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能体现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更适合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在职业技术教育中,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教学、具体教学,以案例为基础,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在Photoshop教学中的特点、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案例;任务驱动;Photoshop教学;技能
职业教育近年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也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异常活跃,有从整体教学方案思考的,也有从单门课程思考的。其中案例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受到师生的好评,但是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是有适应性的,并不是对每门课都适用。
Photoshop是一个实践性、艺术性很强的图像处理软件,其内容丰富,工具繁多,图片效果丰富多彩。对这门课的教学“好上”,但“上好”却很不容易。结合本学科特点,根据Photoshop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组织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格有所创新,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此任务来举一反三,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若干具体的任务为中心,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是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结合了两者优点的一种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不仅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格有所创新,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虽然“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能够适应计算机教学,但在具体的计算机教学中通过“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
Photoshop的教学目标是使读者学会Photoshop的基本操作,掌握软件的主要功能,学会设计常见作品。针对这些目标,首先进行软件和应用的知识点与技能项的细分,设计案例和任务来驱动。针对平面设计中所涉及的内容:logo 设计,CD封面设计,海报设计,CM单设计,报纸广告设计,售点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不同应用主题的设计以实例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带领学生完成Photoshop平面设计的全程设计。如“贺卡设计制作”案例,通过该任务驱动读者学会启动Photoshop,让学生初步熟悉界面组成,掌握常用的文件操作,熟悉移动、前景色/背景色工具的使用,学会复制、自由变换命令的使用;日积月累,学生必然会较全面地掌握软件功能,学会基本的创意和构图技巧,熟悉平面设计的应用领域等。
在Photoshop教学中,“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的大致做法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从实际的例子入手,设置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适当讲解。“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的特色是:设计案例和任务,从案例到理论,由感性到理性。比如,我在第一次讲解Photoshop课程时,按照通常的做法,第一次课先讲图形图像基础,Photoshop的界面、工具箱等,其中要涉及许多名词术语。由于学生在此之前对这些名词术语闻所未闻,两节课下来还是一头雾水。而后来我再次讲解Photoshop时则把课程颠倒过来安排,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作品,讲解如何完整的制作这个作品,再让学生具体去操作,在操作中对部分知识进行点拨,等操作熟练了,反过来再讲解矢量图、位图、分辨率等基础知识,这样学生对名词术语就容易理解了,并且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也有了很大的兴趣。在最后课程结束时学生还要分别做一个大的作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制作作品通常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因而他们分外投入,做出来的作品也精美完善,体现一定的独创性。正是这种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具体的授课中,可考虑由一个个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案例和任务,而这些案例和任务又呈现阶梯式,将达到课程目标的全部内容细分为一系列知识点,通过“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承前启后”的案例和任务去具体实现,让学生真正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开始时完成的任务比较简单,图形图像选题的创意分析和构图很直截了当,所涉及的技术项目也很少。随着学习的深入,相关的内容也越来越繁重和深入。如在讲解第四章《路径工具》时,我先利用路径工具绘制心形,然后让学生也利用路径工具绘制简单图形,等学生熟练掌握了路径工具后,再让学生利用路径工具选取复杂图形图案、绘制复杂的图形图案。教师可先照书上的例子,操作一遍,绘制出漂亮的花卉,学生看了之后会觉得很好奇,很希望自己也能做出有关“花卉”作品,这时,教师利用这个机会,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做出自己见过的一些花卉。同学们不仅把见过的实物用图画表达出来,还可创造性地加进自己的想象,形成自己的风格。
三、“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的思考
1. “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Photoshop感兴趣的一些同学,他们自己可能会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的爱好,设计形式多样的作品。但有些同学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知道设计哪类作品,如果教师先给学生展示案例然后给他们一个明确的任务,他们将根据教师的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任务。不仅可以使他们巩固以前的操作,还能学习到新的操作。比如,在讲授《通道》时,基本知识点学生掌握了之后,我让学生制作“泥塑裂纹效果”图像。这个例子既能够把通道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又可以使用绘画工具、编辑工具、滤镜对通道进行编辑制作千变万化的特殊效果的图像,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学生们将这些技巧,在相互交流中表现于作品的适宜创作空间中,真是乐此不疲。在创造的同时,也会遇到某些技术上的难题,同学间的切磋、老师的点拨,都会使得他们豁然开朗。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同学的交流合作、老师的启发引导的良性循环中逐步得到提高。
2. 职业学校的学生喜欢独立的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把握好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的空间与时间的尺度
如果说刚接触新软件时,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案例和任务对学生还有吸引力的话,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就不再满足于完成那些比葫芦画瓢的模仿性任务了。他们希望探索,喜欢自己去寻找软件中新的精华,但却常常不知该怎样入手。此时我们不妨为其设置尝试探索性任务,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再创造空间,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学习。比如:在讲解完《包装设计》这章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 “包装设计”的作业,“包装设计”对公司产品销售有着直接影响,学生们一方面为了完成布置的任务,一方面对“包装”产生浓厚兴趣,他们会很认真地通过网络,或到书店、图书馆查询产品“包装”的资料,根据自己获得的资料和教师的要求,运用教师所讲的知识,以及个人的风格,设计出各不相同的作品。
3. 注意问题
课前案例的精心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任务的设置应更多的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中的情感需求。任务不能够太难实现,那些学生通过努力学习也完成不了的任务,会严重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那些太过简单的任务,就会使他们在学习时浮于表面,对他们的思维发散会产生阻碍,任务难易度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任务还要新颖、有吸引力,要能够充分包含所讲的知识点。在“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中,任务设计的好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设计任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案例。所有案例都应源于实际工作中最常见、最实用的实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学生在学习完成案例的操作过程中,观察到了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来分析、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适时地加以总结升华,概括出其规律,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Photoshop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改变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进而培养了善于钻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法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河南工业技师学院)
关键词:案例;任务驱动;Photoshop教学;技能
职业教育近年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也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异常活跃,有从整体教学方案思考的,也有从单门课程思考的。其中案例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受到师生的好评,但是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是有适应性的,并不是对每门课都适用。
Photoshop是一个实践性、艺术性很强的图像处理软件,其内容丰富,工具繁多,图片效果丰富多彩。对这门课的教学“好上”,但“上好”却很不容易。结合本学科特点,根据Photoshop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组织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格有所创新,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此任务来举一反三,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若干具体的任务为中心,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是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结合了两者优点的一种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不仅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格有所创新,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虽然“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能够适应计算机教学,但在具体的计算机教学中通过“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
Photoshop的教学目标是使读者学会Photoshop的基本操作,掌握软件的主要功能,学会设计常见作品。针对这些目标,首先进行软件和应用的知识点与技能项的细分,设计案例和任务来驱动。针对平面设计中所涉及的内容:logo 设计,CD封面设计,海报设计,CM单设计,报纸广告设计,售点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不同应用主题的设计以实例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带领学生完成Photoshop平面设计的全程设计。如“贺卡设计制作”案例,通过该任务驱动读者学会启动Photoshop,让学生初步熟悉界面组成,掌握常用的文件操作,熟悉移动、前景色/背景色工具的使用,学会复制、自由变换命令的使用;日积月累,学生必然会较全面地掌握软件功能,学会基本的创意和构图技巧,熟悉平面设计的应用领域等。
在Photoshop教学中,“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的大致做法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从实际的例子入手,设置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适当讲解。“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的特色是:设计案例和任务,从案例到理论,由感性到理性。比如,我在第一次讲解Photoshop课程时,按照通常的做法,第一次课先讲图形图像基础,Photoshop的界面、工具箱等,其中要涉及许多名词术语。由于学生在此之前对这些名词术语闻所未闻,两节课下来还是一头雾水。而后来我再次讲解Photoshop时则把课程颠倒过来安排,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作品,讲解如何完整的制作这个作品,再让学生具体去操作,在操作中对部分知识进行点拨,等操作熟练了,反过来再讲解矢量图、位图、分辨率等基础知识,这样学生对名词术语就容易理解了,并且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也有了很大的兴趣。在最后课程结束时学生还要分别做一个大的作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制作作品通常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因而他们分外投入,做出来的作品也精美完善,体现一定的独创性。正是这种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具体的授课中,可考虑由一个个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案例和任务,而这些案例和任务又呈现阶梯式,将达到课程目标的全部内容细分为一系列知识点,通过“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承前启后”的案例和任务去具体实现,让学生真正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开始时完成的任务比较简单,图形图像选题的创意分析和构图很直截了当,所涉及的技术项目也很少。随着学习的深入,相关的内容也越来越繁重和深入。如在讲解第四章《路径工具》时,我先利用路径工具绘制心形,然后让学生也利用路径工具绘制简单图形,等学生熟练掌握了路径工具后,再让学生利用路径工具选取复杂图形图案、绘制复杂的图形图案。教师可先照书上的例子,操作一遍,绘制出漂亮的花卉,学生看了之后会觉得很好奇,很希望自己也能做出有关“花卉”作品,这时,教师利用这个机会,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做出自己见过的一些花卉。同学们不仅把见过的实物用图画表达出来,还可创造性地加进自己的想象,形成自己的风格。
三、“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的思考
1. “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Photoshop感兴趣的一些同学,他们自己可能会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的爱好,设计形式多样的作品。但有些同学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知道设计哪类作品,如果教师先给学生展示案例然后给他们一个明确的任务,他们将根据教师的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任务。不仅可以使他们巩固以前的操作,还能学习到新的操作。比如,在讲授《通道》时,基本知识点学生掌握了之后,我让学生制作“泥塑裂纹效果”图像。这个例子既能够把通道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又可以使用绘画工具、编辑工具、滤镜对通道进行编辑制作千变万化的特殊效果的图像,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学生们将这些技巧,在相互交流中表现于作品的适宜创作空间中,真是乐此不疲。在创造的同时,也会遇到某些技术上的难题,同学间的切磋、老师的点拨,都会使得他们豁然开朗。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同学的交流合作、老师的启发引导的良性循环中逐步得到提高。
2. 职业学校的学生喜欢独立的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把握好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的空间与时间的尺度
如果说刚接触新软件时,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案例和任务对学生还有吸引力的话,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就不再满足于完成那些比葫芦画瓢的模仿性任务了。他们希望探索,喜欢自己去寻找软件中新的精华,但却常常不知该怎样入手。此时我们不妨为其设置尝试探索性任务,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再创造空间,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学习。比如:在讲解完《包装设计》这章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 “包装设计”的作业,“包装设计”对公司产品销售有着直接影响,学生们一方面为了完成布置的任务,一方面对“包装”产生浓厚兴趣,他们会很认真地通过网络,或到书店、图书馆查询产品“包装”的资料,根据自己获得的资料和教师的要求,运用教师所讲的知识,以及个人的风格,设计出各不相同的作品。
3. 注意问题
课前案例的精心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任务的设置应更多的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中的情感需求。任务不能够太难实现,那些学生通过努力学习也完成不了的任务,会严重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那些太过简单的任务,就会使他们在学习时浮于表面,对他们的思维发散会产生阻碍,任务难易度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任务还要新颖、有吸引力,要能够充分包含所讲的知识点。在“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中,任务设计的好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设计任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案例。所有案例都应源于实际工作中最常见、最实用的实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学生在学习完成案例的操作过程中,观察到了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来分析、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适时地加以总结升华,概括出其规律,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Photoshop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改变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进而培养了善于钻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法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河南工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