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苏东、南欧、拉美与东亚国家转型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shilei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20世纪最后25年发生在原苏东、南欧、拉美、东亚地区的制度与社会转型,是一个相互关联、客观背景类似、具有内在动因的历史过程,但同时,这一过程也受各国因素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各国精英与民众自主选择的多样性得以实现。统一与多样并存是转型比较研究中一个醒目的结论。本文也对转型进程中的政治与经济、内部转型与外部条件等多方面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当前国际学术界转型研究中争论的问题进行介绍与评述。
其他文献
在国际关系学界,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大概是对“理论”最苛刻的人。他常说,理论就是理论,无论自然科学理论还是社会科学理论,都必须符合某些标准,即科学哲学。除此之外的东西只能是解释、哲学、历史等。例如对于英国学派,沃尔兹说他非常尊敬布尔(Hedley Bull)和怀特(Manin
目前,《京都议定书》迟迟不能生效使得京都模式的国际气候谈判陷入僵局。后京都时代,如何构建更加公平、有效的国际气候政策框架,是该领域国际争论的热点。2004年1月12日,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就此主题主办了中、德、挪、日四国学者共同参与的研讨会,为中外学者不同学术观点交流和交锋提供了良好平台。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中国当代国际关系理论该如何发展与提升?如何为处于战略机遇期内的中国外交服务?日前,一场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东方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亚欧研究中心和俄罗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研讨会12月5日在沪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多家知名媒体
文集《全球议程:问题和视角》(第6版)将国际关系理论思想与当代世界政治实际(包括其大致构造、基本维度、主要问题和内在性质)紧密结合起来,而且相当明显地提示了编者的世界政治价值取向。或者说,该书以当代世界基本问题为论说对象,以兼具描述、解释、规定和预测功能的国际关系理论为论说工具,向所
威胁时滞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如果A国曾经遭受过B国的重大威胁,那么A国将倾向于一直视B国为安全威胁,并在较长时期内始终对其奉行谨慎、敏感型的安全政策。威胁时滞在国际政治实践中屡见不鲜,其产生源于决策者对受威胁历史近乎本能的认知,这种认知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只有对历史威胁的变化做出准确的评估,即进行“第二次认知”,决策者才能合理地评判、应对威胁时滞,并做出正确的安全决策。
作为冷战的产物,北约已经存在了50多年。几年以前有人认为北约将很快走向灭亡,但是直到现在,北约不仅没有灭亡,反而扩大了。扩大后的北约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扩大给北约带来了好处,也给它带来了许多麻烦。新北约正在进行必要的改革,而且改革将会继续下去。北约在国际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北约的任务越来越重,特别是军事任务在无限扩大。巴尔干、阿富汗和伊拉克都成了北约的沉重负担。现在北约已经达到了它所能承受负担的极限。当前的北约面临着许多危险和风险,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
“非市场经济条款”从其基本内涵来看,是各国确定中国出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和补贴时应用的条款,但欧美确立的市场经济标准以及各国应用“非市场经济条款”的实践却表明:该条款已经不是简单的一般性贸易条款,而是在未来12年内影响我国外经贸长期发展,对我国进行贸易歧视和制度性约束的条款。因此,我国应对“非市场经济条款”的政策思路选择不应局限在针对反倾销和反补贴的短期行为上,而应该置于利用“非市场经济条款”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经济路径解决“非市场经济条款”的长期战略选择上。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十余年时间,在经济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相应于自鸦片战争以来长达百余年的积贫积弱,20世纪末以后所出现的长期性的经济增长,实际上也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较为特别的阶段。但经济增长本身是否就表示中国已经“崛起”了呢?在经济成就的背后,是否又潜藏着不为人知的政治的、社会的或者经济本身的问题与危险?从学术思想来说,认
1964年5月19日,根据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批示精神,正式建立了中国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1981年,世界经济研究所与世界政治研究所合并,建立了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40年来,在各届院党组的领导下,经过全所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世经政所在中国的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领域的学科建设、在当好政府思想库等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目前,世经政所在国内外经济政治领域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和一定知名度的国家级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