有它的必然性!”肖爱英掷地有声。
保障“心育”有效实施,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变迁加快,当代青少年和教师群体的心理状况也呈现出新的时代问题,如学生厌学、迷茫、情绪不稳定、亲子关系紧张等,教师职业倦怠、工作生活压力大等。为此,杏南中学尝试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渗透,为广大师生和每个家庭的心理健康发展探索出一条独具杏南特色的校园文化道路。
目前,杏南中学已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2002年9月,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挂帅,各级校领导、校德育科、各年级段长、班主任共同努力,不断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健全工作机制,逐渐打造出“师生团队心理活动”“生涯规划”和“青春健康示范家长学校”三大特色。“关爱心理健康”的口号已经深入师生和家长的内心。通过不断努力,学校被评为“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并于2018年7月入选第三批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精神文化:让“关爱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的口号深入人心。学校校训“敏毅仁”,其内涵体现了心理健康的人格特征:才思敏捷,有学习热情和动力;意志坚强,有抗挫能力;內心温暖,善待他人。学校各项活动无不渗透着“敏毅仁”的校训精神,营造出“关爱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的精神文化氛围。
具体说来,面向学生,学校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训渗透到学生个体的认知调节、情绪调控、情感培育、人格塑造、意志磨炼以及行为规范中,使学生产生认真学习与积极生活的动力。面向教师,学校积极调节教师工作压力,缓解负面情绪,助力教师不断探索成长道路,学会和同事、家人友好相处,寻找幸福感。面向家长,学校积极引导家长和学生进行沟通,创造和谐家庭氛围。
环境文化:加强软硬件建设,保障“心育”的有效实施。学校每年都投入一定资金用于设备的更新和提升,建设符合师生和家长实际需要的专业心理发展中心。2014年,学校投入40余万元,在后溪校区建成使用面积达300平方米,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高中部心理发展中心,中心设有心理办公接待室、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放松室、阳光书吧、沙盘室、宣泄室、心理专用教室等八个功能室,并配备了宣泄器械、音乐放松椅、沙盘等心理教育产品和多种中小学心理测评软件。此外,学校使用专项资金先后购买近千本心理教育书籍以及大量心理辅导设备,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目前,心理发展中心设专职心理教师五名。
课程建设:开设“心育”专门课程,护航学生健康成长。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的重要环节。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也有利于以点带面,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在初一、初二和高一开设一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高二、高三定期开展针对性心理讲座。学校努力利用现有资源,在规范课堂进程和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下足功夫,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应。此外,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每学期均开设校级以上公开示范课,教学成果突出。
当前,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愈加强烈,杏南中学将继续以锐意创新的开拓精神、以生为本的高度责任感和为党育人的强烈使命感砥砺前行,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多元发展,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定不移地走在厦门市素质教育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