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舞的发展及对当代中国舞蹈创作的影响

来源 :文艺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y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舞作为一种手执干戚的舞蹈形式,从远古一直流传到今天,随着这些武器的产生,在操练和实战中,产生了运用这些武器的技法和舞姿,形成我国各民族风格不同,丰富多彩的手执武器而舞的多种“武舞”。武舞的发展史料记载比较丰富,如历史上的《山海经·海内西经》有刑天氏舞干戚的传说。据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版)记载,在广西花山崖画中,有人形高大的首领,腰佩环形刀,手执环形刀,作骑马蹲裆势、张臂而舞的形象,古崖画中,还有运用其他武器起舞的形象,如阴山岩画中有手执弓箭射击的人物形象。这些史料记载为我们提供了武术与舞蹈的密切关系,长流不衰的武舞发展至今,其鲜明的舞蹈风格特征和动作语汇特点,为今天的中国舞蹈创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意义。本文根据史料记载的武舞发展状况,结合当下中国舞蹈创作及现有文献资料,梳理中国古代武舞的发展脉络,总结武舞对当下中国舞蹈创作的影响,旨在传承的基础上推动武舞在新时期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给予当下中国舞蹈创作新的启发。
其他文献
川剧发展于四川、重庆等中国西南地区,是四川乡土文脉,从其起源至今,历代川剧艺人全心全意、费尽心血共同传承发扬,是中华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台布景在川剧中毫无疑问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装置操作至关重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舞台艺术更加辉煌、更加灿烂,其发展对巴蜀文化的传承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地位。本文对该舞台布景的艺术装置操作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冰岛、挪威、芬兰、丹麦、瑞典等北欧文化的发展及其历史,就像是从中世纪到当今编织的精致的纺织物那样地继续着。本文走进斯堪的纳维亚和北欧各国的民族音乐,通过音乐舞蹈体裁,乐器和音乐等方面,展现各国独特的民族音乐魅力,并从中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民族特色、挖掘民族传统、把握民族脉搏。
对于音乐学院来说,视唱练耳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目的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听觉能力。钢琴即兴伴奏指的是学生能够根据旋律完成伴奏,可将实践与理论有效融合起来,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将视唱练耳、钢琴即兴伴奏有效融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其真正成长为高素质的音乐人才。
双簧管最长见的两种演奏形式是独奏和合奏。独奏是我国音乐学院双簧管演奏教学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双簧管主要的演奏技术也是通过独奏的演奏形式进行练习和提高的,所以学生们对这方面的学习非常重视。实际上合奏的能力和技术对于学生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一部分学生的就业方向是职业交响乐团,合奏的能力往往会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略,导致就业时合奏能力不足甚至是欠缺,无法达到有人单位的要求。如何兼顾两方面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在注重独奏内容的同时,重视合奏能力的提高,增加合奏能力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独奏和合奏这两种演
民族舞作为少数民族的重要特色,千百年来历经传承,已经发展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美学,应从少数民族舞蹈的起源与发展、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特点、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种类、民间舞蹈美学等几方面展开考究,以探索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美学。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各所高校在课程构建过程中,逐渐将舞蹈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为了能够给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打下坚实基础,舞蹈教育的重要性逐渐显露了出来。但是在当代舞蹈教育教学中如何能够将民间舞蹈艺术传承下去,引发了相关教育者的深度思考,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也逐渐成为了高校舞蹈教学工作的前提性条件和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对在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意义、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媳妇”作为家庭关系中的枢纽角色,其“苦难史”是民间歌谣的重要母题之一。山西民间歌谣保存着大量反映旧时期中国妇女日常生活、精神世界和命运走向的文本,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聚焦文本,文章在描写媳妇基本生存条件缺失、肉体摧残、精神折磨的基础上,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中人类认知的原型范畴化、隐喻性和转喻性为指导,探究“媳妇苦”的表达动因。一方面旨在发现歌谣传唱者如何解决文本量小而表达内容丰富的矛盾,另一方面旨在透过歌谣探求其背后的思维模式,从思想根源上找出导致女性悲剧的毒瘤,以规避和解决问题。
《月亮粑粑》自2014年创排以来,曾3次得到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并获得了众多奖项和荣誉。该剧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精巧构思紧扣时代的艺术主题;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汲取艺术创作的养料;坚持大胆的创新,突破艺术表现的固有模式。总的来看,整个作品既有传统文化的积淀,又有新的时代思考,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真正做到了生活真实、时代精神、艺术创造三者的高度契合。
电影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铭文,不仅反映并再现着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意识形态,而且与大众心理构成了一种遥相呼应的对位关系。它通过电影造型的外化和延展表达出来。在日本电影的关键词中,常常少不了艳丽的色彩、独特的服装造型和暧昧以及宿命论的表述方式,创作者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出发,形成了日本电影鲜明的民族风格。基于此背景,本文对《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造型进行分析,期望给电影观赏者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
数以千计的节会,表面能带来GDP暂时的增长,但它能否持续,能否与传统节会一样成为其区域或民族的文化而传承下去?不能作为文化得以传承,节会就将沦为网红直播带货的升级版。因新型文化媒介人的创意、创新、改造,现代节会活动必然一定程度上被赋予文化内涵,这也是一种赋魅,有了魅性的存在,现代节会活动才能谈及传承。