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现阶段各项经济活动中,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不仅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也与国际民生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我国成品油定价定价机制也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需要不断加强关于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与探索,促进能源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石油价格与国际接轨。本文主要结合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笔者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成品油定价机制;完善建议;对策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攀升,目前机动车数量已经达到了2.9亿,据相关部门研究表明,预计到我国将在2020年左右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汽车需求量进一步扩大,石油资源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由此可见,成品油定價机制将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民众消费产生重要影响。为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现阶段成品油定价机制也在不断改革,追求与国际油价接轨。但是商品定价机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民众对于油价“涨多跌少”表明成品油定价机制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对于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研究与完善极具现实意义。
一、成品油价定价机制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成品油价格不断调整,仅以2012年为例,笔者整理了国家发改委的调价数据,具体如表1所示。
1998年以来,随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能源集团的战略重组,以市场化为导向,我国原油、成品油价格管理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尤其是2008年12月实施的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和2009年5月公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向着市场化的道路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其主要特点如下:
1、定价原则与国际市场间接接轨。国内成品油的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合理流通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为避免国际市场油价剧烈波动导致国内油价频繁调整,机制参考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是连续一段时期相关油种的综合平均价格。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成品油定价标准与国际油价联动表如下所示:
2、定价方法是准成本加成定价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80美元时,按照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的生产和供应。
3、成品油零售采取“屋顶价”。成品油零售企业可在不超过政府规定的汽油、柴油最高零售价格的前提下,自主制定具体零售价格。同时根据批零价差不小于300元/吨的原则制定最高批发价格,理顺了零售价、批发价和出厂价三者的关系。
4、燃油税费改革调节市场需求。定额征收的燃油消费税(汽油每升1元、柴油每升0.8元),进一步规范政府收费行为,替代取消的公路养路费等六费,以及逐步有序取消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同时调节市场需求,体现多用油多负担的公平原则,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鼓励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二、成品油价格预测模型
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主要因素可分为政策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因素和突发事件因素四类,其中,政策因素主要包括国家对油价的调控和税费的确定,市场因素主要包括进口成品油原料价格、运输成本和企业的盈利,技术因素主要包括原料的加工成本和企业的管理成本。利用Spss软件对2006年到2013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数据进行回归统计,得出一次方程、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的决定系数,决定系数反应了因变量与自变量相关度的大小,其值越大,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程度就会越大。通过模拟三次方程的曲线,发现成品油价格(S)随时间(t)的推移逐渐升高。
三、现行成品油价定价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目前的定价体制存在国内成品油调价跟不上国际原油调价的问题,造成了价格“滞后”现象。从实际运行情况看,现行机制饱受“涨快跌慢、涨多跌少”的质疑,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定价机制设计存在滞后性
通过对国内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进行分析,发现造成价格“滞后”现象原因是定价体制规定只有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柴油、汽油等价格,现行的22个工作日和4%的波动幅度并不是唯一的参考依据,市场化改革不够彻底。每次油价上调,往往强调考虑通胀及历史原因而没有上调到位;在油价下调时反复强调炼油亏损,因而使得每次调价都难获得民意支持。如国际油价为80美元/桶时,上涨4%为上涨3.2美元,涨至83.2美元。从83.2美元下跌至80美元时,却只跌了3.85%,达不到下调的标准。要满足下调4%,必须下跌3.33美元(83.2*4%)。从足够长远的时期来看,如果油价正常上下波动,这部分误差是可以抵消的。但在油价不规律变化时就会对价格调整带来一定影响,引发民不满。
2、炼油企业仍可能面临政策性亏损
现行的定价机制规定,国际油价高于每桶80美元時,国内成品油炼制企业的成本利润率随国际油价上涨不断降低。当国际油价高到一定程度时,存在炼油企业低利润甚至亏损的局面,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成品油供应短缺。鉴于国际经济形势和原油供应状况,国际油价达到每桶80美元的管制临界点已无悬念,但机制尚未制定具体、周全的预案,避免高油价突然到来后的被动局面。
3、舆论引导不够到位
“油价”已经走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社会关注度极高。然而国内的舆论宣传、解释和引导不够主动和到位。如关于石油行业盈利问题,没有突出石油工业资金技术密集,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规律和特征。关于炼油环节亏损全行业盈利的问题,没有突出炼油行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环节兼市场主体,长期处于政策亏损状态必然影响生产积极性和再投入。 四、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品油价格走势是现代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它既与日常民生息息相关,也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复杂多变,重大敏感。因而,如何在深刻理解政治社会两个基本维度、充分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博弈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符合经济运行本质规律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引导其更好的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1、技术操作上的革新
一是缩短计价周期,如将22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即两周左右的时间;二是更改挂靠原油种类,保留布伦特、迪拜,去除实际较少参照的辛塔,引入阿曼原油现货及美国纽约商交所原油期货“WTI”;三是定价机制中可引入第三方国家媒体定期发布调价信息。同时,如专家所言,定价机构应逐步完善全国各地的价格监测,对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供需状况做及时采集,然后结合国内整体物价水平选择调价时机与调价幅度,并与各地监管部门建立更密切联系,防止超价销售的现象发生,合理疏导三大油企与民企间的资源流通。
2、持续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
现阶段由于市场竞争尚不充分、市场体系不完善,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相对较弱,成品油价格仍应由政府进行必要的管理。应继续坚持国内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原则,保障国内正常供应。具体内容方面,一是可以考虑缩短调价周期和调整的浮动幅度,更加客观反映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波动频率,改变调整步伐滞后的现象。二是考虑将WTI价格以适当权重加入参考油种价格,适度降低依照的国际油价水平,激励石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三是根据企业和民众的承受能力,考虑供求形势,采取更加灵活和配套的税收政策。同时要不断增强相关信息的透明度,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同时也要更加重视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节约用油的理念,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3、为民营油企创造平等竞争的有利条件
目前我国中石油、中石化的炼油能力占据全社会的90%,还有10%为民营炼油企业,不保证炼油环节的合理利润将会导致社会供求矛盾突出。现阶段石油定价机制中关于批零价差的具体规定保证了民营油企的利润空间,民营油企获得更多与两大油企竞争的权利。事实也证明,经营灵活的民营企业为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注入了一股活力,每次的“价格战”都是由民营油企的率先降价开始。因此,要继续为民营油企的生存争取条件,发展竞争主体多元化的成品油市场,真正实现成品油市场定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成品油价格不仅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民众消费存在着密切联系。基于石油资源的重要性,我国也在不断改革和调整成品油价格价值,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就现阶段成品油定价机制而言,“涨快跌慢、涨多跌少”是问题的突出表现。因此必须要不断完善成品油定價机制,实现与国际完全接轨。■
参考文献
[1]张一清,姜鑫民.对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能源,2015年04期.
[2]张馨予.关于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5年10期.
[3]林卫卫.国际视角下中国成品油市场化定價机制研究考[J].价格月刊,2016年07期.
关键词: 成品油定价机制;完善建议;对策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攀升,目前机动车数量已经达到了2.9亿,据相关部门研究表明,预计到我国将在2020年左右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汽车需求量进一步扩大,石油资源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由此可见,成品油定價机制将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民众消费产生重要影响。为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现阶段成品油定价机制也在不断改革,追求与国际油价接轨。但是商品定价机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民众对于油价“涨多跌少”表明成品油定价机制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对于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研究与完善极具现实意义。
一、成品油价定价机制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成品油价格不断调整,仅以2012年为例,笔者整理了国家发改委的调价数据,具体如表1所示。
1998年以来,随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能源集团的战略重组,以市场化为导向,我国原油、成品油价格管理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尤其是2008年12月实施的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和2009年5月公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向着市场化的道路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其主要特点如下:
1、定价原则与国际市场间接接轨。国内成品油的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合理流通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为避免国际市场油价剧烈波动导致国内油价频繁调整,机制参考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是连续一段时期相关油种的综合平均价格。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成品油定价标准与国际油价联动表如下所示:
2、定价方法是准成本加成定价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80美元时,按照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的生产和供应。
3、成品油零售采取“屋顶价”。成品油零售企业可在不超过政府规定的汽油、柴油最高零售价格的前提下,自主制定具体零售价格。同时根据批零价差不小于300元/吨的原则制定最高批发价格,理顺了零售价、批发价和出厂价三者的关系。
4、燃油税费改革调节市场需求。定额征收的燃油消费税(汽油每升1元、柴油每升0.8元),进一步规范政府收费行为,替代取消的公路养路费等六费,以及逐步有序取消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同时调节市场需求,体现多用油多负担的公平原则,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鼓励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二、成品油价格预测模型
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主要因素可分为政策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因素和突发事件因素四类,其中,政策因素主要包括国家对油价的调控和税费的确定,市场因素主要包括进口成品油原料价格、运输成本和企业的盈利,技术因素主要包括原料的加工成本和企业的管理成本。利用Spss软件对2006年到2013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数据进行回归统计,得出一次方程、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的决定系数,决定系数反应了因变量与自变量相关度的大小,其值越大,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程度就会越大。通过模拟三次方程的曲线,发现成品油价格(S)随时间(t)的推移逐渐升高。
三、现行成品油价定价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目前的定价体制存在国内成品油调价跟不上国际原油调价的问题,造成了价格“滞后”现象。从实际运行情况看,现行机制饱受“涨快跌慢、涨多跌少”的质疑,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定价机制设计存在滞后性
通过对国内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进行分析,发现造成价格“滞后”现象原因是定价体制规定只有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柴油、汽油等价格,现行的22个工作日和4%的波动幅度并不是唯一的参考依据,市场化改革不够彻底。每次油价上调,往往强调考虑通胀及历史原因而没有上调到位;在油价下调时反复强调炼油亏损,因而使得每次调价都难获得民意支持。如国际油价为80美元/桶时,上涨4%为上涨3.2美元,涨至83.2美元。从83.2美元下跌至80美元时,却只跌了3.85%,达不到下调的标准。要满足下调4%,必须下跌3.33美元(83.2*4%)。从足够长远的时期来看,如果油价正常上下波动,这部分误差是可以抵消的。但在油价不规律变化时就会对价格调整带来一定影响,引发民不满。
2、炼油企业仍可能面临政策性亏损
现行的定价机制规定,国际油价高于每桶80美元時,国内成品油炼制企业的成本利润率随国际油价上涨不断降低。当国际油价高到一定程度时,存在炼油企业低利润甚至亏损的局面,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成品油供应短缺。鉴于国际经济形势和原油供应状况,国际油价达到每桶80美元的管制临界点已无悬念,但机制尚未制定具体、周全的预案,避免高油价突然到来后的被动局面。
3、舆论引导不够到位
“油价”已经走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社会关注度极高。然而国内的舆论宣传、解释和引导不够主动和到位。如关于石油行业盈利问题,没有突出石油工业资金技术密集,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规律和特征。关于炼油环节亏损全行业盈利的问题,没有突出炼油行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环节兼市场主体,长期处于政策亏损状态必然影响生产积极性和再投入。 四、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品油价格走势是现代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它既与日常民生息息相关,也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复杂多变,重大敏感。因而,如何在深刻理解政治社会两个基本维度、充分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博弈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符合经济运行本质规律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引导其更好的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1、技术操作上的革新
一是缩短计价周期,如将22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即两周左右的时间;二是更改挂靠原油种类,保留布伦特、迪拜,去除实际较少参照的辛塔,引入阿曼原油现货及美国纽约商交所原油期货“WTI”;三是定价机制中可引入第三方国家媒体定期发布调价信息。同时,如专家所言,定价机构应逐步完善全国各地的价格监测,对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供需状况做及时采集,然后结合国内整体物价水平选择调价时机与调价幅度,并与各地监管部门建立更密切联系,防止超价销售的现象发生,合理疏导三大油企与民企间的资源流通。
2、持续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
现阶段由于市场竞争尚不充分、市场体系不完善,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相对较弱,成品油价格仍应由政府进行必要的管理。应继续坚持国内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原则,保障国内正常供应。具体内容方面,一是可以考虑缩短调价周期和调整的浮动幅度,更加客观反映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波动频率,改变调整步伐滞后的现象。二是考虑将WTI价格以适当权重加入参考油种价格,适度降低依照的国际油价水平,激励石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三是根据企业和民众的承受能力,考虑供求形势,采取更加灵活和配套的税收政策。同时要不断增强相关信息的透明度,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同时也要更加重视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节约用油的理念,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3、为民营油企创造平等竞争的有利条件
目前我国中石油、中石化的炼油能力占据全社会的90%,还有10%为民营炼油企业,不保证炼油环节的合理利润将会导致社会供求矛盾突出。现阶段石油定价机制中关于批零价差的具体规定保证了民营油企的利润空间,民营油企获得更多与两大油企竞争的权利。事实也证明,经营灵活的民营企业为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注入了一股活力,每次的“价格战”都是由民营油企的率先降价开始。因此,要继续为民营油企的生存争取条件,发展竞争主体多元化的成品油市场,真正实现成品油市场定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成品油价格不仅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民众消费存在着密切联系。基于石油资源的重要性,我国也在不断改革和调整成品油价格价值,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就现阶段成品油定价机制而言,“涨快跌慢、涨多跌少”是问题的突出表现。因此必须要不断完善成品油定價机制,实现与国际完全接轨。■
参考文献
[1]张一清,姜鑫民.对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能源,2015年04期.
[2]张馨予.关于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5年10期.
[3]林卫卫.国际视角下中国成品油市场化定價机制研究考[J].价格月刊,2016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