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不结婚?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d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政治变革和文化碰撞,人们的生存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婚姻,作为人生重要的里程碑,在接受了时代的洗礼之后,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着自己的嬗变,具体表现为:在城市,晚婚未婚现象增多。
  
  城市青年择偶现状
  
  2004年《上海人口发展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内,有着较高文化程度的上海常住人口中,女性初婚晚婚率达到73.59%。中国的一份人口普查数据称,目前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单身男女都已突破百万之众。而四川省统计局人口社科处透露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四川省的“光棍”呈增多趋势,特别是高学历族类,10万个研究生中有三成是“光棍”。大龄城市青年未婚现象在发达的珠江三角地区,更为显著。天津社科院婚姻问题专家汪洁针对城市大龄未婚男女婚恋所作的调查显示,35 岁至 39 岁的大龄未婚男女比例最高。而且越是经济发达地区,选择晚婚的人数也越是庞大。
  城市青年晚婚未婚现象的增多,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它使人们忆起了20世纪80年代初的那场“大龄青年危机”,政府甚至不得不出面干预。当年的难题是因为那些回城的知识青年年龄较大、文化和经济条件有限,但现在“大龄白领”是二十七八到三十七八岁、收入颇丰而又工作繁忙的一群人。而政府也已不再可能像从前一样扮演包办的角色。我们忍不住会问,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今天城市青年的普遍晚婚和未婚?换句话说,城市大龄青年的择偶出了什么问题?
  
  择偶的标准和方式
  
  许多研究结果显示,在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人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的趋势是:青年人在择偶时较少关注对方的家庭背景而更重视对方的个人素质;文化程度较高者对配偶的教育背景也更看重;青年人、文化或职业层次较高者(包括父亲文化或职业层次较高的被访者)考虑感情因素的概率更高些。而男女青年在择偶标准上又存在着差异性,男性看重女性的相貌及双方的感情,而女性在强调男性的感情和气质的同时,还看重经济地位能力。
  择偶方式亦发生了很大变化,择偶的途径越来越宽,择偶的空间越来越大。一些学者对上海、北京及全国其他一些城市所做的家庭婚姻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都证明了这一点。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休闲空间不断扩大,异性交往及择偶的机会与范围都得以增多,而且社会也给年轻人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社交环境。由于青年的经济独立性的加强,社会交往面的扩大,潜在地加大了青年男女之间相互认识的机会。
  既然年轻人恋爱、交友越来越自由,与人交往的方式也越来越多,那么为何大龄单身男女并不因为这些便利条件而减少,反而大大增多?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在传统中国,婚姻的基础不是个人的情感,而是一种责任,是男女双方相约共同担负抚育孩子的责任,因此,择偶不是个人的私事,选择谁与自己终生相伴,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喜好和意志,而更多地受家庭制度、社会价值和风俗习惯的制约。在择偶标准上,个人的情感需求被家庭传宗接代的实际责任所取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代替了个人的自由选择。在不注重爱情的婚姻里,人们的择偶相对容易,没有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选择。
  直到近代,出现了一种浪漫之爱,特别推崇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爱情逐渐作为婚姻的重要元素被人们所认可。在今天工业化的时代,物质的高度发展为人们追求高品位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基础,对浪漫爱情的追求成了年轻人的目标。男女双方都更加注重兴趣、爱好的投合,性格脾气的互补以及温柔体贴等内在素质和性魅力。这正是婚姻的一种返璞归真,追求自然本性,摒弃社会因素的表现。从本质上讲,婚姻的基础应该是情爱性爱,那么择偶标准的内核就应该最大程度地以爱情为尺度。
  但另一方面,今天的社会又是一个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消费型社会,对物质的追求控制了人们的思想,人们的行为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功利性的色彩,表现在择偶问题上:年轻人较看重物质基础,如经济收入、住房等,尤其是女性。据《外滩画报》报道,经济压力已成为这些大龄白领青年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经济因素影响择偶标准,这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直接体现。
  理性与激情、物质欲望与情感需求,形成了一对矛盾和冲突。当两者不可欲求时,便导致了许多抱有“宁缺勿滥”想法的年轻人一次次地推迟婚龄,直到青春逝去,岁月蹉跎,成为大龄青年。
  
  工作与婚姻的矛盾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适龄青年在处理学习事业与婚姻家庭的关系上并不存在矛盾和冲突。这是因为:一方面,农业社会是一个流动性很小的地缘社会,人们安土重迁,安居乐业,人际关系比较固定和密切,能有效解决介绍对象等问题。另一方面,农业社会分工程度低,知识含量少,人们所从事的大都是体力活,个体需要社会化的时间短,田间生产或简单的手工劳动等基本生产知识和技能,仅需若干年月的学习积累就足够应付了。而且职业的继承性较高,一旦终生的职业早早定型,那么对于年轻人来说,成婚便也顺理成章。
  可是到了现今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积累已达到了相当丰富的程度,各行各业都对人们提出了较高的知识要求和学历要求,人们的社会化不断延长再延长,“十年寒窗”已成为历史。这样,生存于其中的青年人面临巨大的压力,已到成家的年龄,却还要在象牙塔里苦读。既要适应社会,不断丰富所学知识,又要追求爱情,解决终身大事。学业与爱情、事业与爱情,变成了一道难解的题目。君不见,众多城市大龄青年,尤以高学历白领居多,埋头于书中的“黄金屋”,猛抬头,不觉青春老去,恋爱时节错过,获得了事业,却耽误了婚姻。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大龄青年择偶难的问题跟一个时代的变迁密切相关,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结果。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必然带来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变化,择偶标准与择偶方式则真实地展现了人们婚姻观念变化的一隅。
  [责任编辑]姜 冰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较之与大学数学,学习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适应内容的学习方法也要随之而改变,否则,从高中数学过渡到大学数学的学习中就会出现脱节现象。大学数学涵盖的知识面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