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江区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始终坚持群众主体地位,突出“聚共识、树导向、培根基、促实践、建规范”五个主要环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足功夫,努力把“三个倡导”内化为市民的认知认同,外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聚共识——大力推进宣传教育
增进全社会认知认同是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前提。吴江区围绕这个逻辑起点,下大力气做好宣传教育文章。高起点谋篇布局。吴江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和国民教育系统工程重要内容,纳入到正在实施的“四五六”战略和1058民生工程,制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构建推进此项工作的总体框架。多层面学习教育。围绕核心价值观主题,充分运用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会、学习日、四新讲座、微型党课、干部教育培训、“5+X”在线学习、社区教育平台、鲈乡讲坛、道德讲堂、传统文化进校园、市民阅读节等有效载体,采用专家辅导“学”、领导带头“学”、培训专题“学”、电视直播“学”、网络在线“学”、个体自主“学”、互动交流“学”等形式,覆盖各类群体,形成有力态势。立体式宣传引导。设立“中国梦”公益广告主题宣传广场,在主次干道、商业大街、公共场所等持续贴出“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新闻单位全媒体融合联动,通过开设专题专栏,开辟“社科时评”,制作公民道德动漫片、吴江好人微电影、核心价值观专题片等,编撰《吴江好人录》,设立“善行义举榜”,编辑推送公众微信,深入浅出解读传播核心价值观内涵要义,使核心价值观宣传“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最大程度扩大社会认知认同。
树导向——广泛培育先进典型
精神需要引领,价值需要导航。吴江区注重挖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先进典型,用最鲜活的教材、最直观的导向,确立社会的“价值坐标”。典型类别多样化。突出核心价值观主旨要求,组织和协调相关单位,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典型选树活动。如“百名孝儿女”、“最美法官”、“最美警察”、“最美教师”、“百名美德少年”、“以德育子家庭”、“文明之星”、“七都孝贤”等,类别涵盖各类群体,体现出主体的广泛性和个体的先进性,为人民树立学习榜样。典型选树常态化。持续6年开展“吴江好人”评选活动,通过组织举荐、社会推荐、个人自荐、媒体寻访等途径,深入挖掘“好在平时”、“好在瞬间”的凡人善举和“草根模范”。创办“民间设奖”,建立“美德基金”,褒奖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带动形成群体效应。到目前已评出“吴江好人”69人,涌现出9位“中国好人”,10位“江苏好人”,1位江苏省道德模范。典型宣传形象化。组织开展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巡讲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让广大市民在聆听道德故事中领悟道德力量。以“吴江好人”和道德模范为原型,创作《你是好人》、《算盘响》、《烈火深情》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剧、小品、小戏,开展“德行吴江百场文艺巡演”,使典型宣传插上艺术翅膀,增强了感染力。
培根基——创新特色课堂
吴江区自觉确立“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的工作理念,坚持“利”“用”相长,“虚”功“实”做,连接地气,扎根沃土。推进“主题性”场馆建设。先后投入1600多万元,建成“家在苏州·乐居吴江”城市文明综合馆、苏州公民道德馆、思贤道德广场。城市文明综合馆充分挖掘历史发展中的文明元素,展示吴江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苏州公民道德馆紧扣“德”字,全方位展现先贤的道德风范和当代的生动实践;户外的思贤广场,在大型户外显示屏播放公益广告,设置“道德足迹”、文明情趣小景等。创新“乡土型”阵地打造。区政府设立引导基金,在农村建设“乡风文明馆”。该馆立足“乡土”特色,彰显村民“风貌”,突出“文明”主题,取之于村落的人文特色、传统习俗和身边的乡贤名人及榜样模范,凝炼成村民世代相传的情感纽带,使村民在亲情、直观的感悟中激扬道德力量。目前已建成乡风文明馆11家,成为农村“有根”、“有温度”的特色课堂。丰富“内涵式”功能。依托乡风文明馆,各村注重个性化、内涵式发展,如创设核心价值观文化墙、设立乡贤榜、拍摄《我的乡亲、我的村》微电影、制作“党员微故事”等等,还开设乡风文明志愿岗、开办道德银行和文明存折等载体活动,开展“百名孝儿女”、“百名好母亲”、“百户幸福家庭”、“文明户”等评选,让点滴善举蕴含的精神基因,潜移默化传递发扬,进而广播种子、厚植根基。
促实践——多元搭建参与平台
把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贯穿文明城市建设全过程,开展“微文明”行动,制定《吴江文明市民“十不”行为规范》,从广大市民的日常行为入手,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文明餐桌行动。以宾馆、饭店等各类餐饮企业以及各类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为重点,大力推进“文明餐桌行动”,将“文明餐桌”宣传活动、节约行动、控烟行动和酒后禁驾行动落到实处。文明交通行动。制定《吴江区文明交通工程实施意见》,开展文明交通志愿行动、“门前包干”和路长责任制、“市民公共文明实践周”、“司机文化节”等活动,组建100多人定岗定职志愿者队伍,引导市民自觉礼让、文明行车、安全出行。文明旅游行动。建立文明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将文明旅游的要求纳入旅行社行业文明单位测评体系,采用编印手册、温馨提示、微博、微信等,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志愿服务行动。建立“吴江区志愿者资源人才库”、举办志愿服务公益创投活动、设立志愿服务主题月活动、建起社会公益园等工作,开展志愿者星级评定和“志愿之星”十佳个人、十佳团队评比活动,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到目前注册志愿服务团队91个、志愿者人数超过10万人。
建规范——刚性推动形成风尚
在推进柔性化教育引導的同时,积极尝试刚性化管理规范,为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保障。村规民约促民风。围绕核心价值观的24字方针,组织250多个行政村制定《村规民约》,并辅之以“说事”、“办事”、“议事”、“评事”等自治协商机制,建立起家风劝导员、村风巡视员、民风督导员等队伍,倡导和约束日常行为。诚信建设树政风。积极推进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重点领域诚信道德教育。建立“诚信红黑榜”,定期发布“老赖”黑名单。在食品行业开展“学习双桂坊,诚信做食品”主题创建活动。组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运用网络特别是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平台,宣传普及诚信道德规范。完善监督转作风。开通“区长信箱”、“书记信箱”以及12345市民热线,为市民提供便捷的监督和反映渠道;同时,面向社会聘任70名党风政风监督员,以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对党风政风建设的监督作用,促进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发挥带头引领作用。舆情引导扬新风。组建600多人网络“红客”(网络发言人)队伍,加强网络舆情监管,清朗网络空间,传播正能量、弘扬新风尚。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
聚共识——大力推进宣传教育
增进全社会认知认同是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前提。吴江区围绕这个逻辑起点,下大力气做好宣传教育文章。高起点谋篇布局。吴江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和国民教育系统工程重要内容,纳入到正在实施的“四五六”战略和1058民生工程,制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构建推进此项工作的总体框架。多层面学习教育。围绕核心价值观主题,充分运用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会、学习日、四新讲座、微型党课、干部教育培训、“5+X”在线学习、社区教育平台、鲈乡讲坛、道德讲堂、传统文化进校园、市民阅读节等有效载体,采用专家辅导“学”、领导带头“学”、培训专题“学”、电视直播“学”、网络在线“学”、个体自主“学”、互动交流“学”等形式,覆盖各类群体,形成有力态势。立体式宣传引导。设立“中国梦”公益广告主题宣传广场,在主次干道、商业大街、公共场所等持续贴出“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新闻单位全媒体融合联动,通过开设专题专栏,开辟“社科时评”,制作公民道德动漫片、吴江好人微电影、核心价值观专题片等,编撰《吴江好人录》,设立“善行义举榜”,编辑推送公众微信,深入浅出解读传播核心价值观内涵要义,使核心价值观宣传“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最大程度扩大社会认知认同。
树导向——广泛培育先进典型
精神需要引领,价值需要导航。吴江区注重挖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先进典型,用最鲜活的教材、最直观的导向,确立社会的“价值坐标”。典型类别多样化。突出核心价值观主旨要求,组织和协调相关单位,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典型选树活动。如“百名孝儿女”、“最美法官”、“最美警察”、“最美教师”、“百名美德少年”、“以德育子家庭”、“文明之星”、“七都孝贤”等,类别涵盖各类群体,体现出主体的广泛性和个体的先进性,为人民树立学习榜样。典型选树常态化。持续6年开展“吴江好人”评选活动,通过组织举荐、社会推荐、个人自荐、媒体寻访等途径,深入挖掘“好在平时”、“好在瞬间”的凡人善举和“草根模范”。创办“民间设奖”,建立“美德基金”,褒奖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带动形成群体效应。到目前已评出“吴江好人”69人,涌现出9位“中国好人”,10位“江苏好人”,1位江苏省道德模范。典型宣传形象化。组织开展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巡讲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让广大市民在聆听道德故事中领悟道德力量。以“吴江好人”和道德模范为原型,创作《你是好人》、《算盘响》、《烈火深情》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剧、小品、小戏,开展“德行吴江百场文艺巡演”,使典型宣传插上艺术翅膀,增强了感染力。
培根基——创新特色课堂
吴江区自觉确立“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的工作理念,坚持“利”“用”相长,“虚”功“实”做,连接地气,扎根沃土。推进“主题性”场馆建设。先后投入1600多万元,建成“家在苏州·乐居吴江”城市文明综合馆、苏州公民道德馆、思贤道德广场。城市文明综合馆充分挖掘历史发展中的文明元素,展示吴江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苏州公民道德馆紧扣“德”字,全方位展现先贤的道德风范和当代的生动实践;户外的思贤广场,在大型户外显示屏播放公益广告,设置“道德足迹”、文明情趣小景等。创新“乡土型”阵地打造。区政府设立引导基金,在农村建设“乡风文明馆”。该馆立足“乡土”特色,彰显村民“风貌”,突出“文明”主题,取之于村落的人文特色、传统习俗和身边的乡贤名人及榜样模范,凝炼成村民世代相传的情感纽带,使村民在亲情、直观的感悟中激扬道德力量。目前已建成乡风文明馆11家,成为农村“有根”、“有温度”的特色课堂。丰富“内涵式”功能。依托乡风文明馆,各村注重个性化、内涵式发展,如创设核心价值观文化墙、设立乡贤榜、拍摄《我的乡亲、我的村》微电影、制作“党员微故事”等等,还开设乡风文明志愿岗、开办道德银行和文明存折等载体活动,开展“百名孝儿女”、“百名好母亲”、“百户幸福家庭”、“文明户”等评选,让点滴善举蕴含的精神基因,潜移默化传递发扬,进而广播种子、厚植根基。
促实践——多元搭建参与平台
把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贯穿文明城市建设全过程,开展“微文明”行动,制定《吴江文明市民“十不”行为规范》,从广大市民的日常行为入手,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文明餐桌行动。以宾馆、饭店等各类餐饮企业以及各类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为重点,大力推进“文明餐桌行动”,将“文明餐桌”宣传活动、节约行动、控烟行动和酒后禁驾行动落到实处。文明交通行动。制定《吴江区文明交通工程实施意见》,开展文明交通志愿行动、“门前包干”和路长责任制、“市民公共文明实践周”、“司机文化节”等活动,组建100多人定岗定职志愿者队伍,引导市民自觉礼让、文明行车、安全出行。文明旅游行动。建立文明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将文明旅游的要求纳入旅行社行业文明单位测评体系,采用编印手册、温馨提示、微博、微信等,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志愿服务行动。建立“吴江区志愿者资源人才库”、举办志愿服务公益创投活动、设立志愿服务主题月活动、建起社会公益园等工作,开展志愿者星级评定和“志愿之星”十佳个人、十佳团队评比活动,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到目前注册志愿服务团队91个、志愿者人数超过10万人。
建规范——刚性推动形成风尚
在推进柔性化教育引導的同时,积极尝试刚性化管理规范,为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保障。村规民约促民风。围绕核心价值观的24字方针,组织250多个行政村制定《村规民约》,并辅之以“说事”、“办事”、“议事”、“评事”等自治协商机制,建立起家风劝导员、村风巡视员、民风督导员等队伍,倡导和约束日常行为。诚信建设树政风。积极推进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重点领域诚信道德教育。建立“诚信红黑榜”,定期发布“老赖”黑名单。在食品行业开展“学习双桂坊,诚信做食品”主题创建活动。组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运用网络特别是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平台,宣传普及诚信道德规范。完善监督转作风。开通“区长信箱”、“书记信箱”以及12345市民热线,为市民提供便捷的监督和反映渠道;同时,面向社会聘任70名党风政风监督员,以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对党风政风建设的监督作用,促进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发挥带头引领作用。舆情引导扬新风。组建600多人网络“红客”(网络发言人)队伍,加强网络舆情监管,清朗网络空间,传播正能量、弘扬新风尚。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