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活动的结晶,具有极高文化价值。海门山歌2008年被确立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青少年受众的流失,发展之路遭遇瓶颈期。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在弘扬民间艺术和传承非遗文化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发海门山歌校本课程,响应国家素质教育号召,丰富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结构。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文化寻根意识和核心素养等方面都具巨大作用。
一、海门山歌的发展现状
海门山歌发源于沙地地区,最早记载于明《嘉靖海门县志》,距今约500年历史。海门山歌曲调优美,地方特色鲜明,是研究海门地方音乐发展史和地方文化的活化石,被誉为“江海平原一枝花”。为了更真实有效的了解海门山歌的现状,为海门山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笔者在本校随机发放60份问卷对学生及家长进行调查,统计显示青少年46%的人听过海门山歌,54%的人从来没听过;中老年100%的人听过海门山歌,其中56%的人特别喜欢;青少年特别喜欢海门山歌的人数为0。看来对海门山歌的喜欢程度中老年人要高于青少年,青少年中甚至还有大部分人从没听过海门山歌。如今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在家里通过网络、电视、手机就能接触到形式新颖、内容时尚的主流文化,很少有人主动接触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加上山歌演出市场不景气等原因,在夹缝中生存的海门山歌很少有机会呈现在青少年面前,因此青少年观众流失也就难免了。
二、海门山歌校本素养课程开发实践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了更好的开发海门山歌校本课程,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我校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进行了多方面探索。
1.开发海门山歌校本课程
我国校本课程研究专家崔允漷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分类的三个维度,即综合课程开发主体、开发范围、活动方式。本校海门山歌校本课程开发主体选择了郭教授提出的与校外机构或个人合作模式进行。我校教师积极聘请海门山歌表演专家担任顾问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专家在山歌表演和教学方面的宝贵经验,为校本课程教学内容选择、难易搭配、学时设置等方面提供了大量帮助。
2.开设海门山歌专题讲座
课后开设海门山歌知识普及和演唱培训专题讲座。海门山歌知识普及讲座通过了解山歌发展历史、分析山歌音乐特点和赏析山歌名段等形式开展。山歌演唱培训讲座通过专家边演边教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山歌演唱技巧,营造山歌学习氛围,培养青少年山歌学习兴趣。
3.成立海门山歌票友社团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我校成立海门山歌青少年票友社团,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进行山歌演唱培训,举办山歌会唱比赛,为青少年提供演出锻炼和交流合作的机会。通过活动学生们熟练掌握了山歌的演唱技巧,并学会了多首山歌唱段,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4.建立海门山歌网上交流平台
杜威说:“如果今天的学习方式依然如昨天,我们就剥夺了孩子的明天。”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建立海门山歌学习网站,利用网络资源为青少年山歌爱好者搭建学习和交流平台,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让学习内容更丰富、方式更便捷、思路更开阔。
三、海门山歌校本素养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收获
1.强化了审美体验,提高了音乐素养
结合音乐新课标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秉承苏少版音乐教材“让人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宗旨。我校海门山歌课程通过山歌的学唱和表演,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审美体验。在学唱海门山歌《日出东方白潮潮》时,我让学生将课前收集的家乡日出图片和生活中使用的淘米工具在课上展示。通过图片和劳动工具的展示,同学们了解了海门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创设了日出东方,淘米做饭的劳动情境。方言化的演唱让学生发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激发了音乐学习潜能,实现了表演的个性化。学生在体会山歌悠扬旋律特点的同时,也体会了家乡的民俗,了解了作品的人文内涵,极好的培养了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
2.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海门山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向本地民间艺人和山歌表演专家的学习,促进了教师终身学习,提升了教师海门山歌研究水平和表演能力。在教学方面,通过海门山歌校本课程的教学,不仅积累了民族音乐的教学经验,也促进了自身教学特色的形成,我校教师执教的海门山歌教学示范课还获得海门市优课评比特等奖。
3.优化课程结构设置,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是国家三级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海门山歌校本素养课程的开发,使我校音乐校本课程体系更加完整。学校丰富的课程设置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一张亮丽名片。通过素养课程的学习,很好的弘扬了民间艺术,开启了学生民俗文化寻根之旅,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
海门山歌传承的关键在于青少年,青少年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在于学校素质教育课程。海门山歌校本课程是培育人文素养和技能素养的课程,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重的课程。有人说,当你把学校学到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质。传承过海门山歌的人,他的身上一定会留下江海平原一枝花的“暗香”。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德胜初级中学)
一、海门山歌的发展现状
海门山歌发源于沙地地区,最早记载于明《嘉靖海门县志》,距今约500年历史。海门山歌曲调优美,地方特色鲜明,是研究海门地方音乐发展史和地方文化的活化石,被誉为“江海平原一枝花”。为了更真实有效的了解海门山歌的现状,为海门山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笔者在本校随机发放60份问卷对学生及家长进行调查,统计显示青少年46%的人听过海门山歌,54%的人从来没听过;中老年100%的人听过海门山歌,其中56%的人特别喜欢;青少年特别喜欢海门山歌的人数为0。看来对海门山歌的喜欢程度中老年人要高于青少年,青少年中甚至还有大部分人从没听过海门山歌。如今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在家里通过网络、电视、手机就能接触到形式新颖、内容时尚的主流文化,很少有人主动接触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加上山歌演出市场不景气等原因,在夹缝中生存的海门山歌很少有机会呈现在青少年面前,因此青少年观众流失也就难免了。
二、海门山歌校本素养课程开发实践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了更好的开发海门山歌校本课程,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我校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进行了多方面探索。
1.开发海门山歌校本课程
我国校本课程研究专家崔允漷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分类的三个维度,即综合课程开发主体、开发范围、活动方式。本校海门山歌校本课程开发主体选择了郭教授提出的与校外机构或个人合作模式进行。我校教师积极聘请海门山歌表演专家担任顾问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专家在山歌表演和教学方面的宝贵经验,为校本课程教学内容选择、难易搭配、学时设置等方面提供了大量帮助。
2.开设海门山歌专题讲座
课后开设海门山歌知识普及和演唱培训专题讲座。海门山歌知识普及讲座通过了解山歌发展历史、分析山歌音乐特点和赏析山歌名段等形式开展。山歌演唱培训讲座通过专家边演边教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山歌演唱技巧,营造山歌学习氛围,培养青少年山歌学习兴趣。
3.成立海门山歌票友社团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我校成立海门山歌青少年票友社团,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进行山歌演唱培训,举办山歌会唱比赛,为青少年提供演出锻炼和交流合作的机会。通过活动学生们熟练掌握了山歌的演唱技巧,并学会了多首山歌唱段,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4.建立海门山歌网上交流平台
杜威说:“如果今天的学习方式依然如昨天,我们就剥夺了孩子的明天。”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建立海门山歌学习网站,利用网络资源为青少年山歌爱好者搭建学习和交流平台,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让学习内容更丰富、方式更便捷、思路更开阔。
三、海门山歌校本素养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收获
1.强化了审美体验,提高了音乐素养
结合音乐新课标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秉承苏少版音乐教材“让人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宗旨。我校海门山歌课程通过山歌的学唱和表演,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审美体验。在学唱海门山歌《日出东方白潮潮》时,我让学生将课前收集的家乡日出图片和生活中使用的淘米工具在课上展示。通过图片和劳动工具的展示,同学们了解了海门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创设了日出东方,淘米做饭的劳动情境。方言化的演唱让学生发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激发了音乐学习潜能,实现了表演的个性化。学生在体会山歌悠扬旋律特点的同时,也体会了家乡的民俗,了解了作品的人文内涵,极好的培养了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
2.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海门山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向本地民间艺人和山歌表演专家的学习,促进了教师终身学习,提升了教师海门山歌研究水平和表演能力。在教学方面,通过海门山歌校本课程的教学,不仅积累了民族音乐的教学经验,也促进了自身教学特色的形成,我校教师执教的海门山歌教学示范课还获得海门市优课评比特等奖。
3.优化课程结构设置,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是国家三级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海门山歌校本素养课程的开发,使我校音乐校本课程体系更加完整。学校丰富的课程设置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一张亮丽名片。通过素养课程的学习,很好的弘扬了民间艺术,开启了学生民俗文化寻根之旅,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
海门山歌传承的关键在于青少年,青少年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在于学校素质教育课程。海门山歌校本课程是培育人文素养和技能素养的课程,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重的课程。有人说,当你把学校学到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质。传承过海门山歌的人,他的身上一定会留下江海平原一枝花的“暗香”。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德胜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