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与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暴跌

来源 :国际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bobo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之大,前所未有。全球商品指标指数CRB在7月上涨至473点的破纪录高位,12月初则跌至210点,为2002年来的最低位。纽约、伦敦两地的石油期货价格在7月11日双双突破每桶147美元的“天价”,受金融危机影响,油价在触顶后迅速回落。
其他文献
2008年9月7日,美国财政部出资2000亿美元接管了两大住房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公司;10月13日,英国宣布向苏格兰皇家银行等三家大型银行注资370亿英镑;10月14日,美国宣布动用2500亿美元用于直接收购花旗、摩根大通等8家大银行的优先股权。面对次贷危机的迅速恶化,有关国家政府纷纷对主要大型金融机构进行注资以挽救危局。
除了“时代公共理性”这一大视野,对当代文学的文学史研究者而言,“文学史研究的公共理性”的小视野更重要,即研究者不能以自己的是非为是非,而要根据发现的新材料,来研究看起来已不成为问题的问题。阐释有边界,并非要限制批评家解释作品的权利,而是要求批评家在作品解读之前,应了解作品发表时的周边环境,如时代气候、文坛潮流、社会转型矛盾,尤其是作家选择这个题材的原因、塑造人物时的人生处境和思想情绪等,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加以主观评判。公共理性是检验阐释有限和无限的标准之一,在此前提下,“作者意图”显然应进入关注视野,这是当
2008年12月1日,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宣布。美国经济从2007年12月开始正式进入衰退。12月4日和9日,欧洲统计局和日本经济内阁分别公布修正后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欧元区和日本GDP分别环比下降0.2%和0.5%,均为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显著。全球三大经济体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同步经济衰退。
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其负面影响不断扩大,美国投资银行逐步陷入危机。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而被摩根大通收购。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而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则被美国银行收购。9月12日,高盛和摩根士丹被美联储批准从投资银行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
中国近四十年的崛起与其独特的政治模式密不可分。该模式具有鲜明的尚贤特色,并融合了民主与试验的要素,可被概括为一种基层民主—中间试验—上层尚贤的垂直民主尚贤制。该模式也是一种能够激励现实的理想,即便它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仍有较大差距。该模式虽然难以被不具备与中国的历史经验相似的国家模仿,但其中的某些要素仍可以被其他国家有选择性地学习和借鉴。
2008年11月15日,包括美、中等国在内的G20领导人齐聚美国首府华盛顿,举行金融危机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共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策。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就国际倾向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相关改革倡议最终也写入了会议宣言之中。11月22-23日,在秘鲁首府府马召开的APEC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在与各国领导人再次发出了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听声。这些改革倡议拉开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序幕,其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
2008年7月15日,欧元对美元汇率达到1.5923,创欧元启用以来最高水平。接下来的4个多月的时间里,美元一改2002年以来持续贬值态势,转为快速大幅升值。截止目前,美元对欧元累计升值达到21%。2008年日元延续升值趋势,12月15日,美元对日元达到90.68,创1995年以来最高水平,今年累计升值21%。全球金融危机对汇率市场冲击显著,美元、日元和欧元汇率原有的均衡状态被彻底打破。
2008年初以来,越南相继出现通货膨胀失控、楼市大幅跳水、贸易逆差陡增等一系列问题。5月下旬,标普、穆迪、惠誉分别将越南长期债务评级展望由稳定调低至负面。越南宏观经济的恶化导致投资者信心崩溃,大量资金出逃,引发越南金融市场严重的动荡。至6月初,越南股市连续下跌25天,越南盾兑美元贬值2.7%。越南金融危机再次引发了对新兴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
文学阐释必须从作品出发,让阐释主体与作品之间构成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才能获得理性意义上的说服力。在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思潮研究中,有些论文要么在参照目标的选择上不够严谨,要么在作品择取上缺乏整体意识或以偏概全,导致阐释的有效性值得怀疑。文学阐释的多样性与作品的开放性之间,永远存在着微妙的博弈。作品的开放性并不意味阐释的无限性。阐释的边界既包括作品本身,也包括附着于作品内外且影响作品内涵的诸多元素。
当前的中国阐释学研究,对于阐释主体和阐释活动都有着深入的思考。相对来说,作为“阐释”之第三维的阐释对象受到的关注比较少。文本或语言被视为当然的阐释对象,但阐释对象是不是仅指文本或语言?借助西方阐释学对于“语法的阐释”和“心理学的阐释”的区分,可以追究文本或语言背后的阐释对象,即体验。通过对体验这一最终阐释对象以及对其理解和把握的现象学分析,可以理解阐释的有限与无限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一种在现象学的视域中得到理解和拓展的、跨文化与跨文明的“深层阐释学”,可以成为当代中国阐释学发展的理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