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学在中国逐渐成为热门科学,研究者发表了大量的论文。由于这些研究多由在大学工作的科研人员完成,这也决定了他们常选取汉族黄种人、受教育水平高、来自城市的较富有、智商较高、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的大学生作为被试,并使用这些被试的数据推断样本总体现状。本论文对三个热门研究领域的被试选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的心理学研究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学;被试选择;大学生;WEIRD
1.引言
西方学者在多年前已经对心理学领域被试选取问题展开探讨,发现了著名的“WEIRD”问题。“W”指西方人(Western),在心理学试验中被试大多为个人主义文化下的西方人;“E”指受过良好教育的人(Educated),被试大多是文化程度较高的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心理学界所熟知的“大二学生现象”;“I”指工业化国家程度较高的国家(Industrialized),被试多来自相对发达的国家;“R”指被试大多数来自较富裕的家庭(Rich);“D”指被试生活的环境民主程度相对较高(Democratic)。“WEIRD”问题的存在使被试不具备广泛的代表性,因此很多领域的研究者质疑心理学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认为心理学实验结果不具备生态效度,实验结论没有说服力。
Henrich et al.,(2010)对顶尖心理学期刊进行抽样,发现96%的被试来自西方工业化国家,68%来自美国;在那些来自美国的被试中,67%是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也就是说,若随机拉出来一个美国大学生和一个来非西方国家的人,前者曾当过心理学研究实验被试的可能性比后者大4000倍。他们的研究再一次证明了心理学研究中“WEIRD”问题的存在。
随着中国心理学发展的白热化,中国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成为焦点。其中,由于被试选取问题导致的实验结果普适性问题也引起了很多争论。接下来,本研究根据郭文斌等人(2013)发表的“心理学研究热点及变化”一文中选取三个热门研究领域—情绪、决策、心理健康,探讨被试选取问题。
2.热门领域被试群体选取问题研究
本研究选取情绪领域、决策领域、心理健康领域2000年—2016年发表的引用量前五的非综述类中文文献,探讨其被试的选取情况。
2.1情绪领域
本领域引用量前五的文献被试情况如下:
1、大学生,年龄20~22岁,平均年龄20.3岁,男性8名,女性9名;
2、大学生,平均年龄 21.5岁,标准差0.61,男、女各40名;
3、留守儿童11~16岁之间,20名;
4、大学生,年龄21.04,标准差0.96,男43名,女78名;
5、大学生,年龄20.59岁,标准差1.2,男476名,女687名。
2.2 决策领域
本领域引用量前五的文献被试情况如下:
1、大学生,391名,其中外籍41名;
2、大学生,男15人,女18人;
3、大学生,年龄范围18-25岁,平均年龄21.36岁,标准差0.86,男30人,女58人;
4、大学生,平均年龄 21.3 岁,标准差 0.58,男、女 生各 30 人;
5、大学生,平均年龄21.2,男72名,女70名。
2.3 心理健康领域
1、心理健康患者,平均年龄42±12岁,46名;
2、大学生,男生133名,女生222名;
3、大学生,300名,男生103名,女生192名;
4、年龄21-62岁,男1624名,女1099名;
5、医生,24-60岁,男170名,女158名。
从上述3个热门研究领域可以得出,情绪和决策领域多选取大学生为被试。而心理健康领域的特殊研究要求,根据特殊的心理问题选取特殊的被试群体。因此,西方心理学研究中“WEIRD”问题在中国较西方有过之而不及,只是根据中国现状略有不同。在中国,“W”问题成为“Y”,即黄种人;“E”依然是“E”,即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不可否认,现在出生并成长于城市的大学生数量远远大于来自较落后的农村地区的学生人数。有调查显示中国农村与城市人口比为7:3,而大学生中农村与城市人口比为3:7,所以“I”问题在中国,并没有发生改变;“I”问题的存在导致“R”在中国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被试大多是居住在城市,来自较富裕的家庭。由于“E”,“I”和“R”问题的共同影响,使得中国心理学研究者选取的被试群体接触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和文化的较多,导致到西方“D”问题在中国被试中也普遍存在。
3.原因分析
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心理学研究人员多聚集在高校。这里心理学学科成立较早、学科学发展较完备、研究项目较多。同时,这些科研基地最易找到的被试必然是大学生。据观察,我国实验者(参与被试招募的多为研究生或博士生)在寻找被试时多在学校内部聊天群发布招募被试的消息或在校内张贴被试招募海报。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被试选择都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地域偏差、文化背景偏差、被试年龄、被试文化水平等造成被试缺乏广泛的代表性。但是,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大学生依然被大多数研究者视为研究人类本质的最佳被试群体。
虽然由于经费、地域、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导致被试选择方面存在诸多不便,但研究者需尽可能的降低此问题带来的影响,不能因为被试选择的原因而影响了实验的生态效度。如能消除或降低此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从长远来看心理学研究者不仅节省了经费、时间,更能提高心理科学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郭文斌,范晓壮,方俊明. 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及变化——基于2002-2013年《心理科学进展》刊文的分析[J]. 心理研究,2013,6(5):42-50.
[2]Henrich J,Heine S J,Norenzayan A. The weirdest people in the world?[J]. Behavioral & Brain Sciences,2010,33(2-3):61-83;discussion 83-135.
关键词:心理学;被试选择;大学生;WEIRD
1.引言
西方学者在多年前已经对心理学领域被试选取问题展开探讨,发现了著名的“WEIRD”问题。“W”指西方人(Western),在心理学试验中被试大多为个人主义文化下的西方人;“E”指受过良好教育的人(Educated),被试大多是文化程度较高的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心理学界所熟知的“大二学生现象”;“I”指工业化国家程度较高的国家(Industrialized),被试多来自相对发达的国家;“R”指被试大多数来自较富裕的家庭(Rich);“D”指被试生活的环境民主程度相对较高(Democratic)。“WEIRD”问题的存在使被试不具备广泛的代表性,因此很多领域的研究者质疑心理学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认为心理学实验结果不具备生态效度,实验结论没有说服力。
Henrich et al.,(2010)对顶尖心理学期刊进行抽样,发现96%的被试来自西方工业化国家,68%来自美国;在那些来自美国的被试中,67%是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也就是说,若随机拉出来一个美国大学生和一个来非西方国家的人,前者曾当过心理学研究实验被试的可能性比后者大4000倍。他们的研究再一次证明了心理学研究中“WEIRD”问题的存在。
随着中国心理学发展的白热化,中国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成为焦点。其中,由于被试选取问题导致的实验结果普适性问题也引起了很多争论。接下来,本研究根据郭文斌等人(2013)发表的“心理学研究热点及变化”一文中选取三个热门研究领域—情绪、决策、心理健康,探讨被试选取问题。
2.热门领域被试群体选取问题研究
本研究选取情绪领域、决策领域、心理健康领域2000年—2016年发表的引用量前五的非综述类中文文献,探讨其被试的选取情况。
2.1情绪领域
本领域引用量前五的文献被试情况如下:
1、大学生,年龄20~22岁,平均年龄20.3岁,男性8名,女性9名;
2、大学生,平均年龄 21.5岁,标准差0.61,男、女各40名;
3、留守儿童11~16岁之间,20名;
4、大学生,年龄21.04,标准差0.96,男43名,女78名;
5、大学生,年龄20.59岁,标准差1.2,男476名,女687名。
2.2 决策领域
本领域引用量前五的文献被试情况如下:
1、大学生,391名,其中外籍41名;
2、大学生,男15人,女18人;
3、大学生,年龄范围18-25岁,平均年龄21.36岁,标准差0.86,男30人,女58人;
4、大学生,平均年龄 21.3 岁,标准差 0.58,男、女 生各 30 人;
5、大学生,平均年龄21.2,男72名,女70名。
2.3 心理健康领域
1、心理健康患者,平均年龄42±12岁,46名;
2、大学生,男生133名,女生222名;
3、大学生,300名,男生103名,女生192名;
4、年龄21-62岁,男1624名,女1099名;
5、医生,24-60岁,男170名,女158名。
从上述3个热门研究领域可以得出,情绪和决策领域多选取大学生为被试。而心理健康领域的特殊研究要求,根据特殊的心理问题选取特殊的被试群体。因此,西方心理学研究中“WEIRD”问题在中国较西方有过之而不及,只是根据中国现状略有不同。在中国,“W”问题成为“Y”,即黄种人;“E”依然是“E”,即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不可否认,现在出生并成长于城市的大学生数量远远大于来自较落后的农村地区的学生人数。有调查显示中国农村与城市人口比为7:3,而大学生中农村与城市人口比为3:7,所以“I”问题在中国,并没有发生改变;“I”问题的存在导致“R”在中国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被试大多是居住在城市,来自较富裕的家庭。由于“E”,“I”和“R”问题的共同影响,使得中国心理学研究者选取的被试群体接触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和文化的较多,导致到西方“D”问题在中国被试中也普遍存在。
3.原因分析
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心理学研究人员多聚集在高校。这里心理学学科成立较早、学科学发展较完备、研究项目较多。同时,这些科研基地最易找到的被试必然是大学生。据观察,我国实验者(参与被试招募的多为研究生或博士生)在寻找被试时多在学校内部聊天群发布招募被试的消息或在校内张贴被试招募海报。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被试选择都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地域偏差、文化背景偏差、被试年龄、被试文化水平等造成被试缺乏广泛的代表性。但是,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大学生依然被大多数研究者视为研究人类本质的最佳被试群体。
虽然由于经费、地域、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导致被试选择方面存在诸多不便,但研究者需尽可能的降低此问题带来的影响,不能因为被试选择的原因而影响了实验的生态效度。如能消除或降低此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从长远来看心理学研究者不仅节省了经费、时间,更能提高心理科学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郭文斌,范晓壮,方俊明. 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及变化——基于2002-2013年《心理科学进展》刊文的分析[J]. 心理研究,2013,6(5):42-50.
[2]Henrich J,Heine S J,Norenzayan A. The weirdest people in the world?[J]. Behavioral & Brain Sciences,2010,33(2-3):61-83;discussion 8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