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油田开发中后期储层精细表征研究

来源 :新疆石油天然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16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Q油田在开发生产中存在的层间矛盾突出的问题,对其储层进行了精细的地质研究。综合应用多种资料建立了全区200多口井的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对各个小层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明确了不同层段平面微相分布规律。通过分析,将明下段各小层沉积微相划分为多条单次废弃曲流带和多条频繁废弃曲流带两种类型,本油田明下段大多数小层沉积微相分布属于多条单次废弃曲流带这种类型。在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趋势约束下的序贯指示方法建立了微相模型,通过相控建模的方法建立了物性参数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结果与实际油田生
其他文献
结合渤海稠油特点,打破以地质条件或流体性质单因素为依据划分油田类型的方法,开展了以开发方式选择为导向的渤海稠油油藏分类方法研究.该方法综合考虑三个影响开发方式选择
哈萨克斯坦卡拉姆卡斯油田位于曼格什拉克半岛西部,从地质构造上认为是卡拉姆卡斯—乌津大地构造台阶,沉积于南曼格什拉克拗陷北缘。该油田建成于1970年代,2017年当地甲方为
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岩性复杂、类型多样、岩石中碎屑粒径普遍较细,粉细砂岩、泥岩与碳酸盐岩富集层多呈互层状分布,储层之间在岩性、电性和
油水相渗比值关系式是反映水驱油田渗流特征和建立水驱开发规律的基础。目前,油水相渗比值关系式种类较多,各种关系式之间相互关系复杂,给现场应用带来一些困惑。为此,编制了
为了认识可动弹性微球调驱体系的性质,指导矿场调驱实施工作,采用激光纳米粒度测量仪、布氏黏度计及人造岩心,开展了室内可动弹微球调驱体系实验研究,观测可动弹性微球的表观
辽河油田S1块超稠油边底水油藏,2006年投入开发,采用直井+水平井组合式开发井网。2011年区块年产达到最高峰5.1×10~4t,采油速度1.6,2014年受到部分井出水影响年产油降至2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井周存在大量缝洞,针对目前常规酸压沟通方向单一,多底井工艺复杂且分支少,无法全方位高效动用井周剩余储集体的问题,设计采用径向水射流多分支技
针对常规加砂压裂工艺裂缝内压降高、支撑剂分布连续、砂堵风险大的问题,结合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储层低孔、低渗、低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压裂工艺——高速通道加砂压裂技
白251井区油藏衰竭式开发,地层能量无法得到有效补充,油藏递减大,需要采用新技术,改善开发效果.CO2具有增加地层能量、降低原油粘度、改善渗流能力、沟通孔喉等作用,经白251
衰竭式开发的小气顶油藏由于天然能量不足,随着开发生产的进行,油井产量下降快,整体采出程度低,开发效果不理想。ZSG油田Z3断块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油井大多间开低液生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