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EN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會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开展讲座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更是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分析了不同类型讲座的主要作用,即:课堂的延伸、可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人文教育的良好方式;大学生教育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在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人文环境下,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能力,增长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讲座 人文教育 学术氛围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9.001
  Abstract The social demand for talent training of university becomes higher and higher. It could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rough energetically developing the course of lectures, also it was the important method for humanistic education. The main roles of different lectures were discussed, that is: extension of classroom, building of academic atmosphere, good system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an important way for improving quality. It is helpful for activating creative ability and improving creative spirit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lecture; humanistic education; academic atmosphere; quality education; creative ability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本职能之一,“大学的奇迹在于其用短短四年时间将一群茫然无知的中学生变戏法似的调教成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1]目前大学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急剧变革、激烈竞争的环境之中,经济与技术发展不断提出新的任务,社会和文化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大学被寄予极高的期望。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是大学的最基本使命和最核心的价值。文献[2]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归结为:培养有鲜明道德意识、人格健全的社会人;具有持续学习发展能力的学习人;具有宽厚专业背景的技术人。文献[3]指出:大学应当帮助学生克服狭隘的专业取向,培养怀疑和探索精神,建立广博的人文、社会和自然学科背景,从而发展完整的人格。由此可见,随着大学培养理念的演化变迁,大学不应仅仅只偏重专业知识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道德观念、一定修养和全面发展的人才。
  受到教学资源、学时的限制,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培养方案中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占比重仍然很大,而针对人文、社会背景的课程相对较少,就算有,大都也以选修课形式出现;而课堂专业课程的教学,也不能满足学生对当今本领域最新科技发展、对更新换代知识学习的渴求。因此,大力开展包括专业学术讲座、人文讲座在内的讲座活动,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更是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
  1 专业讲座是课堂的延伸,可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这类讲座对该领域内的人来说,是一场学术盛宴。专业讲座的内容可以是学科最新的前沿,也可以是最老的话题,可以涵盖数理化、农工经、文史哲、政法外等多学科。尽管讲座内容分属于不同的学科,但在相应学科领域内具有高深的研究水准。
  大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系统专业知识的学习,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往往教材上的知识很容易被淘汰或过时。因此,邀请当前活跃在国内外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学术专家,讲述科学研究的亲身经历,分享科学实践的感悟,探讨科学精神的真谛,传授为人治学的真知灼见。可以形成最快的信息来源,最广的知识领域。而师生与国内外学者进行面对面学术交流,则更能广泛地获得信息,了解最新的学术观点和成果,且通过当面讨论和交换思想,建立起更密切的交流网络,能体验到思路的火花式碰撞,也能了解到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将有利于学生不断丰富知识体系,掌握学科的最新动向,进行知识储备与更新。同时也可营造大学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人文环境,在师生中积极营造崇尚科学,锐意创新的学术氛围。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尤其以德国为代表,早期就是实行讲座制,[4]正因为如此,德国成为了欧洲的学术中心,大师云集,学问不断推陈出新。
  某校交通专业坚持开展一周一次的专业学术讲座活动,邀请国内外的本学科领域著名专家作为主讲人,围绕道路材料、道路检测、道路设计、施工控制等内容,介绍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系统地进行了研究和讨论。近三年举办讲座及小型论坛活动达102场,学生参与达到7000多人次。参与讲座的学生反映:通过参加国内外专门学者的讲座,可以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学习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使学生扩大了眼界;另外通过讲座,可以了解国际上道路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和热点内容,学生结合自己所学,得到启发,积极开展思考,并就其中某项内容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部分成果参加了每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近三年荣获该赛事一等、二等、三等奖项共6项。极大的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如获得第八届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项目“降解交通车辆尾气污染的光催化材料效能测试装置”的灵感就是来源于美国田纳西大学黄宝山教授所做的“路面环保与废旧沥青利用技术”讲座。   2 人文講座是人文教育的良好方式,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是一种客观的陈述,它回答是什么,而人文学科要回答应当是什么,包含有一种价值的导向,人文学科总要设立一种理想人格的目标或典范,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的完美化,它不是使人学到一门技术,而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道德品格。
  大学教育的目标,不能仅限于给学生一种职业的训练,而是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道德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大学教育不仅要注意专业的教育,还要注意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教育。上学就不仅是学一点知识,而且是为了发展人性、丰富情感、完善人格。
  哥伦比亚大学基于为所有本科生提供一个基本的、广泛的历史文化知识背景为出发点,于20世纪初提出“现代文明”课程。[5、6]其教学重点在于历史和哲学方面,并设计“人文经典”“名著选读”系列课程,其必读书目包括《圣经》《古兰经》《伊利亚特》《傲慢与偏见》《忏悔录》等及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多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笛卡尔、霍布斯、亚当斯密、马克思、达尔文等人的著作,每学期包括10~11本西方文学中无可争议的经典。其核心课程以高强度的经典阅读著称,学生几乎是要废寝忘食才能完成教授的课堂讨论。但这对提高本科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大意义,为学生在历史、哲学和政治思想等领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哥大教授们精心设计的核心课程也一直沿用八十多年至今,成为通识教育的典范。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文理分科制度,其中特别是理科生在进入大学后表现出了在人文知识、人文素养的缺乏,很早教育部门和高校管理者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想办法来着手加强。但受到教学条件限制,高校不可能都像哥伦比亚大学专门开设相关课程,于是提出了一种替代方式,即素质教育推荐书目,学校在培养计划中列出一长串书单,包括上百本甚至几百本中外名著让学生自主阅读。但这种方法缺乏有效的考核方式,其效果也就难以保证。更重要的是,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学习有关人文知识,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表达思想的方法。
  因此,大力开展人文讲座活动,是在教学培养计划以外进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作者曾参加某校举办的多场讲座,感觉受益匪浅。如李岚清同志的“音乐与人生”讲座,可以了解西方古典音乐的起源、发展,每个音乐家的成长历程,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的区别。他认为:音乐有助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和修养、培养高尚情操、激发灵感、增强创意思维能力,好的音乐不但给人带来欢快愉悦、给人美的享受、同时还能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叶廷芳先生关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反思的讲座中,从中国的历史、国民的心理、传统与继承的角度仔细分析了当前中国建筑的现状、问题及出路,并列举国家大剧院、北京西客站等建筑典型,使听众受到很大启发。而白先勇先生关于昆剧《牡丹亭》的讲座,让听众了解到昆曲是中国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不同艺术的集合体,它能超越地域和文化阻隔,为众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喜爱。不同院系、专业的师生可以超越专业的局限,得到艺术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洗礼。
  校园人文讲座虽然不可能独立担负起学生人文教育的责任,但肯定会有助于对大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如何评判等人文精神的培养。
  3 讲座是大学生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讲座活动的开展,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高尚美好情感和创新精神。充分用高校具有科技密集、知识密集的优势、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培养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开拓性。
  讲座作为课内教学的延伸,可以让学生开阔思路,增强创新意识,给课程改革注入新鲜血液。它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与著名学者同场交流的园地,在了解学科前沿、学习先进理念的同时,鼓励学生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讲座者共同探讨,激发科研灵感,并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辩证的看待问题。体现出学术上的大胆进取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打破了传统的学生被动式的单向“接收”, 使学生养成在“学习、倾听”过程中“思考、研究”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同时,高校通过形式多样的讲座活动的开展,可形成一所高校独有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浓郁的学术氛围可以促使同学们主动参与学术活动,大学生通过感受学术氛围,帮助教师和科人员进行科研,甚至直接参与科研活动,可以使专业知识得到应用,专业技能得到锻炼,专业能力得到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提高全面素质。
  4 结语
  大学是育人的场所,学校良好的教学质量,并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精神强的合格的人才,是大学的己任。而作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讲座,可以为学生的人文修养提供良好的教育方式,也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在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人文环境下,学生耳濡目染,必然激活学生的创造能力,增长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讲座当之无愧为大学之“要”。
  参考文献
  [1] 程星.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之道[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 郭明顺.大学理念视角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12):84-88.
  [3] 张兄武,陆丽等.中国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管理,2011(4):66-69.
  [4] 马超.从讲座制到系科制:欧洲大学内部管理权力的变更[J].比较教育研究,2006(4):61-64.
  [5] 甘阳.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3):38-65.
  [6] 王霞.价值视角下大学通识课程的建设——哥伦比亚大学的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10(5):22-25.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为教育体系中与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劳动教育2.0提升计划为例,全面探究扎实推进高校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论述构建“一核四维,多轮驱动”的全方位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充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 劳动教育 实施路径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期刊
摘 要 高职英语课程内容丰富,包含的主题涉及文化文明、学习生活、科技发展等各方面,有丰富的思政素材,是实施课程思政的理想平台。本研究学情出发,展开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探索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设计思政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思政元素和思政教学融入课前、课中、课后的各教学环节,在平时潜移默化的英语知识学习与实际应用中融入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等方面的指引,实现英语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
期刊
摘 要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教育教学一站式平台是对教育变革的一次有效尝试:平台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理念,通过第一版本的一站式平台第一期选修的学生数达到240人,学生反映课程内容编排紧凑,先导课程与主要课程安排合理。通过平台课程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人工智能行业动态。对比计算机专业同层次的其他选修课程,无论是选修人数、课程满意度都有明显提高,证明了一站式平台是切实可行的,符合现代智慧教育的教学理念
期刊
摘 要 教材是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建构高水平的教育体系,开发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教材是关键。基于移动终端资源(二维码)的新形态教材迎合了“互联网+”时代背景应运而生的“融媒体”潮流。新形态教材将传统纸质教材与教学资源包括视频、动画、电子书、在线测验、师生互动讨论等一体化建设,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教学资源云体系。开发与建设思政类新形态教材,提升思政类辅助教材的内涵与外延,提高思
期刊
摘 要 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优质建设的主要考量要素,对高职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做出了顶层设计。本文归纳总结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借鉴法国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有益经验,提出新商科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对策和建议,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 新商科 高职教育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
期刊
摘 要 翻转课堂近几年被广泛关注,然而其所引发的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都需要时间去实践和探索。本文以“志愿者管理”线上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工具的分析选择、框架设计、实践验证三个阶段,梳理出三个PBL并行的线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在其他实践性强的高校文科教学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在线教育 问题式学习 项目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期刊
摘 要 土壤生態学是生态学的新兴分支学科,并逐渐成为了生态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目前生态学专业土壤生态学实验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课时设置、实验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体系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意见,以期为生态学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生态学专业 土壤生态学 实验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
期刊
摘 要 “食品专业英语”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为了培养具备一定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与国内外业界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食品工程卓越人才,食品专业英语课程应结合基础理论、国内外生产需求和专业前沿知识“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因“才”施教。基于该教学形式,课题组从食品专业双语教学的内在需要、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探讨了食品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机制。  
期刊
摘 要 现有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缺乏层次化和体系化、重理论轻实践,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生涯成长需求和客观需要。以实践为导向重新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 以实践为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9.01
期刊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服务社会是高校四大职能之一,社会对高校的依赖性不断加强。区域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品位的提升需要高校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地方政府希望通过高校集聚优质教育资源,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服务“三农”是高校重要使命,高职院校服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类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其办学价值的根本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