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未来的栋梁,其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强盛和国家的兴衰。对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的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很现实的心理成分,也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综合近几年来大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文献,从以下方面对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的问题进行综述。
一、体育兴趣的界定和作用
(一)体育兴趣的界定
兴趣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选择态度,是对需求带有情感色彩的表现。它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兴趣要靠培养,而且有个发展变化过程:即“有趣——乐趣——志趣”这样一个兴趣环,一环紧扣一环。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兴趣的一种,是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
(二)体育兴趣的作用
1.体育兴趣是体育行为的基础,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体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运动训练以及社会、家庭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等,其中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生体育实践的主要内容。大学生一旦产生强烈的体育兴趣,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学生投身体育实践,并为其终身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2.体育兴趣对大学生丰富知识、培养能力、进行创造性学习具有特殊的作用。在体育所包括的教学、竞赛、训练、科研、健身等活动中,蕴含着大量的相关学科或领域的基础知识。大学生在体育实践中,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体育、刻苦锻炼的积极性,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从中扩展知识的视野,活跃思维,促进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3.体育兴趣是大学生通向心理健康的桥梁。在当前由传统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变革中,大学生承着社会、家庭、学校的种种压力,不少人由此产生诸如自卑丧、焦虑、厌倦、反感等心理障碍。体育兴趣不仅可以改善适环境的能力,对生活充满热情,感受团队精神的相互关心与作,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同时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加强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帮助消除学习所来的体力和心理疲劳,树立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
(一)教学条件的影响
1.体育场地、器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场馆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物质保证。由于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和当前各高校的大量扩招,现有体育场地和器材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2.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的影响。在高校体育课中我们的体育教学很多内容过于强调技术动作,并且与日常生活脱钩,毫无使用价值,使学生毫无兴趣。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体育课的教学形式普遍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得大部分同学不仅没能成体育课中享受到乐趣,而且还把体育课当成是一门枯燥,没有知识含量的课程。
(二)学生的原因
1.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研究表明,学生掌握技术越好水平越高,越能体验出该技术的乐趣和魅力,从而对该技术产生兴趣。而有些大学生由于体质差或体育基础差,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又羞于在其他学生面前暴露出自己的技术差距,从而在从事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丧失学习体育技术的信心。
2.体育意识淡薄。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锻炼中表现为大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自觉性、目的性以及评价、调节和自我控制等特征。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就是应付体育考试,一旦体育课结束,几乎就不再参加锻炼。高校大学生间普遍存在“重智、轻体”的思想,学生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较淡薄。
3.体育能力的限制。体育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从事各项体育活动的基础,而运动能力差会直接引发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困难,导致技能和心理障碍。体育课中一些体育基础差的学生,他们因跟不上体育学习进度,经常体验到失败的痛苦,从而导致缺乏信心而产生自卑感,使其今后不喜欢上体育课。
4.心理素质不稳定。现代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自尊心强,爱面子,性格脆弱,娇气,怕难,遇事爱冲动,在练习中怕动作做不好,别人耻笑,缩手缩脚。常常为不能正确掌握技术动作而产生焦虑或放弃学习,不利于体育兴趣的形成。
(三)教师的原因
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事业心是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关键。高校中,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修养,教学方法,不能以知识智慧、良好的教法、大方的仪态、优美的服饰语言 、规范的示范动作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
(四)教材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安排
1.通常娱乐性、趣味性越强,竞争性越激烈的项目,越受学生的欢迎。符合学生特点的体育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直接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反之,学生对不感兴趣的就不愿学。调查表明,现在的学生多数喜欢娱乐性、趣味性强,竞争性激烈的项目,比如:足球、篮球以及乒乓球等。
2.教材内容的安排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新颖的教学内容以及事物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索、操作等学习意愿。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特点以及年龄特征。
三、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一)加强对体育课目的和意义的教育
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树立为振兴中华而锻炼身体的思想,要结合中外正反典型事例,指出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国家、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体质的有关要求规定,以及《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使她们端正学习动机,唤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直接参与锻炼的自觉性。
(二)改善体育场地、器材和配套服务设施
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周边地域比赛场馆雄伟壮观、设备先进,教学训练场地美观大方,运动器械齐全,都将会给学生在视觉感受方面增添美感,自然就会因环境优势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运动的兴趣萌生。
(三)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1.丰富教学内容。兴趣的形成有赖于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掌握知识越多、越深,产生兴趣的可能性越大。为满足更多学生渴望获得更多更新知识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本身就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把丰富有趣,逻辑性、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
2.合理安排体育教材。合理安排体育教材,是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如根据大学女生喜欢运动量不大、易于练习的运动项目的心理。在安排教材时,将学生喜欢的羽毛球、乒乓球与田径、体操搭配起来,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的体育基础、素质水平、心理品质、接受能力等各不相同,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五)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心和爱护,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从而达到教师学生的这种高度和谐,在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
高校应经常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体育联谊赛、运动会等体育活动,并敢于创新,不断推出定向越野、趣味竞技等各种迎合大学生的好奇心的体育活动,同时积极协助学生会成立大学生体育协会等社团,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己筹办小型的体育竞赛等活动,调动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积极性,在高校范围内形成一种“人人参与体育,人人爱好体育”的良好氛围。
(七)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1.提高教师专业业务能力。专业业务能力是一个体育教师综合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的示范、讲解能力,组织教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教师一个优美而准确的示范动作,就能给学生在视觉上一种高雅的艺术造型之享受,学生就能以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跃跃欲试,就能达到了一次示范的真正目的。
2.改善体育教师的形象、气质。生活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其品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大部分学生希望体育教师穿着专业的服装,举止端庄大方,谈吐自然和谐。
(八)充分利用和建设电教化教学设施
将电化教学引入体育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对学生进行直接演示和原理分析。可利用音像教材向学生展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四、根据学生的特点,改革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
(一)扩大体育课程设置的选择范围
由于大学生有广泛的体育兴趣,新的体育课程设置与教材的选择,就应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性需求。这样,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和利用场地设施条件,尽可能多地选择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课、足球课、排球课、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游泳、拉丁舞等作为教材,扩大学生的选择范围,使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
(二)改革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要“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课内外一体化新的体育课程与教材体系要求教材内容满足学的兴趣特点,具有科学性与系统性;易学易懂,学生能接受,也乐于接受,具有可操作性;教材不追求深、难、杂,只要求简、易、精。
把课程目标确定为身体运动和身心健康两大目标,身体运动目标的实现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完成和实现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使他们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锻炼实现身体运动的参与目标。
五、结论
(一)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良好的兴趣可以使个体参与体育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行为。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并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理解运动的必要性及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使运动能成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
(二)根据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教师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关键。高校体育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教学的环节中,提高大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强化终身体育思想,正确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三)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脚踏实地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防止长期以来单纯地以学历达标为突破口,只求数字而不顾实际效果的做法。
(四)学校领导要把体育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中,切实改善学校的体育设施和配套服务,真正为大学生着想,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氛围。
(五)根据学生的特点,改革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在校园里开展起来,尽量使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
一、体育兴趣的界定和作用
(一)体育兴趣的界定
兴趣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选择态度,是对需求带有情感色彩的表现。它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兴趣要靠培养,而且有个发展变化过程:即“有趣——乐趣——志趣”这样一个兴趣环,一环紧扣一环。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兴趣的一种,是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
(二)体育兴趣的作用
1.体育兴趣是体育行为的基础,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体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运动训练以及社会、家庭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等,其中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生体育实践的主要内容。大学生一旦产生强烈的体育兴趣,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学生投身体育实践,并为其终身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2.体育兴趣对大学生丰富知识、培养能力、进行创造性学习具有特殊的作用。在体育所包括的教学、竞赛、训练、科研、健身等活动中,蕴含着大量的相关学科或领域的基础知识。大学生在体育实践中,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体育、刻苦锻炼的积极性,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从中扩展知识的视野,活跃思维,促进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3.体育兴趣是大学生通向心理健康的桥梁。在当前由传统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变革中,大学生承着社会、家庭、学校的种种压力,不少人由此产生诸如自卑丧、焦虑、厌倦、反感等心理障碍。体育兴趣不仅可以改善适环境的能力,对生活充满热情,感受团队精神的相互关心与作,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同时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加强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帮助消除学习所来的体力和心理疲劳,树立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
(一)教学条件的影响
1.体育场地、器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场馆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物质保证。由于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和当前各高校的大量扩招,现有体育场地和器材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2.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的影响。在高校体育课中我们的体育教学很多内容过于强调技术动作,并且与日常生活脱钩,毫无使用价值,使学生毫无兴趣。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体育课的教学形式普遍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得大部分同学不仅没能成体育课中享受到乐趣,而且还把体育课当成是一门枯燥,没有知识含量的课程。
(二)学生的原因
1.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研究表明,学生掌握技术越好水平越高,越能体验出该技术的乐趣和魅力,从而对该技术产生兴趣。而有些大学生由于体质差或体育基础差,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又羞于在其他学生面前暴露出自己的技术差距,从而在从事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丧失学习体育技术的信心。
2.体育意识淡薄。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锻炼中表现为大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自觉性、目的性以及评价、调节和自我控制等特征。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就是应付体育考试,一旦体育课结束,几乎就不再参加锻炼。高校大学生间普遍存在“重智、轻体”的思想,学生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较淡薄。
3.体育能力的限制。体育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从事各项体育活动的基础,而运动能力差会直接引发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困难,导致技能和心理障碍。体育课中一些体育基础差的学生,他们因跟不上体育学习进度,经常体验到失败的痛苦,从而导致缺乏信心而产生自卑感,使其今后不喜欢上体育课。
4.心理素质不稳定。现代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自尊心强,爱面子,性格脆弱,娇气,怕难,遇事爱冲动,在练习中怕动作做不好,别人耻笑,缩手缩脚。常常为不能正确掌握技术动作而产生焦虑或放弃学习,不利于体育兴趣的形成。
(三)教师的原因
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事业心是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关键。高校中,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修养,教学方法,不能以知识智慧、良好的教法、大方的仪态、优美的服饰语言 、规范的示范动作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
(四)教材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安排
1.通常娱乐性、趣味性越强,竞争性越激烈的项目,越受学生的欢迎。符合学生特点的体育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直接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反之,学生对不感兴趣的就不愿学。调查表明,现在的学生多数喜欢娱乐性、趣味性强,竞争性激烈的项目,比如:足球、篮球以及乒乓球等。
2.教材内容的安排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新颖的教学内容以及事物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索、操作等学习意愿。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特点以及年龄特征。
三、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一)加强对体育课目的和意义的教育
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树立为振兴中华而锻炼身体的思想,要结合中外正反典型事例,指出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国家、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体质的有关要求规定,以及《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使她们端正学习动机,唤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直接参与锻炼的自觉性。
(二)改善体育场地、器材和配套服务设施
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周边地域比赛场馆雄伟壮观、设备先进,教学训练场地美观大方,运动器械齐全,都将会给学生在视觉感受方面增添美感,自然就会因环境优势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运动的兴趣萌生。
(三)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1.丰富教学内容。兴趣的形成有赖于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掌握知识越多、越深,产生兴趣的可能性越大。为满足更多学生渴望获得更多更新知识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本身就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把丰富有趣,逻辑性、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
2.合理安排体育教材。合理安排体育教材,是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如根据大学女生喜欢运动量不大、易于练习的运动项目的心理。在安排教材时,将学生喜欢的羽毛球、乒乓球与田径、体操搭配起来,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的体育基础、素质水平、心理品质、接受能力等各不相同,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五)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心和爱护,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从而达到教师学生的这种高度和谐,在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
高校应经常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体育联谊赛、运动会等体育活动,并敢于创新,不断推出定向越野、趣味竞技等各种迎合大学生的好奇心的体育活动,同时积极协助学生会成立大学生体育协会等社团,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己筹办小型的体育竞赛等活动,调动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积极性,在高校范围内形成一种“人人参与体育,人人爱好体育”的良好氛围。
(七)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1.提高教师专业业务能力。专业业务能力是一个体育教师综合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的示范、讲解能力,组织教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教师一个优美而准确的示范动作,就能给学生在视觉上一种高雅的艺术造型之享受,学生就能以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跃跃欲试,就能达到了一次示范的真正目的。
2.改善体育教师的形象、气质。生活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其品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大部分学生希望体育教师穿着专业的服装,举止端庄大方,谈吐自然和谐。
(八)充分利用和建设电教化教学设施
将电化教学引入体育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对学生进行直接演示和原理分析。可利用音像教材向学生展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四、根据学生的特点,改革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
(一)扩大体育课程设置的选择范围
由于大学生有广泛的体育兴趣,新的体育课程设置与教材的选择,就应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性需求。这样,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和利用场地设施条件,尽可能多地选择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课、足球课、排球课、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游泳、拉丁舞等作为教材,扩大学生的选择范围,使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
(二)改革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要“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课内外一体化新的体育课程与教材体系要求教材内容满足学的兴趣特点,具有科学性与系统性;易学易懂,学生能接受,也乐于接受,具有可操作性;教材不追求深、难、杂,只要求简、易、精。
把课程目标确定为身体运动和身心健康两大目标,身体运动目标的实现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完成和实现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使他们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锻炼实现身体运动的参与目标。
五、结论
(一)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良好的兴趣可以使个体参与体育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行为。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并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理解运动的必要性及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使运动能成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
(二)根据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教师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关键。高校体育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教学的环节中,提高大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强化终身体育思想,正确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三)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脚踏实地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防止长期以来单纯地以学历达标为突破口,只求数字而不顾实际效果的做法。
(四)学校领导要把体育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中,切实改善学校的体育设施和配套服务,真正为大学生着想,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氛围。
(五)根据学生的特点,改革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在校园里开展起来,尽量使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