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逆境仍从容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ouk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20世纪70年代初,邓小平先后两次来到抚州。这两次抚州之行,都是在他身处逆境、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
  
  贬为南村区委巡视员
  
  1933年5月5日,中共江西省委作出《对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四同志二次申明书的决议》,指责邓、毛、谢、古为“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责成他们彻底检查所谓“全部机会主义政纲”,并决定将他们调到基层工作。随后,邓小平到乐安南村任区委巡视员。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受到的第一次错误打击。
  1932年夏,邓小平受命担任会(昌)寻(乌)安(远)中心县委(亦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军区第三分区政委。在会昌工作数月,政绩斐然。不料,就在他殚精竭虑支撑苏维埃共和国南门之时,祸起萧墙。同年11月下旬,因广东军阀陈济棠趁红一方面军主力发动建(宁)黎(川)泰(宁)战役,苏区力量空虚之机,突然大举进攻会、寻、安三县,而力量弱小的游击武装虽竭尽全力,仍寡不敌众,寻乌县被敌攻占,史称“寻乌事件”。当时,邓小平领导苏区群众坚壁清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保卫苏区人民生命财产。但是由于他一贯坚持从实际出发,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与苏区中央局贯彻“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相抵触,加上这次“寻乌事件”,所以被“左”倾领导者揪住不放。此前,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正确开展边区游击战争,与临时中央的“进攻路线”唱反调,因而“左”倾领导者在福建开展了反“罗明路线”的斗争,接着又将“无情斗争”的火烧到江西。为此,邓小平开始遭到“纯粹防御路线”的指责,随之被定为“会寻安的罗明路线”,继而又被斥为“江西罗明路线的创造者”,尔后被定为“反党的派别和小组织的领袖”,与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同时受到错误批判。
  对于那些无端指责,邓小平根本不予承认。执行“左”倾路线的领导者一次次要他写检讨。第一次“检查”送上去了,执行“左”倾路线的领导者指责邓小平“依然站在机会主义的观点上”,“他在‘检查’的长篇文章中,没有一个字批评自己对纯粹防御路线所负的责任”,所以,必须立即向党写出申明书,彻底坦白“机会主义路线和派别观念甚至派别活动的全部”。第二次“检查”又送上去了,仍然不能使那些领导人满意。于是,他于3月16日被罢免会昌中心县委书记、调江西省委任宣传部长,但一个月后又被撤销省委宣传部长职务,关押在瑞金隔离审查,并受到“最后严重警告”处分。
  1933年5月,邓小平被派往中央苏区边远的乐安县所属南村区委当巡视员。他从宁都沿着崎岖山路,只身一人,背负行装,徒步300多华里来到乐安南村。在这里,他没有一蹶不振,没有悲观失望,而是坚定信仰,乐观豁达,执著追求,继续投身于工作中。期间,正值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不久,红军主力第一、第=三、第五军团都屯驻乐安、宜黄一带,还在组织围攻乐安县城。邓小平有时与乐安中心县委领导商讨工作,有时深入群众作社会调查,及时向上级反映“查田查阶级”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在中心县委书记胡嘉宾陪同下去乐安前线了解军情,看望了老战友李克农和张云逸。他教育干部群众提高警惕,严防敌军空袭。担任区委巡视员后,他仍心系党的事业,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一天也没停止工作,走村串户,废寝忘食,给乐安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体现出邓小平对工作极端负责、严格要求自己的高贵品质和优良作风。
  苏区中央局的“左”倾领导对邓小平在乐安不放心,说是右倾逃跑主义者在边区容易跑到敌人那边去。于是,邓小平在南村工作10余天,受命返回江西省委机关,随后被安排到宁都赖村区石街乡“蹲点”。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被调到宁都县城附近的一个乡,在那里接受劳动“改造”。
  邓小平在这次党内斗争中受到很大打击。所幸在劳动“改造”不久。得到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等同志的帮助,被调到红军总政治部任秘书长,同时担任《红星》报主编,直至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风尘仆仆一路慎表态
  
  时光飞驰。离开江西30多年后,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使邓小平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变成了“党内第二号走资派”。这是他在党的政治生活中第二次受到错误批判,被撤销一切职务,又一次在江西接受“改造”。直至林彪集团被粉碎后。毛泽东有意让邓小平“出山”。他获准到赣南、赣东等老区参观调查,于是就有了风尘仆仆的第二次抚州之行。
  1972年12月12日下午,邓小平从宁都来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在40多年前的第五次反“同剿”作战中,红军在此进行了著名的“广昌保卫战”。那场恶战由临时中央主要领导人博古和洋顾问李德直接指挥,他们先后采用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方针,运用“堡垒对堡垒”“节节抵御”“短促突击”等战法。毛泽东称之为“叫化子跟龙王爷比宝”。恶战的结果,红军伤亡5000余人,损失惨重,广昌县城丢失,苏区北大门洞开。
  在下榻的县委招待所,邓小平听取了县革委会副主任邓大德和县人武部部长孟保民等的情况汇报后说,“过去保卫广昌,却没有到过广昌。现在到了广昌,了了这个心愿”。接着,他关切地询问红军当年浴血奋战的万年亭等战场遗址的保护情况。万年亭是广昌县高虎脑南大岭夹山坳公路旁的一座古凉亭。彭德怀曾在这里设指挥所,指挥红三军团进行了著名的高虎脑战斗,毙伤敌4000余人。邓小平当时对高虎脑战斗十分关注,曾连续编发3篇专稿,在《红星》报发表,高度赞扬高虎脑战斗中红军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介绍了红三军团在高虎脑战斗中开展政治工作的经验。如今邓小平到昔日战场视察,当听说万年亭在战斗中遭炮火毁坏至今未修复,不无遗憾。
  邓小平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问接待他的邓大德姓什么。邓大德回答说:“我姓邓。”邓小平风趣地说:“啊!是老华,是老华。”(指同姓)邓小平又问:“你的号是什么?”邓大德回答说:“叫大德。”邓小平高兴地说:“你大德,我小平。”
  当晚,广昌县委领导请邓小平看电影《小保管上任》。這是一出由广昌县采茶剧团创作的独幕采茶戏,乡土气息浓郁。上海电影制片厂将它拍成电影。邓小平看完表示赞许,并满意地说:“县里能拍出这个戏,很好。”当县领导提出请他在广昌多住几天时,他说要服从中央的安排,不能多住。
  12月13日,他离开广昌前往抚州。当日,邓小平赶到抚州地委招待所。到了抚州以后,邓小平不顾疲劳。连续参观和考察了抚州开关厂、抚州第一制药厂、抚州针织厂和抚州棉纺织厂以及临川温泉疗养院。
  当天下午,邓小平参观了抚州开关厂。当时,抚州开关厂属国家一机部管辖,生产军工产品。邓小平考察时指出,光搞军工产品不行,还要搞点民用的。听到有位厂领导说一直是搞农业的,脱离本行来搞工业。邓小平说:“脱离了本行啊!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他语重心长地鼓励干部职工努力学习,精通业务。当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面手。
  在抚州市第一制药厂,邓小平察看了发酵、动力、酸化、结晶车间和化验室。他还登上高大的制药罐,察看搅拌原料。在化验室,他对着显微镜仔细地察看。抚州市第一制药厂是一个新办药厂,生产四环素等抗生素药品。邓小平参观后说:“有这样的厂就不错了。”
  尽管在抚州前后只有4天时间,但饱含着邓小平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也寄予了他对老区人民的殷切期望。20世纪70年代初期,邓小平无官身不轻。他对“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忧心如焚。那次回京前的老区之行,他何止是故地重游?日程安排之紧,参观考察内容之多,分明是有所思、有所想。只是当时虽然毛泽东有意让他回京工作,毕竟他还处于那样的环境,仍是“前途未卜”。因而沿途他不得不格外小心谨慎,沉默寡言,绝不轻易表态。由于上级事先有规定,他此行甚至连照片也没能留下一张。这位中国人民的儿子,尽管自己身处逆境,始终心系国家和人民,未忘他生活和战斗过而且浸透战友鲜血和汗水的红土地!
  
  责任编辑 马永义
其他文献
冬夜,大雾弥天,寒意袭人,我辗转难眠,起身从书柜取出一本书,深红色的布面封皮上没有字,书脊上印着“马列主义五大名著汇编”。翻开封里,浅黄色的画面有两支点燃的蜡烛,在漫漫长夜发出温暖的光芒。再翻开首页,上端有两行工整的毛笔字,写着“赠李井泉同志 毛泽东”。  这本书是1948年华北新华书店出版的,收存了《共产党宣言》《论共产主义左派幼稚病》等著作,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父亲一直珍藏身边。196
期刊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7月8日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听取了有关部门关于处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乌鲁木齐“7·5”事件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一起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给当地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  会议指出,维护和保持新疆
期刊
1948年1月上旬,中央军委、毛泽东根据全国战局以及西北战场形势,指示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配合陈赓、谢富治兵团打击胡宗南部,粉粹其机动防御部署,策应刘伯承、邓小平野战军和陈毅、粟裕野战军开辟中原战场。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我协助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于2月22日分路向宜川攻击前进。以第三纵队、第六纵队(1947年10月11日组成)各一部,于24日突然包围宜川,以第一、第二、第四纵队(194
期刊
李先念(1909—1992),湖北黄安(今红安)人。9岁读私塾。12岁起先后在家乡和汉口学木工。1926年10月参加农民运动,任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家乡农民参加黄麻起义。先后任中共黄安县区委书记,黄安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1931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团政委、师政委、军政委,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1935年参加长征,率领红四方面军的
期刊
[摘 要] 《生活》周刊是主要由邹韬奋主持的民国时期的一份著名杂志,经历了从中华职业教育社机关刊到都市通俗文化生活杂志再到时事政治周刊的发展转变,是民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杂志之一。刊物适应社会需要,始终立足民众立场,真诚为读者服务,勇于创新,紧跟时代前进。  [关键词] 《生活》周刊 宗旨 刊物性质 转变    《生活》周刊1925年10月11日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于上海,1933年12月16日被国民
期刊
[摘 要] 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着工作机制不健全、领导方式不科学、党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和阶层结构出现了新变化、乡镇党委政府职能定位不清晰、信息技术发展滞后等。要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的物质基础,其次应改进乡镇管理体制,再次应不断地改善党员结构,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农村基层党组织 问题
期刊
在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关于中共八大档案中,有一份毛泽东亲自填写的中共八大代表登记表。这个登记表上关于入党时间的一栏中,清清楚楚填写的是1920年。这就是说,毛泽东的入党时间是1920年。有的读者对此不是很理解,他们问,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为什么毛泽东的入党时间是1920年呢?  实际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有一个过程的。大致可以分为建立早期地方组织和建立全国组织两个阶段。中国最早酝酿建立共产党
期刊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所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科学发展观践行者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其党性修养水平高不高,势必直接影响到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和水平。在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发表70周年之际,我们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与实践,重温我党历
期刊
方志敏,1899年8月生,江西省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先后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部长、中共江西区委工委书记、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1925年冬,党组织派他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4月,他作为江西省代表赴广州参加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1927年3月,他赴武汉,参加由毛泽东、邓演达主持的粤湘赣鄂豫农民协会执委
期刊
为纪念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暨陈独秀诞辰130周年,2009年4月18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中共党史学会、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联合举办了“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来自上海市党史、高校、社科和文博系统及部分外地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对五四运动及陈独秀等相关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本次研讨会共收到来自上海、北京、辽宁、湖南、安徽、河北等省市作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