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及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及其对碳中和的贡献

来源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ovin_c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简称陆地碳汇)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为全面理解陆地碳汇特征及其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本文系统梳理了近40年来陆地碳源汇研究的主要进展,阐述了全球和我国陆地碳汇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了陆地碳汇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作用.根据全球碳收支评估报告,过去60年全球陆地碳汇从1960年代的(-0.2±0.9) Pg C yr-1(弱碳源;1 Pg=1015g=10亿吨碳)增加至2010年代的(1.9±1.1) Pg C yr-1(碳汇).目前,陆地碳汇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而热带地区表现为微弱的碳汇或碳源.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碳汇大小存在差异:森林是陆地碳汇的主体,灌丛、湿地生态系统和农田土壤整体表现出碳汇功能,但草地的碳源汇功能尚不明确.此外,荒漠生态系统可能起着碳汇功能,但其大小和形成机制尚存在争议.大气CO2浓度上升、氮沉降、气候变化和土地覆盖变化等是影响陆地碳汇强度的主要因素,火灾、气溶胶等因素也影响其大小.不同区域陆地碳汇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北美和欧洲陆地碳汇主要是大气CO2浓度上升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所致;而在中国,除了上述全球变化要素外,植树造林、生态修复也是驱动其碳汇的重要因素.综合以往研究结果评估,目前我国陆地碳汇强度为0.20~0.25 Pg C yr-1,预计2060年可能处于0.15~0.52 Pg C yr-1之间.未来研究需通过扩大生态系统调查与监测的范围、完善陆地生物圈模型等途径提升陆地碳汇的评估精度,量化各类措施对生态系统碳汇潜力的影响,精准评估我国陆地碳汇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院区1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1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院区呼吸科集中确诊的1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男4例,女7例,均有鸟类接触史,6例患者家养鸟类同期出现腹泻或死亡。10例患者冬季发病。11例患者共涉及4起聚集性肺炎,1起涉及同村5人肺炎,确诊2例;另3起涉及
针对氧化锌易被仔猪胃里的酸性胃液分解,导致饲料中的氧化锌添加量较高,对环境造成污染,长期使用反而会抑制仔猪的生长的情况,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制备了海藻酸钠肠溶包被氧化锌微球。考察了各组分配比对药物粒径、收率、载药量、包封率及在胃液和肠液中释放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为理想的微球的配方为:海藻酸钠、氯化钙、壳聚糖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3%、0.25%,氧化锌投加质量分数为10%。所制得的微球在形态、粒
储层非均质性与注水剖面不均匀性限制了油藏水驱后的采收率,聚合物微球具备尺寸可控、注入性能好、封堵效率高等优点在油田调驱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以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单体制备了PAD聚合物微球,通过红外光谱与扫描电镜表征了微观结构与表观形态,研究了模拟地层环境下的调驱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反向乳液法制备的微球形状均匀、尺寸均一、球形度好。模拟地层条件下,PAD聚合物微球在32
鹦鹉热,又称鸟疫,是人类、鸟类及一些哺乳动物均易感的自然疫源性衣原体病,主要在鸟类之间传播,在特定条件下可由被感染的动物传染给人,产生轻微症状或导致重症肺炎,是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目前还没有纳入我国法定传染病管理。因本病最初多在玩赏鹦鹉的人群中发现,故名鹦鹉热。全世界有460余种禽类可携带该病原体,包括火鸡、野鸡、家禽、鸵鸟、企鹅,以及一些迁徙的鸟类,曾在全球多个国家或地区暴发流行,尤其是欧美国
期刊
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将其引入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准确选用思维导图类别,既要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又要注重图表的合理性,做好课前引导、课上运用、课后延展三个阶段的运用。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因其尺寸小,易被胞吞至细胞内发挥生物学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关注。与常规光滑表面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微球不同,本研究制备出一种针片状堆积覆盖的粗糙表面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微球,并先后通过FESEM、XRD和Zetasizer测试技术对该微球进行了物化性能表征。
以上海市工程领域审批制度改革为例,介绍从"四个集装箱"——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工程施工许可阶段和工程竣工验收阶段优化建筑许可指标,从而优化营商环境而采取的系列改革措施,并对改革前后做了对比分析,为深化工程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载药栓塞微球将栓塞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既能栓塞肿瘤血管、阻断癌细胞血液供应,又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局部缓慢释放药物。离子交换型载药栓塞微球是可通过离子吸附原理实现均匀加载药物并具有栓塞效果的微球,已作为一种新型药物传递剂广泛用于治疗肝癌。本文对离子交换型载药栓塞微球的作用机理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观察不同直径微球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100例,根据栓塞微球直径不同分为高直径组33例、中直径组34例及低直径组33例。高直径组采用直径为500~700μm微球栓塞,中直径组采用直径为300~500μm微球栓塞,低直径组采用直径为100~300μm微球栓塞。比较三组患者栓塞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白细胞
本文以S油田为模拟对象,测定了微球CMK-1不同浓度、注入速度、PV数、微球CMK-1溶胀时间条件下,微球CMK-1的注入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结果表明,微球CMK-1浓度的增加、注入速度的增加、注入PV的增加和溶胀时间的增加会导致注入阻力系数升高,反之则会导致注入阻力系数的降低;微球CMK-1浓度的降低,注入速度的增加,注入PV的降低以及溶胀时间的增加会导致封堵率的降低,反之则会导致封堵率的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