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早期西方文化的构建中,基督教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艺术领域里基督教与绘画的关系展开分析,辩证地看待艺术的发展与宗教的关系。
[关键词] 早期基督教 早期西方绘画 渊源支助宣传媒体
学术界认为,圣经传统和希腊—罗马文化的融合,造就了我们今天所知的西方。虽然这句话尚待考究,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基督教在西方世界的沉甸甸的位置。这里,笔者就早期西方绘画与早期基督教的发展来简单谈下二者的关系。
一、基督教为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条件
1.基督教为绘画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众所周知,艺术不是空穴来风,它需要创作者的智慧、技能和想象力——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灵感的东西,它不能吃不能喝,属于精神方面的范畴。物质决定意识,人类的发展总是要先解决了物质生活的问题后,才开始有精神方面的思考。在当时社会生产力尚不足以完全解决人民的生产生活的条件下,西方社会竟然有了大量的《圣经》题材的绘画:如公元250年《善良的牧人》,公元250年《圣母子》,公元245年《跨越红海》,公元300年《基督训导使徒》,公元3世纪《烈火中的三个人》,公元5世纪《圣劳伦斯的殉教》等。从题目上,我们很容易知道所有的绘画都来自于圣经里的故事,艺术作者完整地按照故事的内容来进行绘画创作。毫无疑问,圣经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早期艺术作者的想象力,成为了他们运用画笔进行创作的原始动力。
2.基督教为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相当的物质支持
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壮大,它最终由一个地下组织成为一个能左右皇权的统治阶级。而要从事绘画艺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在当时社会文明尚浅的环境下,艺术家地位低下,和佣人地位相当。因此,一般的画家都要时刻为生计犯愁。绘画不仅仅是精神的产物,也需要很多物质的辅助,诸如画材、场地、画家的生存状况直接影响到他的创作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同时,由于社会文明的不发达,人们对于很多东西未知、害怕,甚至于是禁忌。举个例子,当时人体就被认为是晦涩的,但凡于人体相关的都被视作伤风败俗,但是若是描绘圣经题材里的人物人体,人们对待的态度立刻大不相同。在绘画发展的最初,艺术家们尚在为模拟真实而进行不懈的努力,在披着宗教外衣下,艺术家们畅游在艺术的海洋里。如马萨乔的《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1425年)。很明显,这幅画同以往的差别很大,一是人体的表现运用了阴影的手法;二面部表情的个性化很好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与其说这是描绘的失乐园的男女主角,还不如说这是一幅描绘男女人体画作。许多教会势力给予了画家巨大的物质支持,许多教会掌权者实际上充当了艺术的保护人。如朱里二世、利奥十世、哈德良六世、克莱门特七世、保罗三世等。著名的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就出自前面几个教皇时代。
3.基督教为绘画艺术提供了精神支柱
基督教的发展如此壮大和它的被接受程度密切相关。正是因为它的教义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理解认同,才使得它能够如此声势浩大地统帅西方精神领域。对于反映宗教教义的这些宗教故事题材,艺术家们总是怀着无比虔诚的心去寻找各种适合的内容形式,很多时候一个故事会被很多艺术家描绘,还有许多艺术家不厌其烦地好多次去描绘同一题材。于是我们就有了很多版本的绘画,于是乎艺术之花绚烂多姿,也足见人类的智慧之丰。比如,大家所知的《最后的晚餐》,可能在大家脑海里马上会想到是达芬奇版本的,包茨在1467年也画过《最后的晚餐》,而丁托列托历经2年为我们留下了大尺寸的《最后的晚餐》。还有基督下十字架,亚当与夏娃,圣母子,等等,这些题材都受到画家们的喜爱。还有些画家本身就有浓厚的宗教情节在。波提切利,早期以柔和风格为主,到后来由于受到宗教情绪的影响画风大变,甚至烧毁了自己的早期作品。德国画家丢勒《自画像》(1500年),感觉他更像是基督,也因此有学者认为她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而另一个德国画家格吕内瓦尔德则将自己的宗教同情与改革理想倾注于画中,使他的画作中流露出的更多的是苦难痛苦和由此而来的怜悯心。参看《小钉刑图》(1510年)《基督上十字架》。
反过来看,为什么基督教要给予艺术这么大的能量?
大家知道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在宗教支持绘画艺术的同时,绘画艺术也回馈给了宗教相当的礼物。
二、绘画艺术是基督教发展的重要途径
1.绘画艺术充当了宗教教科书的角色
在基督教发展的最初,它始终都是作为地下组织秘密行动,组织集会。在当时,由于书籍十分稀少,原料都是羊皮纸,价格昂贵,并且受过教育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教徒们不可能自己来通过阅读领会教义,从而集会上的口授是宗教教义主要的传播方式。但是由于时间短暂,朗读者不可能把所有的文本都朗读下来,而且靠记忆来记住教义的方式也十分被动短暂不稳定,流动性很大。这样,基督教急需一种固定的,而且是最直观最有效,不需要读书习字一看就能知道的方式来传播其教义,那么,绘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洞穴里看到很多宗教题材的绘画的原因。
2.绘画能够营造宗教般的迷幻感觉
绘画不仅图解了宗教教义的内容,而且还能充分利用美学的长处延展人们视觉与想象的空间。如早期的东正教洗礼堂的巨幅天顶镶嵌画,庄重肃穆,置身其中,人也立刻会变得像圣徒那样凝重。而夏洛特大教堂的彩色玻璃镶嵌画,当有阳光的时候,高大的玻璃窗上的圣母和圣徒悬浮于墙上,迷幻律动,人就像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里。这就是绘画的潜能,它能将人们从现实的世界马上拉进宗教的世界里,使人们的心得到宁静,马上体验宗教带给人的神秘气息。
3.为教会统治阶级稳定社会
基督教到后来发展成为能够主宰国家权力的统治机构。甚至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君王们也是宗教的崇拜者。如查士丁尼和他的皇后狄奥多拉,都是狂热的基督教徒,他受僧侣影响,个人生活简朴。他最著名的艺术贡献是圣索菲亚大教堂。教堂的意义在当时不仅仅只是一个人们朝拜的地方,它更是一个商业文化中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以教堂为核心生活,按教堂的钟声来工作休息娱乐。所以,要修建一所教堂不是政府的事,所有的居民都是筹建者,都来为教堂出资出力。这样,在思想上、在行动上、在物质上,人民与统治阶级绘画形成了紧密的纽带,并且这条纽带因每个参与者会被刻画到教堂某处的玻璃窗上而得到加强。而像作为银行家的美第奇家族这样的统治阶级,他们则通过支助艺术家进行创作来替自己赎罪(因为在圣经中借贷生息是种犯罪的行为),光耀门户。同时,像之前说的教皇们希望通过巨幅的绘画作品来彰显他们的实力及教会的力量,为自己的统治增加信心,激发公民的自豪感,以在团体中巩固自己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劳伦斯•卡宁汉姆(Lawrences S.Cunningham),约翰•赖希(John j.Reich).世界人文简史文化与价值.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11.313.325.
[关键词] 早期基督教 早期西方绘画 渊源支助宣传媒体
学术界认为,圣经传统和希腊—罗马文化的融合,造就了我们今天所知的西方。虽然这句话尚待考究,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基督教在西方世界的沉甸甸的位置。这里,笔者就早期西方绘画与早期基督教的发展来简单谈下二者的关系。
一、基督教为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条件
1.基督教为绘画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众所周知,艺术不是空穴来风,它需要创作者的智慧、技能和想象力——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灵感的东西,它不能吃不能喝,属于精神方面的范畴。物质决定意识,人类的发展总是要先解决了物质生活的问题后,才开始有精神方面的思考。在当时社会生产力尚不足以完全解决人民的生产生活的条件下,西方社会竟然有了大量的《圣经》题材的绘画:如公元250年《善良的牧人》,公元250年《圣母子》,公元245年《跨越红海》,公元300年《基督训导使徒》,公元3世纪《烈火中的三个人》,公元5世纪《圣劳伦斯的殉教》等。从题目上,我们很容易知道所有的绘画都来自于圣经里的故事,艺术作者完整地按照故事的内容来进行绘画创作。毫无疑问,圣经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早期艺术作者的想象力,成为了他们运用画笔进行创作的原始动力。
2.基督教为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相当的物质支持
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壮大,它最终由一个地下组织成为一个能左右皇权的统治阶级。而要从事绘画艺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在当时社会文明尚浅的环境下,艺术家地位低下,和佣人地位相当。因此,一般的画家都要时刻为生计犯愁。绘画不仅仅是精神的产物,也需要很多物质的辅助,诸如画材、场地、画家的生存状况直接影响到他的创作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同时,由于社会文明的不发达,人们对于很多东西未知、害怕,甚至于是禁忌。举个例子,当时人体就被认为是晦涩的,但凡于人体相关的都被视作伤风败俗,但是若是描绘圣经题材里的人物人体,人们对待的态度立刻大不相同。在绘画发展的最初,艺术家们尚在为模拟真实而进行不懈的努力,在披着宗教外衣下,艺术家们畅游在艺术的海洋里。如马萨乔的《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1425年)。很明显,这幅画同以往的差别很大,一是人体的表现运用了阴影的手法;二面部表情的个性化很好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与其说这是描绘的失乐园的男女主角,还不如说这是一幅描绘男女人体画作。许多教会势力给予了画家巨大的物质支持,许多教会掌权者实际上充当了艺术的保护人。如朱里二世、利奥十世、哈德良六世、克莱门特七世、保罗三世等。著名的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就出自前面几个教皇时代。
3.基督教为绘画艺术提供了精神支柱
基督教的发展如此壮大和它的被接受程度密切相关。正是因为它的教义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理解认同,才使得它能够如此声势浩大地统帅西方精神领域。对于反映宗教教义的这些宗教故事题材,艺术家们总是怀着无比虔诚的心去寻找各种适合的内容形式,很多时候一个故事会被很多艺术家描绘,还有许多艺术家不厌其烦地好多次去描绘同一题材。于是我们就有了很多版本的绘画,于是乎艺术之花绚烂多姿,也足见人类的智慧之丰。比如,大家所知的《最后的晚餐》,可能在大家脑海里马上会想到是达芬奇版本的,包茨在1467年也画过《最后的晚餐》,而丁托列托历经2年为我们留下了大尺寸的《最后的晚餐》。还有基督下十字架,亚当与夏娃,圣母子,等等,这些题材都受到画家们的喜爱。还有些画家本身就有浓厚的宗教情节在。波提切利,早期以柔和风格为主,到后来由于受到宗教情绪的影响画风大变,甚至烧毁了自己的早期作品。德国画家丢勒《自画像》(1500年),感觉他更像是基督,也因此有学者认为她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而另一个德国画家格吕内瓦尔德则将自己的宗教同情与改革理想倾注于画中,使他的画作中流露出的更多的是苦难痛苦和由此而来的怜悯心。参看《小钉刑图》(1510年)《基督上十字架》。
反过来看,为什么基督教要给予艺术这么大的能量?
大家知道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在宗教支持绘画艺术的同时,绘画艺术也回馈给了宗教相当的礼物。
二、绘画艺术是基督教发展的重要途径
1.绘画艺术充当了宗教教科书的角色
在基督教发展的最初,它始终都是作为地下组织秘密行动,组织集会。在当时,由于书籍十分稀少,原料都是羊皮纸,价格昂贵,并且受过教育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教徒们不可能自己来通过阅读领会教义,从而集会上的口授是宗教教义主要的传播方式。但是由于时间短暂,朗读者不可能把所有的文本都朗读下来,而且靠记忆来记住教义的方式也十分被动短暂不稳定,流动性很大。这样,基督教急需一种固定的,而且是最直观最有效,不需要读书习字一看就能知道的方式来传播其教义,那么,绘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洞穴里看到很多宗教题材的绘画的原因。
2.绘画能够营造宗教般的迷幻感觉
绘画不仅图解了宗教教义的内容,而且还能充分利用美学的长处延展人们视觉与想象的空间。如早期的东正教洗礼堂的巨幅天顶镶嵌画,庄重肃穆,置身其中,人也立刻会变得像圣徒那样凝重。而夏洛特大教堂的彩色玻璃镶嵌画,当有阳光的时候,高大的玻璃窗上的圣母和圣徒悬浮于墙上,迷幻律动,人就像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里。这就是绘画的潜能,它能将人们从现实的世界马上拉进宗教的世界里,使人们的心得到宁静,马上体验宗教带给人的神秘气息。
3.为教会统治阶级稳定社会
基督教到后来发展成为能够主宰国家权力的统治机构。甚至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君王们也是宗教的崇拜者。如查士丁尼和他的皇后狄奥多拉,都是狂热的基督教徒,他受僧侣影响,个人生活简朴。他最著名的艺术贡献是圣索菲亚大教堂。教堂的意义在当时不仅仅只是一个人们朝拜的地方,它更是一个商业文化中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以教堂为核心生活,按教堂的钟声来工作休息娱乐。所以,要修建一所教堂不是政府的事,所有的居民都是筹建者,都来为教堂出资出力。这样,在思想上、在行动上、在物质上,人民与统治阶级绘画形成了紧密的纽带,并且这条纽带因每个参与者会被刻画到教堂某处的玻璃窗上而得到加强。而像作为银行家的美第奇家族这样的统治阶级,他们则通过支助艺术家进行创作来替自己赎罪(因为在圣经中借贷生息是种犯罪的行为),光耀门户。同时,像之前说的教皇们希望通过巨幅的绘画作品来彰显他们的实力及教会的力量,为自己的统治增加信心,激发公民的自豪感,以在团体中巩固自己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劳伦斯•卡宁汉姆(Lawrences S.Cunningham),约翰•赖希(John j.Reich).世界人文简史文化与价值.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11.31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