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战略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具体指标要求,探讨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应对策略和管理方案,对现代建筑施工企业执行国家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战略;施工企业;要求
中图分类号:TS95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215-01
引言
针对目前建筑市场存在着城乡建设模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重规模轻效率、重外观轻品质、重建设轻管理,建筑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等突出问题,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要求全社会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绿色建筑”战略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
为使绿色建筑行动落地,国家新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
(1)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大类方面,在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大类指标的基础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增加了“施工管理”,更好地实现对建筑全生命期的覆盖。这意味着建筑施工企业不再是绿色建筑评价活动的事后旁观者,其建设阶段的施工管理活动正式被纳入评价体系中。
(2)适用建筑类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适用范围,由原适用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进一步扩展至民用建筑中各主要类型。这意味着从事各类民用建筑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将参与到绿色建筑的评价活动中。
2 建筑施工企业的应对方案和管理要求
GB/T50378- 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施工管理”章节内容,绝大部分是对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或者技术管理的要求,个别是由设计、建设方等单位控制但是施工单位应参与的相关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承接项目时应关注招标文件和合同的要求,对相关方有“绿色建筑”要求的建设项目,应提前做好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策划和准备。项目部成立后应组织学习GB/T50378- 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针对评价标准对“9施工管理”章节做好以下各项管理工作。
2.1 学习与管理工作
(1)项目部成立专门的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根据预先设定的绿色建筑施工总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实施和考核活动。比选优化施工方案,制定相应施工计划并严格执行,要求措施、进度和人员落实,实行过程和目标双控。保存记录:项目组织機构的相关制度文件,在施工过程中各种主要活动的可证明记录,包括可证明时间、人物、事件的纸质和电子文件、影像资料等。
(2)建筑施工过程是对工程场地的一个改造过程,不但改变了场地的原始状态,而且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包括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扬尘、噪声、污水排放、光污染等。保存记录:环境保护计划书、施工单位ISO14001文件、环境保护实施记录文件(包括责任人签字的检查记录、照片或像等)、可能有的当地环保局或建委等有关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因子如扬尘、噪声、污水排放评价的达标证明。
(3)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保护。建筑施工项目部应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落实,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保存记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施工单位O H S A S 18000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文件、现场作业危险源清单及其控制计划、现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及发放台账,必要时核实劳动保护用品或器具进货单。
(4)参建各方应对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重点内容正确理解与准确把握。施工前由参建各方进行专业会审时,应对保障绿色建筑性能的重点内容逐一进行。保存记录:各专业设计文件专项会审记录。
2.2 评分项,环境保护
(1)施工扬尘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施工中应采取降尘措施,降低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施工中的降尘措施包括对易飞扬物质的洒水、覆盖、遮挡,对出人车辆的清洗、封闭,对易产生扬尘施工工艺的降尘措施等。在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密目防尘网或防尘布,具有很好的扬尘控制效果。保存记录:查阅降尘计算书、降尘措施实施记录。
(2)施工产生的噪声是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居民投诉的主要对象。为了减低施工噪声排放,应该采取降低噪声和噪声传播的有效措施,包括采用低噪声设备,运用吸声、消声、隔声、隔振等降噪措施,降低施工机械噪声。保存记录:查阅降噪计划书、场界噪声测量记录。
(3)目前建筑施工废弃物的数量很大,堆放或填埋均占用大量的土地;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建筑垃圾的淋滤液渗入土层和含水层,破坏土壤环境,污染地下水,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同时建筑施工废弃物的产出,也意味着资源的浪费。因此减少建筑施工废弃物产出,涉及节地、节能、节材和保护环境这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问题。施工废弃物减量化应在材料采购、材料管理、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实施。保存记录:建筑施工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计划,建筑施工废弃物回收单据,各类建筑材料进货单,各类工程量结算清单,统计计算的每10000m 2建筑施工固体废弃物排放量。
2.3 资源节约
(1)施工过程中的用能,是建筑全寿命期能耗的组成部分。由于建筑结构、高度、所在地区等的不同,建成每平方米建筑的用能量有显著的差异。施工中应制定节能和用能方案,提出建成每平方米建筑能耗目标值,预算各施工阶段用电负荷,合理配置临时用电设备,尽量避免多台大型设备同时使用。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保存记录:施工节能和用能方案,用能监测记录,统计计算的建成每平方米建筑能耗值,有关证明材料。
(2)施工过程中的用水,是建筑全寿命期水耗的组成部分。由于建筑结构、高度、所在地区等的不同,建成每平方米建筑的用水量有显著的差异。施工中应制定节水和用水方案,提出建成每平方米建筑水耗目标值。为此应该做好水耗监测、记录,用于指导施工过程中的节水。保存记录:施工节水和用水方案,统计计算的用水监测记录,建成每平方米建筑水耗值,有关证明材料。
(3)减少混凝土损耗、降低混凝土消耗量是施工中节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国各地方的工程量预算定额,一般规定预拌混凝土的损耗率是1.5% ,但在很多工程施工中超过了1.5% ,甚至达到了2%?3%,因此有必要对预拌混凝土的损耗率提出要求。保存记录:混凝土用量结算清单、预拌混凝土进货单,统计计算的预拌混凝土损耗率。设计评价预审时,查阅减少损耗的措施计划。
(4)钢筋是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大宗消耗材料。钢筋浪费是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施工不合理都会造成钢筋浪费。我国各地方的工程量预算定额,根据钢筋的规格不同,一般规定的损耗率为2.5%?4.5 %。钢筋专业化生产不仅可以通过统筹套裁节约钢筋,还可减少现场作业、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施工环境和保证工程质量。保存记录:专业化生产成型钢筋用量结算清单、成型钢筋进货单,统计计算的成型钢筋使用率,现场钢筋加工的钢筋工程量清单、钢筋用量结算清单,钢筋进货单,统计计算的现场加工钢筋损耗率。
参考文献:
[1]郭丽娟.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关键词]绿色建筑;战略;施工企业;要求
中图分类号:TS95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215-01
引言
针对目前建筑市场存在着城乡建设模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重规模轻效率、重外观轻品质、重建设轻管理,建筑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等突出问题,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要求全社会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绿色建筑”战略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
为使绿色建筑行动落地,国家新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
(1)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大类方面,在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大类指标的基础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增加了“施工管理”,更好地实现对建筑全生命期的覆盖。这意味着建筑施工企业不再是绿色建筑评价活动的事后旁观者,其建设阶段的施工管理活动正式被纳入评价体系中。
(2)适用建筑类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适用范围,由原适用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进一步扩展至民用建筑中各主要类型。这意味着从事各类民用建筑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将参与到绿色建筑的评价活动中。
2 建筑施工企业的应对方案和管理要求
GB/T50378- 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施工管理”章节内容,绝大部分是对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或者技术管理的要求,个别是由设计、建设方等单位控制但是施工单位应参与的相关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承接项目时应关注招标文件和合同的要求,对相关方有“绿色建筑”要求的建设项目,应提前做好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策划和准备。项目部成立后应组织学习GB/T50378- 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针对评价标准对“9施工管理”章节做好以下各项管理工作。
2.1 学习与管理工作
(1)项目部成立专门的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根据预先设定的绿色建筑施工总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实施和考核活动。比选优化施工方案,制定相应施工计划并严格执行,要求措施、进度和人员落实,实行过程和目标双控。保存记录:项目组织機构的相关制度文件,在施工过程中各种主要活动的可证明记录,包括可证明时间、人物、事件的纸质和电子文件、影像资料等。
(2)建筑施工过程是对工程场地的一个改造过程,不但改变了场地的原始状态,而且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包括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扬尘、噪声、污水排放、光污染等。保存记录:环境保护计划书、施工单位ISO14001文件、环境保护实施记录文件(包括责任人签字的检查记录、照片或像等)、可能有的当地环保局或建委等有关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因子如扬尘、噪声、污水排放评价的达标证明。
(3)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保护。建筑施工项目部应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落实,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保存记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施工单位O H S A S 18000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文件、现场作业危险源清单及其控制计划、现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及发放台账,必要时核实劳动保护用品或器具进货单。
(4)参建各方应对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重点内容正确理解与准确把握。施工前由参建各方进行专业会审时,应对保障绿色建筑性能的重点内容逐一进行。保存记录:各专业设计文件专项会审记录。
2.2 评分项,环境保护
(1)施工扬尘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施工中应采取降尘措施,降低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施工中的降尘措施包括对易飞扬物质的洒水、覆盖、遮挡,对出人车辆的清洗、封闭,对易产生扬尘施工工艺的降尘措施等。在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密目防尘网或防尘布,具有很好的扬尘控制效果。保存记录:查阅降尘计算书、降尘措施实施记录。
(2)施工产生的噪声是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居民投诉的主要对象。为了减低施工噪声排放,应该采取降低噪声和噪声传播的有效措施,包括采用低噪声设备,运用吸声、消声、隔声、隔振等降噪措施,降低施工机械噪声。保存记录:查阅降噪计划书、场界噪声测量记录。
(3)目前建筑施工废弃物的数量很大,堆放或填埋均占用大量的土地;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建筑垃圾的淋滤液渗入土层和含水层,破坏土壤环境,污染地下水,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同时建筑施工废弃物的产出,也意味着资源的浪费。因此减少建筑施工废弃物产出,涉及节地、节能、节材和保护环境这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问题。施工废弃物减量化应在材料采购、材料管理、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实施。保存记录:建筑施工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计划,建筑施工废弃物回收单据,各类建筑材料进货单,各类工程量结算清单,统计计算的每10000m 2建筑施工固体废弃物排放量。
2.3 资源节约
(1)施工过程中的用能,是建筑全寿命期能耗的组成部分。由于建筑结构、高度、所在地区等的不同,建成每平方米建筑的用能量有显著的差异。施工中应制定节能和用能方案,提出建成每平方米建筑能耗目标值,预算各施工阶段用电负荷,合理配置临时用电设备,尽量避免多台大型设备同时使用。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保存记录:施工节能和用能方案,用能监测记录,统计计算的建成每平方米建筑能耗值,有关证明材料。
(2)施工过程中的用水,是建筑全寿命期水耗的组成部分。由于建筑结构、高度、所在地区等的不同,建成每平方米建筑的用水量有显著的差异。施工中应制定节水和用水方案,提出建成每平方米建筑水耗目标值。为此应该做好水耗监测、记录,用于指导施工过程中的节水。保存记录:施工节水和用水方案,统计计算的用水监测记录,建成每平方米建筑水耗值,有关证明材料。
(3)减少混凝土损耗、降低混凝土消耗量是施工中节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国各地方的工程量预算定额,一般规定预拌混凝土的损耗率是1.5% ,但在很多工程施工中超过了1.5% ,甚至达到了2%?3%,因此有必要对预拌混凝土的损耗率提出要求。保存记录:混凝土用量结算清单、预拌混凝土进货单,统计计算的预拌混凝土损耗率。设计评价预审时,查阅减少损耗的措施计划。
(4)钢筋是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大宗消耗材料。钢筋浪费是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施工不合理都会造成钢筋浪费。我国各地方的工程量预算定额,根据钢筋的规格不同,一般规定的损耗率为2.5%?4.5 %。钢筋专业化生产不仅可以通过统筹套裁节约钢筋,还可减少现场作业、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施工环境和保证工程质量。保存记录:专业化生产成型钢筋用量结算清单、成型钢筋进货单,统计计算的成型钢筋使用率,现场钢筋加工的钢筋工程量清单、钢筋用量结算清单,钢筋进货单,统计计算的现场加工钢筋损耗率。
参考文献:
[1]郭丽娟.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