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弃用的赫尔曼M1932冲锋枪及其升级版M1935冲锋枪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锋枪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历经多次改进,得到长足发展。期间,德国一直走在各国前头,相继推出许多著名的冲锋枪。如MP18、MP28、MP38、MP40等等。但在诸多冲锋枪中,也不乏存在设计缺陷而被弃用者。本文要讲述的赫尔曼M1932冲锋枪及其升级版就是其中之一。
  
  M1932冲锋枪的诞生
  
  二战之前设计的绝大多数冲锋枪采用的都是开膛待击方式,但德国的赫尔曼M1932冲锋枪却是个例外,其采用闭膛待击及曲肘式钢性闭锁机构、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在作用原理与设计理念上与卢格P08手枪比较接近。
  最初,该枪并不是作为冲锋枪而研制的,其设计者卡尔·赫尔曼原本是想设计一支采用曲肘式闭锁机构的半自动步枪,并申请了专利。半自动步枪配用7.92×36.5mm瓶形弹壳步枪弹,比标准的7.92×57mm毛瑟步枪弹短很多。该半自动步枪采用弹匣供弹,5发容弹量的弹匣装在机匣左侧,为了能不必卸下弹匣就可向弹匣内装弹,赫尔曼在抛壳窗处设计了弹夹导轨,装弹时,将枪机向后拉并挂在后方,将装有5发弹的弹夹插在弹夹导轨上,并用拇指向下推枪弹,就可将枪弹装入弹匣中,最后再抽出弹夹。
  该枪研制成功后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但其配用的短弹却受到青睐。二战期间,德国国防军就采用了一种类似的7.92mm短弹,用于StG44突击步枪。
  
  一战的最后一年,德国国防军发现质量轻、可连发发射、配用手枪弹的冲锋枪更具有战术价值,于是在1920年代秘密研制新型冲锋枪。赫尔曼敏锐地抓住这一趋势,于是将他之前设计的半自动步枪重新设计成了发射手枪弹的冲锋枪。新枪设计成功后在德国一家兵工厂生产,命名为M1932冲锋枪。
  该枪枪管直径看似很大,实际上只是枪管护筒较大而已。由于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枪管护筒可保护射手握住枪管而不致烫伤,使得安全性得以提高。
  该枪的弹匣延用了赫尔曼半自动步枪的设计,也是水平装在左侧,但采用双排结构,供弹时左右交替进行。该弹匣可靠性高,并且很容易装填。
  M1932冲锋枪有两个扳机,前后排列,扣动后扳机只能单发发射,扣动前扳机为连发发射。这种构造可以快速转换射击方式。
  但是该枪的曲肘式闭锁方式与伯格曼MP18I的惯性闭锁方式相比要复杂得多,而且造价较高,枪管内一旦进入灰尘,就容易产生故障,再加上其配用枪弹的性能也不甚理想,最终该枪停止了发展,而未被德国军方所接受。
  
  M1932冲锋枪升级版——M1935冲锋枪
  
  虽然遭到德国军方的否定,但赫尔曼并没有就此放弃,转而向FN公司推销该枪的生产权。FN公司表现出极大兴趣,购买了该枪生产权并对其进行了改进,于1935年开始加工生产,称为M1935冲锋枪。M1935冲锋枪有两种口径,分别为9×19mm卢格口径和7.63×25mm毛瑟口径,采用20发或40发装弧形弹匣供弹。
  
  M1935冲锋枪的枪管套上加装有枪口防跳器,当枪管后坐时,一部分火药燃气就可以从枪口防跳器上的孔中向上方排出,可在发射时抑制枪管向上跳动。
  M1935冲锋枪设计成功后,FN公司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在扳机的前上方设置了快慢机,从而将原来的双扳机改为单扳机结构。
  为了提高在恶劣环境中的可靠性,FN M19357中锋枪的终极版在弹匣槽上方设置了一个弹性防尘盖,以免在未安装弹匣时有灰尘进入。表尺采用的是可调式弧形座表尺,不同于赫尔曼M1932冲锋枪和初始型M1935冲锋枪采用的三叶式(three-leaf)表尺。
  
  高昂成本不适应需求
  
  赫尔曼M1932冲锋枪及其升级版都显示出了第一代冲锋枪的精巧技艺。其采用的曲肘式闭锁机构或许能提高首发弹的命中精度,但需要大量的高精度加工,因此导致成本高昂。而与其同时代的其他德国造冲锋枪不但成本低廉,可靠性也高。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导致赫尔曼冲锋枪最终没有被采用。
  
  编辑 王晓西
其他文献
在我国的单兵反坦克武器中,70式62mm火箭筒有些特殊。它虽来正式装备部队,却有里程碑的意义,因为它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单兵反坦克火箭筒,首次采用了火箭发射原理。让我们一同来了解它的独特吧……    我国56式/56-1式40mm火箭筒、69式40mm火箭筒均是仿苏产品,它们采用无后坐力炮的发射原理,发射筒需要承受住一定的火药燃气压力,因而对筒身的强度要求较高,筒身质量难以减下来,而
结构特点    FAL步枪采用活塞短行程导气系统,活塞在枪管上方,其结构类似于美国的勃朗宁自动步枪。导气装置有气体调节器,可以根据不同气候环境条件或污染情况调整合适的导气量,或完全切断导气孔来发射枪榴弹;闭锁机构取自 SAFN49步枪;枪机结构与苏联SVT38/40托卡列夫自动步枪的极为相似;英制式FAL步枪的枪机框两侧锻压有Z形排沙槽,而公制式则没有排沙槽。  握把和扳机座位于弹匣后面,铰接在机
遗传 变异,方能造出优异物种,俄罗斯SVDK狙击步枪就是在这一“公式”下横空出世的。它继承了一代名枪——德拉戈诺夫(SVD)。狙击步枪的精髓设计,并在局都加以改进。其中最具亮点的是,它采用了比前辈更为优秀、口径增大的新型狙击步枪弹,有理由相信,它的出炉会延续一代名枪的传奇。    俄罗斯SVDK 9.3mm狙击步枪是SVD增大口径的变型枪,俄罗斯《国家标准——轻武器术语与规范》中规定,凡是口径大于
单兵掩体爆破器又称炸坑爆破器(简称炸坑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种单兵使用的简易掩体构筑器材。我军从1970年代开始装备掩体爆破器,其一代代更迭,不断发展演进——    掩体是指保护作战人员安全、隐蔽进行射击以及观察、指挥和操作技术装备用的露天工事,在实际作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单兵掩体是最常见的一种,又称为散兵坑,具体可分为卧姿射击、跪姿射击和立姿射击用3种散兵坑。其构筑一般使用工兵锹等
生性浪漫的法国人总是能迸发出一些精灵古怪的念头,但这些想法又常常独特而美妙,就比如本文所要讲述的这支没有扳机的高卢袖珍手枪——射击时只要把它握在手掌心里,使劲将后方的框架压进机匣即可——这种标新立异的结构,大概也只有法国人才能想得出来。    “高卢”(GAULOIS)一词在法语中既是一个民族的名称(高卢族),也是传说中一位英雄的名字,因此在法国利用率极高,例如其国内最畅销的香烟就叫“高卢”牌。 
美军的“轻武器轻量化技术”(LSAT)项目从2003年启动至今,一直备受轻武器界广泛关注。该项目中的下一代班用机枪系统比现役的M249机枪轻一半,有壳弹的塑料弹壳技术表现良好,无壳弹技术似乎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从这一高科技发展计划中衍生出来的各种成果很可能对军用、警用乃至竞技轻武器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AAI推出“轻武器轻量化技术”项目    2005年3月,由著名武器制造商AAI公司率
奥地利斯太尔GB 9mm手枪于1970年代研制成功,是奥地利斯太尔Pi18手枪的改进型。GB 9mm手枪曾与伯莱塔92SB-F、西格P226、HK P7M13、瓦尔特P88、勃朗宁FN-DA等手枪一起参加美国陆军1983~1984年的手枪竞标试验,但最终意大利伯莱塔92SB-F手枪胜出,被美军命名为M9手枪。    GB 9mm手枪采用半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气体延迟后坐式开锁机构,采用18发大容量
红色克里克战术公司  红色克里克战术公司是一家坐落在美国犹他州福克市的轻武器制造公司,其名称中的“克里克”源自印第安部落中最有名的克里克部落。虽然是一家小公司,但其却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红色克里克战术公司最初为执法部门和军方进行枪械改装,包括M1911手枪、M1伽兰德步枪和M14步枪均在红色克里克战术公司的改装名单中。后来,该公司也开始生产AR15系步枪。  经过多年经营,红色克里克战术公司的
在长期战争年代中,我军基本上是在武器装备极为低劣的情况下进行作战的,火力打击能力非常弱。在此种情况下,敌军构筑的各种碉堡就成了我军夺取胜利的极大障碍。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梁士英,以身体堵枪眼的黄继光、许家朋、李家发都是在攻击敌碉堡时牺牲的。这些形似“乌龟壳”的碉堡给我军造成很大伤亡,也正是在一次次攻打碉堡战中,我军积累了宝贵的战术经验——    敌碉堡的类型    我们平时所说的碉堡,实际上有两种
美国陆军今年1月底宣布,在经过一次听证会之后,美军当局认为之前发放给陆军士兵的防弹背心未经过适当测试,在防护性能上存在潜在的危险,决定召回1.6万套已装备的防弹背心。  在听证会上,由美国国防部检察长办公室提交的报告称,美国陆军提供的8件防弹背心中有3件未能通过检验测试。尤其是防弹背心中的防弹插板可能无法达到足够的防护级别,尽管陆军声称,该报告涉及到的只是陆军2007年之前有关防弹背心的一些相关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