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意识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通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公民意识教育也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甚至会对小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一项核心的问题就是人的现代化,而其重要标志就是国民能够成为具有公民意识的公民。
小学 公民意识 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2-0118-01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就要求每个公民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其成为合格的中国公民是学校和教育者应深入思考的教育问题。
1.小学阶段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
(1)自由意识
第一,自由是受到保护的自由。自由是最基本的人权,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人权。在小学阶段,我们应当让学生去了解和熟悉自由的基本内容。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的自由以及思想的自由。法律会保护人的自由,例如,人身自由不得被非法剥夺,不得被非法限制自由,人的思想不受强迫和压制,人具有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自由权利。
第二,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受到一定的约束。现代文明社会所给予公民的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随心所欲的自由,公民在行使和实现自由权利的时候要受到法律法规、道德习俗、社会客观发展规律的约束和节制。公民要实现自由必须要在尊重其他人的合法权利,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的基础上,不能损害其他人的权利。我们要让小学生知道,自由权利不可以无约束无限制的实行,如若不遵循这一前提,导致的后果很可能就是无法实现自己的自由,甚至是受到法律制裁而丧失自由。
(2)平等意识
平等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相互尊重人格尊严,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在公认的规则下具有平等的机会,在法律面前人人具有平等的权利,要尊重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等。近些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城乡之间的差距、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在小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风气。比如,家庭条件稍好的学生看不起家庭条件稍差的同学;城市里的学生觉得自己比农村的学生“高贵”,这种不良风气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源于学校和教师没有向学生进行平等意识教育。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平等意识教育,使其成为合格的公民。
(3)民主意识
民主虽然是一项政治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显得非常生涩,也难以理解其内涵,但是学校和教师还是要对其进行民主意识的教育。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古国,在历史上长期受到皇权专制统治,使得我国国民缺乏民主意识,对民主的热情也会受到影响。但是,现代文明社会使得我们必须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民主意识教育,并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实践民主,这样就可以使得我国的民主建设取得快速进展。
(4)法律意识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不单单能够保证我国的经济建设平稳、健康运行,还能够为我国的人权发展、社会和谐、国家平稳提供根本保障。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远进步,各项法律法规逐渐完善和健全,行政执法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也发生了一些较大的、影响较为深远的案件,如长生疫苗案、李天一案、强拆案,这些案件让我们警醒必须要强化国民的法律意识,不能再对法律持漠視的态度。只有法律条文无法建构起法治社会,还要在公民心中树立起信仰法律的概念。
2.在小学阶段强化公民意识的教育策略
(1)突破传统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形式
以往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时候,一般采用的都是背诵、问答、规劝等传统化的、僵硬的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硬性灌输,这样的教育方式的本质就是强制学生服从我们的管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和自由,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公民意识的理论很精通,但是却不会去实践。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以小学生为公民意识教育的主体,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去尊重学生的权利和自尊,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引导、启发学生的公民意识,让小学生在主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去领悟公民教育的真谛。
(2)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
学校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以实现学生的公民意识为依据和核心,积极组织各种节庆活动,以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在保障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之上组织各种节日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主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的公民意识和修养。比如在清明节时,老师可以开展英雄扫墓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这段时间了解各种英雄事迹,从而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怀。也可以开展猜灯谜、滚铁环等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老师只需要结合学生的参与情况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保证学生坚持正确的方向,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进行主动的实践。
(3)与家长进行密切联系和沟通,家校合力,促进小学生公民意识的建立
学校和教师应当建立家长群,与家长进行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家校一起合力,在校园活动和家庭活动中,促进小学生公民意识的建立。教师可以向家长建议,在家庭生活中要充分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营造一个自由、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3.结语
公民教育的内容从总体上看,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与校园活动中,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教育,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鞠文灿.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步骤[J].小学德育,2010(06).
[2]陆枋,夏英,刘毅等.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4(10).
[3]时延春.中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4(12).
[4]王凯松.浅议现代小学生公民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小学 公民意识 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2-0118-01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就要求每个公民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其成为合格的中国公民是学校和教育者应深入思考的教育问题。
1.小学阶段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
(1)自由意识
第一,自由是受到保护的自由。自由是最基本的人权,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人权。在小学阶段,我们应当让学生去了解和熟悉自由的基本内容。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的自由以及思想的自由。法律会保护人的自由,例如,人身自由不得被非法剥夺,不得被非法限制自由,人的思想不受强迫和压制,人具有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自由权利。
第二,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受到一定的约束。现代文明社会所给予公民的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随心所欲的自由,公民在行使和实现自由权利的时候要受到法律法规、道德习俗、社会客观发展规律的约束和节制。公民要实现自由必须要在尊重其他人的合法权利,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的基础上,不能损害其他人的权利。我们要让小学生知道,自由权利不可以无约束无限制的实行,如若不遵循这一前提,导致的后果很可能就是无法实现自己的自由,甚至是受到法律制裁而丧失自由。
(2)平等意识
平等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相互尊重人格尊严,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在公认的规则下具有平等的机会,在法律面前人人具有平等的权利,要尊重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等。近些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城乡之间的差距、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在小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风气。比如,家庭条件稍好的学生看不起家庭条件稍差的同学;城市里的学生觉得自己比农村的学生“高贵”,这种不良风气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源于学校和教师没有向学生进行平等意识教育。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平等意识教育,使其成为合格的公民。
(3)民主意识
民主虽然是一项政治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显得非常生涩,也难以理解其内涵,但是学校和教师还是要对其进行民主意识的教育。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古国,在历史上长期受到皇权专制统治,使得我国国民缺乏民主意识,对民主的热情也会受到影响。但是,现代文明社会使得我们必须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民主意识教育,并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实践民主,这样就可以使得我国的民主建设取得快速进展。
(4)法律意识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不单单能够保证我国的经济建设平稳、健康运行,还能够为我国的人权发展、社会和谐、国家平稳提供根本保障。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远进步,各项法律法规逐渐完善和健全,行政执法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也发生了一些较大的、影响较为深远的案件,如长生疫苗案、李天一案、强拆案,这些案件让我们警醒必须要强化国民的法律意识,不能再对法律持漠視的态度。只有法律条文无法建构起法治社会,还要在公民心中树立起信仰法律的概念。
2.在小学阶段强化公民意识的教育策略
(1)突破传统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形式
以往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时候,一般采用的都是背诵、问答、规劝等传统化的、僵硬的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硬性灌输,这样的教育方式的本质就是强制学生服从我们的管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和自由,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公民意识的理论很精通,但是却不会去实践。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以小学生为公民意识教育的主体,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去尊重学生的权利和自尊,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引导、启发学生的公民意识,让小学生在主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去领悟公民教育的真谛。
(2)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
学校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以实现学生的公民意识为依据和核心,积极组织各种节庆活动,以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在保障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之上组织各种节日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主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的公民意识和修养。比如在清明节时,老师可以开展英雄扫墓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这段时间了解各种英雄事迹,从而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怀。也可以开展猜灯谜、滚铁环等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老师只需要结合学生的参与情况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保证学生坚持正确的方向,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进行主动的实践。
(3)与家长进行密切联系和沟通,家校合力,促进小学生公民意识的建立
学校和教师应当建立家长群,与家长进行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家校一起合力,在校园活动和家庭活动中,促进小学生公民意识的建立。教师可以向家长建议,在家庭生活中要充分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营造一个自由、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3.结语
公民教育的内容从总体上看,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与校园活动中,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教育,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鞠文灿.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步骤[J].小学德育,2010(06).
[2]陆枋,夏英,刘毅等.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4(10).
[3]时延春.中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4(12).
[4]王凯松.浅议现代小学生公民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