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备课很重要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bis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有人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课程改革后应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孰不知,没有备课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
  ——特级教师徐斌
  一、教师的备课观念需要强力杀毒
  提到备课,有些老师往往与“写教案”相混淆,其实二者不是一回事。但是当前很多学校老师为了应付上级教学检查,书都来不及去读,就照着教案书去抄,教师的备课书写工整,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及教后小记都书写得很“认真”,且有一定的超前量(有的课未教到,教后小记已写上)。甚至有些老师直接到网上照搬一些名师的教学设计或者现成的教案,完全没有把学生放在眼里,上课依然是我行我素,真有“我的课堂我做主”的味道。老师付出的劳动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显然不成正比例。明显感觉到教师的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为了给领导检查的,并不是为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备课的。
  二、教师的备课观念需要升级更新
  備课≠写教案 最早隐性备课的说法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提出的。他认为显性备课是指写教案,而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备课。显然,隐性备课比显性备课重要得多。
  关于备课我们有一个经典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教师备课之真谛。隐性备课是一个教师的“内功”,有时是看不到的,也无法形诸于文字。“内功”好的人即文化修养高,悟性好,教学经验丰富的人,花的时间会短的多,效率也会高很多。
  三、策 略
  我认为有隐性备课以下几个策略:
  (1)熟读课文。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拿到一篇文章,老师也要像学生一样提前预习,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有时遇到不确定的地方,一定要去查找资料,弄明白了,这样在课堂上才会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乱。
  (2)朗读课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说过:“讲解是死的,朗读是活的;读赋予作品生命力;一个精彩的朗读,能让学生理解一半的内容……”要求学生去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活,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因此,教师自己一定要把课文读活,读三到五遍,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3)读透课文。读透课文,也就是要充分解读文本,正确领会文章所展现出的遣词造句的精妙,布局谋篇的用意,细细推敲锤炼文字的独具匠心,细细琢磨文章,找准切入点,以便能够引领学生感悟文本,学习运用。因为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有怎样的高度,就会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
  (4)读宽课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自己首先要有这种能力,如了解课文写作背景,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作品分析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资料,教师都要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只有做到心中无疑,才能胸有成竹地帮学生释疑,面对课堂上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才不会责怪这个学生多事呀,有时这种声音也会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的。
  (5)选择教法。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方法也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实际,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是联系生活热点,还是用理论讲述,是用多媒体,还是简单用语言创设情境,这些都要考虑。教师选择的教法要符合学生和文本特点,这样,学生学地轻松,教师教地顺心。
  (6)共享互助。“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单单一个人的智慧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上,我们要学会共享互助。有时一个教学上的问题,怎么想都想不通,这时候,如果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商量、讨论,有时会让你茅塞顿开的。看到一篇名为《一节失败的好课》的文章,里面就讲到这位老师的公开课没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教,而是完全跑到另一条路上了,但在这条不一样的路上,却发现了平日很难发现的精彩,学生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多听听别人的课,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只要你善于观察,你一定会从中学点什么。
  我会把那位历史老师的话——上课用了半小时,备课用了一辈子作为我的座右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说课堂教学是不断有新火花出现的动态生成过程,但只有坚持了隐性备课,教师的课堂实施能力才有所提高,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生命力,我想这样的备课才是真正有效的备课吧。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针对HLA-G的siRNA的表达载体,研究其对NK细胞杀伤效应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HLA-G的siRNA真核表达质粒pSuppressor-U6-neo-HLA-G,转染JEG-3滋养细胞系.采用RT-PCR、W
期刊
我这人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交际,在老同学阿华的建议下,勇闯“微信圈”,也就是以各种名义所建的微信群.首先是“同学群”.刚开始感觉回到了青葱岁月,非常温暖.没几天,我发现昔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望着闪烁不停的灯,大张掏出了弹弓.rn没办法,他得干活儿,这灯闪得他眼花缭乱,直迷糊.rn跟车间主任提了几次,主任看着灯说:再等等,想换新的得有高脚梯子,还得买这种灯泡,加起
期刊
前往石佛村小学的那天,阳光明媚。可是与乡村教师周占怀见了面,聊到一半,心里却有几分挥之不去的阴影。  “我教的学生都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给博士生当老师了,可我教了32年,仍是一级职称。”周占怀笑着说,对比中并没有因在村小任教而无奈,却满是10多年评不上高级职称的落差。  不是资格不够。我国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称(职务)要求,周占怀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软硬指标都够,为啥评不上,回复让人很是沮丧:名额
期刊
3月31日,沈阳一警察办案时,被犯罪嫌疑人刺杀牺牲。很悲壮的一件事,一网民却在《今日头条》发文,称犯罪嫌疑人是“人民英雄”。这哪里是三观不正确这么简单,简直就是逆天了,他到底是咋想的呢?  把黑说成白,他何以在认知上出现这么大问题?主要原因出于自身是肯定的了,但某些外部因素是不是也暗暗“滋润”了他的病因呢?比如表象與内在的混乱,比如形式与价值的错位,比如收视率和10万+。  “收视率是万恶之源”是
期刊
由于数字化前兆具有高精度特点,因此,如何分离数字化前兆中的高频与低频信息,以及如何识别地震前兆的趋势异常与短期异常,是数字化前兆资料分析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