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江苏省仪征市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的措施,以及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科技入户工作的发展完善。
关键词 科技入户;措施;建议;问题;成效;江苏仪征
中图分类号 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1-0225-02
2005年,仪征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唯一县级弱筋小麦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市(县)。近年来,该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为载体,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通过示范户的辐射带动,示范户种植弱筋小麦产量连续3年递增10%以上,农业科技入户率和主推技术到位率均在95%以上,全市弱筋麦产量均创历史之最。
1主要措施
1.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科技入户责任管理
仪征市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为组长,农林、财政、科技、发改委等10多个部门以及11个乡镇共同参加的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对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考核奖惩。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技术指导单位,全面负责项目的运行和实施。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单位与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层层签订服务合同,目标明确,各司其责,责任到人,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参与、指导员入户指导”的工作机制。
1.2选优配强技术队伍,构建农技推广服务网络
一是组建专家组。组建了由5~6人组成的专家组,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对实施方案审核、指导计划制订、技术指导员监管实行一体化运作,同时,全面接受专家组的指导,始终保证专家组技术指导的全局性、前瞻性。二是择优选聘技术指导员。通过公开选聘的形式,在市、乡两级农技队伍中,选拔了基层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农户技术需求、工作责任心强的50名同志作为技术指导员。三是科学遴选科技示范户。采取市、乡联动形式,在农民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遴选了种田水平较高、愿意接纳和应用新技术、辐射和带动能力强的1 000个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示范户确定后,每个示范户均辐射带动不少于20户的辐射农户,全市辐射带动农户2万多户。对示范户和辐射户,除认真加强督查外,对当年不能胜任的实行“末位”淘汰制。全市形成了“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辐射千家万户”推广新模式。
1.3开辟入户绿色通道,实施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与培训
一是确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在省公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后,该市结合地方实际,确定以扬麦13为主导品种,以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精量播种、免少耕栽培、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期收获、秸秆还田等技术为主推技术。二是建立技术档案。将示范户和技术指导员的档案进行造表登记,形成数据库资料,并印制了服务名片,将所有技术指导员的手机、家庭和办公电话都向所有指导的示范户公布,畅通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三是开展多层次培训。每年聘请专家对技术指导员进行至少1期的技术和科技入户工作内容培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还针对小麦各生育阶段的技术要求组织技术指导员开展5期以上的集中培训。各乡镇每年就弱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农产品以及科技带动能力等内容,对示范户进行1~3期的集中培训。四是送技术入户。50名技术指导员在入户工作中,每年入户次数5次以上,累计入户时间100d以上,并随时做好上门服务工作。每年编印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技术明白纸2.4万份以上,准备科技入户读本、弱筋栽培技术教材近5万册,免费发放给示范户,不断增强其科技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1.4实施物化技术补贴,助推新技术广泛利用
一是实施小麦良种补贴。从2005年起,每年秋播对每个科技示范户给予150元/hm2的补贴,用于购买扬麦13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目前,示范户良种覆盖率已达到92%。二是无偿提供专用肥。为使示范户优先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免费为每个示范户提供25~50kg小麦专用肥,提高示范户以及农户配方施肥技术的积极性。通过向示范户优惠提供小麦专用肥,目前,示范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率达100%,辐射户应用该技术在85%以上。三是无偿补贴农药。结合小麦穗期“两病两虫”防治,对全市示范户进行农药补贴,每年每户补助15元左右,示范户小麦穗期“两病两虫”防治面积达100%。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全市大面积防治达1.33万公顷以上,占防治面积80%以上。通过物化补贴,主导品种和各项主推技术覆盖率均在95%以上。
1.5开展丰产竞赛活动,发挥示范方辐射作用
为配合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开展,该市加强了弱筋小麦科技入户核心示范区、示范方、高产田建设。市级在新城镇越江村建立一个66.67hm2核心区,各乡镇分别建立1个以上6.67hm2示范区,每个技术指导员建立不少于0.33hm2的高产攻关田,全市共建成弱筋小麦生产核心示范方12个,示范方面积133hm2,高产攻关田200hm2以上。通过核心区、示范方的建立,给周边地区广大农户学习、观摩弱筋小麦生产技术及操作规程提供了机会,为科学技术进入农村千家万户奠定了基础。
2取得的成效
2.1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
2007年,全市1 0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种植弱筋小麦平均产量5 813kg/hm2,同全市前3年平均产量4 928kg/hm2相比增产885kg/hm2、增幅17.9%;辐射户平均产量5 625 kg/hm2,比前3年平均产量增678kg/hm2、增幅14.1%。扣除生产成本后,2007年示范户、辐射户、普通农户效益同2006年相比分别增1 614.6元/hm2、1 366.2元/hm2、1 221.3元/hm2,增幅分别为25.2%、21.3%和19.1%,实现了产量和效益的“双增”。
2.2促进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全市1 000个示范户共推广扬麦13等弱筋小麦549hm2,推广率达98%以上,全市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达87.1%;小麦测土配方施肥1.8万公顷,占90%以上,其中示范户达100%;全市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均在95%以上;小麦机械化收获、秸秆全量还田率达85%以上,其中示范户达96%以上,土壤地力得到改良。
2.3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技能
通过明确主导品种、选准主推技术、开展主体培训,通过开展入户指导、向农民赠送技术明白纸、明白图和科技书籍,激发了农民掌握新技术的热情。目前,绝大多数示范户能够按照读本、明白图纸及手册上所注明的各个时间段的生产要点,实施科学种田,并带动了周边农户科学种田的积极性。
2.4弥合了科技推广断层
示范户直接找专家咨询,技术指导员直接到田间地头释疑解惑、传授科技要领,示范户再向周边农户传播。并且通过黑板报、广播电视、明白纸、农业科技110电话等科技服务方式的开展,使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直接对接,畅通了向基层传递的渠道,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千米”和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3.1建立扶持示范户建设的长效机制
尽管近年来国家先后采取了多项惠农政策,但由于生产资料价格的增长抵消了部分政策效果,农户往往会出现增产不增收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示范户对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信心。建议上级政府从政策的因素给予充分考虑,切实提高示范户科学种田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目前多数示范户普遍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影响到新技术的持续推广,建议将示范户能力建设作为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建立起长效机制,切实消除不少农户普遍担心的“走过场”心里。
3.2加快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进程
目前大部分县(市、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尚未根本到位,公益性职能尚不突出,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存在影响。建议我省进一步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力度,明确公益性职能,完善配套措施,保证科技成果在农村的及时转化。
3.3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投入不足是目前各地在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重要制约瓶颈,建议国家和省出台政策,对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工作的县(市、区),在项目的安排和资金的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出台规定,要求各县市调整支农资金投入结构,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技推广的份额,并将招商引资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积极吸引外资、民营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关键词 科技入户;措施;建议;问题;成效;江苏仪征
中图分类号 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1-0225-02
2005年,仪征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唯一县级弱筋小麦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市(县)。近年来,该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为载体,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通过示范户的辐射带动,示范户种植弱筋小麦产量连续3年递增10%以上,农业科技入户率和主推技术到位率均在95%以上,全市弱筋麦产量均创历史之最。
1主要措施
1.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科技入户责任管理
仪征市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为组长,农林、财政、科技、发改委等10多个部门以及11个乡镇共同参加的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对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考核奖惩。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技术指导单位,全面负责项目的运行和实施。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单位与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层层签订服务合同,目标明确,各司其责,责任到人,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参与、指导员入户指导”的工作机制。
1.2选优配强技术队伍,构建农技推广服务网络
一是组建专家组。组建了由5~6人组成的专家组,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对实施方案审核、指导计划制订、技术指导员监管实行一体化运作,同时,全面接受专家组的指导,始终保证专家组技术指导的全局性、前瞻性。二是择优选聘技术指导员。通过公开选聘的形式,在市、乡两级农技队伍中,选拔了基层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农户技术需求、工作责任心强的50名同志作为技术指导员。三是科学遴选科技示范户。采取市、乡联动形式,在农民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遴选了种田水平较高、愿意接纳和应用新技术、辐射和带动能力强的1 000个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示范户确定后,每个示范户均辐射带动不少于20户的辐射农户,全市辐射带动农户2万多户。对示范户和辐射户,除认真加强督查外,对当年不能胜任的实行“末位”淘汰制。全市形成了“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辐射千家万户”推广新模式。
1.3开辟入户绿色通道,实施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与培训
一是确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在省公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后,该市结合地方实际,确定以扬麦13为主导品种,以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精量播种、免少耕栽培、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期收获、秸秆还田等技术为主推技术。二是建立技术档案。将示范户和技术指导员的档案进行造表登记,形成数据库资料,并印制了服务名片,将所有技术指导员的手机、家庭和办公电话都向所有指导的示范户公布,畅通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三是开展多层次培训。每年聘请专家对技术指导员进行至少1期的技术和科技入户工作内容培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还针对小麦各生育阶段的技术要求组织技术指导员开展5期以上的集中培训。各乡镇每年就弱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农产品以及科技带动能力等内容,对示范户进行1~3期的集中培训。四是送技术入户。50名技术指导员在入户工作中,每年入户次数5次以上,累计入户时间100d以上,并随时做好上门服务工作。每年编印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技术明白纸2.4万份以上,准备科技入户读本、弱筋栽培技术教材近5万册,免费发放给示范户,不断增强其科技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1.4实施物化技术补贴,助推新技术广泛利用
一是实施小麦良种补贴。从2005年起,每年秋播对每个科技示范户给予150元/hm2的补贴,用于购买扬麦13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目前,示范户良种覆盖率已达到92%。二是无偿提供专用肥。为使示范户优先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免费为每个示范户提供25~50kg小麦专用肥,提高示范户以及农户配方施肥技术的积极性。通过向示范户优惠提供小麦专用肥,目前,示范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率达100%,辐射户应用该技术在85%以上。三是无偿补贴农药。结合小麦穗期“两病两虫”防治,对全市示范户进行农药补贴,每年每户补助15元左右,示范户小麦穗期“两病两虫”防治面积达100%。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全市大面积防治达1.33万公顷以上,占防治面积80%以上。通过物化补贴,主导品种和各项主推技术覆盖率均在95%以上。
1.5开展丰产竞赛活动,发挥示范方辐射作用
为配合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开展,该市加强了弱筋小麦科技入户核心示范区、示范方、高产田建设。市级在新城镇越江村建立一个66.67hm2核心区,各乡镇分别建立1个以上6.67hm2示范区,每个技术指导员建立不少于0.33hm2的高产攻关田,全市共建成弱筋小麦生产核心示范方12个,示范方面积133hm2,高产攻关田200hm2以上。通过核心区、示范方的建立,给周边地区广大农户学习、观摩弱筋小麦生产技术及操作规程提供了机会,为科学技术进入农村千家万户奠定了基础。
2取得的成效
2.1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
2007年,全市1 0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种植弱筋小麦平均产量5 813kg/hm2,同全市前3年平均产量4 928kg/hm2相比增产885kg/hm2、增幅17.9%;辐射户平均产量5 625 kg/hm2,比前3年平均产量增678kg/hm2、增幅14.1%。扣除生产成本后,2007年示范户、辐射户、普通农户效益同2006年相比分别增1 614.6元/hm2、1 366.2元/hm2、1 221.3元/hm2,增幅分别为25.2%、21.3%和19.1%,实现了产量和效益的“双增”。
2.2促进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全市1 000个示范户共推广扬麦13等弱筋小麦549hm2,推广率达98%以上,全市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达87.1%;小麦测土配方施肥1.8万公顷,占90%以上,其中示范户达100%;全市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均在95%以上;小麦机械化收获、秸秆全量还田率达85%以上,其中示范户达96%以上,土壤地力得到改良。
2.3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技能
通过明确主导品种、选准主推技术、开展主体培训,通过开展入户指导、向农民赠送技术明白纸、明白图和科技书籍,激发了农民掌握新技术的热情。目前,绝大多数示范户能够按照读本、明白图纸及手册上所注明的各个时间段的生产要点,实施科学种田,并带动了周边农户科学种田的积极性。
2.4弥合了科技推广断层
示范户直接找专家咨询,技术指导员直接到田间地头释疑解惑、传授科技要领,示范户再向周边农户传播。并且通过黑板报、广播电视、明白纸、农业科技110电话等科技服务方式的开展,使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直接对接,畅通了向基层传递的渠道,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千米”和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3.1建立扶持示范户建设的长效机制
尽管近年来国家先后采取了多项惠农政策,但由于生产资料价格的增长抵消了部分政策效果,农户往往会出现增产不增收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示范户对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信心。建议上级政府从政策的因素给予充分考虑,切实提高示范户科学种田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目前多数示范户普遍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影响到新技术的持续推广,建议将示范户能力建设作为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建立起长效机制,切实消除不少农户普遍担心的“走过场”心里。
3.2加快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进程
目前大部分县(市、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尚未根本到位,公益性职能尚不突出,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存在影响。建议我省进一步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力度,明确公益性职能,完善配套措施,保证科技成果在农村的及时转化。
3.3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投入不足是目前各地在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重要制约瓶颈,建议国家和省出台政策,对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工作的县(市、区),在项目的安排和资金的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出台规定,要求各县市调整支农资金投入结构,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技推广的份额,并将招商引资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积极吸引外资、民营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