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绿色贸易是当今外贸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顺应“十二五”贸易政策取向和环保规划要求,江苏苏北实施绿色贸易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但苏北绿色贸易发展正处于蹒跚学步阶段,经济发展造成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恶劣现象难以避免。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生态文明体制建设问题,本文基于2010-2012江苏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进行外贸生态环境分析,发掘低碳背景下,打造绿色经济产业链面临着产品生产中破坏环境、产品运输中碳排放量较高、产品消费过程中低碳理念缺乏等问题。可见,现行贸易从生产、运输到消费过程都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低碳经济;江苏贸易;绿色转型;瓶颈问题
我国入世后,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386676亿美元,年均增幅1840%,其中出口204893亿美元,年均增幅1854%,进口181783亿美元,年均增幅1824%。对外贸易在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2006年,我国的CO2排放总量就超过美国,CO2排放量占世界比重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CO2排放国,2012年我国CO2排放为89亿吨,占世界CO2排放量340亿吨的2618%。江苏省是外贸大省,同样产生了巨额环境逆差。因此,走低碳的可持续对外贸易发展之路,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这需要找准低碳背景下绿色经济产业链条中的薄弱环节。文章基于2010-2012江苏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分析现行贸易从生产、运输到消费过程中存在的系列问题。
一、产品生产中破坏环境现象不可避免
与苏南、苏中比较,苏北较为落后,其经济发展的上升空间还很大,发展带来资源需求快速增长、环境污染现象不可避免。因此,如何避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是苏北面临的一大难题。结合下列表1、2的数据分析。表1数据显示,苏北的工业总产值是725041亿元,苏中的工业总产值是666251亿元,由此可知,该年度苏北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苏中约增长了88%。表2数据显示,在相同的年份,苏北工业生产中废水排放平均达标量0324亿吨,而苏中是048亿吨;苏北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硫平均排放量1308亿吨,而苏中是1039亿吨;苏北工业生产中烟尘平均排放量389万吨,而苏中是332万吨。就废水排放达标量而言,苏北比苏中低48%左右;就硫排放量而言,苏北比苏中约增加了259%;就烟尘排放量而言,苏北比苏中约增加了172%。由此可见,苏北工业生产比苏中小幅增长的同时却引起生产中环境严重被污染的现象。
在今天低碳经济热潮下,尽管表1、表2统计数据显示,苏北地区处于发展污染并存且污染较为严重的局面,但我们依然要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稳、准、硬”,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如何探索一条适合苏北的低碳式绿色贸易发展之路,如何有效地依靠科技,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实现苏北经济高速发展与治污环保最优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产品运输中碳排放量较高
以下图1是各种运输方式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例;表3对2010年苏北三种通常使用的运输方式的运输量进行对比。
图1显示,铁路运输与航空运输是最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二氧化碳排放比例仅占3%,但是苏北地区的铁路、航空运输是中国目前很不发达的,特别象宿迁地区,铁路、航空运输业还处于相对空缺的状态,这无疑会有影响整个苏北对外开放的力度,增加苏北输出入产品时的碳排放比例。
图1显示航运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例占6%,是比较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但是苏北港口作业能力也不占绝对优势,甚至不具有比较优势。如连云港有全省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港口,但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据统计连云港港口2012年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85亿吨①,而无锡在2012年前三季度完成货物吞吐量就已经达到2.07亿吨②,可见,港口的运作能力落后于苏南地区。再如宿迁,虽然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有宿迁港、洋北港、泗阳港、皂河港等,但目前港埠没有形成规模,配套设施亟需完善,与公路、铁路及重要航道的衔接不畅,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且高等级航道太少。这会增加外贸运输成本,港口经济的概念没有真正形成,综合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图1显示公路运输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例占83%左右,约是最低碳环保的铁路、航空运输碳排放量的28倍。结合下表3数据分析,表3显示2010年苏北主要的三种运输方式的货运量,其中最低碳环保的铁路运输方式承载的货运量是最少的,只有6374万吨,水运承载的货运量是较少,只有48702万吨,而二氧化碳排放比例最高的公路运输量123500万吨,是铁路运输量的19.4倍,是水运量的2.54倍。总的来说比较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还不占主要地位。所以,苏北地区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安排专项奖金支持苏北铁路、港口建设。
三、产品消费过程中低碳理念缺乏
生产与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作用。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也决定着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理论上,拉动消费需求有助于带动生产,实现经济效益,实际上要一分为二去分析。在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贸易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苏北的低碳经济发展目前更多停留在政策宣传,学习空洞理论概念阶段,实现“美丽苏北”的愿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政府虽然已从宏观上规划低碳经济发展宏图,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追求低碳生活、实施绿色消费还不能被大部分人作为习惯而延续,低碳消费理念还没有通过政府、个人的理性消费充分体现出来,低碳消费的理念需要转化在现实买卖行动中,以一种端正的态度、一种良好的习惯,从低碳消费源头抓起,有针对性地约束着生产,调控着贸易活动,将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消费、绿色贸易看成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影响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行为。
可见,同样的5年时间里,就私家车相对于人口数量的增减变化来看,苏北与苏中比较,其差异不大。苏北与苏南相比较,苏南人口增长了20%左右,私家车数量较2005年增加了214个百分点;苏北人口在这五年间不仅没增而且下降了4%,但私家车数量却较2005年增加了417个百分点,这是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有些家庭人手一辆车、有的消费者开车或打车去锻炼身体、有的房间没有人,空调及电脑却仍在运作。据调查大部分女性消费者购物不是因为需要买,而是因为想要买或攀比。显而易见,政府引导下的以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的低碳生活方式还没有得到有效实施,步行上班、减少电梯使用,减少对不必要物品购买等节约环保的美德需要转变成习惯性的行动。
当然,我们对此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为了使消费者理性选择绿色消费,提倡实施绿色贸易。特别说明,并没有对生产进行打击,如果消费者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低碳消费,消费决定着生产,那么产品在生产、交换过程中的低碳环保现象也就拭目以待了。总之,我们期望通过理性低碳消费,促进企业合理生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绿色贸易转型奠定基础。
总之,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江苏在绿色贸易转型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发展是硬道理,外贸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针对苏北地区特殊性,不能因为害怕污染就减少或停止生产、缩小贸易规模甚至人为地降低外贸依存度。而可持续发展是“硬中之硬”道理,不能为了强调效益而破坏子孙后代的利益。十六大曾提出“又快又好”发展方针,强调速度优先;十七大提出“又好又快”全面的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效益优先;十八大提出 “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理念,强调绿色发展。我们要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原则,寻找一条适合江苏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共赢之路。(作者单位:宿迁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2012SJD790062)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宁学敏.我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的相关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2009 (11):51-54
[2]赵玉焕,刘月.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中国出口产品隐含碳测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2):8-14.
[3]胡濤,庞军. 实现绿色贸易转型—基于外贸部门“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研究[J].WTO经济导刊. 2011.
注解
①中国水运报2013.1
②无锡商报2012.11
关键词:低碳经济;江苏贸易;绿色转型;瓶颈问题
我国入世后,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386676亿美元,年均增幅1840%,其中出口204893亿美元,年均增幅1854%,进口181783亿美元,年均增幅1824%。对外贸易在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2006年,我国的CO2排放总量就超过美国,CO2排放量占世界比重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CO2排放国,2012年我国CO2排放为89亿吨,占世界CO2排放量340亿吨的2618%。江苏省是外贸大省,同样产生了巨额环境逆差。因此,走低碳的可持续对外贸易发展之路,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这需要找准低碳背景下绿色经济产业链条中的薄弱环节。文章基于2010-2012江苏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分析现行贸易从生产、运输到消费过程中存在的系列问题。
一、产品生产中破坏环境现象不可避免
与苏南、苏中比较,苏北较为落后,其经济发展的上升空间还很大,发展带来资源需求快速增长、环境污染现象不可避免。因此,如何避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是苏北面临的一大难题。结合下列表1、2的数据分析。表1数据显示,苏北的工业总产值是725041亿元,苏中的工业总产值是666251亿元,由此可知,该年度苏北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苏中约增长了88%。表2数据显示,在相同的年份,苏北工业生产中废水排放平均达标量0324亿吨,而苏中是048亿吨;苏北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硫平均排放量1308亿吨,而苏中是1039亿吨;苏北工业生产中烟尘平均排放量389万吨,而苏中是332万吨。就废水排放达标量而言,苏北比苏中低48%左右;就硫排放量而言,苏北比苏中约增加了259%;就烟尘排放量而言,苏北比苏中约增加了172%。由此可见,苏北工业生产比苏中小幅增长的同时却引起生产中环境严重被污染的现象。
在今天低碳经济热潮下,尽管表1、表2统计数据显示,苏北地区处于发展污染并存且污染较为严重的局面,但我们依然要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稳、准、硬”,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如何探索一条适合苏北的低碳式绿色贸易发展之路,如何有效地依靠科技,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实现苏北经济高速发展与治污环保最优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产品运输中碳排放量较高
以下图1是各种运输方式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例;表3对2010年苏北三种通常使用的运输方式的运输量进行对比。
图1显示,铁路运输与航空运输是最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二氧化碳排放比例仅占3%,但是苏北地区的铁路、航空运输是中国目前很不发达的,特别象宿迁地区,铁路、航空运输业还处于相对空缺的状态,这无疑会有影响整个苏北对外开放的力度,增加苏北输出入产品时的碳排放比例。
图1显示航运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例占6%,是比较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但是苏北港口作业能力也不占绝对优势,甚至不具有比较优势。如连云港有全省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港口,但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据统计连云港港口2012年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85亿吨①,而无锡在2012年前三季度完成货物吞吐量就已经达到2.07亿吨②,可见,港口的运作能力落后于苏南地区。再如宿迁,虽然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有宿迁港、洋北港、泗阳港、皂河港等,但目前港埠没有形成规模,配套设施亟需完善,与公路、铁路及重要航道的衔接不畅,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且高等级航道太少。这会增加外贸运输成本,港口经济的概念没有真正形成,综合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图1显示公路运输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例占83%左右,约是最低碳环保的铁路、航空运输碳排放量的28倍。结合下表3数据分析,表3显示2010年苏北主要的三种运输方式的货运量,其中最低碳环保的铁路运输方式承载的货运量是最少的,只有6374万吨,水运承载的货运量是较少,只有48702万吨,而二氧化碳排放比例最高的公路运输量123500万吨,是铁路运输量的19.4倍,是水运量的2.54倍。总的来说比较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还不占主要地位。所以,苏北地区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安排专项奖金支持苏北铁路、港口建设。
三、产品消费过程中低碳理念缺乏
生产与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作用。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也决定着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理论上,拉动消费需求有助于带动生产,实现经济效益,实际上要一分为二去分析。在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贸易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苏北的低碳经济发展目前更多停留在政策宣传,学习空洞理论概念阶段,实现“美丽苏北”的愿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政府虽然已从宏观上规划低碳经济发展宏图,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追求低碳生活、实施绿色消费还不能被大部分人作为习惯而延续,低碳消费理念还没有通过政府、个人的理性消费充分体现出来,低碳消费的理念需要转化在现实买卖行动中,以一种端正的态度、一种良好的习惯,从低碳消费源头抓起,有针对性地约束着生产,调控着贸易活动,将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消费、绿色贸易看成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影响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行为。
可见,同样的5年时间里,就私家车相对于人口数量的增减变化来看,苏北与苏中比较,其差异不大。苏北与苏南相比较,苏南人口增长了20%左右,私家车数量较2005年增加了214个百分点;苏北人口在这五年间不仅没增而且下降了4%,但私家车数量却较2005年增加了417个百分点,这是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有些家庭人手一辆车、有的消费者开车或打车去锻炼身体、有的房间没有人,空调及电脑却仍在运作。据调查大部分女性消费者购物不是因为需要买,而是因为想要买或攀比。显而易见,政府引导下的以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的低碳生活方式还没有得到有效实施,步行上班、减少电梯使用,减少对不必要物品购买等节约环保的美德需要转变成习惯性的行动。
当然,我们对此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为了使消费者理性选择绿色消费,提倡实施绿色贸易。特别说明,并没有对生产进行打击,如果消费者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低碳消费,消费决定着生产,那么产品在生产、交换过程中的低碳环保现象也就拭目以待了。总之,我们期望通过理性低碳消费,促进企业合理生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绿色贸易转型奠定基础。
总之,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江苏在绿色贸易转型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发展是硬道理,外贸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针对苏北地区特殊性,不能因为害怕污染就减少或停止生产、缩小贸易规模甚至人为地降低外贸依存度。而可持续发展是“硬中之硬”道理,不能为了强调效益而破坏子孙后代的利益。十六大曾提出“又快又好”发展方针,强调速度优先;十七大提出“又好又快”全面的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效益优先;十八大提出 “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理念,强调绿色发展。我们要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原则,寻找一条适合江苏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共赢之路。(作者单位:宿迁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2012SJD790062)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宁学敏.我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的相关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2009 (11):51-54
[2]赵玉焕,刘月.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中国出口产品隐含碳测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2):8-14.
[3]胡濤,庞军. 实现绿色贸易转型—基于外贸部门“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研究[J].WTO经济导刊. 2011.
注解
①中国水运报2013.1
②无锡商报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