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及时代价值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fe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调整世界各国关系、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球化趋势、全球性问题严峻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现实考量。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普遍联系辩证思维、世界历史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们对未来既有期待,又对如何继续向前发展充满困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第一次历史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随后,在新党章和宪法修正案中,陆续将这一概念吸收进来,成为解决当今世界各种难题、消弭全球各种乱象、促进世界和谐发展、实现人类社会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主义认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任何思想的产生都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相联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提出的。
  (一)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加深,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
  随着世界范围内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紧密和频繁,全球化趋势已经呈现出一种不可挡的趋势。世界各国之间的发展环环相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不与其它国家合作而单独发展。首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各国都无法忽视进出口贸易对本国经济稳定和增长的贡献。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所以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发展,并且要消解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世界发展的多极化。随着发达国家不断遭遇的发展瓶颈和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西方国家不再拥有独立的话语权,世界开始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向前发展。最后,社会日趋信息化,第三次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信息时代,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存在方式。使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缩短了距离,有利于信息的共享,从而加强交流与合作。
  (二)全球性问题严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全球性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就成为了一项新的时代课题。那么,什么是全球性问题?韩清恩认为,“所谓全球性问题,是指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关系到人类根本利益、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及未来命运的重大问题。它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和西方殖民活动的扩展而生成,又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而加剧。”[3]可见,其实质是人类實践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各种关系的全面失衡与危机。“具有普遍性、整体性、复杂性、深刻性、严重性等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得当今世界天涯咫尺,人类社会唇齿相依。”[4]因此,这些问题只靠一个国家是不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5]所以,面对全球性问题的日益严峻,就要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去重新看待时代发展,这样,才能共同克服全球性治理难题,再创人类文明新辉煌。
  (三)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攀升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开始出现。中国加入WTO之后,快速习惯了其中规则,严格遵循世界贸易的各种制度,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贸易总量已超过美国变为世界最大贸易国;2018年,中国GDP总量超过90万亿人民币,约合13.7万亿美元,人均GDP约为9900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约为16%,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接近30%。中国探索了一条相对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但快速的崛起与发展,令一些西方国家感到十分震惊和焦虑不安。出现了各种应付中国的围堵、遏制、施压的策略。在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世界格局变化的趋势,也适应了中国发展的状况和在经济、政治方面的诉求。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一)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
  共产主义条件下的共同体形式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真正共同体”,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6]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与实践,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最大公约数”,以谋求人类共同利益最大化为宗旨。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继承了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也显示了马克思“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论断的实践价值,为实现共产主义开辟了新道路。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致力于世界各国双赢、多赢、共赢的目标,积极倡导联合、合作、共享价值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马克思一生追求的‘真正的共同体’所蕴含的价值在当代世界的表现和实践。”[7]
  (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当今世界各国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到国防外交等方方面面的发展,都相互联系在一起;中东的枪声可以牵动世界的神经,华尔街的股市波动也会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势,一国的经济危机可以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种世界范围的“蝴蝶效应”说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打独斗,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立的发展,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最理性的做法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共同的光明未来。
  (三)世界历史理论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阐述了世界历史思想,即资本主义对于日益普遍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民族、地域界限,建立世界市场,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向。世界历史思想只有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达到一定的普遍联系才会形成。资本主义社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开拓了世界市场,打破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孤立状态,但是却无法走向世界历史的终点。生产力的日益解放和普遍联系的日益深化将直接导致生产关系的同步调整乃至变革,只有在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可以说世界历史思想蕴含的世界普遍联系的发展趋势、人与国家的各种需求必将依赖于整个世界的客观真理以及共产主义终将实现的必然走向,都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源头。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的时代价值
  (一)为解决国际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向世界人民展示了独具一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新境界。它传承了中国外交的历史渊源,丰富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理论,并积极参与更多的国际事务,为解决国际问题和国际争端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自己进步和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国家一同发展,允许其他发展中国家搭乘我国发展的顺风车,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所付诸实施的举措“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合作的新载体,中国在世界和平繁荣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榜样示范的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认同和赞赏。
  (二)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对关于世界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理论探讨和科学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范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外优秀思想加以继承和创新,倡导可持续发展,提倡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和平相处,權利平等,共谋发展,将中国自身命运与世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对西方外交思想中所谓的“增长而不发展”、“和平而不安全”等说法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和批判,为世界外交思想提供了辩证的思维和理念,同时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外交理论的新内涵。
  (三)有助于实现“中国梦”和世界的共同发展
  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需要与外部世界的合作,世界局势总体和平稳定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在于为全世界造福。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人类的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和平与发展的实现需要依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国繁荣稳定发展产生的积极“外溢”效应会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梦想也就会更易实现。另一方面,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会给中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助于给中国提供更好的发展战略,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更加稳定的国际基础。这样,就有效的促进了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精髓的继承与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社会发展实践的载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充满着时代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一套完整的“中国方案”,彰显了当代中国对于构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方略”的责任与担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医院服务流程也不断的优化,在这过程当中有走过了很多曲折的道路,但发展方向却越来越清晰了。医院逐步从管理思维到客户思维模式的转变,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转变。在这转变中,医院需要互联网+、大数据、AI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技术支持。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提升,减少每一个不必要的就诊环节和每一分种的等候时间,同时给予患者更多的健康管理。  1.医院门诊服务信息化发展的现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基层员工绩效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把握和融合绩效管理多种理论的特点,探索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落实战略目标、提升内部绩效的有效途径,并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  关键词: 基层员工 绩效管理 战略目标  基层员工作为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绩效管理的重点。公司核心管理目标的实现,都直接取决于公司基层员工的素质和力量。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是其中难度最大,
期刊
摘要: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本文对安徽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具体举措进行思考,  指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严肃追责问责,确保攻坚战任务落地见效。  关键词:污染防治攻坚战;安徽;思考  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期刊
摘要:As the most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in human history, the Bible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works. There are plenty of characters, materials and works which are in the
期刊
摘要:在当前社会发展中,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更好的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升生存质量,成为了当前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社会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老年人养老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方向,商业养老保险成为了一种十分重要的养老手段。因此,必须要对当前的老年人养老方式多样化进行分析,重点阐述山野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为老年人养老水平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老年人;
期刊
摘要:广播电视编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编辑是电视新闻的灵魂,决定着新闻质量的好坏。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有许多技巧可言。编辑过程中也会常常遇到障碍,这就需要我们尊寻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原则。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关键词:新闻编辑;编辑技巧  1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概念及作用  广播电视是新闻传媒的主要渠道,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整个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新聞编辑是一个信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提高,引导大学生提升有效学习时间效率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北京部分高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学习成绩绩点在3.0以上的大学生,学习时间效率较高。而学业困难的学生,却存在学习效率相对不高的现象。此外,不同高校和年级的大学生对学习时间效率存在差异。通过影响因素分析,探讨提升策略,希望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成为新时代的合格接班人。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
期刊
摘要:本文依据及物性过程,即动作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对日本主流媒体《读卖新闻》有关“中国游客”的社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日本侧重中国游客的经济影响,从而积极改善旅游市场环境,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日本媒体也关注中国游客的不良行为,同时也呼吁理性看待中国游客的不良行为。这表明日本媒体舆论引导社会建立对中国游客积极的形象认知。  关键词:及物性系统;中国出境游客;形象  1 文献综述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将创业实践模块教育融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将学到的专业知识有效的进行运用,从而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对创业实践模块教学融入高职电子商务教育路径进行研究,分析创业实践模块教育融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意义,提出了创业实践模块教学融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科学合理路径,以期促进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更好发展,培养更多具有
期刊
摘要:互联网的诞生促进了全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各种信息不分时间、空间的传递和交流也注定引起一波又一波新兴文化的诞生,在主流文化引导社会生产的同时,各种亚文化潮流正在日渐伴随着文化社群养成和媒介传播而慢慢生成,本文立足于质化的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探讨“新一代收藏家”的范畴和概念,分析这个人群形成的原因、发展的动因、生存的现状和流行的趋势,通过目的性抽样方法,结合个案访谈,初步归纳出手办模玩爱好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