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无线互联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m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校企合作将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趋势。文章从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计算机网络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面的紧密合作,才能真正实现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计算机网络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能够培养出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如今,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和企业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优化教学模式、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则是高职院校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校企合作不仅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且对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向企业输送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需求,对促进职业教育的针对性与应用性和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能够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的理论教学相对于企业的技术发展来说通常较为滞后。只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教师和学生才有可能走进企业,才有机会实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才能根据这些变化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人才培养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了解和掌握企业所需及市场导向,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再次,学校和企业能够进行资源共享。现阶段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环境,这势必会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但是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就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设备以及实践场地,企业也不必再为缺乏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问题而担忧。也就是说学校的理论培养与企业的具体实践锻炼达到了优势上的互补,节约了学校和企业的成本,实现了一种“双赢”的局面。
  其次,提高了学生的企业竞争力。学生能够把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不仅培养了其良好的职业素养,而且也增加了工作经验,提高了就业能力。
  2.目前校企合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前,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互联网络的不断普及,各行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虽然各个院校都意识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校企合作的效果并不理想。
  2.1政府主导作用薄弱
  国家近些年来也很重视校企合作,虽然在深化校企合作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出台了不少有关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和法规,但是这些都不够具备系统性。此外在落实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与监督不到位,介入力度不够,不能真正地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所以当前的校企合作也就不够规范化和制度化,存在着管理相对滞后、效果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
  2.2企业需求难以满足
  在校企合作方面缺乏整体推进,没有进行系统的通盘考虑以及统筹运作。若要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只有将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和企业的需求有机结合才行。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合作效果。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人才,而且还应该是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不少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无非就是聘请企业里的网络技术专家来给学生上课,或者送学生到企业的网络机房参观认识实习,并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锻炼机会。所以从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来看,企业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合作仅限于形式,学生在校所学和企业所要求掌握的网络知识与技能相差甚远。
  2.3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足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通常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对于校企合作并没有过多的重视,完全沒有把培养人才的环节拉入到企业的价值产业链中的意识,由于缺乏对校企合作的战略思考和实践经验,即使参与到校企合作,也处于一种消极和被动的状态,使得校企合作往往演变成为一种企业对学校的公益支持或者功利性的投资。从学校方面来说,也存在着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足。甚至有的院校简单地认为开展校企合作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满足学院的各种评估需要和给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所而己,并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求,所以校企合作往往都是院校热情高,而企业的合作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3.1政府应充分发挥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高职院校若要与企业进行更深度的合作则需要多方推动。需要政府的主导和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社会舆论等主体的共同作用,此外还需要充分调动有关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政府是校企合作的推动者,是双方利益的协调者,是校企合作过程的监督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发展需要政府的宏观设计,需要政府主导作用下微观主体的积极落实。
  3.2深入分析企业实际需求
  高职院校是企业招聘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为了更加长远和深入地进行校企合作,学校应该采用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坚持以服务于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道路。对于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来说,学校更应该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对于专业技能的需求状况,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广泛听取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根据计算机网络相关行业发展前景和企业的发展规划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量身订制人才。
  3.3结合市场需求,与企业联合培养
  校企合作名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则是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是现代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结合,所以学校与企业应该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双方必须秉承互信原则,主动服务、用心沟通、共赢发展。目前,我院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正在日趋成熟。为提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水平,促进高职教育科研及专业发展,我院已与中兴通讯签署了“教育部一中兴通信行业创新基地”建设协议,同时还成立了校企合作订单班——“中兴班”,并且在学院还设立了奖学金。除此之外,中兴通讯公司承诺为合作专业提供全面技术支持,包括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协助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与中心的合作实现了学校、企业及学生的“三赢”,为学院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4.结语
  事实证明,“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现有资源,更重要的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从而达到双方的互利共赢。总之,校企合作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有力保障,对发展高职教育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必须实现无缝对接,只有这样的校企合作才能够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资源,共同培养出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又能够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其他文献
文章描述了该模式的技术组成以及核心管理理念。文章涉及的技术及油管的单根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理念不仅为油管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新型的应用模式,更是未来油管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趋势。
为解决农田土壤墒情因变异性强、影响因素复杂而导致单一预测模型精度低的问题,本文全面比较和分析农田下夏玉米全生长期内土壤墒情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土壤墒情数据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具有周期性;降雨量是影响土壤墒情重要环境因素,其影响规律具有较大随机性。
文章介绍了北斗导航系统原理,GPRS通信技术以及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了基于北斗通用航空指挥监控系统的物理架构,介绍了系统监控中心平台部分功能,对我国斗卫星通用航空
摘要:如何仗课程教学与职业需求相适应,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文章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组织、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几个方面对“Java系统开发”课程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并实践了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软件系统项目作为驱动,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突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素养,实现对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培养的课程培养思路。  关键词:工作过程;Java系统开发;课程开
文章在设计了一种水下航行器折叠翼展开机构的基础上,基于UDF方法对设计模型展开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讨论了在某一扭转展开机构设计参数下,不同水速时折叠翼展开过程,得到在
针对区域特色农产品和受到"指定原产地保护"的农产品,设计了应用GPS的农产品产地定位与标识系统。通过将GPS模块集成到多功能溯源电子秤中,实现对农产品产地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密以及标识打印。通过该系统,可以将产地名称与客观地理位置信息相关联,验证产品标识与实际信息的相符程度,将其反映至农产品标签中,并最终提供给用户,供其查询与验证。系统的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其产地判断准确率可以达到9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微咸水膜孔沟灌下流量和开孔率对土壤水盐分布和灌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面水流推进时间和距离符合幂函数分布,流量和开孔率对水流推进速度影响较大;膜孔
以河南省冬小麦旱情遥感监测为例,利用MODIS/AQUA卫星产品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叶面积指数(LAI)和地表温度(ST)数据,分析了NDVI-ST和EVI-ST的特征空间,发现NDVI-ST和EVI-ST的特征空间具有双抛物线型特征。将其与三角形NDVI-ST、EVI-ST及LAI-ST特征空间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得到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数据与土壤湿度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设计了生鲜猪肉品质无损在线检测装置。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硬件组成及软件系统功能。系统硬件包括光谱信息采集装置、样品传送单元
交通科技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其通过档案信息化处理,为交通运输行业及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科技信息服务。文章分析了交通科教项目档案维护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