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基础。计算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数学学习可以达到的水平。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更好地进行计算教学,真正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把运算能力上升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标准》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根据标准的要求,计算教学中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学生自身的计算素养,通过学生经历具体、丰富的计算学习实践,促使其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身的计算能力。因此,提升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的策略是作为一线教师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计算教学目标淡化,学科能力培养不足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变得便捷,各类计算的机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得到计算结果,但回到学生本身,在没有计算机器的帮助下,我们是需要学会怎么计算的。换言之,学生计算能力养成应该依托于独立计算,在脱离设备辅助的情况下也能够准确计算,这种学科能力养成非常重要。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设计计算教學课的教学目标时往往就停留在让学生学会计算,而不是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计算”。数学这门学科不仅专业性非常强,而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发展其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过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明确的为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只是单纯的完成知识的传输,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计算能力以及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学科能力培养不足,学生在计算时思路和方法就会受限,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形成计算思维僵化。
2.教师教学教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当今社会,各项技术手段日益多元,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呈现方式也多元化,学生在课堂中也体现出了个性化的特点。而在实际的计算教学中,教师的观念依然停留在会计算的层面,采用的是题海战术进行教学,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对算法讲的多,对算理讲的少,单纯的让学生多练,从而学会计算,这样的过程往往是从教师的需要出发,没有立足学生的兴趣点。因此,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降低学习效率,学生的数学能力也不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的策略
1. 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明确计算教学目标
学生已有的知识是他理解知识的基础,而学生需要进一步掌握的知识则是他探求知识的近期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最近发展区”,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适度的矛盾,学生的内心产生了不满足感,他们想马上得知答案,因此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探知究竟。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目标。
2.创新计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种理念下,算法多样化成为了计算教学的一大亮点。同时,作为教师也深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前提下,教师应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自身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主讲;也可以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教师进行总结。采取多样的呈现方式,打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思维发散,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产生计算的动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计算的准确性。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重视计算过程生成,提升计算技能技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算理是算法的前提。不管何种计算,都应讲清算理,明确算法。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立足教材,熟悉目标,深谙算理的形成,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预期。
计算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讲比较枯燥,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是可以学会计算的,但比较被动。因此,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生成计算的意识,探究计算过程的生成,这也是教师“讲算法”到学生“明算理”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多元的计算需求,创设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过程之前,自主探究计算的方法,这远比教师直接给学生计算的方法重要的多。同时,要帮助学生形成一些计算的技能技巧,如:口算的技巧,笔算的规范,简算的便捷……这些过程也是需要学生进一步理解和体会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的观念,不在关注学生的计算结果,重点关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并且让学生体会计算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根据计算过程举一反三的能力。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其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运用有效的策略来开展计算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马松.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20(1):48-49.
作者简介:殷雪娇(1986.06-),女,汉族,云南玉溪,硕士,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把运算能力上升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标准》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根据标准的要求,计算教学中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学生自身的计算素养,通过学生经历具体、丰富的计算学习实践,促使其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身的计算能力。因此,提升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的策略是作为一线教师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计算教学目标淡化,学科能力培养不足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变得便捷,各类计算的机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得到计算结果,但回到学生本身,在没有计算机器的帮助下,我们是需要学会怎么计算的。换言之,学生计算能力养成应该依托于独立计算,在脱离设备辅助的情况下也能够准确计算,这种学科能力养成非常重要。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设计计算教學课的教学目标时往往就停留在让学生学会计算,而不是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计算”。数学这门学科不仅专业性非常强,而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发展其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过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明确的为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只是单纯的完成知识的传输,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计算能力以及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学科能力培养不足,学生在计算时思路和方法就会受限,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形成计算思维僵化。
2.教师教学教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当今社会,各项技术手段日益多元,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呈现方式也多元化,学生在课堂中也体现出了个性化的特点。而在实际的计算教学中,教师的观念依然停留在会计算的层面,采用的是题海战术进行教学,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对算法讲的多,对算理讲的少,单纯的让学生多练,从而学会计算,这样的过程往往是从教师的需要出发,没有立足学生的兴趣点。因此,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降低学习效率,学生的数学能力也不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的策略
1. 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明确计算教学目标
学生已有的知识是他理解知识的基础,而学生需要进一步掌握的知识则是他探求知识的近期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最近发展区”,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适度的矛盾,学生的内心产生了不满足感,他们想马上得知答案,因此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探知究竟。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目标。
2.创新计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种理念下,算法多样化成为了计算教学的一大亮点。同时,作为教师也深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前提下,教师应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自身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主讲;也可以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教师进行总结。采取多样的呈现方式,打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思维发散,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产生计算的动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计算的准确性。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重视计算过程生成,提升计算技能技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算理是算法的前提。不管何种计算,都应讲清算理,明确算法。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立足教材,熟悉目标,深谙算理的形成,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预期。
计算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讲比较枯燥,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是可以学会计算的,但比较被动。因此,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生成计算的意识,探究计算过程的生成,这也是教师“讲算法”到学生“明算理”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多元的计算需求,创设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过程之前,自主探究计算的方法,这远比教师直接给学生计算的方法重要的多。同时,要帮助学生形成一些计算的技能技巧,如:口算的技巧,笔算的规范,简算的便捷……这些过程也是需要学生进一步理解和体会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的观念,不在关注学生的计算结果,重点关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并且让学生体会计算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根据计算过程举一反三的能力。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其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运用有效的策略来开展计算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马松.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20(1):48-49.
作者简介:殷雪娇(1986.06-),女,汉族,云南玉溪,硕士,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