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的摄影史上究竟有多少位大摄影家是从音乐走向摄影的,我没有进行过认真的考证,大脑不假思索地转一下,除了想到安塞尔·亚当斯、罗伯特·梅普尔索之外,另一位我所熟知的就是女摄影家莉赛特·莫德尔(Lisette Model)。她早年在法国学习音乐,钢琴和作曲都是她的拿手好戏。
32岁的那年,因为从姐姐那里学到了一点初步的照相技巧,她决定跟她的过去说再见了。她的内心或许这样想着:这个世界不缺少一个弹琴的,但缺那么一个能走到顶端的摄影家。
莫德尔的名字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并不如雷贯耳,但她的摄影历程里有两件事是他人无可超越的:一件是带出了20世纪最伟大的女摄影家阿伯斯(Diane Arbus),另一件是她从1943年至1963年的20年间曾经12次在MOMA举办个展或群展,这个记录在摄影史上几乎无人能敌。
回顾她的创作过程,似乎走了两个极端。在她刚拿起相机时,她的镜头大多对准了流浪者、小商贩、街边无所事事的小人物。而当她从法国到了纽约之后,她的倾向有了明显的变化,也许,她觉得先前的作品不够丰富,也许,她以为揭示上层生活更有显现复杂的可能性。
于是,咖啡馆里优雅的恋人、上流社会party的贵妇、街边穿行的时髦女子、橱窗里上等的真人模特都成了她追逐拍摄的对象……看到眼前这些作品,我脑子里忽然蹦出一个念头:当年我们常说看到亚当斯的作品,仿佛在听一场雄浑的交响乐,而眼前莫德尔的作品又何尝不是如此?她用多次曝光的手法合成拍摄的景物简直就是曲中的和弦,丰富而又多重,稳健又不失魅力。胖的人物总能踩到重的节拍,瘦的主角总是那般的轻盈美丽。本期展示的原作由莫德尔1940年在纽约康尼岛拍摄而成,画面中的女子肥胖而又欢快的神情,是她捕捉恰到好处的杰作。“原作100”在中国巡展时,我常听到观展的人说:“这样的照片我也会拍”。话是没错,错在哪儿呢?看待一个摄影家,我以为这样的描述或为准确:一个人拍一张好照片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拍好照片,不拍坏照片,一辈子有益于广大民众,一辈子有益于摄影事业……
假如有人问我,从音乐改行到摄影的摄影家与跟音乐毫无关联的摄影家的区别在哪儿,我会说她(他)们的作品比别人更有古典韵律,同时她(他)们也更善于表现当代艺术。她(他)们的脑子里仿佛储藏着曲谱一样,比别人有更深的画面感。照相只要会按快门就足够了,但用心而不是用手指去按快门,才称之为摄影。
32岁的那年,因为从姐姐那里学到了一点初步的照相技巧,她决定跟她的过去说再见了。她的内心或许这样想着:这个世界不缺少一个弹琴的,但缺那么一个能走到顶端的摄影家。
莫德尔的名字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并不如雷贯耳,但她的摄影历程里有两件事是他人无可超越的:一件是带出了20世纪最伟大的女摄影家阿伯斯(Diane Arbus),另一件是她从1943年至1963年的20年间曾经12次在MOMA举办个展或群展,这个记录在摄影史上几乎无人能敌。
回顾她的创作过程,似乎走了两个极端。在她刚拿起相机时,她的镜头大多对准了流浪者、小商贩、街边无所事事的小人物。而当她从法国到了纽约之后,她的倾向有了明显的变化,也许,她觉得先前的作品不够丰富,也许,她以为揭示上层生活更有显现复杂的可能性。
于是,咖啡馆里优雅的恋人、上流社会party的贵妇、街边穿行的时髦女子、橱窗里上等的真人模特都成了她追逐拍摄的对象……看到眼前这些作品,我脑子里忽然蹦出一个念头:当年我们常说看到亚当斯的作品,仿佛在听一场雄浑的交响乐,而眼前莫德尔的作品又何尝不是如此?她用多次曝光的手法合成拍摄的景物简直就是曲中的和弦,丰富而又多重,稳健又不失魅力。胖的人物总能踩到重的节拍,瘦的主角总是那般的轻盈美丽。本期展示的原作由莫德尔1940年在纽约康尼岛拍摄而成,画面中的女子肥胖而又欢快的神情,是她捕捉恰到好处的杰作。“原作100”在中国巡展时,我常听到观展的人说:“这样的照片我也会拍”。话是没错,错在哪儿呢?看待一个摄影家,我以为这样的描述或为准确:一个人拍一张好照片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拍好照片,不拍坏照片,一辈子有益于广大民众,一辈子有益于摄影事业……
假如有人问我,从音乐改行到摄影的摄影家与跟音乐毫无关联的摄影家的区别在哪儿,我会说她(他)们的作品比别人更有古典韵律,同时她(他)们也更善于表现当代艺术。她(他)们的脑子里仿佛储藏着曲谱一样,比别人有更深的画面感。照相只要会按快门就足够了,但用心而不是用手指去按快门,才称之为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