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平衡养生术”等

来源 :新闻世界·健康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平衡养生术”
  
  我对养生方面的文章情有独钟,一律精读,边读边动脑筋,进一步思考,看如何取其精华,并运用到自己的养生活动中去。我觉得,养生中“平衡”二字,意义非凡。常讲阴阳调适,经络疏理,水火平衡,五行畅顺,尽量避免出现极端异象,损伤机体和谐。
  在这些有益的启迪下,我编制了适用于自已的“平衡养生术”,多年来行之不息,效果显著。此“术”并非一套养生体操或单一动作,而是一系列有意识至无意识的平衡活动,内容多种多样。
  1.穿袜子时,别人是坐在凳子上稳稳当当地穿,年纪大的人更是如此。我却是单只脚站在地上,保持身体平衡,用双手拿着一只袜子套在另一只脚上。动作要稳定,不摇晃不摇摆,自在地进行,更不得将双脚同时落在地上。脱袜子也是单腿站立。因为每天必定要穿袜子和脱袜子,这样就自动成了每天必须完成的一项“平衡功课”,天长日久,成为习惯,日日不忘。穿、脱袜子,都是先完成左脚,再换成右脚。
  2.穿裤子,情况也甚相似。用单腿站立,保持身体稳定平衡,在另一腿上先套上裤腿,然后换脚,套上另一个裤腿。动作不慌不忙,不摇晃不摇摆,更不得将双脚全部落于地上。脱裤子也是这样。夏天穿单裤时比较容易,冬天穿球裤、毛裤甚至棉裤,也一定要坚持单脚站立穿脱,不要迁就自己。难度增加,平衡训练的效果相应提高。日久自然顺利。
  3.闲坐时,抽空做做平衡动作。坐在椅子上时,两腿向前斜伸,两手扶着椅面,协助双腿和全身保持平衡,姿式固定1分钟。然后收回左脚使呈弯屈状,右脚向前斜伸直,保持1分钟。再换姿势,收回右腿使呈弯屈状,左腿向斜伸直,固定1分钟。这个动作,不问场合,乘汽车、坐火车时也可以穿插悄悄进行。
  日常生活中,还可以找到很多应用平衡训练的机会。正因为是日常生活,所以显得自然而和谐,不必刻意前往锻炼场所,也不必划出专门锻炼的时间,寓平衡训练于不知不觉中。不起眼的平衡动作,不自觉地成了一种恒久的活动,成了习惯就忘不掉,没有一日会间断。
  这种特别的平衡动作,对个人养生和健体益寿,甚有好处。骨骼关节经常活动,肌肉力量得到增强。腿脚灵便,行动敏捷。血液循环适度加快,促进新陈代谢,血管保持弹性,畅通血流,心脏功能加强,远离心血管病等老年疾病。扩大肺活量,呼吸变得深沉有律。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适度有氧活动,加速体内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的分解吸收。此外,对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亦有很好的加强。
  老年人如果长期进行平衡锻炼,会延缓衰老进程,起到延年益寿的理想效果。笔者年逾花甲,丝毫没有衰老的感觉,每天从四层楼上下多次,气不喘心不跳,多年也没光顾医院。有人开玩笑说:“都像你这样,医生就要失业了”,这与我日常生活中融入平衡训练,确实是不无关系的。
  (《养生月刊》文/梁庆怀)
  
  动静结合才是长寿之道
  
  “生命在于运动”是一句广泛流传的名言。诚然,坚持运动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法,但我认为,说得全面些,健康和长寿之道应该是动和静的恰当结合。
  说“恰当结合”,既不能只动不静,也不能只静不动。无论动还是静,都要掌握一个适当的“度”。动得过分,可能会引起疲倦、劳损甚至受伤;而一味静养,会变成“懒虫”,造成机体的衰弱,功能加速退化,引发各种疾病。
  动的方式很多,最简便的当属走路。不过要注意的是,不能是慢慢地散步,也不要在繁华马路的人行道上走,因为来往汽车太多,空气污染较重。最好在公园、河边或汽车较少的路边行走,而且走得稍微快些,一次30分钟即可。
  打太极拳、舞太极剑都是很好的运动,舒缓、优美,有如行云流水,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而且,这类运动动中有静,要气沉丹田,心如止水,做到“泰山崩于侧,不为所动”。学会拳、剑并不难,但要做到动作规范则不容易。最好和一些朋友一起切磋,还要长年坚持,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些朋友每天爬楼梯或者爬山,实际上对老年人来说,爬楼梯是不适当的,因为对膝关节有损伤。爬山也不适于大段大段上台阶,最好是走缓坡,道理也是一样的。
  不少单位有健身房,备有各种器材,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等,选择合适的种类。这种锻炼就特别需要注意“度”,不要好胜、逞强,表现自己多么健壮有力,尤其是患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人,更要特别注意。
  静的方式也有很多,除了睡眠以外,还有读书、看报、绘画、写字、垂钓、听音乐等。现在差不多家家都有电视机,要选择内容健康、画面优雅的看,那些低俗无聊的节目,倒不如不看。看电视的时候也别闲着,可以自己做些按摩,如擦胸部,揉腹部,按压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静中有动,既益身又益心,可谓“两全其美”。
  (摘自《中老年保健》文/杨兆麟)
其他文献
“象形”:中药中的一道风景  □周嘉    有一味中药叫“牛膝”。它可不是牛的膝盖,而是一种草本植物的根。这种植物很柔弱,但茎上的一个个“关节”却十分强大:粗大的膨起,又结实,又坚硬,强壮有力,就像牛的膝盖,故此得名。可以补肝肾,强腰膝,主治由肝肾亏虚引起的腰膝酸软。  说罢关节,再说中药的颜色。黑色的中药大多补肾,如黑芝麻、黑附片、生地、熟地、桑葚等,按“五行学说”黑色归属于肾,这自然又是一种象
期刊
龟蛇长寿导引吐纳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三国时期曹操脍炙人口的言志诗。人们向往长寿,便自然同龟蛇联系起来,因为龟蛇乃是长寿的“灵物”。龟蛇各有自己的长寿奥秘,龟的长寿除了遗传因素外,龟还有不贪不争,无欲无求,安分守己,谨护自身,你击我脚,我即缩入,你敲我头,我即躲入,
期刊
当养生遭遇个体差异    听说东北农村有大片的盐碱地,白花花一片,寸草不生。前几年有的科学家培育出一种植物,专能在这种盐碱地里生长。真不可想象。其实这世界上只有不适宜某种生物生存的地方,没有所有生物都不能生存的场所。生物为了生存,经过付出无数生命的代价,逐渐变异遗传适应环境,一代代演变下来,才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  人也是这无数生物中的一种。在地球上生存的六十多亿人口中,可以说绝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
期刊
踏雪寻春何处是?“雪中四花”璨然开。三九严寒,百花寂寥,万物凋零,而梅花、山茶花、水仙花、迎春花却迎着寒风绽开,被医家视为治病良药。  梅花梅花的品种繁多。药用以白梅花为主,称为“绿萼梅”。每年1~2月间采取含苞待放的花蕾(此时香浓而持久),摊置席上,晒干或烘干备用。梅花味微酸、涩,性平,无毒。《百草镜》说它“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生津止渴,解暑涤烦。”《饮片新参》载:“绿萼
期刊
哪些中药能降血糖?  中国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委员会教授 刘尊永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很多单味中药具有降糖作用。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与治疗其他疾病一样,其特点是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和复方的使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不仅在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通过辩证论治的方法,采用综合措施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起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作用。  单味降糖中药  黄连煎剂有降低血糖作用。从黄连整药中提炼的小檗
期刊
如何“降脂不伤肝”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范建高    由高脂血症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生命的第一杀手,对广大肥胖症、糖尿病和脂肪肝患者构成严重威胁。降低肝脏胆固醇合成的重要药物(他汀)继1987年问世以来,已成为西方国家处方量最大的药物之一。  随着“早期干预、强化降脂、长期用药”理论的提出,阿托伐他汀(立普妥)、普伐他汀(普拉固)、辛伐他汀(舒降脂)
期刊
脖子“太累” 急需“减负”  ——颈椎病问答  天津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教授 高家骏    问:我的孩子才14岁,却被诊断为颈椎病,这可能吗?  答:这并不奇怪,因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伏案学习时间过长所致。对中小学颈椎病调查,发现脖子有“问题”的竟占15%!据统计,中小学生上体育课,做前后滚翻扭伤脖子的小患者中,8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一些学生上课、写作业时头晕、头痛、脖子酸累、四肢
期刊
身体康健腿先行    多做立正可轻身。“立正”这一动作健身可谓简单方便。多做立正能使全身筋骨肌肉形成一条线,呼吸气血畅通,通过深呼吸使人体吸入大量氧气,燃烧体内的脂肪,是减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焕发青春活力。  “立正”要掌握以下四个要点:一要腿直、腰直、背直、颈直和两肩平。立正姿势,两脚自然开立,做到腿、腰、背、颈形成一条直线,使全身骨骼、肌肉伸展,经络血脉畅
期刊
孩子变傻,喂食不当是祸首  □白汉玉    今年初,刘老头家添了个白白胖胖的孙子。儿媳的奶水足,把孩子喂得非常健壮。宝宝还不到3个月头就挺得直直的,3个月时逗着会笑,手舞足蹈,咿呀学语,趴着能把上半身抬起,6个多月时就能独坐,扶着站立时两腿蹦蹦跳跳,很有劲。  然而,到9个月时孩子有些不对劲了。虽然孩子看起来还是胖乎乎的,但脸色发黄,更重要的是不像原来那样活泼好动了。腿没有劲,手也很少动,只能躺着
期刊
巧除“鸡眼”    如果你脚上长了鸡眼,可尝试用下面一些方法去除。  1.取乌梅10枚,研成细末,装入瓶内,加上香油浸泡7~10天,和匀成药膏。用温盐水浸泡鸡眼,待粗皮软化去除粗皮,取适量药膏敷在鸡眼上,再用纱布包扎,12小时换一次药,3天为一个疗程。  2.取地骨皮、红花各10克,研成细末,加适量香油调成糊状。每晚热水泡脚后,取适量药糊涂在鸡眼上,再用无毒塑料薄膜盖上,用胶布固定。  3.取芦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