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诊断学是一门关于疾病诊断的基本理论、技能以及方法的重要医学课程。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又称作模拟病人,具体是指经过标准化和系统化培训之后,可准确的表现出病人在实际临床所可能出现问题的病人或者正常人。SP的引入,大大缓解了我们国家教学资源缺乏、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但是,在实际诊断学教学实践中,标准化病人的具体应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在这里试着分析现状,希望可以找到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 诊断教学 应用 实践
诊断学是各个临床科的基础学科,诊断学的教学则是完整医学教育中的最重要组成成分。全面、详细的问诊和规范系统查体,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实习生们,都需要熟练掌握。所以。如何使同学们在诊断学的阶段扎实掌握问诊技巧和查体基本功,有效提高实践能力,就成为了诊断学教学中首要的问题。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诊断学的教学模式需要改革。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之下,标准化病人(SP)应运而生。
1 标准化病人的简介
1.1 标准化病人的概念
标准化病人,又称作模拟病人,是指一些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普通人或者症状较轻的病人,经过专门的培训后可以准确表现出病人的体征、临床症状(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表现出病史)从而接受临床检查的人,一般用于医学生们以及初级医师的培训与考核,具有三种能力——指导者、评估者和被检查者。
1.2 标准化病人的应用现状
标准化病人的概念,由美国人巴若斯在1968年首次提出,之后便逐渐开始蓬勃发展。到1980年末,加拿大以及美国已经有超过70%的医学院校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标准化病人。在1991年,我国也引入了标准化病人用于临床教学。两年后,华西医科大学、九江医学专科学校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都培养了我们国家第一批SP。目前,有很多医学院已将标准化病人运用到临床综合考评中来,并且充分证实了对医学生们临床能力培养的可靠性以及有效性。但是,我们国家医学教育领域中,由于种种原因,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在具体的诊断学教学中应用的经验十分有限。
2 标准化病人在具体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2.1 让学生使用标准化病人进行问诊训练。
问诊,又叫病史采集,是通过对患者或者相关人员的询问来获取所需资料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的好坏取决于病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问诊既是临床医生用来获取疾病资料的最直接方式,也是医生和患者沟通、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专业、熟练的技巧与方法会使患者更相信医生,更配合治疗。我国传统诊断学的问诊教学,一般是在讲解完理论知识以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对制定的病人进行问诊,写病历。况且在实习时,极少有病人会愿意配合学生们完成整个问诊过程,这就造成了多名学生重复向一位病人问诊,会导致病人心理压力增加,或者拒绝配合。利用标准化病人来扮演病人,可以很好的还原出病人的情绪、动作,并且他们会积极配合教学工作,可以重复利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问诊难度,可以设置一些病人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例如恐惧、敌视、忧虑或者不合作等等。使用标准化病人能更好地提升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更好地学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医学生们独自处理问题的技能,在以后接触到真正的病人时,便不会有词穷、思路混乱等问题。
2.2 标准化病人进入考核系统,对医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使用标准化病人进行问诊与体检考试,可以结合标准化病人所反馈回来的信息,更加客观和公正地进行标准化评分。通过标准化病人进行考试,还可以让医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的改正错误,以达到教学和考试的最终目的——充分掌握知识。除此之外,标准化病人还可以就体检的手法、学生的应变能力、医患沟通的技巧进行评分,这些都是单纯笔试所不能达到的。
3 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价值
上文已提到过,诊断学是一门研究和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技能以及临床思维方法的基础学科。而标准化教学在诊断学的教学中才刚刚起步,但毫无疑问的是这种模式有很多优点:1.解决了临床教学资源极度匮乏的难题。2.这种模式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综合临床能力以及人文素质,这些都是除书本之外必须要学习的能力。
学生们通过和标准化病人近距离的接触,可以亲身体验到各种人文问题,无形中增强了医患沟通的能力以及学生们临床应变的能力。与此同时,标准化病人还是评估者之一,可以通过自身感受去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评分,去评定检查过程是否标准,这可以相对公平和稳定的评价医学生们的临床能力,让他们可以找出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其实在一些院校中,许多临床课的教师都是医生。众所周知,临床的工作十分繁忙,标准化病人就可以同时充当教师和病人两种角色,这有效的节约了教师们的时间,大大减少了他们的工作量。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标准化病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标准化病人不能完全模拟出标准化病人的所有体征,也不能够完全代替真正的病房实践。应用标准化病人需要一定的经费,这也导致了标准化病人数量并不多,所以常会出现一个时间单位内每位标准化病人要接受若干名学生问诊的情况。这对标准化病人体征保持一致产生了不小的难度。但是总的来说,在诊断教学中应用标准化病人还是非常有意义与价值的。
结束语
诊断学,是一门对实践技能的要求相当高的学科,我们为了调动学生们临床实践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引入了標准化病人教学的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医患沟通的能力,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临床人才。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起业内人士的思考与讨论,希望我国的诊断学教学能够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古赛,陈鸿雁,易雪等.诊断学教学中运用标准化病人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59-60.
[2]白蕊,陈文辉,汪磊等.标准化病人合五步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问诊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1):137-138.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李娟 1974年10月9日生,硕士研究生,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本科临床医学教学及实验方法学改进。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 诊断教学 应用 实践
诊断学是各个临床科的基础学科,诊断学的教学则是完整医学教育中的最重要组成成分。全面、详细的问诊和规范系统查体,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实习生们,都需要熟练掌握。所以。如何使同学们在诊断学的阶段扎实掌握问诊技巧和查体基本功,有效提高实践能力,就成为了诊断学教学中首要的问题。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诊断学的教学模式需要改革。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之下,标准化病人(SP)应运而生。
1 标准化病人的简介
1.1 标准化病人的概念
标准化病人,又称作模拟病人,是指一些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普通人或者症状较轻的病人,经过专门的培训后可以准确表现出病人的体征、临床症状(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表现出病史)从而接受临床检查的人,一般用于医学生们以及初级医师的培训与考核,具有三种能力——指导者、评估者和被检查者。
1.2 标准化病人的应用现状
标准化病人的概念,由美国人巴若斯在1968年首次提出,之后便逐渐开始蓬勃发展。到1980年末,加拿大以及美国已经有超过70%的医学院校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标准化病人。在1991年,我国也引入了标准化病人用于临床教学。两年后,华西医科大学、九江医学专科学校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都培养了我们国家第一批SP。目前,有很多医学院已将标准化病人运用到临床综合考评中来,并且充分证实了对医学生们临床能力培养的可靠性以及有效性。但是,我们国家医学教育领域中,由于种种原因,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在具体的诊断学教学中应用的经验十分有限。
2 标准化病人在具体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2.1 让学生使用标准化病人进行问诊训练。
问诊,又叫病史采集,是通过对患者或者相关人员的询问来获取所需资料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的好坏取决于病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问诊既是临床医生用来获取疾病资料的最直接方式,也是医生和患者沟通、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专业、熟练的技巧与方法会使患者更相信医生,更配合治疗。我国传统诊断学的问诊教学,一般是在讲解完理论知识以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对制定的病人进行问诊,写病历。况且在实习时,极少有病人会愿意配合学生们完成整个问诊过程,这就造成了多名学生重复向一位病人问诊,会导致病人心理压力增加,或者拒绝配合。利用标准化病人来扮演病人,可以很好的还原出病人的情绪、动作,并且他们会积极配合教学工作,可以重复利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问诊难度,可以设置一些病人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例如恐惧、敌视、忧虑或者不合作等等。使用标准化病人能更好地提升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更好地学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医学生们独自处理问题的技能,在以后接触到真正的病人时,便不会有词穷、思路混乱等问题。
2.2 标准化病人进入考核系统,对医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使用标准化病人进行问诊与体检考试,可以结合标准化病人所反馈回来的信息,更加客观和公正地进行标准化评分。通过标准化病人进行考试,还可以让医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的改正错误,以达到教学和考试的最终目的——充分掌握知识。除此之外,标准化病人还可以就体检的手法、学生的应变能力、医患沟通的技巧进行评分,这些都是单纯笔试所不能达到的。
3 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价值
上文已提到过,诊断学是一门研究和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技能以及临床思维方法的基础学科。而标准化教学在诊断学的教学中才刚刚起步,但毫无疑问的是这种模式有很多优点:1.解决了临床教学资源极度匮乏的难题。2.这种模式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综合临床能力以及人文素质,这些都是除书本之外必须要学习的能力。
学生们通过和标准化病人近距离的接触,可以亲身体验到各种人文问题,无形中增强了医患沟通的能力以及学生们临床应变的能力。与此同时,标准化病人还是评估者之一,可以通过自身感受去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评分,去评定检查过程是否标准,这可以相对公平和稳定的评价医学生们的临床能力,让他们可以找出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其实在一些院校中,许多临床课的教师都是医生。众所周知,临床的工作十分繁忙,标准化病人就可以同时充当教师和病人两种角色,这有效的节约了教师们的时间,大大减少了他们的工作量。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标准化病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标准化病人不能完全模拟出标准化病人的所有体征,也不能够完全代替真正的病房实践。应用标准化病人需要一定的经费,这也导致了标准化病人数量并不多,所以常会出现一个时间单位内每位标准化病人要接受若干名学生问诊的情况。这对标准化病人体征保持一致产生了不小的难度。但是总的来说,在诊断教学中应用标准化病人还是非常有意义与价值的。
结束语
诊断学,是一门对实践技能的要求相当高的学科,我们为了调动学生们临床实践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引入了標准化病人教学的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医患沟通的能力,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临床人才。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起业内人士的思考与讨论,希望我国的诊断学教学能够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古赛,陈鸿雁,易雪等.诊断学教学中运用标准化病人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59-60.
[2]白蕊,陈文辉,汪磊等.标准化病人合五步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问诊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1):137-138.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李娟 1974年10月9日生,硕士研究生,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本科临床医学教学及实验方法学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