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修新房,买了一车的板材运到楼下。因为当时谈价格的时候觉得老板开的搬运费太高,决定自己叫人搬,所以板材车子过来的时候并没有配搬运工。
只是我们没有预见到,板材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6点,原本时常看到的坐在小区门口等着搬运活的那群农民工,此时都不知道在哪里了。老公给驾驶员递烟送水、谈天说地稳定他的情绪,我则急急去问小区门口的保安,这些工人会去了哪里?
保安说:“都6点了,吃晚饭了呀,自然是回家了。”
我呆了,说:“那怎么办啊……”
保安说:“有什么难办的啊,到他们家里去找人!”
我更呆了,说:“他们家,我怎么知道他们家啊?”
保安笑起来了,用手往不远处的农民房一指:“那片全是啊,你随便走进去就可以找到人。有活干他们马上就会跟你来了。”
病急乱投医,看那片农民房也就是拐两条小路就能到的,我就边和老公打电话边小跑过去。
刚一踏进那片区域,就觉得有种不同的气氛:男人都是光着膀子的;女人多肥胖,胡乱穿着花裤子、破T恤;孩子是脏脏的,乱跑乱撞着;空气是混杂着辛辣油烟汗渍食物等不同味道的……天像是突然黑下来的,灯光昏黄,我居然有点害怕起来。
不过这里每个人都是热情的,很快就有人主动来问我:“你来找人吗?”
我点头,又有声音问:“找什么工呢?”
我说:“搬运工……”
那人就指着房子的地下室说:“下面有。”
我疑惑地带着一点点恐惧往地下室走,一边和老公打电话说:“我准备去第一排农民房子第二幢房子的地下室……我有点儿怕……”老公问:“要不你回来我去找?”
不过话这样说着,我还是走进了地下室。真不敢相信,一个面积最多120平方米的农民房的地下室,被分割成了十多个小间!有的小间连窗户也没有!(这里的地下室,本来是有大概半米左右在地上,地上部分开有小窗。)因为天热,每户人家的门都开着,像个被剖开的蚁穴,里面的人各自忙碌着,带给外人繁杂纷乱的眩目感。
离我最近的那户人家,一个男人放下手里的饭碗,抬头问我:“要去哪里搬东西啊?”
我笑着摇手说:“你先吃饭,我找别人好了……”
他急了,一下站起来说:“饭吃太饱使不了劲的,我刚才吃两口,又不饿又不饱,刚刚好!”
说话间,床铺上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子也站起来了,说:“爸,我也一起去吧。”
他却吼一声说:“你管自己读书,去什么去!”
他冲着房子里面叫了一声:“老四,吃了吗?干活去了!”
就这样他们跟着我去搬板材。我这样一个讨价还价的市侩女人,那一次,可能是我生平唯一一次,没有和他们谈价格。
不过我觉得这样其实也是于事无补的,他们时刻就劳作在我们的身边,生活在城市转个弯就到的背面。但是平日,我们什么时候用眼睛认真去看过他们?更不要说用心去感受他们了……
摘自《北京青年报》
编辑/刘杨
只是我们没有预见到,板材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6点,原本时常看到的坐在小区门口等着搬运活的那群农民工,此时都不知道在哪里了。老公给驾驶员递烟送水、谈天说地稳定他的情绪,我则急急去问小区门口的保安,这些工人会去了哪里?
保安说:“都6点了,吃晚饭了呀,自然是回家了。”
我呆了,说:“那怎么办啊……”
保安说:“有什么难办的啊,到他们家里去找人!”
我更呆了,说:“他们家,我怎么知道他们家啊?”
保安笑起来了,用手往不远处的农民房一指:“那片全是啊,你随便走进去就可以找到人。有活干他们马上就会跟你来了。”
病急乱投医,看那片农民房也就是拐两条小路就能到的,我就边和老公打电话边小跑过去。
刚一踏进那片区域,就觉得有种不同的气氛:男人都是光着膀子的;女人多肥胖,胡乱穿着花裤子、破T恤;孩子是脏脏的,乱跑乱撞着;空气是混杂着辛辣油烟汗渍食物等不同味道的……天像是突然黑下来的,灯光昏黄,我居然有点害怕起来。
不过这里每个人都是热情的,很快就有人主动来问我:“你来找人吗?”
我点头,又有声音问:“找什么工呢?”
我说:“搬运工……”
那人就指着房子的地下室说:“下面有。”
我疑惑地带着一点点恐惧往地下室走,一边和老公打电话说:“我准备去第一排农民房子第二幢房子的地下室……我有点儿怕……”老公问:“要不你回来我去找?”
不过话这样说着,我还是走进了地下室。真不敢相信,一个面积最多120平方米的农民房的地下室,被分割成了十多个小间!有的小间连窗户也没有!(这里的地下室,本来是有大概半米左右在地上,地上部分开有小窗。)因为天热,每户人家的门都开着,像个被剖开的蚁穴,里面的人各自忙碌着,带给外人繁杂纷乱的眩目感。
离我最近的那户人家,一个男人放下手里的饭碗,抬头问我:“要去哪里搬东西啊?”
我笑着摇手说:“你先吃饭,我找别人好了……”
他急了,一下站起来说:“饭吃太饱使不了劲的,我刚才吃两口,又不饿又不饱,刚刚好!”
说话间,床铺上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子也站起来了,说:“爸,我也一起去吧。”
他却吼一声说:“你管自己读书,去什么去!”
他冲着房子里面叫了一声:“老四,吃了吗?干活去了!”
就这样他们跟着我去搬板材。我这样一个讨价还价的市侩女人,那一次,可能是我生平唯一一次,没有和他们谈价格。
不过我觉得这样其实也是于事无补的,他们时刻就劳作在我们的身边,生活在城市转个弯就到的背面。但是平日,我们什么时候用眼睛认真去看过他们?更不要说用心去感受他们了……
摘自《北京青年报》
编辑/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