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烹饪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考虑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的主要原因,根据具体情况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烹饪专业实训教学中,要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采取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烹饪实验实训教学的特殊性,探讨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实训实景化,积累实战经验,使他们成为真正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现代服务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烹饪实训;“行为引导型”;实训实景化;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6-0221-02
传统餐饮服务行业的重要部分是中式烹饪,而烹饪实训课是烹饪课的重要部分,在烹饪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考虑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原因,根据具体情况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采取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实训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实现从学习者到就业者的转变,学生完成实训就能够胜任企业的岗位要求,实现毕业就能就业甚至创业的愿望。而在我校开展的“实训实景化”——将实验实训室建成饭店直接对外经营,则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我校烹饪专业招收的是五年制一贯制高职和三年制中职,相对于普通中学生来讲,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一点,但他们特点是好动,有一定的创新潜能。因此我们在烹饪教学中抓住学生特点,改变师傅带徒弟那种旧的教学模式,在适应社会市场发展的要求中坚持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就如何在烹饪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提出几种方法。
1 研究烹饪实训的特点,树立创新教育观
烹饪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烹饪技能,做到一专多能、一技多用,既能操作又有设计能力的综合素质。烹饪实训与其它技能教学一样,具有操作性、演示性、模拟性、工艺性等特点,但又有它的特点。首先,烹饪实训的操作连贯性强,操作过程可分解性差,要求学生眼快、手快、反应快。其次,烹饪实训以定性分析为主,特别是调味技术,“五味调和百味香”,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悟性。第三, 烹饪实训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从原料的选择、初加工到刀工、烹制、调味,直至产品的完成,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要求学生心灵手巧。第四,烹饪实训消耗大、费用高,只有资金投人,没有或很少有资金回收。第五,烹饪实训操作规范性差,评价实训产品难度大。
烹饪专业教学要求学生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并通过烹饪实训获得烹饪技艺,通过勤学苦练,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烹饪制作奠定基础。当前大多数烹饪专业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仍是"一支粉笔一把刀,一块砧板一只勺"的师徒相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它的长处和独特的一面,教师操作演示和经验传授,学生以模仿为主,继承为主,但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这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有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和较高的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还在于教师是否具备创新能力,是否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边缘的科学知识。其次,烹饪专业教师除了熟悉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有烹饪化学、营养卫生、成本核算、厨房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再有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唤起他们的自信,使他们敢于创新,真正做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主动探索,尽可能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克服障碍,优化方法,启迪创新智慧
通过对烹饪实训课中学生情况的研究,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启迪他们的创新智慧。对于烹饪专业课的教学,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烹饪实训课中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有以下一些障碍。首先,師带徒式教学有一定的局限。通过教师(师傅) 演示操作、经验传授,学生模仿、继承,这样束缚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显然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实训材料的高消耗性与不可逆性,烹饪实训所用的材料(包括原料和燃料)均为一次性消耗而无法重复利用,目前尚无合适的代用品,致使烹饪实训的费用增大,学生练习的机会减少,操作过程难于融会贯通,更谈不上触类旁通。第三,实验场所的问题,烹饪实训场所具有很强的专用性,如房屋结构、炉灶、排油烟设备和工具以及烹饪原料及贮藏设备等都有一定的要求。目前我国烹饪实训场所大体可分为专用和兼用两种。大多数专用实训室限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设施简陋且设备不全,更缺少现代化的、能进行定量分析的设备与工具。和经营相结合的兼用实训中心,虽说条件较好,但往往强调经营利润而忽视教学质量,致使学生缺少发挥创新能力的“空间”。第四,实训产品的高价值性和低观赏性。由于烹饪实验所用的一切原料均是具有货币价值的实物,特别是制作高档产品时,学生很少动手操作的机会,无法体验和领会,更谈不上创新。又因烹饪实训产品的耐贮性差,很容易发生外观(色、香、味、形)和质地的变化,其“精彩”过程和“生命”周期很短,特别是热菜,其观赏过程更短,不便于学生仔细观察与对比和研究。第五,实训基本功和技能的特殊性。烹饪的基本功和技巧必须通过长期的“实战”训练才能形成,但因受到场所、工具、经费、时间等条件的限制,难以做到“勺不离手,刀不离身”的勤加练习,因而对技能的提高增加了难度。同时,由于我国烹饪工艺的规范性差,产品的配料比例和营养的搭配,以及工艺过程与操作要领等难以准确定量和描述,一般全凭主观感觉和经验,而这种感觉和经验,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和领悟才能形成,要使初学者在短时间内掌握规律,往往是力不从心。
通过分析,我们觉得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模拟教学,归纳流程,显示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学生面前展现菜肴的整个制作过程,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通过观看图像,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上烹调技法--"熘"菜的分类时,先让学生观看"糖醋里脊"(脆熘)、"西湖醋鱼"(软熘)、"滑溜里脊"(滑熘)三个菜肴制作的录像,然后让学生讨论熘菜的三种制作方法的相同与相异点,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分别从三个菜肴的传热介质、成熟方法、上浆、挂糊、勾芡、芡汁的多少等方面思考、分析、比较,得出"熘"菜中三种技法区别,从而真正掌握"脆熘"、"软熘"、"滑熘"三种烹调技法的操作要领和特点。因此,模拟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新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情境法。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创设问题意识环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具有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表露和发展。教学活动中应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积极思维,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传统观点有一具大胆的质疑精神。如在《饮食营养与卫生》“科学配菜”的教学中,我提了这么几个问题:“菠菜豆腐这道菜搭配合理吗?”、“煮豆时加少许碱能缩短成熟时间,这种方法值得推广吗?为什么?”这一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如有的学生说菠菜与豆腐搭配不科学,因为菠菜中含有草酸,而豆腐中含有钙,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有的学生说如果先将菠菜经过焯水处理除去部分草酸后再烹调,也可一试;有的学生说煮豆进加碱,虽然可以缩短成熟时间,但是豆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却被破坏了,这种方法不可取……这些回答,虽然看似平常,但是打破了学生的被动听讲,被动回答的局面,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实训实景化。实训实景化是让学生进入学校实训饭店,根据顾客要求独立制作菜肴的一种方法。学生在菜肴制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能深刻地促使学生思考、分析,并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传授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在烹饪教学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下,在仿真的教学情境和开放的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参与项目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在烹饪教学中,要传授各种思维方法于学生,有意识帮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启发和引导学生逻辑思维有如下途经:第一、从学生实践或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的感性知识来考虑问题。第二、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由抽象到具体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第三、灵活运用烹调技法,如"一菜多烹"、"一料多用"。第四、通过对比。第五观看录像。通过以上途经,使学生在下列思维方法中得到提高。
(1)分析法和综合法。 分析法是把事物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法是把事物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这两种方法紧密联系,不可截然分开。
(2)归类法和比较法。归类法是一种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以区别于具有另一种本质特征性事物的思维方法,如"软炸"、"酥炸"、"脆炸"、"干炸"、"清炸"等,都屬于烹调技法--炸。这是因为它们都是以食用油脂为传热介质进行烹制菜肴的一种方法。比较法是一种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以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
(3)演绎法和归纳法。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如一般鱼在初步加工时都要刮去鱼鳞,对大多数鱼是正确的,但新鲜的鲥鱼和带鱼,就不能刮鳞,因为鱼鳞软而有营养。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如通过软炸、酥炸、脆炸、干炸、清炸、香炸、卷炸、包炸等八种炸的方法中,归纳出炸这个烹调技法的技术特点要领和应用范围。
(4)抽象法和概括法。 抽象法是把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加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法,如对烧、焖、扒、烩、涮、蜜汁等烹调方法比较,抽象出它们是以水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方法。 概括法是把抽象出来的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性综合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如刀工技术中麦穗花刀、梳子花刀、牡丹花刀等各种花刀技术,抽象出花刀本质特性是运用剞刀法,加热后形成各种美丽形状的刀法技术。
以上几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在烹饪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注重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心理。通过“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使学生掌握菜点制作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及基本要领,从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精一通十。如《面点制作工艺》中梅花饺的制作学会了,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到荷花饺、四喜饺、海棠饺、青菜饺、冠顶饺、鸳鸯饺等的制作;麻花酥的制作学会了,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到眉毛酥、盒子酥、兰花酥、荷花酥等的制作。让学生在掌握前人烹调技术的前提下,运用现代科学知识,运用现代厨具设备,不断创新。此外,教师还要启发学生思考同菜系其它菜点的制作、区分,比较不同菜系的制作技艺,最终以原料、工艺、色、香、味、形等方面去创新。如杭州南方大酒家的“迷宗菜”在杭州菜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不受条框来束缚,融合众家之长,创新出一系列师承各派、无宗无派的“迷宗菜”,风靡杭州城。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展开联想,从而开拓思维。
在烹饪课的教学中,要以专业特色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时代的需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彭元,王林.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2003,(3).
[2] 王林.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4,(12).
[3]《巴南职高“职高生关键能力培养”特色教育实施方案》文章来源:网络
【关键词】 烹饪实训;“行为引导型”;实训实景化;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6-0221-02
传统餐饮服务行业的重要部分是中式烹饪,而烹饪实训课是烹饪课的重要部分,在烹饪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考虑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原因,根据具体情况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采取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实训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实现从学习者到就业者的转变,学生完成实训就能够胜任企业的岗位要求,实现毕业就能就业甚至创业的愿望。而在我校开展的“实训实景化”——将实验实训室建成饭店直接对外经营,则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我校烹饪专业招收的是五年制一贯制高职和三年制中职,相对于普通中学生来讲,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一点,但他们特点是好动,有一定的创新潜能。因此我们在烹饪教学中抓住学生特点,改变师傅带徒弟那种旧的教学模式,在适应社会市场发展的要求中坚持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就如何在烹饪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提出几种方法。
1 研究烹饪实训的特点,树立创新教育观
烹饪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烹饪技能,做到一专多能、一技多用,既能操作又有设计能力的综合素质。烹饪实训与其它技能教学一样,具有操作性、演示性、模拟性、工艺性等特点,但又有它的特点。首先,烹饪实训的操作连贯性强,操作过程可分解性差,要求学生眼快、手快、反应快。其次,烹饪实训以定性分析为主,特别是调味技术,“五味调和百味香”,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悟性。第三, 烹饪实训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从原料的选择、初加工到刀工、烹制、调味,直至产品的完成,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要求学生心灵手巧。第四,烹饪实训消耗大、费用高,只有资金投人,没有或很少有资金回收。第五,烹饪实训操作规范性差,评价实训产品难度大。
烹饪专业教学要求学生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并通过烹饪实训获得烹饪技艺,通过勤学苦练,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烹饪制作奠定基础。当前大多数烹饪专业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仍是"一支粉笔一把刀,一块砧板一只勺"的师徒相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它的长处和独特的一面,教师操作演示和经验传授,学生以模仿为主,继承为主,但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这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有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和较高的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还在于教师是否具备创新能力,是否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边缘的科学知识。其次,烹饪专业教师除了熟悉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有烹饪化学、营养卫生、成本核算、厨房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再有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唤起他们的自信,使他们敢于创新,真正做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主动探索,尽可能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克服障碍,优化方法,启迪创新智慧
通过对烹饪实训课中学生情况的研究,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启迪他们的创新智慧。对于烹饪专业课的教学,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烹饪实训课中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有以下一些障碍。首先,師带徒式教学有一定的局限。通过教师(师傅) 演示操作、经验传授,学生模仿、继承,这样束缚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显然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实训材料的高消耗性与不可逆性,烹饪实训所用的材料(包括原料和燃料)均为一次性消耗而无法重复利用,目前尚无合适的代用品,致使烹饪实训的费用增大,学生练习的机会减少,操作过程难于融会贯通,更谈不上触类旁通。第三,实验场所的问题,烹饪实训场所具有很强的专用性,如房屋结构、炉灶、排油烟设备和工具以及烹饪原料及贮藏设备等都有一定的要求。目前我国烹饪实训场所大体可分为专用和兼用两种。大多数专用实训室限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设施简陋且设备不全,更缺少现代化的、能进行定量分析的设备与工具。和经营相结合的兼用实训中心,虽说条件较好,但往往强调经营利润而忽视教学质量,致使学生缺少发挥创新能力的“空间”。第四,实训产品的高价值性和低观赏性。由于烹饪实验所用的一切原料均是具有货币价值的实物,特别是制作高档产品时,学生很少动手操作的机会,无法体验和领会,更谈不上创新。又因烹饪实训产品的耐贮性差,很容易发生外观(色、香、味、形)和质地的变化,其“精彩”过程和“生命”周期很短,特别是热菜,其观赏过程更短,不便于学生仔细观察与对比和研究。第五,实训基本功和技能的特殊性。烹饪的基本功和技巧必须通过长期的“实战”训练才能形成,但因受到场所、工具、经费、时间等条件的限制,难以做到“勺不离手,刀不离身”的勤加练习,因而对技能的提高增加了难度。同时,由于我国烹饪工艺的规范性差,产品的配料比例和营养的搭配,以及工艺过程与操作要领等难以准确定量和描述,一般全凭主观感觉和经验,而这种感觉和经验,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和领悟才能形成,要使初学者在短时间内掌握规律,往往是力不从心。
通过分析,我们觉得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模拟教学,归纳流程,显示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学生面前展现菜肴的整个制作过程,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通过观看图像,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上烹调技法--"熘"菜的分类时,先让学生观看"糖醋里脊"(脆熘)、"西湖醋鱼"(软熘)、"滑溜里脊"(滑熘)三个菜肴制作的录像,然后让学生讨论熘菜的三种制作方法的相同与相异点,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分别从三个菜肴的传热介质、成熟方法、上浆、挂糊、勾芡、芡汁的多少等方面思考、分析、比较,得出"熘"菜中三种技法区别,从而真正掌握"脆熘"、"软熘"、"滑熘"三种烹调技法的操作要领和特点。因此,模拟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新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情境法。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创设问题意识环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具有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表露和发展。教学活动中应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积极思维,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传统观点有一具大胆的质疑精神。如在《饮食营养与卫生》“科学配菜”的教学中,我提了这么几个问题:“菠菜豆腐这道菜搭配合理吗?”、“煮豆时加少许碱能缩短成熟时间,这种方法值得推广吗?为什么?”这一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如有的学生说菠菜与豆腐搭配不科学,因为菠菜中含有草酸,而豆腐中含有钙,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有的学生说如果先将菠菜经过焯水处理除去部分草酸后再烹调,也可一试;有的学生说煮豆进加碱,虽然可以缩短成熟时间,但是豆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却被破坏了,这种方法不可取……这些回答,虽然看似平常,但是打破了学生的被动听讲,被动回答的局面,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实训实景化。实训实景化是让学生进入学校实训饭店,根据顾客要求独立制作菜肴的一种方法。学生在菜肴制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能深刻地促使学生思考、分析,并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传授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在烹饪教学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下,在仿真的教学情境和开放的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参与项目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在烹饪教学中,要传授各种思维方法于学生,有意识帮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启发和引导学生逻辑思维有如下途经:第一、从学生实践或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的感性知识来考虑问题。第二、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由抽象到具体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第三、灵活运用烹调技法,如"一菜多烹"、"一料多用"。第四、通过对比。第五观看录像。通过以上途经,使学生在下列思维方法中得到提高。
(1)分析法和综合法。 分析法是把事物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法是把事物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这两种方法紧密联系,不可截然分开。
(2)归类法和比较法。归类法是一种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以区别于具有另一种本质特征性事物的思维方法,如"软炸"、"酥炸"、"脆炸"、"干炸"、"清炸"等,都屬于烹调技法--炸。这是因为它们都是以食用油脂为传热介质进行烹制菜肴的一种方法。比较法是一种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以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
(3)演绎法和归纳法。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如一般鱼在初步加工时都要刮去鱼鳞,对大多数鱼是正确的,但新鲜的鲥鱼和带鱼,就不能刮鳞,因为鱼鳞软而有营养。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如通过软炸、酥炸、脆炸、干炸、清炸、香炸、卷炸、包炸等八种炸的方法中,归纳出炸这个烹调技法的技术特点要领和应用范围。
(4)抽象法和概括法。 抽象法是把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加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法,如对烧、焖、扒、烩、涮、蜜汁等烹调方法比较,抽象出它们是以水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方法。 概括法是把抽象出来的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性综合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如刀工技术中麦穗花刀、梳子花刀、牡丹花刀等各种花刀技术,抽象出花刀本质特性是运用剞刀法,加热后形成各种美丽形状的刀法技术。
以上几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在烹饪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注重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心理。通过“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使学生掌握菜点制作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及基本要领,从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精一通十。如《面点制作工艺》中梅花饺的制作学会了,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到荷花饺、四喜饺、海棠饺、青菜饺、冠顶饺、鸳鸯饺等的制作;麻花酥的制作学会了,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到眉毛酥、盒子酥、兰花酥、荷花酥等的制作。让学生在掌握前人烹调技术的前提下,运用现代科学知识,运用现代厨具设备,不断创新。此外,教师还要启发学生思考同菜系其它菜点的制作、区分,比较不同菜系的制作技艺,最终以原料、工艺、色、香、味、形等方面去创新。如杭州南方大酒家的“迷宗菜”在杭州菜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不受条框来束缚,融合众家之长,创新出一系列师承各派、无宗无派的“迷宗菜”,风靡杭州城。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展开联想,从而开拓思维。
在烹饪课的教学中,要以专业特色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时代的需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彭元,王林.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2003,(3).
[2] 王林.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4,(12).
[3]《巴南职高“职高生关键能力培养”特色教育实施方案》文章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