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的教学模式从“教材→教师→学生”的顺序来完成教学。就学生而言,尽管手持教材,但他们不清楚教师将要讲什么、怎么讲。教师授课时注重教案内容的落实,很容易让学生沦为记笔记的机器,课堂上根本没有时间来思考和消化,其结果是“过程体验>学习速度>理解深度”。“学案导学”教学法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其结果是“过程体验<学习速度<理解深度”。
教师课前要精心编撰导学案,它是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的文字材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副本”。编写导学案前教师要做到“深度备课”。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融进导学案中,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将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要精心设计问题,最好是填空题;还要注意将课堂内容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问题设计要由低到高,螺旋式上升。好的导学案能使学生做到依托学案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理归纳,应用知识完成典型例题,做好目标检测。
教师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努力做到“五放手”: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概括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上课时学生拿出前一天发的导学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开始阅读、思考,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接着是小组交流、讨论、检查,进行合作性学习,此时教师要巡视指导;对有争议的问题先倾听学生的解释,熟记于心,讲课时集中解决。这两个自主学习的环节会占去课堂教学的一大半时间,教师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的薄弱环节等,以使引导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最后教师点拨、精讲、释疑解惑,师生交流,归纳总结。对难度大的问题,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突出“导”字。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充分展开,在教学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在课堂上应检查学案,要求学生课后依据教师的点拨及课堂互动的成果及时修订导学案,写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课后教师也要及时反思教学,强化“研”字,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教师要重视课堂预设,同时重视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
对实施“学案导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一,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第二,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师要思考的不是怎样去传授教科书的内容,而是如何利用教科书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第三,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切忌顾此失彼,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变成放任自流的“放羊式”教学。
第四,应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要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第五,积极征询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而设计和展开的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去进一步研究和实验的可行的教学方法。
(责任编辑 廖银燕)
教师课前要精心编撰导学案,它是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的文字材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副本”。编写导学案前教师要做到“深度备课”。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融进导学案中,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将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要精心设计问题,最好是填空题;还要注意将课堂内容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问题设计要由低到高,螺旋式上升。好的导学案能使学生做到依托学案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理归纳,应用知识完成典型例题,做好目标检测。
教师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努力做到“五放手”: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概括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上课时学生拿出前一天发的导学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开始阅读、思考,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接着是小组交流、讨论、检查,进行合作性学习,此时教师要巡视指导;对有争议的问题先倾听学生的解释,熟记于心,讲课时集中解决。这两个自主学习的环节会占去课堂教学的一大半时间,教师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的薄弱环节等,以使引导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最后教师点拨、精讲、释疑解惑,师生交流,归纳总结。对难度大的问题,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突出“导”字。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充分展开,在教学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在课堂上应检查学案,要求学生课后依据教师的点拨及课堂互动的成果及时修订导学案,写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课后教师也要及时反思教学,强化“研”字,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教师要重视课堂预设,同时重视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
对实施“学案导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一,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第二,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师要思考的不是怎样去传授教科书的内容,而是如何利用教科书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第三,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切忌顾此失彼,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变成放任自流的“放羊式”教学。
第四,应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要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第五,积极征询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而设计和展开的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去进一步研究和实验的可行的教学方法。
(责任编辑 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