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经在怀化市工作十多年,常吃一种“芷江鸭”。那时怀化还是一个搭着木棚的小车站,叫榆树湾镇,离芷江县城不远,当地的芷江鸭是路边小餐馆里的最佳美味。
我也学会了烹制芷江鸭,请客时,少不了这道菜。按照当地老人的说法,芷江鸭有着悠远的历史。单说其“芷”字就具有三种含义:其一,是指的一种长在江边的芳香芷草,属于烹调中的一种香料,可以去除膻味。但这只是传说,现在找不到这种芷草了,人们就用一种大山里的香树叶替代,叫“香叶”,有一种野味的清香,很好闻。其二,是指的“芷姜”,也就是还没有长老的生姜。广东人最喜爱把芷姜当菜炒着吃,而不是当作料用,因为芷姜很嫩,不辣,特香,吃了又可祛湿寒及美容。其三,是“仔鸭”——还没有长大的中型鸭。这种鸭是在山间溪畔、水稻田里长大的。水稻田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更没有人为加工的鸭饲料。一群群鸭在水田里跑来跑去,自找食吃,自由生长。到了秋收,稻田里更是有许多脱落的谷粒供他们啄食。这时的鸭子很壮实,但脂肪不多,一只鸭长到两斤左右。乡里人也称“仔鸭” 为“米鸭”。当年喂养的米鸭肉紧、肉嫩、肉香。
有了仔鸭、芷姜、香叶,配上五花肉,加入白酒、蒜、紫红辣椒等,用山茶油大火爆炒,小火烹焖,便成了芷江鸭。其风味独特,让人尝罢久久难忘。
芷江鸭原本出自“沅洲”,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两千多年前,有一年冬日,流放于沅水流域的楚国三闾大夫屈原,乘着一只箬篷小舟,来到沅州的小河口。当地村民听说屈原来了,有的端出上好的酒,有的拿出可口的菜。而撑船的渔夫看在眼里,转身从家里扛来了一口铁锅,架在用沙石垒的灶上,煮了一大锅鸭子。正在这时,天空中飞来上百只鸟,每只鸟儿衔了一枚香草,飞到屈原身边,密密麻麻地围了一圈。心领神会的渔夫,马上呼唤村民们各自拿小锅来,做了十几个小火锅。衔着香草的鸟儿,“嗖嗖嗖”地飞上空中,鸣叫着又从空中冲下来,将香草投入锅中,然后扇着翅膀扑愣愣地鸣叫着飞远了。不一会儿,每口锅里都散发出香气,令人垂涎欲滴,老渔夫躬身请屈大夫品尝。原来,这锅鸭子里的香料是芷草,开小白花,其香无比。爱民如子的屈大夫早已从香气中闻到了奇香,但他就是不肯下箸。村民们将鸭肉放到嘴边,才发觉香味远胜于其他香料。他们敬仰屈大夫,也不愿先下箸,要留着给屈大夫。见此情景,屈原感动得热泪纵横,仰天长叹道:“生我者父母,养我者楚民,驱我者‘贵人’,爱我者芷草啊!”因此吟赋:“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沈从文说:“屈原估想他当年或许就坐了小船,溯流而上,到过出产香草香花的沅州。”
后来,因为人们怀念屈原,干脆将“沅州”改为“芷江”了。人们也在芷江小河口建了一座昭灵庙。当地人民每年都要用芷草为香料的芷江鸭作为供品,以凭吊屈原。古代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地,也曾有赋诗,如清代举人杨凤鸣观后作七绝:“武陵溪畔水盈盈,岸上松揪弄晓睛。片片白云吹不散,前树野鸟向人鸣。”
另外,小城芷江还有沈从文旧居纪念地和抗日战争胜利日军受降纪念坊,不失为游览之地。游芷江景,品芷江鸭,足以让人流连于此,难舍难离。
我也学会了烹制芷江鸭,请客时,少不了这道菜。按照当地老人的说法,芷江鸭有着悠远的历史。单说其“芷”字就具有三种含义:其一,是指的一种长在江边的芳香芷草,属于烹调中的一种香料,可以去除膻味。但这只是传说,现在找不到这种芷草了,人们就用一种大山里的香树叶替代,叫“香叶”,有一种野味的清香,很好闻。其二,是指的“芷姜”,也就是还没有长老的生姜。广东人最喜爱把芷姜当菜炒着吃,而不是当作料用,因为芷姜很嫩,不辣,特香,吃了又可祛湿寒及美容。其三,是“仔鸭”——还没有长大的中型鸭。这种鸭是在山间溪畔、水稻田里长大的。水稻田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更没有人为加工的鸭饲料。一群群鸭在水田里跑来跑去,自找食吃,自由生长。到了秋收,稻田里更是有许多脱落的谷粒供他们啄食。这时的鸭子很壮实,但脂肪不多,一只鸭长到两斤左右。乡里人也称“仔鸭” 为“米鸭”。当年喂养的米鸭肉紧、肉嫩、肉香。
有了仔鸭、芷姜、香叶,配上五花肉,加入白酒、蒜、紫红辣椒等,用山茶油大火爆炒,小火烹焖,便成了芷江鸭。其风味独特,让人尝罢久久难忘。
芷江鸭原本出自“沅洲”,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两千多年前,有一年冬日,流放于沅水流域的楚国三闾大夫屈原,乘着一只箬篷小舟,来到沅州的小河口。当地村民听说屈原来了,有的端出上好的酒,有的拿出可口的菜。而撑船的渔夫看在眼里,转身从家里扛来了一口铁锅,架在用沙石垒的灶上,煮了一大锅鸭子。正在这时,天空中飞来上百只鸟,每只鸟儿衔了一枚香草,飞到屈原身边,密密麻麻地围了一圈。心领神会的渔夫,马上呼唤村民们各自拿小锅来,做了十几个小火锅。衔着香草的鸟儿,“嗖嗖嗖”地飞上空中,鸣叫着又从空中冲下来,将香草投入锅中,然后扇着翅膀扑愣愣地鸣叫着飞远了。不一会儿,每口锅里都散发出香气,令人垂涎欲滴,老渔夫躬身请屈大夫品尝。原来,这锅鸭子里的香料是芷草,开小白花,其香无比。爱民如子的屈大夫早已从香气中闻到了奇香,但他就是不肯下箸。村民们将鸭肉放到嘴边,才发觉香味远胜于其他香料。他们敬仰屈大夫,也不愿先下箸,要留着给屈大夫。见此情景,屈原感动得热泪纵横,仰天长叹道:“生我者父母,养我者楚民,驱我者‘贵人’,爱我者芷草啊!”因此吟赋:“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沈从文说:“屈原估想他当年或许就坐了小船,溯流而上,到过出产香草香花的沅州。”
后来,因为人们怀念屈原,干脆将“沅州”改为“芷江”了。人们也在芷江小河口建了一座昭灵庙。当地人民每年都要用芷草为香料的芷江鸭作为供品,以凭吊屈原。古代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地,也曾有赋诗,如清代举人杨凤鸣观后作七绝:“武陵溪畔水盈盈,岸上松揪弄晓睛。片片白云吹不散,前树野鸟向人鸣。”
另外,小城芷江还有沈从文旧居纪念地和抗日战争胜利日军受降纪念坊,不失为游览之地。游芷江景,品芷江鸭,足以让人流连于此,难舍难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