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阻碍中国企业推进TPS?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ju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关注什么?
  
  在经营工作中,我们把资金、人才、品牌作为第一资源,但是,佐佐木元告诉我们: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把时间作为第一资源来考虑,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的需求节奏来决定生产运营的节拍。
  制造业的管理者们都知道,生产时间=加工时间+搬运时间+检查时间+停滞时间。
  但是,却鲜有人分得清楚:在制造过程中,有两种技术即生产技术和制造技术。生产技术是由设备带来的,它决定加工时间。制造技术是流程和作业方式带来的,它决定搬运时间、检查时间和停滞时间。
  遗憾的是,中国企业更多地关注缩短加工时间,更换更高级的设备,提高技术水平,因此,导致一些管理人员给老板出难题,一推进TPS,就要求自动化,要求上设备。这是重知识不重智慧的思维。
  其实,推进TPS的本质不是让我们更新设备,而是在现状下,如何发挥更高的效率,更多地是从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上着力,排除浪费,增强自己的制造技术,缩短生产过程周期,带来现金流的增长。
  佐佐木元给出了非常重要的改善顺序的建议,第一步:作业改善先行,不花钱、动智慧、去行动。第二步:设备改善。第三步:布局改善。
  还有一个关注点是不对的。很多企业以为,精益生产仅仅是指用于生产和品质管理的工厂内部管理系统,其实,精益生产的系统是集市场信息和生产为一体的经营系统。大野耐一也说过:脱离了市场的信息,我们就是瞎子。
  
  你调动谁?
  
  很多企业学不了丰田生产方式,认为标准设不好。标准不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定的。标准执行不下去的原因,是没有调动一线员工的积极性。丰田是强调班组长来设定标准的。管理标准也不是从外部拿来的,而是自己的企业做出来的,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中做到的。
  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通过营销流入现场,供应商也会变化。佐佐木元质问:这些是能用管理者的逻辑和知识控制的吗?所以,需要尊重班组长的行动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智慧。知识不是力量,知识只有通过行动转化为技能和智慧才有力量。佐佐木元直率地说:中国企业各层管理人员的知识已足够,但智慧不足,这是因为行动不够。
  
  你应该“淘汰谁”?
  
  阻碍中国企业推进TPS的最大原因还是惩罚文化较为普遍。通常是管理者设定一个目标或者标准,员工没达标就扣分罚钱,而不是想办法把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这是典型的用经营的手段进行管理的思维,这难以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感情。
  佐佐木元指出:推行TPS后,企业30%的员工要被节省下来。但是,不能简单地将他们裁员。恰恰相反,企业应从最优秀的30%的员工减起,把他们转化到新的事业或者管理工作中去。如果末位裁掉,工人就不会把问题或者经验告诉你,因为他担心下一个会是他。这样,TPS肯定推行不下去。
  日本德川时代“家”的意识转化为“公司”的集体意识,传统的“武士道”精神转化为强烈的竞争意志和对公司的效忠。这些都使日本员工愿意和企业长期追求一个目标,而不像中国企业打破终身雇佣后,人才频繁流动,导致员工的行为浮躁,只对短期结果负责而非长期利益考虑。在考虑淘汰员工时,我们经常想到的是短期的效率,而没有问问自己:这种不安定感,这种惩罚感,是否阻碍了员工的奉献热情呢?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来激发员工的才智?
  
  经营层应该做什么?
  
  丰田认为:在改善成果的发表会上,应该是实现改善的人做发表报告,而决策层和经营层是听的主角。经营层和决策层应该发表的是如何运用“改善的成果”做好经营的改善工作。这样,经营和管理互相促进,才能使改善的热情沸腾起来。
  
  你相信有多少人可以优秀?
  
  美国的核心思想是20%的员工是优秀的,是社会的精英。日本是反二八理论的。丰田认为:至少80%员工都是优秀的,10%是最优秀的,10%是笨的。但即使那10%的笨,原因也是在领导身上。这种哲学上的冲突导致美国学不了日本。那么,中国企业家,你相信有多少人是可以优秀的呢?
  
  你能超越社会文化吗?
  
  《哈佛商业评论》如此评论:丰田最可怕的是一种原则的力量,一种追求极致的思维,而不是生产工具与方法而已。日本经济新闻也说:丰田有着向极致企业挑战的改革基因。
  显然,丰田生产方式的这种极致原则是受益于日本民族的国民性。
  在丰田现场,你可以体会到精益主义;在日本商场,你可以体会到精美主义,随处可见绚丽迷人的包装。日本的传统文化有其精致细腻的美学价值。
  这种极致,曾经让这次随《中外管理》出访日本的北大国际MBA学院美方院长杨壮极度迷惑:为什么日本女人能那么虔诚、认真地一遍一遍地跪擦地板?
  日本的国民性不仅如此。日本是弹丸之地,几乎不产原材料,工业原料的95%仰赖进口;又多天灾,地震、飓风、海啸;人口稠密,食物缺乏,实在可称为赤贫国家。这使日本人骨髓里深刻地蕴涵着危机意识与悲剧情结。因此,他们大到能同仇敌忾、发愤图强,小到能体察微细、节约成性。
  北京中产连主任丁汝峰指着沙盘演习期间代表团吃过的盒饭说:“看,这些盒饭捆得如此井井有条,不泄一点汤汁。在这里,我们中国人也都做到了。只要有20%的人能学到日本人的优点,然后,再去影响80%,我相信,中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好。”
  我们也相信,中国人能做到!因为,国民性是有阶段性的。每个企业每个个人都先从我做起,从小环境开始影响大环境。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我们国民性中优秀的部分一定会越来越多。
  
  你能超越产业集群吗?
  
  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传递了这样一个关键信息:一个公司的许多竞争优势不是由公司内部决定的,而是来源于公司之外,即来源于公司所在的地域和产业集群。
  丰田公司之所以能取得众多成就,不仅得益于精益生产,还得益于丰田汽车产业集群。
  日本的丰田城是世界著名的汽车产业集群之一,它采用的是轴轮式发展模式。丰田汽车公司是轴心企业,大量中小企业作为轴心企业的供应商聚集在它周围。在丰田汽车产业集群内部,丰田公司处在塔顶,下面有168家一次下承包企业,4700家二次下承包企业,31600家三次下承包企业,而四次以下的则无法统计。
  如何创立和发展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同样是值得中国政经界深思和探索的。
  毫无疑问,这也是我们当今仍然匮乏的。但这并不应成为我们不能学习丰田的理由,正如堀切俊雄所说:“从现在开始,着力解决企业内部的精益生产,未来才能整合供应链,使整个体系实现精益生产。”
  责任编辑:杨 光
其他文献
《中外管理》:“精益生产”是来自丰田生产体系,并对全球的制造业产生了影响。美国企业也在积极学习,甚至将其纳入管理工具中,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佐佐木元:精益生产是美国学者对日本生产管理体系的总结,但是有些方面我并不同意。例如管理软件,强调的是管理人,而我们认为培养人才是精益管理的真理。  管理的有效性是体现在现场的小组活动上的。小组活动也许并不直接创造利润,但却可以提高团队精神,因此工人的稳定性
期刊
将维护和运营费控制在IT总预算的30%,而创新占70%,已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新追求。      亲爱的赫德先生:  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30/70是企业IT的目标。  上周,在维加斯的主题演讲中,赫德先生称惠普公司要削减开支,以更多地投资于创新。赫德先生保证惠普公司将把维护和运营费控制在IT总预算的30%,而创新占70%。我们对这个比例完全赞同。事实上,我们为实现同样的目标已取得了切实的进展。  2
期刊
两盘教学录像带  ——“严格”不仅仅是“纠错”    哲理的故事  1982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研究成人学习进程这一项目时,曾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研究人员将一批成人学员组成了两支保龄球队,经过短暂的训练后,两队进行了几场比赛,比赛成绩两队互有胜负,难分上下。研究人员将全部比赛过程都摄录了下来,并将录像带分别提供给了两支队伍,以便他们能借助录像带来提高队伍的球技。所不同的是,分发
期刊
本土企业成长时,跨国公司也在不断改变战略。    2006年,百事公司在上海设立了全球除美国以外的首个饮料研发中心,意在开发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独特产品;无独有偶,同年美国3M公司在中国开始由产品制造向产品创新转型,该公司认为只有通过本土研发,才能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把研发作为在中国发展的战略重点。这与前期注重制造和营销相比,意味着他们的在华战略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期刊
译/胡光书    中国企业开展改善革新活动时,不要为了眼前的结果而喜忧,不要动辄挥动考核大棒,而应明确改善活动的目的或目标。否则是不能产生改善文化的。  近来,中国企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改善活动。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尽管市场不断扩大,销售额不断上升,但是企业的利润并没有成比例增长;第二,虽然一直以来中国企业致力于从外部(尤其是从国外)导入管理体系、管理规范、管理技法、设备及技术等,但是
期刊
把曾经的老同事聚集起来,交流信息,沟通感情、互为镜子,也许有一天,我们还可能重新成为同事,或者成为合作伙伴。    我是一个IT企业的部门经理,部门内有三十多名员工。  目前,像我这样在一个企业和行业里工作五六年的人已经不多了。我曾经的同事和下属,已经有好几位去了其他企业,并且有的人职位已经相当高了。  由于我平时非常喜欢玩儿和交朋友,于是参加了不少圈子,比如:车友俱乐部、极限运动俱乐部、经理人沙
期刊
在很多企业对于离职员工采取“终身封杀”态度时,也有许多企业在向离职员工挥动橄榄枝:“我们随时向你敞开大门……”这一看似巨变的枢纽,其实完全可以掌握在部门经理手中。    如今的职场人士,恐怕没有多少人没经历过离职。  在不同原因的离职中,企业的表现也往往不同,或者是闪电辞退,或者积极挽留,但相同的是,人走茶凉——无论你曾经是多么受重视,一旦离职,与原单位的关系便会迅速降温。  如今,这样的形势正在
期刊
事实上,有创造力的人才非常好管理。只要让他认识到,他和组织的价值观是一样的就可以了。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我们对外界推广公司的创造力形象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也要在内部提升公司的创造力形象。我们要积极地告诉员工:公司是支持、鼓励创造力文化的,同时希望有创新的人才为我们工作。    如何吸引有创造力的人才    那么我们在招募员工的时候,如何来测试员工是否有创造力呢?  下面这个故事是有关
期刊
2007年,人才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策略。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研究报告披露:中国已是人才流失最严重的国家!  当下的中国企业,不仅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更面临跨国公司强势品牌及领先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的压力。因此,目前企业界越来越形成的共识是:只有掌握正确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解决好企业人才发展的战略和规划,才能使企业长期占据有力的竞争地位。  《中外管理》杂志在今年初通过对国内近百位企业人力主管
期刊
日本经济迷失的十年,导致我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美国。但是,一个事实不要忘记:日本经济的迷失与日本金融的落后有关,却与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无关。  《帝国启示录》作者白益民指出:上世纪90年代日本企业的“衰落”,其实是刚吃了高调扩张亏的日本企业在借机“弱化自己”。  人们喜欢用世界500强排名衡量企业实力。而日本综合商社排名从1994年的前5位一直下滑,是日本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比如:大型综合商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