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于2012年提出《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课改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减必修、增选修,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大力鼓励教师开发选修课程。经过几年的发展,浙江省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且质量不错的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信息技术课程实践先行者的经验与思想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是影响信息技术选修课发展的重要因素,但选修课程开发的经验与问题多以一线教师实践总结为主,关于系统分析的研究较少,因此通过科学研究方法对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开发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将有利于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的开发。在《2012年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指导下,浙江省高中选修课自2012年9月到2014年7月,已经有五批网络选修课程陆续上线。因此,笔者通过整理浙江省选修课平台上的信息技术相关选修课程,了解现有信息技术选修课的开发情况,并提出有效的开发建议。
实际上,一维、二维、三维和程序设计都可以归类为信息加工部分,课程中关于Photoshop的课程占到大多数。CorelDRAW软件作为新的课程开设,思维导图与几何画板的使用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呈现,如“基于几何画板的物理问题分析”“高中化学思维导图学习策略”;二维技术应用与一维相似,一方面是对必选科目中Flash知识的拓展,另一方面是新二维软件与学科整合应用的课程,如“基于Modellus的高中物理动画制作”;三维技术主要为3D制图与视频后期处理两类。3D制图类课程是以往信息技术必修课程中没有出现过的知识,在软件的选择上,也因课程主题的不同而不同,如CAD、HOMO软件作为建筑家居类课程软件,3DMax、COOL3D作为动画类课程软件等;程序设计类,在必修VB的基础上,开发软件的选择倾向于以开源的思路培养计算思维,弱化编程语言语法的难度,如Arduino平台与机器人的结合、Scratch游戏制作;MATLAB(美国Math 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案例,除此之外,也有其他语言环境的编程课程软件,如Pascal。信息的获取主要是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和分析信息,一方面是与物理、化学学科相结合的传感技术,另一方面是与图形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摄影、摄像技术;网络技术主要是组网技术和计算机装配维修技能。同时,在必修部分,由于小学初中重复出现而弱化在高中阶段教学的内容网页设计,以新的开发环境重新开设。最后一个类别为信息与社会类,主要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新出现的信息技术,如社交软件微信。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完整的技术,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一个典型,此类课程主要从电商角度,培养学生互联网从商的综合技能。信息技术选修课教学核心技术情况如下页表所示。 4.开发主体
《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提出,“学校在充分发挥教师的兴趣特长自主开发选修课程的同时,可以与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合作开发选修课程”。笔者在统计中发现,开发者的组成形式主要有三种:学校、学校与教研室、学校与高校。学校教师开发是浙江省信息技术选修课开发的典型形式,后两者屈指可数。教研室与学校合作开发的典型课程是“人工智能与虚拟机器人实现”,这是一门在教研室的组织下,集合多所学校合作开发的课程;高校与学校合作开设的典型课程是“微视频之微中有戏”,其特色是在线实时上课,实现多个班级选课,同时有较浙江省微课网更为丰富的学习支持平台。
5.课程资源
依据《指导意见》的说明,浙江省选修课的课程应具备四个学习资源:电子教材、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思考练习。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思考练习的占比都相对较高,而信息技术选修课中,匹配教学视频的课程只有24.2%。针对教学视频的数量、视频时长和呈现形式,浙江省信息技术选修课的教学视频主要有以下特征:在具有教学视频的信息技术选修课中,为课程配备完整教学内容的教学视频占53.8%;以15分钟为界限,划分长短教学视频,其中长视频形式的课程占61.5%,并且多数教学视频以30分钟以上的时长呈现;视频形式主要采取单独录制配合录屏演示和单独录屏两种形式,有少数以课堂实录和数字故事的形式呈现。
6.课程组织
课程组织是指开发者对课程学习过程的思路安排,由于信息技术选修课程实践操作性较强。开发者在课程组织上,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递进式和项目式。递进式是指以一个软件为核心,软件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的思路进行课程设计,如“CAXA三维实体造型”,以从基本操作到综合运用,从简单命令到复杂技能的思路设计CAXA三维软件的学习与使用;又如“走近电子商务”,以成为电商所需要的条件和知识储备的思路设计课程。项目式是指以项目或特定主题划分章节,如“工业产品设计”设计了九个作品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同时项目式也有以单一项目贯穿课程,典型的课程如“买烟记——Flash动漫短片制作”,课程以特定项目的前期准备、中期制作和后期处理的项目开发过程,开设Flash内容的课程。
结论与启示
本着浙江省高中选修课程资源共享的精神,在线选修课平台为共享与便捷提供了可能。自2012年至今,五次选修课程的开发活动,为平台积累了一定的资源。笔者通过以上对浙江省选修课平台上的信息技术选修课的调研,总结如下。
1.按需开设,明确定位
针对课程四大分类,《指导意见》与实践层面对信息技术选修课属于其中哪一类看法有差异。《指导意见》指出将信息技术课程列为职业技能类课程,统计结果表明,信息技术选修课的开发者并不局限于职业技能这一类。笔者发现,包括Photoshop、程序设计在内的课程,都同时占据多个分类。从课程本身特征来说,关于课程的说明与课程内容的安排,课程与四大分类之间的匹配过于模糊;从《指导意见》将学科划分的分类方式来说,也并不完全合适。笔者认为,课程的定位,应当取决于课程学习者的特征与需求和课程本身的内容结构与难度。以Photoshop类课程为例,按照《指导意见》中的说明,作为必修部分的内容或对于致力于报考设计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将此课定位为知识拓展类课程,课程难度上应选择高于必修、接近大学课程的水平;而作为生活技能类课程,与摄像结合学习,或对于致力于报考专科设计类学校的学生来说,此课程定位为职业技能类课程更合适,课程设计上应趋向基于作品项目的思路;兴趣特长类的定位,《指导意见》更倾向于奥赛、特长的方向,显然Photoshop课程定位于此有些不合适;综合实践类,课程开发者应弱化技术学习,考虑技术融合于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使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思维。
2.掌握全局,发展特色
教师倾向于开发多媒体技术类的课程,尤其是Photoshop、Flash课程,而这两类技能与知识在必修阶段是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呈现的,开发者在开发接下来的课程时,应当思考此类课程开发的可行性;若继续开设此类课程,应以什么样的高度和视角开设。值得一提的是,有效避免课程内容重复扎堆的方法是选修课平台通过后台数据的挖掘分析,为教师提供及时有效的课程开发方向的指导意见。同时,理论作为课程开发的先导,是把握课程开发全局的重要依据。信息素养理论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理论,正如以往以办公软件为主的工具理论因不适应时代发展,而逐步被信息素养理论取代一样,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是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反思、调整的。信息技术选修课注重课程的多样化与特色化,作为课程开发的先导,理论的多样性可以促进信息技术选修课的多样化与特色化。目前,除了信息素养理论之外,还有计算思维理论、STEM教育理论等,多样化的理论为信息技术选修课的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在不断发展的理论中应用反思,信息技术选修课程的发展才会展现出多样化、特色化及课程本身价值的形态。
3.善用网络,重视共享、开放、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建设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同时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相比必修课程,选修课更加提倡教师自主开发,学生自由选择,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学习方式,都以相对更开放、更自由、更自主的形式开展。笔者认为,宏观上需建设资源共享平台以优化课程开发效率,浙江省选修课平台将原本以学校为单位的孤立的选修课程,聚集起来,教师课程开发与学生课程学习的可选择性与多样性得以实现。同时,对于教师来说,资源集成与共享的好处在于,教师如果要开设一门选修课程,而这类课程已经有学校开设,教师就可以将课程引进或者校本化到自己的教学中,避免因为开设需求和开设条件不匹配等矛盾而放弃开设,也减少了课程开设的时间、人力、经济成本;对于教育部门来说,通过分析选修课开设情况,掌握课程开设趋势和问题,并适当做出调整与建议,避免课程开设出现类似以往五大模块课程开设不均衡的局面,因此,资源平台本身需要加强课程情况的分析功能,为选修课的开发提供导向。 微观上开发者应创建适合的、多样的、开放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信息化。浙江省选修课的教学资源设置为: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思考练习与教学视频,教学资源虽种类较多,但是资源呈现形式单一,如Word编辑电子教材需要按部就班翻阅并且容易迷航,PPT编辑电子课件更适合于教师课堂教学,缺乏交互性,以课时为单位、较长时长为主的教学视频容易造成学生认知负担和疲倦。因此,教师应当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学习资源,提高课程资源的高体验性,以促进学生使用学习资源学习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4.协同合作扩展开发主体的多样性
原有选修模块在实施中由于师资和资源限制带来的开设困境,导致多数教师考虑“课程难度不适合学生”而无法设置选修课程。因此,扩大开发团队,通过合作与优势互补开发信息技术选修课,是促进优秀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落实的关键。根据开发群体的不同,以学校教师为中心的开发团队可以有校际教师合作、教师与科研团队合作、教师与企业合作。
团队合作的同时,教师自身选修课开发能力的提高也是促进课程开发的关键。教育培训部门一方面需要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师选修课开发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还应提供信息技术教师对新技术掌握的培训。教师自身也需要在技术与理论层面,获取更多的专业技能。
以学为中心,利用新的教学技术优化选修课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持续激发了对传统学习模式的深刻变革。学校教育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转变,对课程教学来说,教师转变成为指导者。混合式学习、微课程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逐渐在高中教学中尝试与发展,这些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师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支持与指导。
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将新的教学技术融入信息技术选修课中,有其特有的需求与优势:信息技术学科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新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心由工具向信息技术价值取向转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技能,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教师针对问题做有针对性的指导以促进学生更深度的学习。信息技术选修课为这种学习方式提供了必需的硬件环境,即计算机网络,教师不需要担心硬件问题得不到解决。并且,专家学者对这类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和来自国际教育实践的案例为在信息技术选修课中应用这类教学模式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指导。
实际上,一维、二维、三维和程序设计都可以归类为信息加工部分,课程中关于Photoshop的课程占到大多数。CorelDRAW软件作为新的课程开设,思维导图与几何画板的使用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呈现,如“基于几何画板的物理问题分析”“高中化学思维导图学习策略”;二维技术应用与一维相似,一方面是对必选科目中Flash知识的拓展,另一方面是新二维软件与学科整合应用的课程,如“基于Modellus的高中物理动画制作”;三维技术主要为3D制图与视频后期处理两类。3D制图类课程是以往信息技术必修课程中没有出现过的知识,在软件的选择上,也因课程主题的不同而不同,如CAD、HOMO软件作为建筑家居类课程软件,3DMax、COOL3D作为动画类课程软件等;程序设计类,在必修VB的基础上,开发软件的选择倾向于以开源的思路培养计算思维,弱化编程语言语法的难度,如Arduino平台与机器人的结合、Scratch游戏制作;MATLAB(美国Math 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案例,除此之外,也有其他语言环境的编程课程软件,如Pascal。信息的获取主要是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和分析信息,一方面是与物理、化学学科相结合的传感技术,另一方面是与图形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摄影、摄像技术;网络技术主要是组网技术和计算机装配维修技能。同时,在必修部分,由于小学初中重复出现而弱化在高中阶段教学的内容网页设计,以新的开发环境重新开设。最后一个类别为信息与社会类,主要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新出现的信息技术,如社交软件微信。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完整的技术,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一个典型,此类课程主要从电商角度,培养学生互联网从商的综合技能。信息技术选修课教学核心技术情况如下页表所示。 4.开发主体
《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提出,“学校在充分发挥教师的兴趣特长自主开发选修课程的同时,可以与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合作开发选修课程”。笔者在统计中发现,开发者的组成形式主要有三种:学校、学校与教研室、学校与高校。学校教师开发是浙江省信息技术选修课开发的典型形式,后两者屈指可数。教研室与学校合作开发的典型课程是“人工智能与虚拟机器人实现”,这是一门在教研室的组织下,集合多所学校合作开发的课程;高校与学校合作开设的典型课程是“微视频之微中有戏”,其特色是在线实时上课,实现多个班级选课,同时有较浙江省微课网更为丰富的学习支持平台。
5.课程资源
依据《指导意见》的说明,浙江省选修课的课程应具备四个学习资源:电子教材、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思考练习。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思考练习的占比都相对较高,而信息技术选修课中,匹配教学视频的课程只有24.2%。针对教学视频的数量、视频时长和呈现形式,浙江省信息技术选修课的教学视频主要有以下特征:在具有教学视频的信息技术选修课中,为课程配备完整教学内容的教学视频占53.8%;以15分钟为界限,划分长短教学视频,其中长视频形式的课程占61.5%,并且多数教学视频以30分钟以上的时长呈现;视频形式主要采取单独录制配合录屏演示和单独录屏两种形式,有少数以课堂实录和数字故事的形式呈现。
6.课程组织
课程组织是指开发者对课程学习过程的思路安排,由于信息技术选修课程实践操作性较强。开发者在课程组织上,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递进式和项目式。递进式是指以一个软件为核心,软件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的思路进行课程设计,如“CAXA三维实体造型”,以从基本操作到综合运用,从简单命令到复杂技能的思路设计CAXA三维软件的学习与使用;又如“走近电子商务”,以成为电商所需要的条件和知识储备的思路设计课程。项目式是指以项目或特定主题划分章节,如“工业产品设计”设计了九个作品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同时项目式也有以单一项目贯穿课程,典型的课程如“买烟记——Flash动漫短片制作”,课程以特定项目的前期准备、中期制作和后期处理的项目开发过程,开设Flash内容的课程。
结论与启示
本着浙江省高中选修课程资源共享的精神,在线选修课平台为共享与便捷提供了可能。自2012年至今,五次选修课程的开发活动,为平台积累了一定的资源。笔者通过以上对浙江省选修课平台上的信息技术选修课的调研,总结如下。
1.按需开设,明确定位
针对课程四大分类,《指导意见》与实践层面对信息技术选修课属于其中哪一类看法有差异。《指导意见》指出将信息技术课程列为职业技能类课程,统计结果表明,信息技术选修课的开发者并不局限于职业技能这一类。笔者发现,包括Photoshop、程序设计在内的课程,都同时占据多个分类。从课程本身特征来说,关于课程的说明与课程内容的安排,课程与四大分类之间的匹配过于模糊;从《指导意见》将学科划分的分类方式来说,也并不完全合适。笔者认为,课程的定位,应当取决于课程学习者的特征与需求和课程本身的内容结构与难度。以Photoshop类课程为例,按照《指导意见》中的说明,作为必修部分的内容或对于致力于报考设计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将此课定位为知识拓展类课程,课程难度上应选择高于必修、接近大学课程的水平;而作为生活技能类课程,与摄像结合学习,或对于致力于报考专科设计类学校的学生来说,此课程定位为职业技能类课程更合适,课程设计上应趋向基于作品项目的思路;兴趣特长类的定位,《指导意见》更倾向于奥赛、特长的方向,显然Photoshop课程定位于此有些不合适;综合实践类,课程开发者应弱化技术学习,考虑技术融合于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使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思维。
2.掌握全局,发展特色
教师倾向于开发多媒体技术类的课程,尤其是Photoshop、Flash课程,而这两类技能与知识在必修阶段是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呈现的,开发者在开发接下来的课程时,应当思考此类课程开发的可行性;若继续开设此类课程,应以什么样的高度和视角开设。值得一提的是,有效避免课程内容重复扎堆的方法是选修课平台通过后台数据的挖掘分析,为教师提供及时有效的课程开发方向的指导意见。同时,理论作为课程开发的先导,是把握课程开发全局的重要依据。信息素养理论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理论,正如以往以办公软件为主的工具理论因不适应时代发展,而逐步被信息素养理论取代一样,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是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反思、调整的。信息技术选修课注重课程的多样化与特色化,作为课程开发的先导,理论的多样性可以促进信息技术选修课的多样化与特色化。目前,除了信息素养理论之外,还有计算思维理论、STEM教育理论等,多样化的理论为信息技术选修课的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在不断发展的理论中应用反思,信息技术选修课程的发展才会展现出多样化、特色化及课程本身价值的形态。
3.善用网络,重视共享、开放、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建设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同时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相比必修课程,选修课更加提倡教师自主开发,学生自由选择,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学习方式,都以相对更开放、更自由、更自主的形式开展。笔者认为,宏观上需建设资源共享平台以优化课程开发效率,浙江省选修课平台将原本以学校为单位的孤立的选修课程,聚集起来,教师课程开发与学生课程学习的可选择性与多样性得以实现。同时,对于教师来说,资源集成与共享的好处在于,教师如果要开设一门选修课程,而这类课程已经有学校开设,教师就可以将课程引进或者校本化到自己的教学中,避免因为开设需求和开设条件不匹配等矛盾而放弃开设,也减少了课程开设的时间、人力、经济成本;对于教育部门来说,通过分析选修课开设情况,掌握课程开设趋势和问题,并适当做出调整与建议,避免课程开设出现类似以往五大模块课程开设不均衡的局面,因此,资源平台本身需要加强课程情况的分析功能,为选修课的开发提供导向。 微观上开发者应创建适合的、多样的、开放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信息化。浙江省选修课的教学资源设置为: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思考练习与教学视频,教学资源虽种类较多,但是资源呈现形式单一,如Word编辑电子教材需要按部就班翻阅并且容易迷航,PPT编辑电子课件更适合于教师课堂教学,缺乏交互性,以课时为单位、较长时长为主的教学视频容易造成学生认知负担和疲倦。因此,教师应当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学习资源,提高课程资源的高体验性,以促进学生使用学习资源学习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4.协同合作扩展开发主体的多样性
原有选修模块在实施中由于师资和资源限制带来的开设困境,导致多数教师考虑“课程难度不适合学生”而无法设置选修课程。因此,扩大开发团队,通过合作与优势互补开发信息技术选修课,是促进优秀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落实的关键。根据开发群体的不同,以学校教师为中心的开发团队可以有校际教师合作、教师与科研团队合作、教师与企业合作。
团队合作的同时,教师自身选修课开发能力的提高也是促进课程开发的关键。教育培训部门一方面需要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师选修课开发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还应提供信息技术教师对新技术掌握的培训。教师自身也需要在技术与理论层面,获取更多的专业技能。
以学为中心,利用新的教学技术优化选修课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持续激发了对传统学习模式的深刻变革。学校教育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转变,对课程教学来说,教师转变成为指导者。混合式学习、微课程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逐渐在高中教学中尝试与发展,这些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师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支持与指导。
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将新的教学技术融入信息技术选修课中,有其特有的需求与优势:信息技术学科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新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心由工具向信息技术价值取向转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技能,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教师针对问题做有针对性的指导以促进学生更深度的学习。信息技术选修课为这种学习方式提供了必需的硬件环境,即计算机网络,教师不需要担心硬件问题得不到解决。并且,专家学者对这类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和来自国际教育实践的案例为在信息技术选修课中应用这类教学模式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