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的议题。我国农田水利工程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不合理的灌溉方法和技术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并且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改变过去传统的耕作的方式,根据农作物的实际用水需求并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灌溉,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出的经济效益,也是发展高产出、高效率和高品质的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策略
1、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发展的意义
(1)促进粮食高产稳产。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还不平衡,地区之间的收入不均,一些贫困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以种地为主,种地又以种粮为主。可以说,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水平是农村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基础。(2)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占比较大,在许多地区,粮食生产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来源,只有使农村地区的粮食获得增收,才能够有效的增加农收收入,促进农村经济效发展。农村地区的粮食收增与农村经济增收成正比,只有有效地保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够促进农村粮食增产,带动农村居民增收。(3)缓解灾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旱灾、涝灾给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许多地区因为受旱灾、涝灾的的影响,使得人身安全、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加强农村地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能够及时保证农田所需用水,增加农业收入,许多农业地区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稳定,在遇到灾情时,能够妥善处理,使农业损失较小。
2、农田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2.1规划设计有待进一步深化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其规划设计阶段运行的质量是极为重要的,由于农田地块的规模形状参差不齐,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很多高效节水工程项目现在的设计工作都是做典型片的设计,此时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针对性与高效性被大幅度削弱。甚至有工程设计人员直接以主观意念为凭据对工程施工模式进行规划,对勘察资料利用效率处于极低的层次上,设计的深度可能达不到建设方案的标准,该种工作模式势必会对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应用效率造成负面影响。
2.2重建设轻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重建设轻管理就会导致工程建设和开展的实际效率也难以得到保证。农业相关从业者的整体管理意识不是很高,很多人认为管理是没有用的,是多余繁琐的。这非常不利于管理的具体工作开展,也不利于节水灌溉工程的推进。另外,政府对节水灌溉工程重视程不够,使节水灌溉资金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并且后期灌溉设施的维护资金不足,虽然一些水利灌溉工程已经投入使用,但是没有得到长期的维护、保养,从而发生老化现象较为严重,这就导致节水灌溉的效益低,阻碍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2.3节水灌溉技术水平低
目前农业灌溉方式仍然是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两种。管道输水灌溉在田间沿用着传统的沟畦地面灌溉,造成田间水利用系数低下。中国科技工作者对膜上灌和涌流灌的节水机理进行了一定探索,在地面灌溉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波涌灌溉和激光平地水平畦灌等先进技术应用尚属空白,有待研究、解决和推广。所以,应在节水灌溉技术上努力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掌握科学的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逐步使节水灌溉技术向持续、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
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策略
3.1合理规划
一般来说,灌溉区的地表水在利用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处于灌溉区内,采用拦截蓄水的方式进行;另一种是处于灌溉区外,采用饮水系统方式进行,这两种方式能够解决灌溉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灌区地下潜水层可视为一个调节水库,其补给量包括降雨补给,渠道、排水沟渗漏补给,区外地下水侧向补给,区内地下水越层补给以及人工回灌等;其消耗量包括蒸发、出流与开采。两种水源统一调度,可按区域均衡法或地下水非稳定流方法进行均衡分析;在一定的开采布局条件下,以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或在一定开采强度下确定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相应的补给区域,或根据补给方式和开采强度确定区域内开采布局。
3.2积极尝试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被理解为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目标实现的依托,相关技术的科学利用在提升灌溉效率方面体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高效节水灌溉构建进程中,除了要应用灌溉用水资源的优化调度技术、节约用水的灌溉技术、农艺与生物节约用水技术与节约用水管理技术之外,也应该积极引进新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以生物技术为参照标本研发的调控灌溉技术。该技术应用原理可做出如下概述,即对农作物生理特点有全面性了解,在某一期间内使其缺水生长,从而得到亏水锻炼,此时其品质处于不断被优化的状态中,地表上部作物生长到抑制,在不影响作物效益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灌溉目标;二是把GPS、GIS、RS等现代技术整合为一的技术体系,以计算机为媒介对农作物生长状态信息实时掌控,结合其具体需求进行浇灌;三是以智能技术为基础建设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该技术功能体现在对作物体内以及土壤中水分含量进行动态化监测,将相关数据信息导入计算机中,在计算机命令的导向下进行变量灌溉。
3.3对规模化发展与分区发展施以整合对策
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创建,是节水灌溉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是对新农村集约型模式的迎合,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建设注入能量。对规模化发展与分区发展施以整合对策,为先进灌溉技术的应用开通了新渠道。具体体现在对多样化农作物采用差异性高效节水灌溉方法,率先推行特种植区域的高效节水灌溉。如将微灌或喷灌这类较为高端技术应用进花卉、药材等区域中。对于水资源相对富足的区域,应加大对微灌与自压喷灌技术应用力度;对于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区域,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应用力度,将雨水汇集,构建填补灌溉与低压管道灌溉模式。若要将规模化发展与分区发展有机整合,并使其实用价值發挥出来,引导基层群众参与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进程中是极为有效的对策,从而使该类工程良性运转得到切实的保障。 3.4建立健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与完善应结合当地的特点,探索不同形式的推广服务组织,使节水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逐步由零散分散型向专业化、系列化、社会化方向发展。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应以地方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为主导、基层水利和农业服务组织(水管站、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实施主体、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地方政府应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允许地方科技人员参与技术服务、转让、承包的效益分配,加强基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專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扩大掌握节水农业技术的农民技术队伍,带动广大农民把发展节水农业和增加收入结合起来。
3.5提高节水灌溉的投资力度
目前,在我国农业建设节水工程上,所需要的投资基本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集体集资,第二个方面是财政补款,第三个方面是国家补助。只有中央、地方等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农业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工作,才能把农业节水工程的相关工作做好,这就需要树立农业节水建设的理念,让全社会都给予关注和重视。
4、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
4.1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也称为喷洒灌溉农田技术,主要包括水源工程、输水管道以及喷头等设备构成,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借助灌溉的专用设备,例如泵站、蓄水池、管道以及喷头,通过增加水压的方式直接将水输送到指定需要灌溉的区域,然后用喷头向四周进行散播从而实现灌溉的目的。由于各种农作物所处的环境、生长的条件以及对水源的需求量不同,所以这就需要根据不同作物以及地形来实施灌溉,可以调整喷头组合方式以及间距来优化灌溉效果。
4.2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所采用的是管道输水,将水利用管道系统输运到灌溉地,然后利用灌水器将水化作小流量水,均匀的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地段,属于局部灌溉技术的一种。相比于传统灌溉技术,微灌技术利用小量水流湿润作物根部的一种灌溉方式,是现代最实用也是最重要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具有很明显的节水、节能、适用性广、保持水土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等优点。根据灌水器出水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滴灌、微喷灌和小管出流灌三种类型。
4.3步行式灌溉技术
步行式灌溉技术是将农村现有的各种农用机械与电力作为灌溉动力,支持相应的配套灌溉设备,促进移动灌溉的适应性。步行式节水灌溉技术是节水农艺与农业的机械化技术的有机结合。步行式灌溉机械不要求配备复杂的设施,利用组装的方式进行机器装配,适应性强,流动方便,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急需地区和作物进行灌溉。这种灌溉技术不需要进行大量的修渠工程,节省了劳动力和资金,并且保证了灌溉的有效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节水灌溉技术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有利于提高农业的产出和经济效益,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每一项节水灌溉技术都有自身的特性,都具有一定范围的适用性,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应用。此外,还要继续深入的研究和改进节水灌溉技术,提高节水科技的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旱田节水灌溉技术——喷灌[J].夏云林.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08).
[2]关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思考[J].张海建.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1).
[3]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初探[J].王伯元.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09).
(作者单位:大林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策略
1、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发展的意义
(1)促进粮食高产稳产。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还不平衡,地区之间的收入不均,一些贫困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以种地为主,种地又以种粮为主。可以说,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水平是农村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基础。(2)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占比较大,在许多地区,粮食生产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来源,只有使农村地区的粮食获得增收,才能够有效的增加农收收入,促进农村经济效发展。农村地区的粮食收增与农村经济增收成正比,只有有效地保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够促进农村粮食增产,带动农村居民增收。(3)缓解灾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旱灾、涝灾给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许多地区因为受旱灾、涝灾的的影响,使得人身安全、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加强农村地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能够及时保证农田所需用水,增加农业收入,许多农业地区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稳定,在遇到灾情时,能够妥善处理,使农业损失较小。
2、农田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2.1规划设计有待进一步深化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其规划设计阶段运行的质量是极为重要的,由于农田地块的规模形状参差不齐,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很多高效节水工程项目现在的设计工作都是做典型片的设计,此时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针对性与高效性被大幅度削弱。甚至有工程设计人员直接以主观意念为凭据对工程施工模式进行规划,对勘察资料利用效率处于极低的层次上,设计的深度可能达不到建设方案的标准,该种工作模式势必会对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应用效率造成负面影响。
2.2重建设轻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重建设轻管理就会导致工程建设和开展的实际效率也难以得到保证。农业相关从业者的整体管理意识不是很高,很多人认为管理是没有用的,是多余繁琐的。这非常不利于管理的具体工作开展,也不利于节水灌溉工程的推进。另外,政府对节水灌溉工程重视程不够,使节水灌溉资金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并且后期灌溉设施的维护资金不足,虽然一些水利灌溉工程已经投入使用,但是没有得到长期的维护、保养,从而发生老化现象较为严重,这就导致节水灌溉的效益低,阻碍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2.3节水灌溉技术水平低
目前农业灌溉方式仍然是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两种。管道输水灌溉在田间沿用着传统的沟畦地面灌溉,造成田间水利用系数低下。中国科技工作者对膜上灌和涌流灌的节水机理进行了一定探索,在地面灌溉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波涌灌溉和激光平地水平畦灌等先进技术应用尚属空白,有待研究、解决和推广。所以,应在节水灌溉技术上努力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掌握科学的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逐步使节水灌溉技术向持续、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
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策略
3.1合理规划
一般来说,灌溉区的地表水在利用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处于灌溉区内,采用拦截蓄水的方式进行;另一种是处于灌溉区外,采用饮水系统方式进行,这两种方式能够解决灌溉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灌区地下潜水层可视为一个调节水库,其补给量包括降雨补给,渠道、排水沟渗漏补给,区外地下水侧向补给,区内地下水越层补给以及人工回灌等;其消耗量包括蒸发、出流与开采。两种水源统一调度,可按区域均衡法或地下水非稳定流方法进行均衡分析;在一定的开采布局条件下,以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或在一定开采强度下确定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相应的补给区域,或根据补给方式和开采强度确定区域内开采布局。
3.2积极尝试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被理解为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目标实现的依托,相关技术的科学利用在提升灌溉效率方面体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高效节水灌溉构建进程中,除了要应用灌溉用水资源的优化调度技术、节约用水的灌溉技术、农艺与生物节约用水技术与节约用水管理技术之外,也应该积极引进新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以生物技术为参照标本研发的调控灌溉技术。该技术应用原理可做出如下概述,即对农作物生理特点有全面性了解,在某一期间内使其缺水生长,从而得到亏水锻炼,此时其品质处于不断被优化的状态中,地表上部作物生长到抑制,在不影响作物效益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灌溉目标;二是把GPS、GIS、RS等现代技术整合为一的技术体系,以计算机为媒介对农作物生长状态信息实时掌控,结合其具体需求进行浇灌;三是以智能技术为基础建设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该技术功能体现在对作物体内以及土壤中水分含量进行动态化监测,将相关数据信息导入计算机中,在计算机命令的导向下进行变量灌溉。
3.3对规模化发展与分区发展施以整合对策
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创建,是节水灌溉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是对新农村集约型模式的迎合,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建设注入能量。对规模化发展与分区发展施以整合对策,为先进灌溉技术的应用开通了新渠道。具体体现在对多样化农作物采用差异性高效节水灌溉方法,率先推行特种植区域的高效节水灌溉。如将微灌或喷灌这类较为高端技术应用进花卉、药材等区域中。对于水资源相对富足的区域,应加大对微灌与自压喷灌技术应用力度;对于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区域,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应用力度,将雨水汇集,构建填补灌溉与低压管道灌溉模式。若要将规模化发展与分区发展有机整合,并使其实用价值發挥出来,引导基层群众参与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进程中是极为有效的对策,从而使该类工程良性运转得到切实的保障。 3.4建立健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与完善应结合当地的特点,探索不同形式的推广服务组织,使节水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逐步由零散分散型向专业化、系列化、社会化方向发展。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应以地方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为主导、基层水利和农业服务组织(水管站、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实施主体、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地方政府应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允许地方科技人员参与技术服务、转让、承包的效益分配,加强基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專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扩大掌握节水农业技术的农民技术队伍,带动广大农民把发展节水农业和增加收入结合起来。
3.5提高节水灌溉的投资力度
目前,在我国农业建设节水工程上,所需要的投资基本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集体集资,第二个方面是财政补款,第三个方面是国家补助。只有中央、地方等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农业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工作,才能把农业节水工程的相关工作做好,这就需要树立农业节水建设的理念,让全社会都给予关注和重视。
4、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
4.1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也称为喷洒灌溉农田技术,主要包括水源工程、输水管道以及喷头等设备构成,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借助灌溉的专用设备,例如泵站、蓄水池、管道以及喷头,通过增加水压的方式直接将水输送到指定需要灌溉的区域,然后用喷头向四周进行散播从而实现灌溉的目的。由于各种农作物所处的环境、生长的条件以及对水源的需求量不同,所以这就需要根据不同作物以及地形来实施灌溉,可以调整喷头组合方式以及间距来优化灌溉效果。
4.2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所采用的是管道输水,将水利用管道系统输运到灌溉地,然后利用灌水器将水化作小流量水,均匀的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地段,属于局部灌溉技术的一种。相比于传统灌溉技术,微灌技术利用小量水流湿润作物根部的一种灌溉方式,是现代最实用也是最重要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具有很明显的节水、节能、适用性广、保持水土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等优点。根据灌水器出水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滴灌、微喷灌和小管出流灌三种类型。
4.3步行式灌溉技术
步行式灌溉技术是将农村现有的各种农用机械与电力作为灌溉动力,支持相应的配套灌溉设备,促进移动灌溉的适应性。步行式节水灌溉技术是节水农艺与农业的机械化技术的有机结合。步行式灌溉机械不要求配备复杂的设施,利用组装的方式进行机器装配,适应性强,流动方便,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急需地区和作物进行灌溉。这种灌溉技术不需要进行大量的修渠工程,节省了劳动力和资金,并且保证了灌溉的有效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节水灌溉技术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有利于提高农业的产出和经济效益,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每一项节水灌溉技术都有自身的特性,都具有一定范围的适用性,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应用。此外,还要继续深入的研究和改进节水灌溉技术,提高节水科技的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旱田节水灌溉技术——喷灌[J].夏云林.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08).
[2]关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思考[J].张海建.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1).
[3]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初探[J].王伯元.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09).
(作者单位:大林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