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7年12月始,日系彩电企业抛出一系列投资与结盟计划,通过液晶面板投资形成新的竞合关系。液晶电视产业的势力版图正被重新划分,企业优势此消彼长,新一轮平板电视产业格局调整的序幕已经拉开……
1 投资与结盟:“你方唱罢我登台”
2007年12月21日,东芝和夏普宣布结盟。合作协议规定:2010年夏普将从东芝采购约50%的液晶电视芯片,东芝向夏普采购其所需40%的32英寸以上液晶电视模组。以此为目标,双方将从2008年开始扩大产品的相互供应。4天之后,松下、佳能与日立也宣布结盟,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三方将合作投资大尺寸液晶面板。
最为重要的结盟事件发生在2008年2月26日,夏普与索尼宣布,双方已签署非约束性备忘录,利用夏普正在建设的10代液晶面板工厂(因该厂位于日本大阪府堺市,故以下简称“堺工厂”),夏普和索尼将建立一家生产和销售大尺寸液晶面板和模组的合资企业。合资工厂的股权结构是,夏普占66%,索尼占34%,但整体金额双方还未最后确定(此前夏普计划投资3800亿日元购买土地和投建面板厂)。2008年9月30日之前,双方会签署具法律效力的相关文件,一旦合资企业协议生效并获得政府许可,将成为全球首个10代玻璃基板生产线。该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将根据双方的股权比例分别供应给夏普和索尼。
正当人们纷纷猜测索尼是否会放弃与三星的合作时,《日本经济新闻报》3月4日发布新闻称,索尼将追加17亿美元投资,与三星合资建设第二条8代线,但索尼公关部随即表示“这并不是基于正式发表的报道,在此不发表评论”。截至3月中旬,索尼仍未对此发布官方消息。
这一系列投资结盟事件的出现并不偶然,随着全球液晶电视产业步入成熟期,彩电企业赢得利润将越来越依靠规模-成本,而非技术创新,卯足力量争抢市场份额、做大规模已是惟一选择。
2 索尼:盯住“液晶老大”宝座
毋庸置疑,一旦索尼与夏普的合资工厂计划正式敲定,将对全球的液晶电视产业产生巨大影响。
首先,对于合作双方而言,这次联合很可能取得双赢效果。夏普方面,与索尼的合作可以减轻堺工厂的投资压力,又为堺工厂未来的巨大产能找到了一个重要“买主”。对索尼而言,与夏普的合作将大大加强其在上游面板的话语权,而且面板来源结构也更为优化(见表1)。
但分析人士认为,索尼与夏普的合资计划也面临一定的风险。按照双方公布的消息,堺工厂生产的玻璃基板以切割42英寸面板为主,而目前索尼42英寸液晶面板的主要来源是中国台湾的友达和奇美,只有当堺工厂的42英寸液晶面板的价格低于台湾同类产品时,此次投资的双赢效果才能出现。但夏普对此并不担心,因为堺工厂的玻璃基板(2.85m×3.05m)可以切割出15块42英寸液晶面板,这样的生产效率当属全行业之首。
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面板产业中,索尼与夏普的合作还势必对同行业者带来巨大影响。
最先受到影响的将是三星。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2007年三星继续保持液晶电视“老大”地位,全球市场占有率比索尼高出5%,出货量比索尼高500万台。另外,07年索尼的液晶电视业务为亏损,而三星却保持盈利。索尼已确定2008年液晶电视出货量要达到1500万~2000万台,努力向“全球液晶老大”的地位靠近,这就免不了与三星的一番较量。
索尼能否超越三星,占整机成本70%的液晶面板将是关键。近几年,索尼在上游面板上一直缺乏话语权,索尼在S-LCD(三星与索尼合建的8代线厂)生产线中获得的面板仅为所需数量的一半,这也导致了同样从S-LCD采购面板,三星盈利而索尼亏损的局面。
事实证明,索尼并没有在与三星的合资中占到多大便宜,反而拉大了与三星的距离,这无疑是促使索尼转而与夏普合作的一个因素。对索尼而言,与“排行老四”的夏普合作,无论从口碑还是市场战略来看,都更为有利。
支撑索尼重金投资液晶面板的另一个背景是,2007年下半年,管理索尼集团线上金融及保险事业的Sony Financial Holding上市,募集资金达3610亿日元,加上以8亿美元价格向东芝出售了半导体业务,使索尼手中掌有大量的现金流,有能力支撑其在液晶面板领域的巨幅投资。
虽然索尼与夏普的合作来势汹汹,但短期内给三星带来的影响有限,因为堺工厂的产能要到2010年才能逐步释放。但长远来看对三星的影响不可小觑:索尼在上游面板的话语权加强,其液晶电视的竞争力也会随之提高,进而会更加积极地抢拼市场;另外,索尼与夏普达成合作后,与三星合作建设第二条8代线的意愿已大大降低,肯定不会再合资建设10代线。三星要进一步建设10代线,就需要寻找其他合作伙伴或者“单干”。
从中期来看,萦尼与夏普的合作将会对我国台湾面板业产生较大影响。表3说明,索尼约有40%的面板来自于友达和奇美。索尼与夏普合作后,索尼将获得坍工厂34%的庞大产能,以满载月产能7.2万片玻璃基板、每片玻璃基板切割15片42英寸液晶面板、切割良率85%及工厂运转率95%计算,2011年索尼可从此厂获得348万片42英寸面板(数据来源:DIGITIMES)。索尼势必会压缩对友达和奇美的7.5代线面板产品的采购。
3 夏普谋略与松下的尴尬
表2数据显示,夏普液晶电视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仅为10%,位列第四。截至2007年,夏普所生产的液晶面板仅有20%用于外销,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
按照DisplaySearch公布的数据,2007年夏普大尺寸(10英寸以上)液晶面板的出货金额约为5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五,占比6.9%,而前四位液晶面板厂商的出货金额均已超过90亿美元。夏普大尺寸(10英寸以上)液晶面板的出货量为1540万片,位列全球第七,占比3.9%。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作为曾经的液晶之母,夏普在液晶面板领域的优势已不明显。但随着夏普龟山工厂扩产以及2010年坍工厂投产,夏普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生产能力会大大加强,夏普也随之确定了2010年液晶面板外销50%的目标。(见表4)
扩产和投资计划会帮助夏普在电视用液晶面板上找回优势,但夏普也需要为这些新增产能找好“出口”。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夏普与索尼、东芝、先锋达成的一系列合作计划:索尼将消化坍工厂34%的产能,并有可能进一步消化龟山工厂的部分产能。而剩余产能则将以东芝、先锋等公司为供货对象。
去年9月20日,先锋宣布,夏 普通过以3.57亿美元和1000万股份为条件购得先锋3000万股份,成为持有先锋14.28%股份的第一大股东。2007年3月7日,先锋又宣布退出PDP面板制造领域,同时进军液晶电视,并有可能向夏普采购42英寸及以下的液晶电视面板。加上东芝的需求,夏普生产线产能过剩的风险会大为降低。
就在液晶阵营频繁爆出投资结盟事件的同时,等离子阵营老大、全球排名第七的松下决定投资3000亿日元,建设一条液晶面板8代线厂,又在液晶电视产业投下一枚重磅炸弹。
2月19日,松下正式宣布了IPS液晶面板工厂的投资计划,松下宣布将投资3000亿日元,IPS阿尔法科技将于2008年3月31日成为松下电器的联合结算子公司,3000亿日元的资金也将由松下电器全额承担。从本质而言,该液晶工厂可以称得上松下电器的专用液晶面板工厂。松下计划为该厂引入8代线,生产40英寸以下产品。
而松下还有另一项重要的投资计划提上日程,即尼崎的第五代PDP工厂,松下将为该工厂投资2800亿日元,2009年5月投产,计划生产42英寸PDP面板,产能为100万片/年。
但是,与索尼与夏普的合作计划相比,松下的投资计划被不少分析人士看空。首先,三年时间先后投资一条液晶8代线和PDP 5代厂,将使松下面临近6000亿日元的投资负担。而且松下投产40英寸液晶电视,是否会对自身同尺寸等离子业务产生冲击,还有待观察。最后,这条8代线所生产的液晶面板,是否会具有成本优势,都要打一个问号。
5 国内彩电业:形势更为严峻
这轮液晶产业格局的调整,预计半年内不会波及中国彩电企业。但从长期来看,索尼在面板领域话语权大为加强之后。它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随之提升,对中国彩电企业的影响也将逐步显现。
整个市场形式对三星、索尼等掌握大尺寸面板资源的企业越来越有利。以北京为例,2008年春节过后,大尺寸液晶电视的销售势头一直火热,“42英寸以上的FULL HD产品的销售情况势头非常之好,我们也在大力向消费者推荐这种产品,该类型产品的销售比例几乎达到40%~50%。”大中电器业务中心总监张峰说。
在2月26日索尼2008新品发布会上,索尼(中国)家电显示产品部副经理高明表示:“索尼在中国的目标是大尺寸(46英寸及以上)液晶电视第一”。占据利润最为丰厚的大尺寸产品的最大份额,显示了索尼雄起中国市场的“野心”。
中国彩电企业是否会进一步拉大与三星和索尼的距离呢?从一些数据看来,形势并不乐观。春节过后,最为极端的数字来自于深圳国美电器总经理章卫兵。他表示,在深圳,国产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已降至25%,且短期内看不出反弹的迹象。但当记者再向张峰求证此数据时,他表示:“这种数据太过敏感,不方便透露。”
另外一组数据来自TCL。3月13日,TCL多媒体公布的2007年度财务报告中,TCL在中国彩电销量下降了84万台,至713.6万台;全球销量为1500万台。虽然全球CRT需求量下滑是导致TCL彩电出货量大幅下跌的原因,但也从侧面说明,其液晶电视销量的增长幅度目前仍低于CRT电视销量的下滑幅度。想必
大部分中国彩电企业的年报,都会面临这样的尴尬。
另外,新一轮的政府机构调整,使中国彩电业乃至整个家电产业面临一个全新的政策和产业环境。在已经公布的国务院新一轮机构改革计划中,信息产业部将被合并到工业和信息化部,而政府机构调整至少需要半年时间,人事变动以及产业政策的重新定位都需要时间,在如此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中国彩电企业是否还有时间等待呢?
1 投资与结盟:“你方唱罢我登台”
2007年12月21日,东芝和夏普宣布结盟。合作协议规定:2010年夏普将从东芝采购约50%的液晶电视芯片,东芝向夏普采购其所需40%的32英寸以上液晶电视模组。以此为目标,双方将从2008年开始扩大产品的相互供应。4天之后,松下、佳能与日立也宣布结盟,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三方将合作投资大尺寸液晶面板。
最为重要的结盟事件发生在2008年2月26日,夏普与索尼宣布,双方已签署非约束性备忘录,利用夏普正在建设的10代液晶面板工厂(因该厂位于日本大阪府堺市,故以下简称“堺工厂”),夏普和索尼将建立一家生产和销售大尺寸液晶面板和模组的合资企业。合资工厂的股权结构是,夏普占66%,索尼占34%,但整体金额双方还未最后确定(此前夏普计划投资3800亿日元购买土地和投建面板厂)。2008年9月30日之前,双方会签署具法律效力的相关文件,一旦合资企业协议生效并获得政府许可,将成为全球首个10代玻璃基板生产线。该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将根据双方的股权比例分别供应给夏普和索尼。
正当人们纷纷猜测索尼是否会放弃与三星的合作时,《日本经济新闻报》3月4日发布新闻称,索尼将追加17亿美元投资,与三星合资建设第二条8代线,但索尼公关部随即表示“这并不是基于正式发表的报道,在此不发表评论”。截至3月中旬,索尼仍未对此发布官方消息。
这一系列投资结盟事件的出现并不偶然,随着全球液晶电视产业步入成熟期,彩电企业赢得利润将越来越依靠规模-成本,而非技术创新,卯足力量争抢市场份额、做大规模已是惟一选择。
2 索尼:盯住“液晶老大”宝座
毋庸置疑,一旦索尼与夏普的合资工厂计划正式敲定,将对全球的液晶电视产业产生巨大影响。
首先,对于合作双方而言,这次联合很可能取得双赢效果。夏普方面,与索尼的合作可以减轻堺工厂的投资压力,又为堺工厂未来的巨大产能找到了一个重要“买主”。对索尼而言,与夏普的合作将大大加强其在上游面板的话语权,而且面板来源结构也更为优化(见表1)。
但分析人士认为,索尼与夏普的合资计划也面临一定的风险。按照双方公布的消息,堺工厂生产的玻璃基板以切割42英寸面板为主,而目前索尼42英寸液晶面板的主要来源是中国台湾的友达和奇美,只有当堺工厂的42英寸液晶面板的价格低于台湾同类产品时,此次投资的双赢效果才能出现。但夏普对此并不担心,因为堺工厂的玻璃基板(2.85m×3.05m)可以切割出15块42英寸液晶面板,这样的生产效率当属全行业之首。
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面板产业中,索尼与夏普的合作还势必对同行业者带来巨大影响。
最先受到影响的将是三星。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2007年三星继续保持液晶电视“老大”地位,全球市场占有率比索尼高出5%,出货量比索尼高500万台。另外,07年索尼的液晶电视业务为亏损,而三星却保持盈利。索尼已确定2008年液晶电视出货量要达到1500万~2000万台,努力向“全球液晶老大”的地位靠近,这就免不了与三星的一番较量。
索尼能否超越三星,占整机成本70%的液晶面板将是关键。近几年,索尼在上游面板上一直缺乏话语权,索尼在S-LCD(三星与索尼合建的8代线厂)生产线中获得的面板仅为所需数量的一半,这也导致了同样从S-LCD采购面板,三星盈利而索尼亏损的局面。
事实证明,索尼并没有在与三星的合资中占到多大便宜,反而拉大了与三星的距离,这无疑是促使索尼转而与夏普合作的一个因素。对索尼而言,与“排行老四”的夏普合作,无论从口碑还是市场战略来看,都更为有利。
支撑索尼重金投资液晶面板的另一个背景是,2007年下半年,管理索尼集团线上金融及保险事业的Sony Financial Holding上市,募集资金达3610亿日元,加上以8亿美元价格向东芝出售了半导体业务,使索尼手中掌有大量的现金流,有能力支撑其在液晶面板领域的巨幅投资。
虽然索尼与夏普的合作来势汹汹,但短期内给三星带来的影响有限,因为堺工厂的产能要到2010年才能逐步释放。但长远来看对三星的影响不可小觑:索尼在上游面板的话语权加强,其液晶电视的竞争力也会随之提高,进而会更加积极地抢拼市场;另外,索尼与夏普达成合作后,与三星合作建设第二条8代线的意愿已大大降低,肯定不会再合资建设10代线。三星要进一步建设10代线,就需要寻找其他合作伙伴或者“单干”。
从中期来看,萦尼与夏普的合作将会对我国台湾面板业产生较大影响。表3说明,索尼约有40%的面板来自于友达和奇美。索尼与夏普合作后,索尼将获得坍工厂34%的庞大产能,以满载月产能7.2万片玻璃基板、每片玻璃基板切割15片42英寸液晶面板、切割良率85%及工厂运转率95%计算,2011年索尼可从此厂获得348万片42英寸面板(数据来源:DIGITIMES)。索尼势必会压缩对友达和奇美的7.5代线面板产品的采购。
3 夏普谋略与松下的尴尬
表2数据显示,夏普液晶电视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仅为10%,位列第四。截至2007年,夏普所生产的液晶面板仅有20%用于外销,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
按照DisplaySearch公布的数据,2007年夏普大尺寸(10英寸以上)液晶面板的出货金额约为5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五,占比6.9%,而前四位液晶面板厂商的出货金额均已超过90亿美元。夏普大尺寸(10英寸以上)液晶面板的出货量为1540万片,位列全球第七,占比3.9%。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作为曾经的液晶之母,夏普在液晶面板领域的优势已不明显。但随着夏普龟山工厂扩产以及2010年坍工厂投产,夏普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生产能力会大大加强,夏普也随之确定了2010年液晶面板外销50%的目标。(见表4)
扩产和投资计划会帮助夏普在电视用液晶面板上找回优势,但夏普也需要为这些新增产能找好“出口”。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夏普与索尼、东芝、先锋达成的一系列合作计划:索尼将消化坍工厂34%的产能,并有可能进一步消化龟山工厂的部分产能。而剩余产能则将以东芝、先锋等公司为供货对象。
去年9月20日,先锋宣布,夏 普通过以3.57亿美元和1000万股份为条件购得先锋3000万股份,成为持有先锋14.28%股份的第一大股东。2007年3月7日,先锋又宣布退出PDP面板制造领域,同时进军液晶电视,并有可能向夏普采购42英寸及以下的液晶电视面板。加上东芝的需求,夏普生产线产能过剩的风险会大为降低。
就在液晶阵营频繁爆出投资结盟事件的同时,等离子阵营老大、全球排名第七的松下决定投资3000亿日元,建设一条液晶面板8代线厂,又在液晶电视产业投下一枚重磅炸弹。
2月19日,松下正式宣布了IPS液晶面板工厂的投资计划,松下宣布将投资3000亿日元,IPS阿尔法科技将于2008年3月31日成为松下电器的联合结算子公司,3000亿日元的资金也将由松下电器全额承担。从本质而言,该液晶工厂可以称得上松下电器的专用液晶面板工厂。松下计划为该厂引入8代线,生产40英寸以下产品。
而松下还有另一项重要的投资计划提上日程,即尼崎的第五代PDP工厂,松下将为该工厂投资2800亿日元,2009年5月投产,计划生产42英寸PDP面板,产能为100万片/年。
但是,与索尼与夏普的合作计划相比,松下的投资计划被不少分析人士看空。首先,三年时间先后投资一条液晶8代线和PDP 5代厂,将使松下面临近6000亿日元的投资负担。而且松下投产40英寸液晶电视,是否会对自身同尺寸等离子业务产生冲击,还有待观察。最后,这条8代线所生产的液晶面板,是否会具有成本优势,都要打一个问号。
5 国内彩电业:形势更为严峻
这轮液晶产业格局的调整,预计半年内不会波及中国彩电企业。但从长期来看,索尼在面板领域话语权大为加强之后。它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随之提升,对中国彩电企业的影响也将逐步显现。
整个市场形式对三星、索尼等掌握大尺寸面板资源的企业越来越有利。以北京为例,2008年春节过后,大尺寸液晶电视的销售势头一直火热,“42英寸以上的FULL HD产品的销售情况势头非常之好,我们也在大力向消费者推荐这种产品,该类型产品的销售比例几乎达到40%~50%。”大中电器业务中心总监张峰说。
在2月26日索尼2008新品发布会上,索尼(中国)家电显示产品部副经理高明表示:“索尼在中国的目标是大尺寸(46英寸及以上)液晶电视第一”。占据利润最为丰厚的大尺寸产品的最大份额,显示了索尼雄起中国市场的“野心”。
中国彩电企业是否会进一步拉大与三星和索尼的距离呢?从一些数据看来,形势并不乐观。春节过后,最为极端的数字来自于深圳国美电器总经理章卫兵。他表示,在深圳,国产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已降至25%,且短期内看不出反弹的迹象。但当记者再向张峰求证此数据时,他表示:“这种数据太过敏感,不方便透露。”
另外一组数据来自TCL。3月13日,TCL多媒体公布的2007年度财务报告中,TCL在中国彩电销量下降了84万台,至713.6万台;全球销量为1500万台。虽然全球CRT需求量下滑是导致TCL彩电出货量大幅下跌的原因,但也从侧面说明,其液晶电视销量的增长幅度目前仍低于CRT电视销量的下滑幅度。想必
大部分中国彩电企业的年报,都会面临这样的尴尬。
另外,新一轮的政府机构调整,使中国彩电业乃至整个家电产业面临一个全新的政策和产业环境。在已经公布的国务院新一轮机构改革计划中,信息产业部将被合并到工业和信息化部,而政府机构调整至少需要半年时间,人事变动以及产业政策的重新定位都需要时间,在如此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中国彩电企业是否还有时间等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