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缺血性肠病患者的早期临床特点。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肠病患者83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对照组(<60岁),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基础病史、检查方法及治疗等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除年龄因素外,性别、职业、城乡来源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急性肠系膜缺血(AMI)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9%(11/48)比5.7%(2/35), χ2=4.534,P=0.033],对照组缺血性结肠炎(IC)的发病率高于老年组[94.3%(33/35)比70.8%(34/48), χ2=7.154,P=0.007]。老年组误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3%(28/48)比34.3%(12/35), χ2=4.688,P=0.030]。两组均以腹痛、腹泻、血便为主要表现,老年组以中等疼痛和隐痛为主,占75.0%(36/48),对照组以绞痛为主,占65.7%(23/35)。老年组患者伴发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的比例较对照组高[分别为70.8%(34/48)比25.7%(9/35),62.5%(30/48)比20.0%(7/35),16.7%(8/48)比0(0/35),χ2值分别为16.504、14.798、4.684,均P<0.05]。老年组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52.1%(25/48)比94.3%(33/35),χ2=17.127,P=0.000]。老年组内科治疗总有效率为90.2%(37/41),多为慢性肠系膜缺血和IC患者,而11例老年AMI患者内外科疗效均差,死亡5例。
结论老年缺血性肠病中AM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CMI、IC一般预后良好。结合临床特点及时诊断,选择适宜的治疗,可提高其治愈率、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