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还计划着退休后种花、养鸟、遛弯、聊天、打牌、看孙子度过余生,那可就“out”了。新时代的时髦老人不再主攻孙子、厨房、早市三大战场,而是走出家门再就业,努力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增添一些乐趣,为社会多做一点贡献。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的养老体制改革确定了基调,养老制度改革有望得到逐步实施。为了建立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在努力。而已经退休了的老年人,为了减轻社会和子女的负担,为了让自己的退休岁月更加和谐美好,也在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
快乐的新生
张东医生今年65岁,退休前是北京军区总医院的外科医生,技术十分精湛。在医院忙碌了一辈子的他在退休后本可以在家过轻松休闲的日子,但他却接受了另一家医院的聘请,继续做他钟爱的医生工作。
开始,家里人都反对张医生的选择,认为医院工作太辛苦,已经累了一辈子,好不容易退休,应该好好放松一下,但是他的态度很坚决,“医生是治病救人的,只要有能力,能做得动,就应该一直干下去,多救几个人比我在家赋闲养花更有意义。况且,外科医生的手,只要一闲下来就废了,趁着这双手还有用、还能用,我就要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几年过去了,忙碌的工作不仅没对张医生的身体和精神造成压力,反倒使他越老越精神,业务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用他的话说,退休后再就业心态不一样了,反倒更能沉下心来搞业务,能多治好几个病人就是他最快乐的事。
与专业技术人员张医生不同,64岁的杜全友以前是从事管理工作的,几乎没有其他的专业技能,用他自己的话说:“工作这么多年,最拿手的就是写材料了。”
因为不是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老杜刚退休时并没有想过再就业的问题,而是过上了逛公园、找朋友聊天、买菜做饭的闲散日子。然而仅仅两个月,闲不住的老杜就浑身不对劲,总觉得心中空荡荡的,生活中似乎缺少些什么。老杜认真思考之后,觉得这样的生活并不适合自己,于是下决心踏上再就业之路。
老杜开始频繁出入于各种人才交流中心,四处投递简历,为了面试满城跑,终于有一家IT公司肯录用他做文秘工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成了老杜退休生活的新起点。
由于对公司的情况和业务不熟悉,老杜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执着的老杜不断调整心态,虚心向年轻人学习,很快就适应了工作,之后随着老杜不断地自我充实,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很快就当上了公司的办公室主任,随后成为公司的副总经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杜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认真学习掌握公司运作的全部技能,打算自己创业。
老杜提出辞职后,公司老板为了挽留他,给予他非常优厚的待遇,但是老杜说:“好岗位还是留给年轻人,我这个老头子也没有养家糊口的压力,应该出去闯一闯。”
不久老杜开了一家小信息技术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公司经营情况不错,在当地小有名气。老杜说:“从我跑人才中心找工作开始,就看见现在年轻人就业有多难,我就想着能为社会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多少做点贡献,也算我没白折腾一趟,实现老有所为的价值。”
发挥余热做贡献
以前,退休人员找工作十分困难,四处碰壁是常见现象。然而,近些年,许多单位在招聘时,逐渐开始青睐他们,甚至有些人才交流市场还专门举办面对退休人员的招聘会。
为何退休人员突然成了香饽饽?记者采访了中关村人才发展中心一位正组织招聘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以前大多数单位到这里组织招聘,最注重的是学历和年龄,大家普遍认为退休人员年龄大,身体、精力、学历都没有优势,在单位也工作不了几年,因此都不愿意录用老同志。然而这些年,情况逐渐发生了改变。”
他进一步介绍说,事实证明,与年轻人相比,退休人员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优势。如今年轻人想法多,生活压力大,工作熟练后,为了得到更好的待遇,频繁跳槽。相反,老年人出来工作的目的都很单纯,对工资、待遇、职位没有太高的要求,反倒能够稳定地为单位服务很多年。再加上退休人员经历了几十年的知识积累与沉淀,阅历丰富,处理问题得当,人际交往上也比较谦和,能够很快融入到所在的团队中,到单位后,很快就能成为中坚力量。“我们组织过几场退休人员专场招聘会,用工单位反响很不错。”
退休人员进入用工市场是否会对年轻人的就业造成更大压力,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招聘现场,一位人事经理说:“不会的。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单位分工不同,所适应岗位不一样,不同岗位招聘不同年龄段人员,进行合理分布,以老带新加速年轻人成长。”接着,他举例子说,“比如,行政管理岗位,一般都想找有管理经验的退休人员,他们管理经验丰富,对什么人,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掌握得比较适度。当然在技术开发,市场营销方面需要年轻人,因为老年人的体力和精力都适应不了这些工作的强度。而产业系统集成、整体规划、售前工程师等岗位,退休人员就当仁不让了。另外,财务退休人员,是各单位招聘的首选。他们业务熟,对公司成本控制、预决算、税收政策的掌握等都要优于年轻人。”
而退休人员的成本优势,也是很多用人单位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家大型企业的财务总监就这样说:“一个普通员工,单位每年要为其缴纳各种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一般在2万元左右(按中间偏低计算),而退休人员不需要交这部分钱,这就为单位节约了不少的成本,这也是退休人员受青睐的原因之一。”
老年人力资源尚待开发
尽管像张医生、老杜这样的老年人找到了发挥余热的新岗位,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中国老年人再就业率却并不高。显然,老年人力资源还没有被完全开发。
据中国老龄办副主任兼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介绍,随着1952年和19 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中国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1.94亿人。据推测,2025年中国老龄化人口将达到20%,2050年将达到25.5%,社会养老压力日益增大。
有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0岁及以上城市老年人口就业率仅为18%,且以高技术行业为主,这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法国就业数据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法国55岁到64岁老年人就业人口达到44.4%。瑞典老年人的就业率达到68.6%,丹麦达到60.2%,英国达到55.5%,葡萄牙达到51.1%,芬兰达到49.6%,德国达到39.5%,均远远高于中国。
无疑,通过鼓励低龄健康老人就业和创业,减轻全社会的养老负担,已经成为促进中国养老事业稳健发展的新课题。
快乐的新生
张东医生今年65岁,退休前是北京军区总医院的外科医生,技术十分精湛。在医院忙碌了一辈子的他在退休后本可以在家过轻松休闲的日子,但他却接受了另一家医院的聘请,继续做他钟爱的医生工作。
开始,家里人都反对张医生的选择,认为医院工作太辛苦,已经累了一辈子,好不容易退休,应该好好放松一下,但是他的态度很坚决,“医生是治病救人的,只要有能力,能做得动,就应该一直干下去,多救几个人比我在家赋闲养花更有意义。况且,外科医生的手,只要一闲下来就废了,趁着这双手还有用、还能用,我就要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几年过去了,忙碌的工作不仅没对张医生的身体和精神造成压力,反倒使他越老越精神,业务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用他的话说,退休后再就业心态不一样了,反倒更能沉下心来搞业务,能多治好几个病人就是他最快乐的事。
与专业技术人员张医生不同,64岁的杜全友以前是从事管理工作的,几乎没有其他的专业技能,用他自己的话说:“工作这么多年,最拿手的就是写材料了。”
因为不是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老杜刚退休时并没有想过再就业的问题,而是过上了逛公园、找朋友聊天、买菜做饭的闲散日子。然而仅仅两个月,闲不住的老杜就浑身不对劲,总觉得心中空荡荡的,生活中似乎缺少些什么。老杜认真思考之后,觉得这样的生活并不适合自己,于是下决心踏上再就业之路。
老杜开始频繁出入于各种人才交流中心,四处投递简历,为了面试满城跑,终于有一家IT公司肯录用他做文秘工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成了老杜退休生活的新起点。
由于对公司的情况和业务不熟悉,老杜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执着的老杜不断调整心态,虚心向年轻人学习,很快就适应了工作,之后随着老杜不断地自我充实,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很快就当上了公司的办公室主任,随后成为公司的副总经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杜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认真学习掌握公司运作的全部技能,打算自己创业。
老杜提出辞职后,公司老板为了挽留他,给予他非常优厚的待遇,但是老杜说:“好岗位还是留给年轻人,我这个老头子也没有养家糊口的压力,应该出去闯一闯。”
不久老杜开了一家小信息技术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公司经营情况不错,在当地小有名气。老杜说:“从我跑人才中心找工作开始,就看见现在年轻人就业有多难,我就想着能为社会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多少做点贡献,也算我没白折腾一趟,实现老有所为的价值。”
发挥余热做贡献
以前,退休人员找工作十分困难,四处碰壁是常见现象。然而,近些年,许多单位在招聘时,逐渐开始青睐他们,甚至有些人才交流市场还专门举办面对退休人员的招聘会。
为何退休人员突然成了香饽饽?记者采访了中关村人才发展中心一位正组织招聘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以前大多数单位到这里组织招聘,最注重的是学历和年龄,大家普遍认为退休人员年龄大,身体、精力、学历都没有优势,在单位也工作不了几年,因此都不愿意录用老同志。然而这些年,情况逐渐发生了改变。”
他进一步介绍说,事实证明,与年轻人相比,退休人员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优势。如今年轻人想法多,生活压力大,工作熟练后,为了得到更好的待遇,频繁跳槽。相反,老年人出来工作的目的都很单纯,对工资、待遇、职位没有太高的要求,反倒能够稳定地为单位服务很多年。再加上退休人员经历了几十年的知识积累与沉淀,阅历丰富,处理问题得当,人际交往上也比较谦和,能够很快融入到所在的团队中,到单位后,很快就能成为中坚力量。“我们组织过几场退休人员专场招聘会,用工单位反响很不错。”
退休人员进入用工市场是否会对年轻人的就业造成更大压力,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招聘现场,一位人事经理说:“不会的。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单位分工不同,所适应岗位不一样,不同岗位招聘不同年龄段人员,进行合理分布,以老带新加速年轻人成长。”接着,他举例子说,“比如,行政管理岗位,一般都想找有管理经验的退休人员,他们管理经验丰富,对什么人,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掌握得比较适度。当然在技术开发,市场营销方面需要年轻人,因为老年人的体力和精力都适应不了这些工作的强度。而产业系统集成、整体规划、售前工程师等岗位,退休人员就当仁不让了。另外,财务退休人员,是各单位招聘的首选。他们业务熟,对公司成本控制、预决算、税收政策的掌握等都要优于年轻人。”
而退休人员的成本优势,也是很多用人单位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家大型企业的财务总监就这样说:“一个普通员工,单位每年要为其缴纳各种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一般在2万元左右(按中间偏低计算),而退休人员不需要交这部分钱,这就为单位节约了不少的成本,这也是退休人员受青睐的原因之一。”
老年人力资源尚待开发
尽管像张医生、老杜这样的老年人找到了发挥余热的新岗位,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中国老年人再就业率却并不高。显然,老年人力资源还没有被完全开发。
据中国老龄办副主任兼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介绍,随着1952年和19 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中国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1.94亿人。据推测,2025年中国老龄化人口将达到20%,2050年将达到25.5%,社会养老压力日益增大。
有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0岁及以上城市老年人口就业率仅为18%,且以高技术行业为主,这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法国就业数据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法国55岁到64岁老年人就业人口达到44.4%。瑞典老年人的就业率达到68.6%,丹麦达到60.2%,英国达到55.5%,葡萄牙达到51.1%,芬兰达到49.6%,德国达到39.5%,均远远高于中国。
无疑,通过鼓励低龄健康老人就业和创业,减轻全社会的养老负担,已经成为促进中国养老事业稳健发展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