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解读
《灵巧的手》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意图是从激发和引导孩子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进行创新、创造。教学活动由“手型游戏”和“纸折宝塔”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在本教学设计中,执教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拓展和修改,从对学生基本综合实践活动动手习惯的培养入手,针对如何折“米”字,以及在此基础上“纸折宝塔”进行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理念
郭元祥老师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加以定义“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有效地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育人资源,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而设计的课程”。在郭老师的这段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注解中,我从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出发,认为要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耐心倾听他人发言、认真细致动手制作、小组合作团队精神等。而在以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初始年级进行教学时发现,许多孩子的尊重他人的习惯、动手实践的能力、小组合作的精神还比较欠佳。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思考。
教学要求
1.学生不借助工具(剪刀、直尺等),用双手在长方形的纸上裁出整齐的正方形;
2.在正方形的纸上折出清晰的“米”字,并掌握对折的技巧(边和边对齐、角和角对齐);
3.学习双三角形、双正方形的折叠方法和技巧;
4.在掌握动手制作的基本方法后,自学完成“纸折宝塔”的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制作的基本习惯和方法;掌握双三角形、双正方形的折叠方法。
教学难点:独立自学完成“纸折宝塔”的教学内容
教学准备:彩色软纸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知识互通、开题明义
(1)同学们,黑板上有这样几个图形,请孩子们来认一认!
(2)在第三个图形中有一个我们学过的汉字,它是什么字呢?
(3)正方形里的“米”字写得很工整,老师也有几个字,请孩子们给老师写的这几个“米”字评评分!
(4)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第一个“米”字得了95分;还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第二个“米”字得了60分;再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第三个“米”字只得了10分。你们这些小老师很公正、客观地给老师写的几个“米”字分别给了分数,请孩子们来夸夸第一个“米”字为什么得了那么多的分数呢?再来说评评第三个“米”字为什么得了那么少的分数呢?
点评:导入部分的教学设计,主要是结合学生学习过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在加深书写规范汉字的印象中,为后续在正方形的纸上折出工整的“米”字做铺垫。同时,教师设置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为三个“米”字评分的教学环节,也更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加深了对书写规范的“米”字特点的认识。从而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在折叠“米”字时,能养成良好的动手制作的基本习惯。
2.拨乱反正、认知规范
(1)同学们,你们刚刚为三个“米”字评了分数,还为每个“米”字说出了让它们心服口服的理由,小嘴巴都说的很棒!接下来让我们开始动手制作,来比比看谁的小手最能干!首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的彩色软纸,不借助工具,把它裁成一个正方形。
(2)请同学们一定注意在对折大三角形时,长方形纸多余的部分向后折叠。
(3)已经裁出正方形纸的同学们,刚刚第一个“米”字笑眯眯,第二个“米”字撅着嘴巴,第三个“米”字啊,伤心地哭了起来。请你在这三个“米”字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米”字,用折叠的方法,把它复制在你的正方形纸上。
(4)刚刚老师巡视了一圈,看到许多孩子正方形纸上的“米”字都折的很工整!我也凑凑热闹,折了两个“米”字,再请你来当当小老师,评评哪个折的好?
(5)你们评的真棒!看到同学们对第二个正方形上的“米”字直摇头,请你们为老师出出主意,该怎么折才能让这个正方形的“米”字更规范?
点评: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学生首先可以选择任一被评了分数的“米”字,用折叠的方法复制到正方形的纸上。同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为老师折叠不规范的“米”字出主意,加深学生正确折叠“米”字正方形的印象。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思维得到延展。在拨乱平反的探讨中,学生们清晰了要想在正方形纸上折叠清晰、工整、规范的“米”字,必须角对角、边对边。
3.设置悬疑、创新方法
(1)同学们,请你们按照刚刚大家总结出的方法,调整并修改好你正方形纸上的“米”字。并且把这张正方形纸翻到背面,重新折叠一次“米”字。
(2)我刚刚听到有的同学在议论,老师为什么让我们从背面又重新折叠一次“米”字呢?我现在不揭晓答案,先请同学们看一个魔术,答案就见分晓了!
(教师用正反面都折过“米”字的正方形纸,迅速变成一个双三角形,再变成一个双正方形)
(3)孩子们,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这么快速度地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变成双三角形和双正方形吗?就是因为正反面都折叠了“米”字,纸的柔韧性比较好,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快速地变成我们需要的形状。
(4)可是,孩子们,这个魔术的窍门,我一下子搞忘了,快请你们动动手,来帮助一下暂时失忆的老师,试着折一折,怎么可以快速方便地把正方形变成双三角形和双正方形吧?
点评: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疑问,并不急着为学生揭晓答案,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后,领悟在正方形纸上正、反折“米”字的作用。并能在折“米”字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正确、规范折纸方法的引导和良好习惯。从而自如折出双三角形和双正方形,掌握了方便灵活折手工作品的基本方法。
4.纸折宝塔、小组合作
(1)孩子们,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在正方形纸上,用正、反折“米”字的方法,来折出双三角形和双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三页,请孩子们自学完成后续纸折宝塔的步骤。
(2)教师在孩子们制作过程中,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引导孩子自己寻找折纸的窍门。
(3)孩子们,今天你们都很能干,不仅掌握了折“米”字的基本方法,还自学完成了纸折宝塔的过程。现在,请四个孩子为一组,合作完成纸折宝塔的制作,并注意如何把两个宝塔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演示把两个宝塔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点评:在最后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示范引导发挥了作用,孩子们可以触类旁通运用前面折“米”字的方法,规范、工整地折出纸折宝塔的基本部分,并在自学中完成纸折宝塔剩余的教学环节,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地关联在一起。
教学反思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要“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因此,作为课程和教材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是被教材牵着鼻子走,完全不考虑学生学习的需要。那么,我们就偏颇和背离了《纲要》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和希望了。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的实际内容,做了教学内容的适当拓展。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折纸习惯和将正方形变成双三角形、双正方形入手,进行教学,为学生后续折“纸折宝塔”和其他教学内容打下伏笔。也是响应《纲要》里对“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的要求。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
《灵巧的手》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意图是从激发和引导孩子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进行创新、创造。教学活动由“手型游戏”和“纸折宝塔”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在本教学设计中,执教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拓展和修改,从对学生基本综合实践活动动手习惯的培养入手,针对如何折“米”字,以及在此基础上“纸折宝塔”进行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理念
郭元祥老师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加以定义“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有效地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育人资源,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而设计的课程”。在郭老师的这段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注解中,我从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出发,认为要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耐心倾听他人发言、认真细致动手制作、小组合作团队精神等。而在以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初始年级进行教学时发现,许多孩子的尊重他人的习惯、动手实践的能力、小组合作的精神还比较欠佳。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思考。
教学要求
1.学生不借助工具(剪刀、直尺等),用双手在长方形的纸上裁出整齐的正方形;
2.在正方形的纸上折出清晰的“米”字,并掌握对折的技巧(边和边对齐、角和角对齐);
3.学习双三角形、双正方形的折叠方法和技巧;
4.在掌握动手制作的基本方法后,自学完成“纸折宝塔”的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制作的基本习惯和方法;掌握双三角形、双正方形的折叠方法。
教学难点:独立自学完成“纸折宝塔”的教学内容
教学准备:彩色软纸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知识互通、开题明义
(1)同学们,黑板上有这样几个图形,请孩子们来认一认!
(2)在第三个图形中有一个我们学过的汉字,它是什么字呢?
(3)正方形里的“米”字写得很工整,老师也有几个字,请孩子们给老师写的这几个“米”字评评分!
(4)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第一个“米”字得了95分;还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第二个“米”字得了60分;再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第三个“米”字只得了10分。你们这些小老师很公正、客观地给老师写的几个“米”字分别给了分数,请孩子们来夸夸第一个“米”字为什么得了那么多的分数呢?再来说评评第三个“米”字为什么得了那么少的分数呢?
点评:导入部分的教学设计,主要是结合学生学习过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在加深书写规范汉字的印象中,为后续在正方形的纸上折出工整的“米”字做铺垫。同时,教师设置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为三个“米”字评分的教学环节,也更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加深了对书写规范的“米”字特点的认识。从而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在折叠“米”字时,能养成良好的动手制作的基本习惯。
2.拨乱反正、认知规范
(1)同学们,你们刚刚为三个“米”字评了分数,还为每个“米”字说出了让它们心服口服的理由,小嘴巴都说的很棒!接下来让我们开始动手制作,来比比看谁的小手最能干!首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的彩色软纸,不借助工具,把它裁成一个正方形。
(2)请同学们一定注意在对折大三角形时,长方形纸多余的部分向后折叠。
(3)已经裁出正方形纸的同学们,刚刚第一个“米”字笑眯眯,第二个“米”字撅着嘴巴,第三个“米”字啊,伤心地哭了起来。请你在这三个“米”字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米”字,用折叠的方法,把它复制在你的正方形纸上。
(4)刚刚老师巡视了一圈,看到许多孩子正方形纸上的“米”字都折的很工整!我也凑凑热闹,折了两个“米”字,再请你来当当小老师,评评哪个折的好?
(5)你们评的真棒!看到同学们对第二个正方形上的“米”字直摇头,请你们为老师出出主意,该怎么折才能让这个正方形的“米”字更规范?
点评: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学生首先可以选择任一被评了分数的“米”字,用折叠的方法复制到正方形的纸上。同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为老师折叠不规范的“米”字出主意,加深学生正确折叠“米”字正方形的印象。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思维得到延展。在拨乱平反的探讨中,学生们清晰了要想在正方形纸上折叠清晰、工整、规范的“米”字,必须角对角、边对边。
3.设置悬疑、创新方法
(1)同学们,请你们按照刚刚大家总结出的方法,调整并修改好你正方形纸上的“米”字。并且把这张正方形纸翻到背面,重新折叠一次“米”字。
(2)我刚刚听到有的同学在议论,老师为什么让我们从背面又重新折叠一次“米”字呢?我现在不揭晓答案,先请同学们看一个魔术,答案就见分晓了!
(教师用正反面都折过“米”字的正方形纸,迅速变成一个双三角形,再变成一个双正方形)
(3)孩子们,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这么快速度地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变成双三角形和双正方形吗?就是因为正反面都折叠了“米”字,纸的柔韧性比较好,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快速地变成我们需要的形状。
(4)可是,孩子们,这个魔术的窍门,我一下子搞忘了,快请你们动动手,来帮助一下暂时失忆的老师,试着折一折,怎么可以快速方便地把正方形变成双三角形和双正方形吧?
点评: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疑问,并不急着为学生揭晓答案,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后,领悟在正方形纸上正、反折“米”字的作用。并能在折“米”字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正确、规范折纸方法的引导和良好习惯。从而自如折出双三角形和双正方形,掌握了方便灵活折手工作品的基本方法。
4.纸折宝塔、小组合作
(1)孩子们,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在正方形纸上,用正、反折“米”字的方法,来折出双三角形和双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三页,请孩子们自学完成后续纸折宝塔的步骤。
(2)教师在孩子们制作过程中,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引导孩子自己寻找折纸的窍门。
(3)孩子们,今天你们都很能干,不仅掌握了折“米”字的基本方法,还自学完成了纸折宝塔的过程。现在,请四个孩子为一组,合作完成纸折宝塔的制作,并注意如何把两个宝塔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演示把两个宝塔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点评:在最后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示范引导发挥了作用,孩子们可以触类旁通运用前面折“米”字的方法,规范、工整地折出纸折宝塔的基本部分,并在自学中完成纸折宝塔剩余的教学环节,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地关联在一起。
教学反思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要“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因此,作为课程和教材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是被教材牵着鼻子走,完全不考虑学生学习的需要。那么,我们就偏颇和背离了《纲要》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和希望了。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的实际内容,做了教学内容的适当拓展。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折纸习惯和将正方形变成双三角形、双正方形入手,进行教学,为学生后续折“纸折宝塔”和其他教学内容打下伏笔。也是响应《纲要》里对“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的要求。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