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相互交往和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人际关系,是维系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内容
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一)师生之间的业务关系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分别充当一定的角色及在双方活动共同体中的分工合作。简言之,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工作关系,即教师指导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互动关系。
(二)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
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的具有伦理性质的特殊关系,是师生在处理相互关系中应遵循的道德和规范。
(三)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态度、感受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联系。师生情感关系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自然形成的,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客观而基本的师生关系,受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制约着教学的最终结果。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教育意义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崇高理想、正确学习动机、健康情感、顽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条件,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又与学生智力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如果教师以满腔热情、充满信任和期望的态度对待学生,就会使他们在愉悦的人际关系中努力学习,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相反,师生关系的冷漠、淡薄、互不信任、没有期望,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严重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
(二)有利于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
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包括语言交往能力和非语言交往能力,而这些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教学过程即是一个语言交往的过程,也是一个非语言交往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各种交往能力养成的前提条件。
(三)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还应将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健康兴趣和正确态度等人各因素放在重要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因素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健康、完整、高尚人格品质的形成。
(四)有利于加快学生社会化进程
学生的主要社会观念的形成是通过学校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获得的,因为相对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生活来说,学校交往生活的社会化程度更高。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往往使学生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并将其内化为社会观念、转化为行为准则的主要途径。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方法
良好师生关系是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前提,它本身又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因此,师生双方应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在知识、能力上的差异,特别是组织角色上的不同,决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自觉努力。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业务关系
1.深入研究教学活动的规律性。
师生业务关系的合理确定,离不开对教学活动过程的整体观照。对教学活动过程的不同认识,左右着师生业务关系的方向。因此,对教学活动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对于正确处理师生业务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基本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主导主体的多样表现和组合方式。
教学是双方性活动,但并非单一性活动。主导与主体的表现方式是复杂多样的。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必须积极积累和探索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多样化组合形式,并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性和可行性。
3.给学生以自由创造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优化师生业务关系,必须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得以发挥,将本属于学习主体的学习自由和创造自由还给学生。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教师主导作用的更好发挥,因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创造劳动带动学生创造的过程。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
1.树立教育民主平等思想。
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看做具有平等人格的人,尊重他们的感受、思想和意愿,努力用开放、探索的态度组织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参与的自由和选择的机会。
2.理解和宽容学生。
师生关系的裂痕,往往是由于彼此缺乏理解造成的。教师应积极了解学生,与学生坦诚交流,遇事站到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而宽容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应过死、过苛、过于统一,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只有错过,才能明白什么是对。
3.尊重、保护学生的利益。
权利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学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是侵犯学生权力现象屡见不鲜的内在原因。明确师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不仅有利于保护学生权利,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净化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既非等价交换关系,又非权谋术数关系,而是一种教育关系,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特殊社会关系。当前,师生关系越来越庸俗化、利益化、金钱化。要想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广大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自身抵御社会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
1.爱学生。
教师的爱是师生之间无形的情感纽带。没有爱就没有心灵相通、就没有感情融洽。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善意和爱心,才会对教师产生亲切之情,才能形成健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爱学生包含很多内容,例如:爱学生,就要学会尊重学生;爱学生,就要学会宽容学生;爱学生,就要学会打开与学生交流之门,等等。
2.研究学生。
师生因为角色定位的影响,会在不知不觉中充当良好关系的阻碍者,这就要求作为主导的教师,主动积极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只有沟通,才有了解,才会有良好关系的建立;只有了解,研究学生的情况(家庭、个性、爱好、心理等),才能与学生和谐相处。
3.提高自身修养。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教师必须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大知识视野、培养职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更多的尊重和信任。
4.展现自我教学魅力。
师生业务活动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师生情感关系。通过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就会提高,对自己和对方的信心就会增强,师生情感就会向积极方向发展,而教学活动的成功,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真正的感激和尊重之情。因此,教师需要在业务上下苦功,搞好教学工作、挖掘教学的艺术魅力,真正教好学生,帮助学生取得成功。
四、结语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与朋友之间的相互信赖关系,是一种平等对话者之间的互动互学、相互协调、相互欣赏的共识关系。它的构建是漫长而艰巨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全新观念,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懂得赞美,善于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民主、和谐、进步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内容
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一)师生之间的业务关系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分别充当一定的角色及在双方活动共同体中的分工合作。简言之,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工作关系,即教师指导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互动关系。
(二)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
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的具有伦理性质的特殊关系,是师生在处理相互关系中应遵循的道德和规范。
(三)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态度、感受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联系。师生情感关系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自然形成的,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客观而基本的师生关系,受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制约着教学的最终结果。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教育意义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崇高理想、正确学习动机、健康情感、顽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条件,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又与学生智力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如果教师以满腔热情、充满信任和期望的态度对待学生,就会使他们在愉悦的人际关系中努力学习,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相反,师生关系的冷漠、淡薄、互不信任、没有期望,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严重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
(二)有利于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
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包括语言交往能力和非语言交往能力,而这些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教学过程即是一个语言交往的过程,也是一个非语言交往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各种交往能力养成的前提条件。
(三)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还应将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健康兴趣和正确态度等人各因素放在重要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因素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健康、完整、高尚人格品质的形成。
(四)有利于加快学生社会化进程
学生的主要社会观念的形成是通过学校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获得的,因为相对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生活来说,学校交往生活的社会化程度更高。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往往使学生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并将其内化为社会观念、转化为行为准则的主要途径。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方法
良好师生关系是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前提,它本身又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因此,师生双方应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在知识、能力上的差异,特别是组织角色上的不同,决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自觉努力。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业务关系
1.深入研究教学活动的规律性。
师生业务关系的合理确定,离不开对教学活动过程的整体观照。对教学活动过程的不同认识,左右着师生业务关系的方向。因此,对教学活动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对于正确处理师生业务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基本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主导主体的多样表现和组合方式。
教学是双方性活动,但并非单一性活动。主导与主体的表现方式是复杂多样的。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必须积极积累和探索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多样化组合形式,并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性和可行性。
3.给学生以自由创造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优化师生业务关系,必须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得以发挥,将本属于学习主体的学习自由和创造自由还给学生。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教师主导作用的更好发挥,因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创造劳动带动学生创造的过程。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
1.树立教育民主平等思想。
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看做具有平等人格的人,尊重他们的感受、思想和意愿,努力用开放、探索的态度组织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参与的自由和选择的机会。
2.理解和宽容学生。
师生关系的裂痕,往往是由于彼此缺乏理解造成的。教师应积极了解学生,与学生坦诚交流,遇事站到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而宽容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应过死、过苛、过于统一,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只有错过,才能明白什么是对。
3.尊重、保护学生的利益。
权利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学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是侵犯学生权力现象屡见不鲜的内在原因。明确师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不仅有利于保护学生权利,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净化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既非等价交换关系,又非权谋术数关系,而是一种教育关系,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特殊社会关系。当前,师生关系越来越庸俗化、利益化、金钱化。要想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广大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自身抵御社会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
1.爱学生。
教师的爱是师生之间无形的情感纽带。没有爱就没有心灵相通、就没有感情融洽。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善意和爱心,才会对教师产生亲切之情,才能形成健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爱学生包含很多内容,例如:爱学生,就要学会尊重学生;爱学生,就要学会宽容学生;爱学生,就要学会打开与学生交流之门,等等。
2.研究学生。
师生因为角色定位的影响,会在不知不觉中充当良好关系的阻碍者,这就要求作为主导的教师,主动积极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只有沟通,才有了解,才会有良好关系的建立;只有了解,研究学生的情况(家庭、个性、爱好、心理等),才能与学生和谐相处。
3.提高自身修养。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教师必须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大知识视野、培养职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更多的尊重和信任。
4.展现自我教学魅力。
师生业务活动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师生情感关系。通过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就会提高,对自己和对方的信心就会增强,师生情感就会向积极方向发展,而教学活动的成功,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真正的感激和尊重之情。因此,教师需要在业务上下苦功,搞好教学工作、挖掘教学的艺术魅力,真正教好学生,帮助学生取得成功。
四、结语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与朋友之间的相互信赖关系,是一种平等对话者之间的互动互学、相互协调、相互欣赏的共识关系。它的构建是漫长而艰巨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全新观念,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懂得赞美,善于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民主、和谐、进步的新型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