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头部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

来源 :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329619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胰头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胆胰外科从2006年1月至2021年1月诊治的29例胰头部SPT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9例患者中男4例、女25例,男女比例为1∶6.25;平均年龄为29.3(11 ~39)岁.大多数患者首发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血清学胆红素及肿瘤标记物均在正常范围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2例患者行胰头部肿块切除术,11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后随访率为86.2%.随访时间2~180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胰头部SPTP患者临床罕见,多见于年轻女性,术前鉴别诊断困难,手术完整切除为最佳治疗方案,总体预后好.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急诊抢救室患者压力性损伤流行特征,为急诊抢救室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8-01至2019-10某三级医院急诊抢救室压力性损伤患者资料,并对患者一般状况、患病情况与压力性损伤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急救抢救室压力性损伤患者中年龄≥61岁的老年患者占绝大部分(87.9%);主要为压力性损伤1期(45.2%)和2期(30.0%);急诊抢救室患者压力性损伤最常出现部位为骶尾部(114例,49.6%)、足跟及足踝部(43例,18.7%);院内外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部位差异
胰腺囊性瘤变(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变[IPMN],黏液囊性瘤变[MCN],浆液性假乳头瘤变[SPN])和神经内分泌瘤变被归类为良性或者低度恶性肿瘤.目前针对不同位置的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存在颇多争论,特别是手术方式,手术范围.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与本中心临床经验,对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展开阐述.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评估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病理分级中的价值,分析其相关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82例CCRCC患者(Ⅰ级14例,Ⅱ级47例,Ⅲ级15例,Ⅳ级6例)行IVIM-DWI检查,Ⅰ级+Ⅱ级归为低级别组(n=61),Ⅲ+Ⅳ级归为高级别组(n=21).IVIM-DWI检查设定9个b值(0、20、50、100、200、400、600、800、1000 s/mm2).通过DWI双指数模型获得不同病理分级CCRCC的单纯组织
环境因素影响着部队的日常训练和军事行动,高温环境军事作业容易导致热损伤.高热环境对医护人员的工作、伤病员救治、药品储运和仪器性能、伤病员心理方面都有较明显的影响.根据驻地环境,同抓教育训练、筹备研究结合、精细规范环境、完善现有预案.降低高热环境对军事训练和卫勤保障的不良影响,切实服务热区部队,提高战斗力,对部队卫勤保障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对卵圆孔未闭(PFO)的诊断价值,分析冠脉CTA观察复杂型PFO的能力.方法:纳入冠脉CTA检查提示存在房间隔通道患者229例,其中34例两周内同时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对患者冠状动脉CTA进行以下方面评估:分流的存在及程度,通道长度及直径,房间隔膨出瘤(ASA)、左房多出口或其他心脏形态的改变.结果:34例行TEE检查的患者中,33例结果为阳性,诊断符合率达97.1%.229例患者中,91例(39.7%)患者可观察到左向右分流,1级分流66例(占比72
肿瘤诊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影像诊断报告中包含诊断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医学影像结构式诊断报告可以提高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可结合多媒体技术增加报告的可读性和可视性.基于肿瘤的结构式报告以临床需求为中心,更具针对性.本文对基于肿瘤影像结构式诊断报告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的临床应用及发展方向提出思考.
目的观察改良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isual Double-Lumen Tube,VDLT)塑形方法在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0-08至2021-08我院胸外科择期手术单肺通气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I~Ⅲ级,年龄24~80岁,性别不限,BMI 19~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塑形组(Tsaditional Shaping,TS组)和改良塑形组(Isproved Sh
损伤控制理念原则上是指计划性分期手术,应急救援中的损害控制理念是广义的损害控制,即改变以往在早期就进行复杂、完整的手术策略,而采取以快捷、简单的操作,维护患者的生理机制,控制伤情的进一步恶化,使遭受严重创伤的患者获得复苏的时间和机会后,再进行完整、合理的手术或分期手术.目前损伤控制理念在灾难现场救援中逐步得到应用.灾难现场的特点是现场混乱、伤员量多、医疗救护条件艰苦、伤员病情复杂多变等,通过快速的创伤分类及评估实行分级救治,利用已有的救援设备稳定伤员的生命体征,依托一体化救援车载医院或野战医院进行初期简化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19年6月1日~2021年6月31日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采集肝移植术后HAP的相关数据,分析导致肝移植术后并发HAP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相关临床指标对肝移植术后并发HAP的预测价值.结果 70例肝移植患者中25例(35.7%)术后并发HAP.HAP组患者在有吸烟史、术中输注红细胞量、机械通气时间、ICU
通过卫生专业力量在军地两类应急救援能力测评的实践,对比这两种测评体系在任务特点、人员构成、能力要求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就卫生专业力量在具备执行国际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战创伤批量伤员阶梯救治时,在专业储备和能力转换等方面的提升点,探讨卫生专业力量平战转化的实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